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噎得小鄭氏驟然變色,奈何婆母當麵敢怒不敢言,生生壓住了心裏的火氣。
“辰兒這話就外道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所說的家業自然是指威遠侯府的家業。”
江景辰毫不留情麵,譏笑道:“是因為你是繼室,所以才不知道嫁妝是私產,不歸入公中所有?”
小鄭氏隻覺怒火直衝頭頂,當即大喝道:“江景辰,我好歹也曾養了你幾年,是你繼母,你就是這般與長輩說話嗎?”
“怎麽?我是哪一點說的不對?”江景辰寸步不讓。
除了態度和稱唿錯了,其它一點錯處都沒有,正是因此,才讓小鄭氏更加的怒不可遏。
“你……你這是不尊嫡母,忤逆不孝。”
繼室亦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大周律法言明:繼母之配父,與親母同。
江景辰自知在這一點上不占優勢,轉過頭看向座上的祖母,露出似笑非笑的古怪表情。
小鄭氏的話同樣一點錯處沒有,隻不過她忘了這壽安堂裏還坐著一位老封君。
吳老夫人見到孫兒臉上的表情,心中暗暗長歎一聲,對著小鄭氏說道:“說到這裏,我老婆子倒真有幾句話想講。”
小鄭氏心頭一跳,心中暗道了句:要糟。
這可是正經婆母,一個孝字就能壓得她不能動彈。
許是這些年沒受到過婆母磋磨,日子過的太舒坦,以至於經常忘了這個家最大的是哪一位。
老夫人擺明了要袒護孫子,她這繼母哪裏能夠討得了好。
“這些年我長居壽安堂,每逢初一和十五必會外出給菩薩上香,求的是兒孫康健,家宅安寧。”
吳老夫人頓了頓,不動聲色看了孫兒一眼,接著道:“小鄭氏,你倒是說說,這樣的訴求,菩薩會應嗎?”
“母親這般心誠,菩薩慈悲,自是會應的。”
小鄭氏態度更加恭敬,接著道:“往日府中事多,兒媳不得空,因而甚少前來壽安堂問安,還望母親勿要怪罪才好。”
吳老夫人不置可否,轉頭看向孫兒,也問了一句:“辰哥兒,你覺得呢?”
“孫兒年幼,不敢胡言。”江景辰麵上毫無波瀾。
討老人家歡心的話,哪怕是個五歲幼童,在這種時候也該知道如何迴答才是好的。
年幼不敢胡言?這可不像是孝子賢孫該說的話,莫不是嫌寵愛太多了?小鄭氏心中生出一縷疑惑。
吳老夫人心裏清楚,想讓孫兒放下心中的仇恨,怕是不會這般容易,因而也未曾失望,隻沉默片刻,忽然開口道:“你今年十八,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
大周朝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而後婚配。
更早些也不是沒有,隻不過怕是沒有哪家高門勳貴,願意將女兒嫁給一個沒兩年好活的夫婿。
小鄭氏見老夫人臉色不似玩笑的神情,隻覺得眼前的老太太實在是有些反常,這是圖謀那份家業?還是真打算給嫡長孫留種?
江景辰初時震驚,很快便反應過來,直言道:“祖母,孫兒身上有疾,無意娶妻。”
吳老夫人眼底閃過一絲憂慮,猶猶豫豫的開口追問道:“辰哥兒,你身邊的貼身丫鬟,難道不是你的房裏人?”
這話委婉的,愣是繞了好幾個山頭,江景辰把這番話換成自己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你是不是不行?
原本乖乖站在一旁的青玉立刻出聲道:“老夫人,我肯定是公子的房裏人啊。”
江景辰很想向青玉解釋:傻丫頭,這個房裏人和那個房裏人可不是一個意思啊!
萬金倒是聽懂了,隻是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
“這樣也好,等媳婦過門,也不至於什麽都不懂。”吳老夫人聽後鬆了口氣,手中的念珠再次轉動。
通房丫頭可不就是這個作用,到時若是有幸懷了子嗣再抬成侍妾也就是了。
青玉對公子娶媳婦沒什麽意見,卻見不得人說公子懂得少。
明明公子都懂得畫不一樣的畫,懂得唱不一樣的歌,懂得做不一樣的飯菜,關鍵還懂得做那麽多生意……
內心忿忿不平,於是脫口而出:“我家公子懂得可多了。”
小鄭氏麵色微紅,心道:真真是什麽樣的主子帶什麽樣的下人,小丫鬟沒臉沒皮,這種事情也拿出來說。
吳老夫人麵色古怪,沒想到小家碧玉似的丫鬟,竟是這般大膽。
萬金點點頭,一臉的讚同。
說的人和聽的人,所想的根本不是一個意思。
江景辰覺得這事兒好像沒法解釋,並且不想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歪,於是將話題轉移到了小鄭氏身上。
“鄭夫人這個時辰來壽安堂,該不會隻是來向祖母請安這麽簡單吧?”
打了一個大岔,小鄭氏沒了最初的怒氣,也知道這壽安堂不是可以放肆的地方。
隻不過心中仍抱有僥幸,便想著能拖一時是一時,她不去提那嫁妝之事,從袖裏掏出一張紅帖。
“胡國公老夫人讓人送來帖子,說是明日前去妙音寺進香,兒媳便是來詢問母親是否得空一同前去?”
胡國公老夫人姓於,乃是吳老夫人的閨閣好友,此前的笄禮也是由吳老夫人出麵,請來了對方當正賓。
兩府老夫人都是年輕喪夫,不同的是於老夫人生有一子一女。
兒子承襲爵位當了胡國公,女兒則是嫁入郡王府,如今是郡王妃。
想起好友,吳老夫人臉色緩了下來,心中有些驚奇:“往日我那老姐姐都是將帖子送來壽安堂,今日倒去了你陶然居。”
小鄭氏絲毫不慌,開口解釋道:“原本就是要送來壽安堂,隻是兒媳正好在前院理事,因此才接了過來。”
吳老夫人眸光流轉,伸手接過帖子,示意小鄭氏入座。
“你是侯府當家主母,也是婦道人家,前院的事就不要多管了。”
“倒也不是兒媳想管,隻不過昨日府中護衛傷了半數,侯爺近來早出晚歸公務繁忙,管家便來請了兒媳前去拿個章程。”
小鄭氏麵帶微笑,接著道:“也怪兒媳疏於管教,府中下人才沒了規矩,竟是連府裏的少爺都不識得,兒媳特來請罪。”
說完便起身下跪磕頭,不得話語便不起身。
好賴話說盡,言語中暗帶嘲諷,堂堂侯府三少爺沒有教養,是個沒規矩的。
連說帶跪,這一番下來,表明上讓人挑不出毛病。
吳老夫人隻覺得今日的太陽定是從西邊出來了,這才有了小鄭氏如此反常的舉動。
要是換作尋常,別說請罪,就是請安都難得來一次。
“你這是,還有事要求我辦?”
上一次這般恭敬,便是來壽安堂央求請一位合適的正賓,這次指不定又是來求什麽。
“辰兒這話就外道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所說的家業自然是指威遠侯府的家業。”
江景辰毫不留情麵,譏笑道:“是因為你是繼室,所以才不知道嫁妝是私產,不歸入公中所有?”
小鄭氏隻覺怒火直衝頭頂,當即大喝道:“江景辰,我好歹也曾養了你幾年,是你繼母,你就是這般與長輩說話嗎?”
“怎麽?我是哪一點說的不對?”江景辰寸步不讓。
除了態度和稱唿錯了,其它一點錯處都沒有,正是因此,才讓小鄭氏更加的怒不可遏。
“你……你這是不尊嫡母,忤逆不孝。”
繼室亦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大周律法言明:繼母之配父,與親母同。
江景辰自知在這一點上不占優勢,轉過頭看向座上的祖母,露出似笑非笑的古怪表情。
小鄭氏的話同樣一點錯處沒有,隻不過她忘了這壽安堂裏還坐著一位老封君。
吳老夫人見到孫兒臉上的表情,心中暗暗長歎一聲,對著小鄭氏說道:“說到這裏,我老婆子倒真有幾句話想講。”
小鄭氏心頭一跳,心中暗道了句:要糟。
這可是正經婆母,一個孝字就能壓得她不能動彈。
許是這些年沒受到過婆母磋磨,日子過的太舒坦,以至於經常忘了這個家最大的是哪一位。
老夫人擺明了要袒護孫子,她這繼母哪裏能夠討得了好。
“這些年我長居壽安堂,每逢初一和十五必會外出給菩薩上香,求的是兒孫康健,家宅安寧。”
吳老夫人頓了頓,不動聲色看了孫兒一眼,接著道:“小鄭氏,你倒是說說,這樣的訴求,菩薩會應嗎?”
“母親這般心誠,菩薩慈悲,自是會應的。”
小鄭氏態度更加恭敬,接著道:“往日府中事多,兒媳不得空,因而甚少前來壽安堂問安,還望母親勿要怪罪才好。”
吳老夫人不置可否,轉頭看向孫兒,也問了一句:“辰哥兒,你覺得呢?”
“孫兒年幼,不敢胡言。”江景辰麵上毫無波瀾。
討老人家歡心的話,哪怕是個五歲幼童,在這種時候也該知道如何迴答才是好的。
年幼不敢胡言?這可不像是孝子賢孫該說的話,莫不是嫌寵愛太多了?小鄭氏心中生出一縷疑惑。
吳老夫人心裏清楚,想讓孫兒放下心中的仇恨,怕是不會這般容易,因而也未曾失望,隻沉默片刻,忽然開口道:“你今年十八,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
大周朝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而後婚配。
更早些也不是沒有,隻不過怕是沒有哪家高門勳貴,願意將女兒嫁給一個沒兩年好活的夫婿。
小鄭氏見老夫人臉色不似玩笑的神情,隻覺得眼前的老太太實在是有些反常,這是圖謀那份家業?還是真打算給嫡長孫留種?
江景辰初時震驚,很快便反應過來,直言道:“祖母,孫兒身上有疾,無意娶妻。”
吳老夫人眼底閃過一絲憂慮,猶猶豫豫的開口追問道:“辰哥兒,你身邊的貼身丫鬟,難道不是你的房裏人?”
這話委婉的,愣是繞了好幾個山頭,江景辰把這番話換成自己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你是不是不行?
原本乖乖站在一旁的青玉立刻出聲道:“老夫人,我肯定是公子的房裏人啊。”
江景辰很想向青玉解釋:傻丫頭,這個房裏人和那個房裏人可不是一個意思啊!
萬金倒是聽懂了,隻是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
“這樣也好,等媳婦過門,也不至於什麽都不懂。”吳老夫人聽後鬆了口氣,手中的念珠再次轉動。
通房丫頭可不就是這個作用,到時若是有幸懷了子嗣再抬成侍妾也就是了。
青玉對公子娶媳婦沒什麽意見,卻見不得人說公子懂得少。
明明公子都懂得畫不一樣的畫,懂得唱不一樣的歌,懂得做不一樣的飯菜,關鍵還懂得做那麽多生意……
內心忿忿不平,於是脫口而出:“我家公子懂得可多了。”
小鄭氏麵色微紅,心道:真真是什麽樣的主子帶什麽樣的下人,小丫鬟沒臉沒皮,這種事情也拿出來說。
吳老夫人麵色古怪,沒想到小家碧玉似的丫鬟,竟是這般大膽。
萬金點點頭,一臉的讚同。
說的人和聽的人,所想的根本不是一個意思。
江景辰覺得這事兒好像沒法解釋,並且不想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歪,於是將話題轉移到了小鄭氏身上。
“鄭夫人這個時辰來壽安堂,該不會隻是來向祖母請安這麽簡單吧?”
打了一個大岔,小鄭氏沒了最初的怒氣,也知道這壽安堂不是可以放肆的地方。
隻不過心中仍抱有僥幸,便想著能拖一時是一時,她不去提那嫁妝之事,從袖裏掏出一張紅帖。
“胡國公老夫人讓人送來帖子,說是明日前去妙音寺進香,兒媳便是來詢問母親是否得空一同前去?”
胡國公老夫人姓於,乃是吳老夫人的閨閣好友,此前的笄禮也是由吳老夫人出麵,請來了對方當正賓。
兩府老夫人都是年輕喪夫,不同的是於老夫人生有一子一女。
兒子承襲爵位當了胡國公,女兒則是嫁入郡王府,如今是郡王妃。
想起好友,吳老夫人臉色緩了下來,心中有些驚奇:“往日我那老姐姐都是將帖子送來壽安堂,今日倒去了你陶然居。”
小鄭氏絲毫不慌,開口解釋道:“原本就是要送來壽安堂,隻是兒媳正好在前院理事,因此才接了過來。”
吳老夫人眸光流轉,伸手接過帖子,示意小鄭氏入座。
“你是侯府當家主母,也是婦道人家,前院的事就不要多管了。”
“倒也不是兒媳想管,隻不過昨日府中護衛傷了半數,侯爺近來早出晚歸公務繁忙,管家便來請了兒媳前去拿個章程。”
小鄭氏麵帶微笑,接著道:“也怪兒媳疏於管教,府中下人才沒了規矩,竟是連府裏的少爺都不識得,兒媳特來請罪。”
說完便起身下跪磕頭,不得話語便不起身。
好賴話說盡,言語中暗帶嘲諷,堂堂侯府三少爺沒有教養,是個沒規矩的。
連說帶跪,這一番下來,表明上讓人挑不出毛病。
吳老夫人隻覺得今日的太陽定是從西邊出來了,這才有了小鄭氏如此反常的舉動。
要是換作尋常,別說請罪,就是請安都難得來一次。
“你這是,還有事要求我辦?”
上一次這般恭敬,便是來壽安堂央求請一位合適的正賓,這次指不定又是來求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