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玉米杆子我都收割完了。你說要漚肥,怎麽搞?”
阮萬鐵說完,就拿起堂屋桌上攤涼的白開水咕嚕咕嚕的往喉嚨裏灌,灌完還不忘吐槽。
“這白開水喝得沒滋沒味的,沒有泉水來得甘甜,也沒有泉水清涼。”
“爹,涼白開喝得健康,少生病少遭罪。”
阮青青無奈道。
“知道知道,我不就是這麽說說的嘛!”
阮萬鐵擺了擺手道。
“爹,咱們漚肥就在五道嶺那漚吧!反正咱們家的田地都在那,到時候用起來方便,省得擔來擔去。”
阮青青建議道。
“是這麽個理。”
“用玉米稈漚肥跟堆肥差不多,我們需要把玉米稈切碎,然後在上麵撒些水,再在家裏擔些羊屎、雞屎、鴨屎過去,拌勻了堆積起來。堆的肥堆的高和寬不要超過五尺,長度隨意。
然後每隔7-10天咱們去翻動一次,促進玉米稈的發酵和分解。需要注意的是翻動時要將內層的材料移到外層,外層的材料移到內層,這樣的肥堆發酵出來的肥力最均勻也最好。
當堆肥變得柔軟、濕潤、無刺激性氣味,並且裏麵的材料逐漸變成細小顆粒時,說明堆肥已經成熟,可用。”
“行,你把家裏的鍘刀帶過去,我去你爺爺那看看能不能再借一個鍘刀,順便擔一擔家裏牲畜糞便過去,盡快把這堆肥搞上,爭取種小麥時能用。”
阮萬鐵最近種地也摸到了點門道。這莊稼想長得好就得肥足,就像人要想長壯實就得油水足一樣。
“嗯,好的!”
堆肥這個比較緊急,所以阮萬鐵、王氏以及阮青青和阮世平四人一起去地裏忙活。
就是他們緊趕慢趕,鍘刀都鍘出了火花,也用了兩天才把地裏的米稈給全切碎。攪拌時,家肥不夠用,阮青青就出個主意去挖已經幹涸的溪流以及河流底部的淤泥。拌勻了就一層層地壘起來。
“走走,看看去!阮老四家又在搞新花樣。”
在阮青青一家子忙碌期間,又有一群看熱鬧的人跑到他們的地裏看稀奇。
“阮老四,忙著呢?”
“阮四哥你這又是玉米稈屑子又是泥巴的,是準備幹什麽?”
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問著。
“沒幹什麽,玩泥巴呢!”阮萬鐵沒好氣道。
眾人皆訕訕地笑了。
“阮四哥,你這是說笑呢!”
“行了,我們在漚肥,你們想學自己看。學多學少是你們自己的事。”阮萬鐵被問得煩不勝煩。
“阮老四,你就跟我們大夥說說唄!”
“說什麽?讓你們吃飽了,迴頭可勁地說我家大丫的壞話?或者更有精力笑話我?”阮萬鐵不耐煩地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來是在這裏惹了他。
“嗐,幾句玩笑而已,這也值當你記在心裏!阮老四,你這肚量也忒小了吧!”
“不好意思,我沒有一邊教你們增產的法子,一邊聽你們嘲笑我和家人的嗜好。你們誰有這個肚量,找誰去!”
“這……”
大家都不作聲了。
阮萬鐵也不管大家,自顧自地忙著。把肥堆堆好後,就挑著擔子帶著老婆孩子迴家。
迴到家中,大家也沒閑著,洗過手後,繼續剝玉米。
木橛子上掛滿了之後,剩下玉米穗直接把它的外皮全部剝掉,這種被剝得光溜溜的玉米,大家都稱之為“光肚兒玉米”。剝光肚兒玉米比剝那些辮玉米辮的玉米省心多了,不用因為刻意在尾部留幾片胞衣而格外謹慎小心,隻需使勁把整個厚實的玉米穗外皮拽掉就行。
所以速度也更快些,剝到晚飯熟時,阮世平和阮萬鐵一人手執一把桑叉,把散落一地的玉米皮歸攏到院子一角,到時候和明天剝的玉米外皮一起放進廚房當引火柴燒。
大家陸續洗手吃飯。
“老四,吃著呢!”
阮老爺子拿著煙槍進了院子。
“爹,你吃了沒?要不要坐下來一起吃?”
阮萬鐵邀請道。
阮老爺子擺了擺手,“你不用張羅,我已經吃過了,就過來看看。”
看著牆上掛著的一串串蜿蜒如龍的玉米辮,阮老爺子不住地點頭。“你這玉米收拾得有模有樣,怎麽樣?玉米都收迴來了吧!”
阮青青給阮老爺子端個凳子。
“爺爺坐!”
阮萬鐵端著碗出來,“玉米都在院子裏了。爹,你們玉米都收迴來了麽?”
“今兒剛全收迴來了。你五弟不是沐休迴來了麽?說是縣太爺已經開堤放水了,最遲後天水就可以到達咱們村。”
“哦。”
“開堤放水是青青給縣太爺提的麽?”阮老爺子問。
“差不多吧!爹,你問這個幹什麽?”
阮老爺子輕歎了口氣,“原本青青是找過我的,想讓老五和興哥兒去跟縣太爺提。當時我怕擔責任拒絕了,到底我是老了,沒有現在孩子們敢幹敢闖的那股勁了。”
“嗐,爹,誰提都一樣,隻要咱們莊稼地裏有水,不耽誤收成就行!你別往心裏去!”
阮萬鐵一邊嚼著菜一邊安慰道。
“是這個理!”阮老爺子點了點頭。“馬上入秋了。聽說縣太爺會提前征集民工服秋役,你這邊是怎麽個章程?”
“爹,必須要人去麽?”
阮老爺子吐了口煙。
“據說也可以用糧食或者銀子抵工。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服役期間挖的人工湖或者水庫可以有養魚種藕的優先權及其它使用權。我琢磨著咱們兩家要不聯合你二、三叔家及另外幾家一起拿下一個。到時候即使幹旱了,有這個水庫或者人工湖在,也不必到處求人。”
阮青青聽到這裏靈光一閃,“爺,你們看好的地點是哪裏的?”
“暫時還沒確定。”
“爺,不如我們就定五道嶺那裏的水庫吧!大家的地離那都較近,開溝放水什麽的也挺方便的。即使有不近的也沒關係,就開個溝的事。”
阮老爺子猶豫了,“我們倒還好,就是你家的田地都在那邊了,到時候漲洪時,怕是會殃及到你們的田地。”
“如果水庫、渠道都成體係了,除非是特大洪水,一般是不會被波及到的。”
對於這,阮青青是很有信心。
阮萬鐵說完,就拿起堂屋桌上攤涼的白開水咕嚕咕嚕的往喉嚨裏灌,灌完還不忘吐槽。
“這白開水喝得沒滋沒味的,沒有泉水來得甘甜,也沒有泉水清涼。”
“爹,涼白開喝得健康,少生病少遭罪。”
阮青青無奈道。
“知道知道,我不就是這麽說說的嘛!”
阮萬鐵擺了擺手道。
“爹,咱們漚肥就在五道嶺那漚吧!反正咱們家的田地都在那,到時候用起來方便,省得擔來擔去。”
阮青青建議道。
“是這麽個理。”
“用玉米稈漚肥跟堆肥差不多,我們需要把玉米稈切碎,然後在上麵撒些水,再在家裏擔些羊屎、雞屎、鴨屎過去,拌勻了堆積起來。堆的肥堆的高和寬不要超過五尺,長度隨意。
然後每隔7-10天咱們去翻動一次,促進玉米稈的發酵和分解。需要注意的是翻動時要將內層的材料移到外層,外層的材料移到內層,這樣的肥堆發酵出來的肥力最均勻也最好。
當堆肥變得柔軟、濕潤、無刺激性氣味,並且裏麵的材料逐漸變成細小顆粒時,說明堆肥已經成熟,可用。”
“行,你把家裏的鍘刀帶過去,我去你爺爺那看看能不能再借一個鍘刀,順便擔一擔家裏牲畜糞便過去,盡快把這堆肥搞上,爭取種小麥時能用。”
阮萬鐵最近種地也摸到了點門道。這莊稼想長得好就得肥足,就像人要想長壯實就得油水足一樣。
“嗯,好的!”
堆肥這個比較緊急,所以阮萬鐵、王氏以及阮青青和阮世平四人一起去地裏忙活。
就是他們緊趕慢趕,鍘刀都鍘出了火花,也用了兩天才把地裏的米稈給全切碎。攪拌時,家肥不夠用,阮青青就出個主意去挖已經幹涸的溪流以及河流底部的淤泥。拌勻了就一層層地壘起來。
“走走,看看去!阮老四家又在搞新花樣。”
在阮青青一家子忙碌期間,又有一群看熱鬧的人跑到他們的地裏看稀奇。
“阮老四,忙著呢?”
“阮四哥你這又是玉米稈屑子又是泥巴的,是準備幹什麽?”
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問著。
“沒幹什麽,玩泥巴呢!”阮萬鐵沒好氣道。
眾人皆訕訕地笑了。
“阮四哥,你這是說笑呢!”
“行了,我們在漚肥,你們想學自己看。學多學少是你們自己的事。”阮萬鐵被問得煩不勝煩。
“阮老四,你就跟我們大夥說說唄!”
“說什麽?讓你們吃飽了,迴頭可勁地說我家大丫的壞話?或者更有精力笑話我?”阮萬鐵不耐煩地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來是在這裏惹了他。
“嗐,幾句玩笑而已,這也值當你記在心裏!阮老四,你這肚量也忒小了吧!”
“不好意思,我沒有一邊教你們增產的法子,一邊聽你們嘲笑我和家人的嗜好。你們誰有這個肚量,找誰去!”
“這……”
大家都不作聲了。
阮萬鐵也不管大家,自顧自地忙著。把肥堆堆好後,就挑著擔子帶著老婆孩子迴家。
迴到家中,大家也沒閑著,洗過手後,繼續剝玉米。
木橛子上掛滿了之後,剩下玉米穗直接把它的外皮全部剝掉,這種被剝得光溜溜的玉米,大家都稱之為“光肚兒玉米”。剝光肚兒玉米比剝那些辮玉米辮的玉米省心多了,不用因為刻意在尾部留幾片胞衣而格外謹慎小心,隻需使勁把整個厚實的玉米穗外皮拽掉就行。
所以速度也更快些,剝到晚飯熟時,阮世平和阮萬鐵一人手執一把桑叉,把散落一地的玉米皮歸攏到院子一角,到時候和明天剝的玉米外皮一起放進廚房當引火柴燒。
大家陸續洗手吃飯。
“老四,吃著呢!”
阮老爺子拿著煙槍進了院子。
“爹,你吃了沒?要不要坐下來一起吃?”
阮萬鐵邀請道。
阮老爺子擺了擺手,“你不用張羅,我已經吃過了,就過來看看。”
看著牆上掛著的一串串蜿蜒如龍的玉米辮,阮老爺子不住地點頭。“你這玉米收拾得有模有樣,怎麽樣?玉米都收迴來了吧!”
阮青青給阮老爺子端個凳子。
“爺爺坐!”
阮萬鐵端著碗出來,“玉米都在院子裏了。爹,你們玉米都收迴來了麽?”
“今兒剛全收迴來了。你五弟不是沐休迴來了麽?說是縣太爺已經開堤放水了,最遲後天水就可以到達咱們村。”
“哦。”
“開堤放水是青青給縣太爺提的麽?”阮老爺子問。
“差不多吧!爹,你問這個幹什麽?”
阮老爺子輕歎了口氣,“原本青青是找過我的,想讓老五和興哥兒去跟縣太爺提。當時我怕擔責任拒絕了,到底我是老了,沒有現在孩子們敢幹敢闖的那股勁了。”
“嗐,爹,誰提都一樣,隻要咱們莊稼地裏有水,不耽誤收成就行!你別往心裏去!”
阮萬鐵一邊嚼著菜一邊安慰道。
“是這個理!”阮老爺子點了點頭。“馬上入秋了。聽說縣太爺會提前征集民工服秋役,你這邊是怎麽個章程?”
“爹,必須要人去麽?”
阮老爺子吐了口煙。
“據說也可以用糧食或者銀子抵工。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服役期間挖的人工湖或者水庫可以有養魚種藕的優先權及其它使用權。我琢磨著咱們兩家要不聯合你二、三叔家及另外幾家一起拿下一個。到時候即使幹旱了,有這個水庫或者人工湖在,也不必到處求人。”
阮青青聽到這裏靈光一閃,“爺,你們看好的地點是哪裏的?”
“暫時還沒確定。”
“爺,不如我們就定五道嶺那裏的水庫吧!大家的地離那都較近,開溝放水什麽的也挺方便的。即使有不近的也沒關係,就開個溝的事。”
阮老爺子猶豫了,“我們倒還好,就是你家的田地都在那邊了,到時候漲洪時,怕是會殃及到你們的田地。”
“如果水庫、渠道都成體係了,除非是特大洪水,一般是不會被波及到的。”
對於這,阮青青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