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切!”
雨中狂歡夠了後,大家紛紛進山洞或木屋。
換過衣服,大家人手一竹筒薑湯,在霧氣騰騰中迴憶一路走來的各種艱辛。
他們一邊喝著薑湯,一邊打著噴嚏。
盡管如此,大家心裏也是無比舒暢的。
“老大家的,把過年留著的臘肉割點下來,炒菜吃,讓大夥兒見見葷腥,慶祝下。”
阮老太更是大手一揮,要備肉菜慶祝。
“好嘞,娘!”
劉氏爽朗地應著。
“哦!有肉吃了咯!”小孩子們則歡唿起來。
自從他們上山後就沒有再吃過肉,不僅如此,就是吃的菜幹、竹筍或者各種嫩樹葉放的油也是日漸減少。
“青青,接下來咱們應該怎麽個安排?”
阮老爺子直接問阮青青。
阮青青也沒有推辭,她仔細地思考起來。
“如今已經進入了七月,再種什麽主糧已經來不及了。與其這樣,不如等雨把地澆透後,我們多整些地出來,到時候直接全部種上小麥和油菜。在整地的空餘時間裏,我們再在村裏把房子建起來。山裏山風太大,又冷。冬季繼續住在這裏,我擔心大家扛不住。”
阮老爺子不住地點頭,“是這樣,住山裏,春夏季還能湊合,冬季繼續在這裏貓著不合適。”
阮萬鋼也道:“咱們住在山上也不方便照看地裏的活,這一來一迴,最少就得要一天多的時間,能幹成啥事?”
“我看要不等雨停了,先去村裏做些蓋房子要用的土磚,備著。後麵就專心整地種小麥,等種好了小麥,土磚也應該晾曬地差不多了,我們再來蓋房子。如果趕得及再種些油菜。”阮萬金建議道。
阮老爺子擰眉思索一會兒後,歎了口氣,“就這麽辦吧!”
這大雨一下就是四天,在第五天時,雨才漸漸收勢。
下午,山裏住在其他地方的村人紛紛派了兩個代表來老阮家這裏,一是表達感謝,另外也是想在阮老爺子這討個主意,今後怎麽安排。
自經曆了瘟疫逃難一事之後,大家一致認為隻有跟著老阮家走,這心裏邊才踏實。
本來一百戶人家的村莊,如今隻剩不到六十戶的人家。有不聽勸阻的,有逃跑不夠果斷的,還有實在逃不動的……這些人均死在了那場大火裏。
就是他們這不到六十戶的人家裏也有不少體質弱的老人孩子沒能熬過來。
災難從來不是輕飄飄的兩個字,而是以無數個沉甸甸的生命壘起來的警示碑!
大家唏噓感歎一陣後,阮老爺子便跟他們講起自己的安排。
“阮六叔,你這安排不錯,既顧及到了地裏的活又沒耽擱建房子。”
“對對!”
“我們也照這個來!”
“對,我們就照這個來!”
坐在角落裏的阮平淮大腿一拍,“我想起一件事兒,咱們這一股腦地衝迴村裏,要是被官爺看見了,豈不是又要被關起來再燒一次!”
想起那場燒了好幾天的大火,大家都心有餘悸。
阮萬金出聲道:“三個月前我們下山去鎮上取藥時,那一路上我們一個人都沒看到。官爺估摸著早就走了。”
阮萬鋼蹙了蹙眉,“經平淮叔這麽一提醒,我也覺得奇怪。當初我們上山時,明明官兵就要追到跟前了,突然就沒聽到聲音。以前以為是自己跑得快沒在意,如今想來,自己一個受了傷的又背個人,再快怎麽可能有那些身強力壯的官爺們快。”
“對對!即使知道我們跑了,他們也沒有搜山。”立即有更多人反應了過來。
“青青,當時是你找到的我。你給大家說說當時到底是怎麽個迴事吧?”
阮萬鋼目光直接聚焦到靠著阮老太而坐的阮青青身上。
“開始追過來的官兵是被遲大哥給引走了的。聽說後來為了杜絕隱患,遲獵戶去見了負責燒咱們棗子嶺的守備軍負責人。”
“接下來由我跟大家解釋吧!”
遲獵戶因聽說老阮家這圍了好多人,不放心過來看看,不想在這聽到了與自己有關的事,便大步出現在人前。
“遲獵戶,你也知道?”立即有人問。
“那些官兵是我解決的,你說我知不知道?”遲獵戶對著出聲的人笑了笑。
“遲獵戶,你給大夥說說唄!到底是怎麽解決的?讓大夥兒也安安心。”
“對對,遲獵戶,你給大夥說說唄!”
“那我說了哈!到時候你們可別忘了請我吃飯,我可是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退那些官兵的!”
“哈哈,遲獵戶,你放心我們都欠你一頓飯,快說快說!”
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著。
“那我記住了哈!”遲獵戶眼睛在大夥身上掃了一圈後,輕咳了一聲。
“其實我也沒說什麽?就是跟官兵的說,出主意給皇上獻壽席的人就在村子裏,同時她的家人也在村子裏。那些官兵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然後呢?”
“是呀!遲獵戶,然後怎麽迴事?你別吊我們的胃口呀!”
“然後那些官兵就問我,那出主意的人是還在村裏還是已經逃到山裏去了?”
“你怎麽迴答的?”
“我自然得問他們,還在村子裏怎麽處理,逃出去了又怎麽處理了。”
“那些官爺怎麽說?”
“他們說如果她在村裏且已經感染了話,他們照燒不誤。畢竟是關係到其他人安危的事,是他們職責所在,大意不得。但是如果還沒感染且已經逃走了的話,就睜隻眼閉隻眼。”
“為什麽?”
大夥不理解了。
“為什麽?你們不知道縣衙裏現在還掛著當今皇上的墨寶麽?”
“聽說了,寫的是‘紅席之源,堅韌之鄉!百折不撓,不息自強!’十六個大字。”
一旁的阮萬錫補充道。
“對!當初我們學院裏的夫子還讓我們去縣衙裏觀摩呢!我也記得是這麽十六個字。”阮世興進一步佐證道。
“可這跟咱們這下山會不會被官爺抓有什麽關係?”有人提出異議。
“怎麽沒關係?因為那禦批是青青丫頭帶領八位全福老人製作出的別出心裁的壽席換來的。也就是說青青在皇上那也是過了眼的人。官爺不敢抓連皇上都稱讚的人!”
“這麽說來,那些官爺之所以沒有搜山繼續抓捕我們,其實是看在青青的麵子上?”
“嗯!”遲獵戶點了點頭。
“原來裏麵還有這等隱情在,我還當是我們好運道呢!”
有人笑。
“哪有什麽好運道?不過是青青在給我們大夥鋪路罷了!
別的不說,就說那賣出去的紅席都讓大夥兒大賺一筆。我們就是用那筆錢買了很多糧食和穿用,才使得自己和家人熬到現在。真要是什麽都沒有,我們就是逃到山裏來也是餓死凍死的份!”
“沒錯,沒錯!”
雨中狂歡夠了後,大家紛紛進山洞或木屋。
換過衣服,大家人手一竹筒薑湯,在霧氣騰騰中迴憶一路走來的各種艱辛。
他們一邊喝著薑湯,一邊打著噴嚏。
盡管如此,大家心裏也是無比舒暢的。
“老大家的,把過年留著的臘肉割點下來,炒菜吃,讓大夥兒見見葷腥,慶祝下。”
阮老太更是大手一揮,要備肉菜慶祝。
“好嘞,娘!”
劉氏爽朗地應著。
“哦!有肉吃了咯!”小孩子們則歡唿起來。
自從他們上山後就沒有再吃過肉,不僅如此,就是吃的菜幹、竹筍或者各種嫩樹葉放的油也是日漸減少。
“青青,接下來咱們應該怎麽個安排?”
阮老爺子直接問阮青青。
阮青青也沒有推辭,她仔細地思考起來。
“如今已經進入了七月,再種什麽主糧已經來不及了。與其這樣,不如等雨把地澆透後,我們多整些地出來,到時候直接全部種上小麥和油菜。在整地的空餘時間裏,我們再在村裏把房子建起來。山裏山風太大,又冷。冬季繼續住在這裏,我擔心大家扛不住。”
阮老爺子不住地點頭,“是這樣,住山裏,春夏季還能湊合,冬季繼續在這裏貓著不合適。”
阮萬鋼也道:“咱們住在山上也不方便照看地裏的活,這一來一迴,最少就得要一天多的時間,能幹成啥事?”
“我看要不等雨停了,先去村裏做些蓋房子要用的土磚,備著。後麵就專心整地種小麥,等種好了小麥,土磚也應該晾曬地差不多了,我們再來蓋房子。如果趕得及再種些油菜。”阮萬金建議道。
阮老爺子擰眉思索一會兒後,歎了口氣,“就這麽辦吧!”
這大雨一下就是四天,在第五天時,雨才漸漸收勢。
下午,山裏住在其他地方的村人紛紛派了兩個代表來老阮家這裏,一是表達感謝,另外也是想在阮老爺子這討個主意,今後怎麽安排。
自經曆了瘟疫逃難一事之後,大家一致認為隻有跟著老阮家走,這心裏邊才踏實。
本來一百戶人家的村莊,如今隻剩不到六十戶的人家。有不聽勸阻的,有逃跑不夠果斷的,還有實在逃不動的……這些人均死在了那場大火裏。
就是他們這不到六十戶的人家裏也有不少體質弱的老人孩子沒能熬過來。
災難從來不是輕飄飄的兩個字,而是以無數個沉甸甸的生命壘起來的警示碑!
大家唏噓感歎一陣後,阮老爺子便跟他們講起自己的安排。
“阮六叔,你這安排不錯,既顧及到了地裏的活又沒耽擱建房子。”
“對對!”
“我們也照這個來!”
“對,我們就照這個來!”
坐在角落裏的阮平淮大腿一拍,“我想起一件事兒,咱們這一股腦地衝迴村裏,要是被官爺看見了,豈不是又要被關起來再燒一次!”
想起那場燒了好幾天的大火,大家都心有餘悸。
阮萬金出聲道:“三個月前我們下山去鎮上取藥時,那一路上我們一個人都沒看到。官爺估摸著早就走了。”
阮萬鋼蹙了蹙眉,“經平淮叔這麽一提醒,我也覺得奇怪。當初我們上山時,明明官兵就要追到跟前了,突然就沒聽到聲音。以前以為是自己跑得快沒在意,如今想來,自己一個受了傷的又背個人,再快怎麽可能有那些身強力壯的官爺們快。”
“對對!即使知道我們跑了,他們也沒有搜山。”立即有更多人反應了過來。
“青青,當時是你找到的我。你給大家說說當時到底是怎麽個迴事吧?”
阮萬鋼目光直接聚焦到靠著阮老太而坐的阮青青身上。
“開始追過來的官兵是被遲大哥給引走了的。聽說後來為了杜絕隱患,遲獵戶去見了負責燒咱們棗子嶺的守備軍負責人。”
“接下來由我跟大家解釋吧!”
遲獵戶因聽說老阮家這圍了好多人,不放心過來看看,不想在這聽到了與自己有關的事,便大步出現在人前。
“遲獵戶,你也知道?”立即有人問。
“那些官兵是我解決的,你說我知不知道?”遲獵戶對著出聲的人笑了笑。
“遲獵戶,你給大夥說說唄!到底是怎麽解決的?讓大夥兒也安安心。”
“對對,遲獵戶,你給大夥說說唄!”
“那我說了哈!到時候你們可別忘了請我吃飯,我可是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退那些官兵的!”
“哈哈,遲獵戶,你放心我們都欠你一頓飯,快說快說!”
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著。
“那我記住了哈!”遲獵戶眼睛在大夥身上掃了一圈後,輕咳了一聲。
“其實我也沒說什麽?就是跟官兵的說,出主意給皇上獻壽席的人就在村子裏,同時她的家人也在村子裏。那些官兵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然後呢?”
“是呀!遲獵戶,然後怎麽迴事?你別吊我們的胃口呀!”
“然後那些官兵就問我,那出主意的人是還在村裏還是已經逃到山裏去了?”
“你怎麽迴答的?”
“我自然得問他們,還在村子裏怎麽處理,逃出去了又怎麽處理了。”
“那些官爺怎麽說?”
“他們說如果她在村裏且已經感染了話,他們照燒不誤。畢竟是關係到其他人安危的事,是他們職責所在,大意不得。但是如果還沒感染且已經逃走了的話,就睜隻眼閉隻眼。”
“為什麽?”
大夥不理解了。
“為什麽?你們不知道縣衙裏現在還掛著當今皇上的墨寶麽?”
“聽說了,寫的是‘紅席之源,堅韌之鄉!百折不撓,不息自強!’十六個大字。”
一旁的阮萬錫補充道。
“對!當初我們學院裏的夫子還讓我們去縣衙裏觀摩呢!我也記得是這麽十六個字。”阮世興進一步佐證道。
“可這跟咱們這下山會不會被官爺抓有什麽關係?”有人提出異議。
“怎麽沒關係?因為那禦批是青青丫頭帶領八位全福老人製作出的別出心裁的壽席換來的。也就是說青青在皇上那也是過了眼的人。官爺不敢抓連皇上都稱讚的人!”
“這麽說來,那些官爺之所以沒有搜山繼續抓捕我們,其實是看在青青的麵子上?”
“嗯!”遲獵戶點了點頭。
“原來裏麵還有這等隱情在,我還當是我們好運道呢!”
有人笑。
“哪有什麽好運道?不過是青青在給我們大夥鋪路罷了!
別的不說,就說那賣出去的紅席都讓大夥兒大賺一筆。我們就是用那筆錢買了很多糧食和穿用,才使得自己和家人熬到現在。真要是什麽都沒有,我們就是逃到山裏來也是餓死凍死的份!”
“沒錯,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