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用多時間,僅僅是梳理一下大概的發展方向和策略,至於細節方麵的東西,自然有王助理或者王岩去完善,而且細節方麵肯定是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調整的,可不是他人在四九城用腦瓜子就能想明白的。


    第二天一早,董思萌便優哉遊哉的上街閑逛去了,沒辦法,餐飲公司那麵婁曉娥玩的不亦樂乎,忙的不得了,婁老爺子那更是用不到他,《京味》已經步入正軌,廠長現在也培養出來了,足夠獨當一麵,隻要不是特別重大的事兒,一般是用不到他的。


    所以董思萌現在悠閑的不得了,代理合同?王助理不是迴來了麽,那自己還操什麽心,等王助理擺弄完了,自然會來找自己匯報,何必給自己找事兒。


    慢慢的開著車徜徉在八十年代的四九城,感受著跟前世和離開四九城之前截然不同的城市麵貌,偶爾遇到感興趣的場景便停下來拍個照,也算給這個年代獨有的城市氣息留下一些記憶。


    逛著逛著,董思萌便來到了一處馬路上的工地所在,前麵掛了塊牌子。


    “市政施工,禁止通行。”(我也不知道那個年代掛不掛這東西,就當他掛吧。)


    眾所周知,工程這個東西,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沒事兒的老爺們兒能蹲旁邊看一天,董思萌現在閑來無事,也就把車靠邊停下蹲在坑邊看起了熱鬧。


    從現場來看,不是在建地上工程,而是地下工程,從深度來看,肯定不是排水係統或者管線係統,那這個規模就隻有一種可能,這是在修地鐵。


    說起地鐵,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是最近這些年的產物,其實真實情況不了解的人聽了可能會大吃一驚,早在1953年下半年製定的《關於改建與擴建四九城規劃草案》裏麵,就已經提到了四九城地鐵的修建。


    這時間夠早吧?隻不過因為當時確實沒有修建的經驗和相關的技術,所以在1954年的時候,邀請了很多老毛子的工程師參加籌備工作,這些人裏麵,有一部分曾經參與了老毛子首都地鐵的修建。


    而且在1953—1960年之間,咱們國家派了幾千名學生前往老毛子去學習地鐵的建設,可以說這幾千人是我們國家地鐵修建的第一批專業人才,為國家的地鐵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隨後因為跟老毛子的外交關係以及國家內部的種種問題,一直到1965年2月,我們的偉大領袖才批準了這個項目正式開始。


    同年7月1日,四九城地下鐵道一期工程正式奠基開工,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建地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備戰,所以線路連接的是四九城西山衛戍部隊駐地和四九城車站。


    按照“戰備為主,兼顧交通”的方針設計,采用敞口明挖施工,施工完成再填埋,這對當時機械施工能力並不強悍的國家來講,屬實是一個非常龐大以及困難的工程,絕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工來完成。


    直到1969年10月1日,這條長達23.6公裏的地鐵才正式竣工,這個開始時間和竣工時間選擇的都非常有意義,這條地鐵的竣工,應該是四九城獻給建國20周年慶典最大最好的禮物了。


    這條線路是中國大陸最早的地鐵線路,而且也早於港島、棒子首都、新加皮、老金山、華盛蹲等城市,算得上一大壯舉。


    當然了,因為本就是為了戰備,所以沒有直接向民眾開放,直達1971年,才開始試運營,而且隻麵向部分人,想乘坐地鐵,隻能持有單位的介紹信才行,票價0.1元,即便如此,當年全年的運載人數也達到了828萬。


    等到1981年的時候,地鐵的年客運量就已經達到了6466萬人次,日均17.7萬,這個數據跟後世四九城日均千萬人次肯定是沒法比的,但是就這個年代來講,已經是非常驚人且不可多得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裝老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裝老六並收藏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