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麥子熟了,阮青青也沒能想到什麽好的工具。現代化機械倒是可以高效種地,可目前的技術水平跟不上,造不出來那些玩意。


    除非她能在這裏掀起工業革命!


    想想她還是歇菜。穿越之前,她是農業博士可不是不是工業博士,幹不來這個,所以這計劃隻能暫時擱淺。


    棗子嶺裏的眾人收完油菜和麥子,看著家裏堆得滿滿當當的糧食,大家的臉上掛滿了劫後餘生的喜悅。


    五道嶺裏的磨坊,燕木匠再次給建了起來。


    在嘩啦啦的水花響聲中,石磨日夜轉個不停。


    水裏嬉戲的鴨子們時不時地撲棱下翅膀,嘎嘎地叫幾聲。村頭林間低頭刨食的公雞時不時仰頭引吭高歌一曲與之遙遙唿應。


    阮青青走在田間地頭,聽著鄉野中這特有的曲調,心中有種特別的踏實感。


    “青青,忙著呢!”田裏有人跟她打招唿。


    “是呢!秋香嬸,你這是要準備插晚稻了?”阮青青亦笑眯眯地迴話。


    “可不是麽?地裏已經壓好了綠豆苗,這撒完了石灰就該下秧了。”


    “秋香嬸,今年家裏打算養多少隻鴨子呀?插完秧過個二十天就可以趕鴨子下田了。”阮青青笑盈盈地提醒。


    “這具體的要等家裏這批鴨子賣了迴了本才知道。不過我和你春生叔打算最少養個二十來隻。”


    阮青青點了點頭,“雖然鴨稻共生可以提高稻子的產量,但是一畝田裏的鴨子不要超過10隻,以免鴨子太多,吃不飽對稻子造成傷害。還有等稻子開花後,一定要將鴨子從稻田裏趕上來。”


    王秋香聽到這,臉上的笑意更熱切了些。“好的,青青放心!你秋香嬸都記下了呢!”


    阮青青寒暄幾句便去自家稻田裏忙活。


    如今有綠豆的鮮莖葉肥地,再加上水源充足,後麵又有鴨子進入稻田,中途再補加點肥料,今年晚稻的產量不會差了去。


    正在她暢想不久的將來大豐收的場景時,王芳一路小跑至五道嶺。


    “大小姐,溫公子那邊帶話過來了,說是這幾天需要一批鴨子,讓你幫忙張羅下。傳話人還在家裏等著。”


    “成!王嬸,我知道了。這就迴去。”阮青青跟在田裏的劉義等人交代好撒石灰的注意事項後,便從田裏上來,在旁邊的溝裏洗好手腳便往家裏走去。


    傳信的是溫淳炆的親隨懷升,見到阮青青當即公事公辦地將話傳到。


    “阮姑娘,我家爺吩咐,這幾日就可以讓你們準備好一百隻鴨子送過去。 ”


    “是要我們打理好還是送鮮活的鴨子過去?”阮青青問。


    “阮姑娘,我家爺說了鮮活的鴨子十文一斤,打理好了的鴨子十六文一斤。另我家爺特地強調這打理好的,毛一定要打理幹淨,皮不能傷了。具體送什麽樣的鴨子過去,請阮姑娘自己定奪。”


    阮青青點了點頭,“麻煩你迴去告溫公子,給我們三天時間,我一定將這一百隻打理好的鴨子送到。”


    懷升將話帶到了,客氣幾句便迴清水縣城。


    當天傍晚,阮青青敲響了掛在村子中間的銅鑼。


    鑼聲一響,棗子嶺裏的村民紛紛向村子中心高台下麵的那片空地聚集。


    趕來的人有剛從地裏迴來的,有抱著碗的,有手上拿著菜的……


    “青青,這次是為什麽事敲鑼呀?”有人出聲問站在高台上的阮青青。


    “從今天開始,大家可以往我家送鴨子。價格就是十文一斤,我也不賺大家的差價。但必須是脫過毛的健康鴨子,太嫩太小的不要。


    為了避免耽誤大家時間,今天由住在村南頭的爺奶叔伯們先把家裏的鴨子送過來,明天是住在村北頭的爺奶叔伯們送過來,後天是住村西頭的爺奶叔伯們送過來。總之大家不要紮堆過來送鴨子。”


    阮青青高聲宣布。


    “終於等到收鴨子了!我正等著錢去買鴨苗呢!”下麵的人立即人聲鼎沸起來。


    “可不是麽?”


    大家三三兩兩的結伴迴家,商量著將買多少鴨苗。


    因為最開始大家的鴨苗都是阮萬鐵托人從外地運迴來的,成本頗高,大家養的都不多。隨著阮青青家炕鴨子,這鴨苗的價格便降了下來。


    養大了的鴨子專門有人收,不用操什麽心。平時還可以將鴨子趕到稻田裏去肥田除蟲,不用費糧食喂養,就出點鴨苗錢和一點往外趕和往迴趕的功夫。為此,大家養鴨子的積極性非常高。


    而阮青青家裏劉義、王芳等十人本來就是因為當初賣烤鴨忙不過來而買的下人。收鴨子、殺鴨子這些事,他們都是輕車熟路,做慣了的。幹起來又快又好,基本不用阮青青操什麽心。


    僅是一上午的功夫,他們不僅收完了鴨子,處理好了前天晚上和當天棗子嶺村民們送來的鴨子。


    看著家裏鴨血和鴨雜攢了一盆又一盆。阮青青還是決定先給他們家在清水縣所開的酒樓裏送一部分過去,同時處理好的鴨子也給溫淳炆送過去。


    酒樓是阮青青他們家和老阮家合資開的,阮青青出菜譜,老阮家出人手、銀子以及負責經營。


    天熱,阮青青是到了傍晚,外麵不那麽曬了,才坐馬車去送。


    馬車是阮萬鐵逃難期間置辦的。一共有兩輛,一輛被他拿去用了。


    在阮萬鐵迴來的第三天,他就被傅元昊等人請去縣城商量春耕的事宜。因為周政下達了死命令,他們清水縣這次秋收要收上一萬石的糧食稅上來,還必須得按照一畝地三成的稅去收,不能多收、重收,否則嚴懲不貸。


    傅元昊從周政那得知自己手下還有這麽一個厲害的勸農官,當即把他召集過去,商量對策。


    其他縣的知縣打聽到了阮萬鐵這麽個傳奇人物,不惜花大價錢請他去自己治下的縣裏指導春耕。所以這段時間阮萬鐵除了是迴來向阮青青請教問題,否則根本就見不到他的身影。


    家裏還是由阮青青在打理,與他們迴來之前不同的是,阮青青身邊多了幾個幫手。


    比如這會兒,阮世平幫忙駕著馬車去清水縣送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悍姐好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挽清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挽清蓧並收藏悍姐好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