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演習,就這麽的成功的落幕了,207的威名,也開始宣揚出來了,哪怕沒有進入到常規武器名錄,3個火箭軍的6300輛重型火箭炮車的訂單,還是讓火箭炮研究室非常滿意,這就是快12萬套207了,就這個數字上麵,隻是三個軍的火箭炮,就超過了107進入到常規武器名錄之初,所獲得的訂單,更別說各大軍區的訂單,既然軍委總部都裝備了3個軍,那麽他們也不用客氣,本身準備隻是團級單位的,變成了旅級,20個軍區,又是接近6個軍的訂單,這就是快2萬輛火箭炮車,這讓207火箭炮,超越了107,成為了火箭炮體係之中,生產最多的。


    大筆的資金,銀行貸款,甚至還有楊元釗直接撥付下來的專項資金,不過跟銀行貸款不同的是,楊元釗的專項資金是有明目的,是為了導彈項目的專項資金,好在,火箭炮實驗室早有準備,之前107的大規模訂單,就已經讓他們開始擴大規模了,在過去的2個月之中,人員最少擴張了4倍,又跟燃燒彈研究所共同組建了鋁熱劑的應用項目,又籠絡了一大批人,在龐大的資金和名氣的支持下,無線電研究的一部分專家,和芯片方麵的一部分專家,進入到火箭炮的領域,共同開啟了的一個新的研究所,最終,這個研究所被楊元釗親自命名,還是後世的稱唿,導彈,隻不過,現在所研究的,非常的簡陋。


    第一步,當然不是後世那種,超級巡航導彈,也不是二戰德國的v2,是在原有長射程的火箭炮的基礎上麵,加入一個控製模塊和小型的變量發動機,通過後方的無線電指揮,改變火箭的軌跡,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從火箭炮到導彈,需要技術和硬件的支持,也需要想象力,楊元釗的點破之下,這一切就順理成章了,最少前進的方向是有了。


    第一次試驗,當然是失敗的,火箭彈裝載了矢量發動機之後,不但射程縮小到了38公裏,而且偏差出去了最少2公裏,差點就造成了誤傷。好在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失敗之中,總結經驗,繼續發展的,通過這一次的實驗,總結了大量的經驗,矢量發動機是有用的,隻不過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和火箭力學的部分公式,還需要繼續的完善。


    至於誤差的問題,他們避開了核心區域,主動的前往還在治理的荒漠化區域,雖然說,中國對於北方和西北的植樹造林力度非常大,人定勝天並不是在每一個環境都是適用的,對於環境的改造,需要循序漸進,位於沙漠和荒漠核心區域的,肯定還有大片的無人區,那些地方,本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試驗地,而火箭,勉強算是這個類型了。


    隻要沿著這個發展,以中國在無線電和半導體上麵的優勢,可能會在幾年之內,或者十幾年之中,製做出有一定製導性的武器,這個武器隻要製作出來,就會成為大殺器,船隻之間的噸位差距,將徹底的改變,的有時候,一艘4000噸左右的導彈驅逐艦,就可以幹掉一艘戰列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畢竟一枚艦對艦的導彈,威力是足夠的,大型的甚至可以裝載1噸,甚至是2噸的作戰部,哪怕這些作戰部使用的是普通的高爆炸藥,就足以毀掉一艘5萬噸級的戰艦,更別說使用了其他的作戰部。


    這一點在這在火炮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2噸作戰部位的炮彈,其中大部分需要是鋼鐵,是穿甲材料,不可能全部放上炸藥,可是對於導彈來說,超高的速度,讓少許的硬質合金,就可以擁有足夠的穿甲作用,主要的威力還是穿甲之後的爆破,就如同美國最出名的戰斧巡航導彈來說,最佳作戰武器是戰術核彈頭,即便裝上溫壓彈和燃燒彈,也是威力驚人的。


    在導彈時代,噸位已經不代表戰鬥力了,一艘超過5萬噸級的,沒有裝備任何導彈的戰艦,基本上是魚腩的代名詞,而一艘哪怕各方麵性能落後一點,甚至速度都追不上主力艦普通艦船,隻要進行的導彈的改裝,裝備了最先進的導彈的話,足以威脅到任何主力艦。


    導彈威力是跨越時代,可是在20世紀初,關於導彈的各個子項目都沒有足夠進展的前提下,這些研究是極為困難的,可是在龐大的資金和規模驚人的科研人員,甚至一體機的獨特材料和跨越時代的計算機的幫助下,艱難的起步並且向前發展。


    楊元釗的出現,讓中國的科技向著不可思議的程度,逐步的發展,從某一種意義上麵,中國在科技上麵的成就,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水準,可能在某些科技上麵還不如,大部分跟軍事有關的尖端科技已經成功了,火箭炮隻是其中的一個,並不是最後一個,類似乎火箭炮的研究項目還很多,隻不過都沒有像火箭炮這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樣。


    東海,碧波蕩漾,不過在碧波蕩漾之中,卻少了許多人氣,跟幾年前相比,密集的拖網式漁船似乎不見了蹤跡,隻是在一些近海區域和適宜區域,有一些養殖戶放置的網箱。


    東海,近海捕撈已經差不多停止了,中國的人口太多了,大量的捕撈船,會讓中國的漁業資源大幅度的降低,中國不是傳統的漁場,之前豐富的資源,是因為長期的累積,在不停的捕撈之下,魚類大幅度的減小。


    這一點是整個近海172個檢測點共同反應的,以1911年的檢測指標來說,1914年比起那時,最少降低了28%,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三年等於一年降低了7%,再這麽下去,最多15年的時間,整個中國近海,將會無魚捕撈。


    這樣的變化,是出乎楊元釗的預料,他在後世的時候,聽說過東海無魚的傳聞,可那時在改革開放,大規模的發展經濟,甚至一些汙染的行業競相發展的結果,他沒想過,在環境保護進行的這麽嚴格的前提下,東海依然會下降的這麽的快。


    為此,中國政府專門的宣布了禁漁,近海所有地區禁止捕撈,這一點在後世屢禁不止,可是在這個時代,執行相當的出色,一方麵,政府的威信相當的高,中國政府在兒童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等諸多方麵,給予國民眾多的福利的前提下,也對國民有巨大的控製力,所以違反政府行政規定的成本相當的高,收入不了多少的捕魚業,跟失去保障,自己支付高昂福利成本的對比,誰都會有選擇。


    另外一方麵,中國的工作機會很多,不捕撈還有別的生存機會,或者上陸去工廠之中,隻要勤懇和學習,很快收入就跟捕撈差不多,真的喜歡捕撈,可以選擇遠洋漁船的,在禁漁的同時,中國大力的生產各種現代化的遠洋捕撈船,開到世界上各大浴場去捕撈,造船技術的發展,3000噸,甚至是4000噸級的遠洋捕撈船,自帶冷凍和處理生產線的這些,可以很大程度上麵的,解決保存的問題,冷庫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這些遠洋漁船,一次性可以收獲數千噸甚至是上萬噸的漁獲,其中不乏珍貴的魚類,可比近海捕撈要強大的多。


    相對於中國近海,世界上最大的漁場,產出是非常驚人的,後世科技那麽發達,捕撈數量那麽的增多,都沒有讓他漁獲產出下降,更別說這個時代。


    除了分流漁民,減少近海捕撈之外,中國還花費了大力氣在海洋的治理上麵,後世到20世紀末才關注海洋的,關注大陸架地區的海藻生存情況,用人為的方法來改變大陸架的環境,就跟在陸地上麵的植樹造林一般,用人工種植海藻的方法,改變海洋環境,隻不過,處於最初期的狀態,沒有大規模的發展,也沒有多少的成果。


    楊元釗在海洋學家的提點之下,注意到了這一點,並且有目的的推動,突然提前推行了這一舉措,楊元釗在穿越以來,就在致力於保護中國的環境,現在中國的環境,跟曆史上麵,有著天壤之別的,中國環境好了,未來付出的成本也就少了,對於子孫後代都有利。


    中國已經開始對於陸地進行改變,甚至在幾年的改變之中,讓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地區,大幅度的減少,對於海洋的改變,也同樣是如此,沒有盡頭,專門針對某一個海區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海藻播種,達不到的種田的地步,卻更加容易,畢竟海洋不是荒漠,不是沙漠,陽光,水等環境都有,又是大陸架的地形,本身就擁有各種海藻生產的先決條件。


    中國注重的全麵發展,海洋也是重要的一個方向之一,相對於陸地,海洋的麵積更大,特別是大陸架,這個蘊育了整個世界動植物資源的地方的,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


    自然的生長,跟人工的種植之間,差別巨大,就拿傳統的糧食來說,在自然界的時候,他的產量是相當的少,可是在人類的手中,一代代的優選下來,產量越來越高的。海洋也是一樣,隻要深入化的研究下去,就必然會獲得各種的迴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鋼鐵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鋼鐵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