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賢王傳言,若江景辰想要,不出一天就能夠傳遍京城大街小巷,根本不怕聖上派人求證。
自古帝王多猜疑,無論哪個朝代都不可免俗。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聖上知道了這件事。
若是臣子有賢名,聖上多半會龍心大賞賜不斷,隻因臣子隻是臣子,再大的名聲也隻是臣子。
但吳王不一樣,他與聖上一樣都是先帝之子,身體裏留著皇室血脈,是有資格繼承大統的皇族。
細數曆朝曆代,但凡是武將,功高震主者,多死矣,何況親王乎?
江景辰敢當朝欺君,便是有著萬全的脫身之策,同時也深信,哪怕隻是一個信口胡謅的傳言,也足夠讓吳王喝上一大壺了。
聖上重新打開奏本,視線落在後半部分那些潦草的字跡之上。
那是他所見過最不工整,同時也是最難看的字跡。
看的出來,奏本上的字跡乃是由百姓親筆所書,不同文墨者便有手印代替。
上一次弄了個萬民傘,這次又是個百民折......
手指無意識的摩挲了兩下奏本,聖上緩緩抬頭,視線落在江景辰身上。
大殿忽然變得安靜,文武百官屏氣凝神。
江景辰傲然而立,行了一禮,朗聲道:“微臣禦史台監察禦史江景辰,攜六百五十一名百姓之冤,奏請聖上收迴兵權,嚴懲吳王。”
他說的是兵權,而非是禁衛軍。
幾位年老成精的相爺越發覺得有意思,目光中有欣賞,也有幾分戒備。
聖上臉上不見喜怒,讓人看不出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態度。
一刻約莫等於十五分鍾,在這十五分鍾之內,大殿上一片寂靜,隻有奏本翻動的聲響。
江景辰再次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度秒如年,他麵對的是天下至高的掌權者,是不需要開口說什麽,僅一個眼神就能讓人感受到如山般的巨大壓力的存在。
這是時代賦予個人的絕對權力,生死皆由一人念。
他的心髒開始劇烈跳動,耳畔響徹著沉悶的心跳聲。
不是害怕恐懼,而是興奮刺激。
這次彈劾吳王,是對聖上一種試探,也是對皇權的一種挑釁。
一刻鍾之後,聖上放下奏本,神色平靜,淡淡開口道:“傳朕旨意,立即釋放無辜百姓,京兆府核算百姓損失,一應賠償由吳王府十倍彌補,禁衛軍即刻歸衙述職,吳王交宗正寺審理。”
能而宗正寺的主官曆來都有皇族成員擔任,文武百官皆是心知肚明,聖上將吳王交由宗正寺,想來依舊是輕拿輕放了。
聖上的決定,也讓江景辰更加意識到在這個朝代當中血脈的重要性,吳王與百姓乃是雲泥之別,僅靠些小心思、小花招,是絕對不可能動得了吳王。
試探出了聖上的態度,也得到了吳王被收走兵權的結果,這對於江景辰來說無疑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一事奏罷,他便退迴原位,也懶得去管他人反應,腦海中則是在想另一件事情:吳王進了宗正寺,而宗正寺卿乃是梁王,有沒有可能再操作一下?
他想了好幾個方案,卻又逐一否決,倒不是嫌棄不夠完美,而是心底對於梁王始終保留著一份警惕之心。
思慮再三之後,他最終還是放棄了想利用梁王宗正寺卿的身份,去找吳王麻煩的念頭。
待散了朝,走出大殿。
馬季安第一時間把江景辰拉到身邊,悄聲詢問道:“彈劾吳王的事,是誰讓你這麽幹的?”
江景辰見他如此急切的模樣,心念一轉,反問道:“兄長,何出此言?”
馬季安迴應道:“若非如此,你好端端的怎會彈劾吳王?”
在他看來,江景辰跟吳王根本扯不上關係,而江景辰也不是個傻子,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招惹吳王,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有人讓江景辰這麽幹。
二人同行一段路,至人少之處。
江景辰含笑道:“我之所以彈劾吳王,乃是受了兄長的影響。”
馬季安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迴答,呆滯片刻,追問道:“我怎就不記得何時影響過你?”
江景辰迴應道:“昨日兄長一氣彈劾了二十幾位官員,不就是以身作則,教我為官之道嗎?”
馬季安自是不信這樣的鬼話,沉默片刻,開口道:“是聖上的意思?”
江景辰心中早已樂開了花,麵上卻故意做出一副為難的模樣。
馬季安臉上不悅之色一閃而過,緊跟著換了一副麵孔,微笑道:“賢弟,以你我之間的情義,何至於如此保密呢?”
江景辰輕歎一聲,故作無奈道:“我已經說過了,奈何兄長不信,我實在是無話可說了啊!”
事情當真如此簡單?不對,事情絕非如此。
無話可說,也就是不能再說,那到底......是不是聖上的意思?
馬季安越想越多,臉上神情也逐漸變得嚴肅。
他把江景辰推薦給聖上,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對付威遠侯,可這把刀率先砍的人卻是吳王。
這件事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損失,但卻讓他莫名有種刀還沒派上用場,就即將要脫手的感覺。
借刀殺人,首先得借到刀,才可以去殺人。
“賢弟,你今日之舉實在是過於莽撞了些,不過你初入官場,不懂為官之道,倒也情有可原,往後你行事之前,可來尋為兄商議。”
“若是如此,會不會太過麻煩兄長了些?”
“你我不是親兄弟,卻勝過親兄弟,賢弟切不可如此認為。”
馬季安滿臉真誠,恨不得把心掏出來證明。
昨日還推托讓去找孫敬遠,今日卻又是這樣的態度......江景辰心中冷笑,麵上露出萬分感激的神情,開口迴應道:“那往後就請兄長多多指教了。”
隻要維係住這份情誼,那麽這把刀就依然能用。
馬季安心中稍定,出聲提點道:“禦史監察百官,看似權利很大,可那也隻不過是對於三品之下的官員而言,你當知曉,禦史之權來自於聖上,所以千萬不要做讓聖上不喜之事。”
這話說了等於白說,天地下哪個官員的權力不是來自聖上?
又不是奸臣把持朝綱、宦官亂國、後宮幹政的朝代。
當今聖上大權在握,大周朝兵強馬壯國泰民安,滿朝文武也都過慣了安逸的日子,心裏想著的都是如何坐穩、、坐大、坐久。
江景辰反倒是覺得聖旨得聽,但卻不能夠太過順應聖意。
說得難聽一些:聽話的狗雖討主人喜愛,但那都是性子柔軟的主人。
聖上乃是奪嫡上位,其心性如何自是不必多說,相比於聽話的狗而言,會更加喜歡去馴化一匹有野性的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勢之下無法為主,那便當一隻充滿野性的狼,跟隨在王的身旁靜待時機,先謀而後動。
自古帝王多猜疑,無論哪個朝代都不可免俗。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聖上知道了這件事。
若是臣子有賢名,聖上多半會龍心大賞賜不斷,隻因臣子隻是臣子,再大的名聲也隻是臣子。
但吳王不一樣,他與聖上一樣都是先帝之子,身體裏留著皇室血脈,是有資格繼承大統的皇族。
細數曆朝曆代,但凡是武將,功高震主者,多死矣,何況親王乎?
江景辰敢當朝欺君,便是有著萬全的脫身之策,同時也深信,哪怕隻是一個信口胡謅的傳言,也足夠讓吳王喝上一大壺了。
聖上重新打開奏本,視線落在後半部分那些潦草的字跡之上。
那是他所見過最不工整,同時也是最難看的字跡。
看的出來,奏本上的字跡乃是由百姓親筆所書,不同文墨者便有手印代替。
上一次弄了個萬民傘,這次又是個百民折......
手指無意識的摩挲了兩下奏本,聖上緩緩抬頭,視線落在江景辰身上。
大殿忽然變得安靜,文武百官屏氣凝神。
江景辰傲然而立,行了一禮,朗聲道:“微臣禦史台監察禦史江景辰,攜六百五十一名百姓之冤,奏請聖上收迴兵權,嚴懲吳王。”
他說的是兵權,而非是禁衛軍。
幾位年老成精的相爺越發覺得有意思,目光中有欣賞,也有幾分戒備。
聖上臉上不見喜怒,讓人看不出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態度。
一刻約莫等於十五分鍾,在這十五分鍾之內,大殿上一片寂靜,隻有奏本翻動的聲響。
江景辰再次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度秒如年,他麵對的是天下至高的掌權者,是不需要開口說什麽,僅一個眼神就能讓人感受到如山般的巨大壓力的存在。
這是時代賦予個人的絕對權力,生死皆由一人念。
他的心髒開始劇烈跳動,耳畔響徹著沉悶的心跳聲。
不是害怕恐懼,而是興奮刺激。
這次彈劾吳王,是對聖上一種試探,也是對皇權的一種挑釁。
一刻鍾之後,聖上放下奏本,神色平靜,淡淡開口道:“傳朕旨意,立即釋放無辜百姓,京兆府核算百姓損失,一應賠償由吳王府十倍彌補,禁衛軍即刻歸衙述職,吳王交宗正寺審理。”
能而宗正寺的主官曆來都有皇族成員擔任,文武百官皆是心知肚明,聖上將吳王交由宗正寺,想來依舊是輕拿輕放了。
聖上的決定,也讓江景辰更加意識到在這個朝代當中血脈的重要性,吳王與百姓乃是雲泥之別,僅靠些小心思、小花招,是絕對不可能動得了吳王。
試探出了聖上的態度,也得到了吳王被收走兵權的結果,這對於江景辰來說無疑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一事奏罷,他便退迴原位,也懶得去管他人反應,腦海中則是在想另一件事情:吳王進了宗正寺,而宗正寺卿乃是梁王,有沒有可能再操作一下?
他想了好幾個方案,卻又逐一否決,倒不是嫌棄不夠完美,而是心底對於梁王始終保留著一份警惕之心。
思慮再三之後,他最終還是放棄了想利用梁王宗正寺卿的身份,去找吳王麻煩的念頭。
待散了朝,走出大殿。
馬季安第一時間把江景辰拉到身邊,悄聲詢問道:“彈劾吳王的事,是誰讓你這麽幹的?”
江景辰見他如此急切的模樣,心念一轉,反問道:“兄長,何出此言?”
馬季安迴應道:“若非如此,你好端端的怎會彈劾吳王?”
在他看來,江景辰跟吳王根本扯不上關係,而江景辰也不是個傻子,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招惹吳王,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有人讓江景辰這麽幹。
二人同行一段路,至人少之處。
江景辰含笑道:“我之所以彈劾吳王,乃是受了兄長的影響。”
馬季安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迴答,呆滯片刻,追問道:“我怎就不記得何時影響過你?”
江景辰迴應道:“昨日兄長一氣彈劾了二十幾位官員,不就是以身作則,教我為官之道嗎?”
馬季安自是不信這樣的鬼話,沉默片刻,開口道:“是聖上的意思?”
江景辰心中早已樂開了花,麵上卻故意做出一副為難的模樣。
馬季安臉上不悅之色一閃而過,緊跟著換了一副麵孔,微笑道:“賢弟,以你我之間的情義,何至於如此保密呢?”
江景辰輕歎一聲,故作無奈道:“我已經說過了,奈何兄長不信,我實在是無話可說了啊!”
事情當真如此簡單?不對,事情絕非如此。
無話可說,也就是不能再說,那到底......是不是聖上的意思?
馬季安越想越多,臉上神情也逐漸變得嚴肅。
他把江景辰推薦給聖上,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對付威遠侯,可這把刀率先砍的人卻是吳王。
這件事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損失,但卻讓他莫名有種刀還沒派上用場,就即將要脫手的感覺。
借刀殺人,首先得借到刀,才可以去殺人。
“賢弟,你今日之舉實在是過於莽撞了些,不過你初入官場,不懂為官之道,倒也情有可原,往後你行事之前,可來尋為兄商議。”
“若是如此,會不會太過麻煩兄長了些?”
“你我不是親兄弟,卻勝過親兄弟,賢弟切不可如此認為。”
馬季安滿臉真誠,恨不得把心掏出來證明。
昨日還推托讓去找孫敬遠,今日卻又是這樣的態度......江景辰心中冷笑,麵上露出萬分感激的神情,開口迴應道:“那往後就請兄長多多指教了。”
隻要維係住這份情誼,那麽這把刀就依然能用。
馬季安心中稍定,出聲提點道:“禦史監察百官,看似權利很大,可那也隻不過是對於三品之下的官員而言,你當知曉,禦史之權來自於聖上,所以千萬不要做讓聖上不喜之事。”
這話說了等於白說,天地下哪個官員的權力不是來自聖上?
又不是奸臣把持朝綱、宦官亂國、後宮幹政的朝代。
當今聖上大權在握,大周朝兵強馬壯國泰民安,滿朝文武也都過慣了安逸的日子,心裏想著的都是如何坐穩、、坐大、坐久。
江景辰反倒是覺得聖旨得聽,但卻不能夠太過順應聖意。
說得難聽一些:聽話的狗雖討主人喜愛,但那都是性子柔軟的主人。
聖上乃是奪嫡上位,其心性如何自是不必多說,相比於聽話的狗而言,會更加喜歡去馴化一匹有野性的狼。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勢之下無法為主,那便當一隻充滿野性的狼,跟隨在王的身旁靜待時機,先謀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