韓紹睿故意殺人案倒也不複雜,隻需讓韓紹睿改口,再出重金賠償安撫死者家屬,或是以權勢相逼,此案可結。


    但問題就出在這事兒已經過了初審,搬上了台麵,結案後勢必會引起坊間百姓關注。


    那麽作為案件主審官員,少不得會遭受議論。


    但凡官員最重官聲,何為官聲?那便是百姓的態度。


    京城之大,容百萬百姓,當中多有正義之士,倘若麵對不公,振臂一揮,必有響應。


    人心所向既是正義,也是最不可控之事。


    百口、千口易堵,悠悠眾口難防。


    江景辰秉持“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理念,將卷宗丟給楊士鈺,也不說其他,隻道:“這案子是尚書大人交待下來的,由你全權負責。”


    楊士鈺翻開完卷宗,說道:“這便是二審了,下官剛上任,諸事不懂,還需仰仗大人提攜一二。”


    江景辰淡淡道:“這話說的倒也好笑,你不懂,本官就能懂了?”


    楊士鈺:......


    要點臉吧,能不能要點臉啊?


    哪個上官會同下屬說這樣的話?有,眼前就是,但這人好像有些不正常。


    “大人倒是幽默,您乃侍郎,下官不過郎中,自然是要向大人多多學......”


    “別來這套,本官是被趕鴨子上架,你也是嗎?”


    江景辰說的坦蕩。


    楊士鈺聽得目瞪口呆,心道:你要是這麽說話,那還讓我怎麽拍你的馬屁?怎麽給你戴高帽?怎麽給你設圈套?


    十八歲的年紀,不應當是虛榮心最盛之時嗎?


    這人不正常,肯定不正常。


    楊士鈺暗自腹誹,麵上依舊恭敬,詢問道:“那依大人之見,二審是該開大堂還是小堂?”


    大、小堂的區別不是公堂的大小,前者說的是公開審理,後者則是私下審理。


    通常隻有在案件清晰明了,人證物證確鑿的情況下,衙門才會開大堂公開審理,期間是允許百姓在公堂之外圍觀。


    隻不過地方有限,並非是無條件接納前來圍觀的百姓。


    江景辰聞言,毫不猶豫說道:“若你主審則開大堂,若需本官陪審則開小堂。”


    這算盤打得可真是響亮!楊士鈺嘴角抽動,忍不住道:“下官隻是郎中,您才是侍郎。”


    江景辰含笑道:“所以你得聽本官的話。”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讓人無以反駁。


    楊士鈺不作糾纏,拿著卷宗離開,轉頭就去找尚書大人,將方才之事細細說了一遍,最後道:“還請尚書大人為下官做主。”


    潘彌業內心同樣很是無語,心道:他讓你迴來述職,你不迴來不就沒事了?都批了你病假,非得迴來湊什麽熱鬧?


    既然迴來,又怎能不停上官差遣?


    這事兒,沒什麽好說,也沒什麽可說。


    潘彌業滿臉溫和,安撫道:“你如今也是一司主官,當是分內之事,豈有推脫之理?本官還有公務處理,且各自去忙吧。”


    這......


    跟預想的情況不一樣啊!


    楊士鈺呐呐道:“尚書大人,這似乎有些不對吧?”


    潘彌業瞬間換了副麵孔,喝聲道:“大膽,你竟敢指責本官?來......”


    楊士鈺連忙告罪道:“不敢不敢,下官知錯,還請大人恕罪。”


    潘彌業冷哼道:“看在朱大人的麵子上,本官不與你計較,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去做事吧。”


    這到底是還是不是啊?楊士鈺一時間有些迷糊,迴想起先前在府中與嶽父的對話,忽然覺得哪裏出了差錯,可又說不出具體哪裏有差錯。


    沒等多想,屬官匆匆跑來,迴稟道:“江大人有令,命您即刻開堂審案。”


    楊士鈺氣急,陰沉著臉,悶聲道:“傳本官......不,傳江侍郎的話,派人前去禮部尚書府,先將韓紹睿請來問案。”


    屬官小聲說道:“江大人說了,這案子您才是主審,凡與此案情相關,衙役外出皆需以您的名義辦事。”


    楊士鈺:......


    連這都要算計,還能不能好好做個人了?


    刑部司門公堂,右側耳房。


    江景辰將椅子搬至角落,透過房門剛好能夠看到公堂之上的情況。


    “那就是韓紹睿?十三歲就這般成熟了,到底是吃什麽長大的?”


    “看上去是比同齡之人要大上幾歲。”


    董瓚上前望了一眼,默默點頭,瞧那身板倒像是個練武的苗子。


    江景辰手裏端著一疊幹果,靜靜看著案件的審理。


    說是審理,倒不如說是在詢問,全程沒有一句重話。


    楊士鈺問:“案發那日,你可在場?”


    韓紹睿迴答:“在。”


    楊士鈺又問:“路遇暴行,可是你下令,命家仆出手阻攔?”


    韓紹睿迴答:“是。”


    楊士鈺再問:“可曾說過‘往死裏打,打死你負責’這樣的話?”


    韓紹睿迴答:“說過。”


    楊士鈺繼續問:“你可知故殺與過失殺定罪不同?”


    韓紹睿迴答:“我知道。”


    楊士鈺:......


    這是仗著父親是吏部尚書,不將律法放在眼裏?


    還說什麽“我知道”,知道個屁啊!


    真要是知道,那就不應該承認說過“往死裏打”這樣的話。


    楊士鈺知道這案子難辦,唯獨沒想到難辦的關鍵點會在韓紹睿身上。


    這麽招供,跟找死有什麽區別?


    不對,倒也不會死,至多不過流放,少說也得兩千裏。


    這孩子圖個什麽?


    楊士鈺想不明白,下意識朝耳房看了一眼,就見江景辰翹著二郎腿,手裏捧著幹果,好不愜意。


    不看還好,看一眼反倒更氣。


    “你倒是坦誠,若你父親得知,想必會覺得欣慰。”


    楊士鈺好心提點,在這麽下去即便是吏部尚書也不好使。


    奈何,他有意引導,對方卻是不想領情。


    韓紹睿笑了笑,說道:“大人說的是,家父定會以我為榮。”


    楊士鈺懂了,這不是來審案,這就是來得罪人的。


    試想一下,韓紹睿主動認了罪,依律應當判以流刑,作為主審官,能不找禮部尚書記恨?


    一條人命,一條普通百姓的性命,就讓吏部尚書嫡幺子流放兩千裏,這得多大的仇啊!


    楊士鈺後悔了。


    他不該來,不該想著再跟江景辰過招,不該心有不甘自以為是。


    可惜,一切都晚了。


    嫌犯主動認罪,案子沒有必要再往下審,但他不敢判。


    “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多說什麽,你先行迴府,倘若令尊問起本案,你可如實告知令尊,就說:本官會與江景辰江侍郎商議之後,再做判決。”


    韓紹睿拱手道:“大人放心,學生定會如實與家父迴稟,這便告辭。”


    聞言,江景辰頓時覺得手裏的幹果瞬間不香了。


    侍郎或是江侍郎都行,偏要指名道姓,生怕吏部尚書不知道是誰一樣。


    這是不甘心一個人承受,寧死也得拉個人墊背,是個沒良心的東西。


    當然,良心這玩意對於眼下處境來說毫無半點用處。


    江景辰自認為良心也不多,當見到楊士鈺朝耳房走來,樂嗬嗬笑道:“你該怎麽判就怎麽判,本官相信你的能力,此案交由你全權處理,不必再行商議。”


    說罷,起身離開,獨留楊士鈺一人在風中徘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威遠侯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林野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林野馬並收藏威遠侯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