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米利帝國的野心
陛下快跑吧,三皇子進京了 作者:思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利斯憑借著鐵血手段和軍隊的支持,很快便穩住了米利帝國的局勢。
但這場內亂大大削減了米利帝國的國力,更是有將近四十萬將士死於內亂之中。
不過所幸米利帝國財大氣粗,喬利斯祖上十幾代話事人都從未對外發動過戰爭,一直在忙於這片土地的建設。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片土地的財富足夠他們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無意義的對外戰爭隻會白白消耗國力。
米利帝國在沒建國以前,就大力發展海軍,常年有五十萬海軍駐守在沿海地區,在海上的戰鬥力很強,東倭和高麗,甚至是日不落都無法對他們構成威脅。
唯一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就隻有波斯和北遼。
然而北遼一心隻想著和大夏拚個你死我活,注意力都放在南邊的大夏身上,再加上草原的東北方向水草並不充足,所以很少有牧民會朝東北方而去,對於這個盤踞在北遼東北方的龐然大物了解甚少,也不感興趣。
至於波斯,米利帝國一直采取的是交好政策,多次與波斯聯姻,甚至一開始的幾十年還向波斯朝貢過。
所以一直以來,米利帝國包括建國以前都沒有經曆過對外的戰爭,頂多就是在大海上打一打劫掠的倭寇和海盜。
這期間喬利斯祖上的十幾代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口和資源,同時國家各方麵都在飛速發展。
直到五十年前,他們終於有了建國的底蘊!
然而他們積攢了十幾代人的底蘊,可不僅僅是建國那麽簡單,他們想要一舉吞並全世界!
隱忍了兩百年,就是為了與全世界開戰的一天!
原本到喬利斯父親這一代,米利帝國的國力就已經足夠了,甚至還出現了火器這樣的大殺器,但不巧的是,喬利斯的父親體弱多病,擔心如果發動戰爭,兵權落到將領手中,國家會產生動蕩,於是進行了改革,將手下將領的兵權逐漸分化,交給了自己的諸多兒子。
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分到了兵權,並駐守一地。
做完這一切,老皇帝也心力交瘁,撒手人寰了,吞並世界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喬利斯的大哥身上。
然而這家夥從小和喬利斯不對付,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逼喬利斯交出兵權,甚至想弄死喬利斯。
這就導致了喬利斯造反,最終戰勝了所有的皇子,推翻了他大哥的統治,成為了米利帝國新的國王!
米利帝國有著能夠對全世界宣戰的底蘊!
別看一場內亂損耗了這麽多國力,這對於一些半大國家來說基本上就廢了,但對米利帝國來說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米利帝國有足夠的財富和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招募新的士兵,無非就是需要花點時間訓練新兵罷了。
而喬利斯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大夏!
大夏已經征服了大半個世界,隻要戰勝大夏,他們卡特家族征服世界的夙願也就完成了!
就在米利帝國緊鑼密鼓地招兵買馬,訓練新兵的時候,大夏的神機營同樣沒有急著出征。
畢竟神機營也隻是陸軍,並不擅長海戰,就連韓兵這個統帥,對海戰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神機營想要出征,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大夏和米利帝國都沒有動靜,世界似乎安靜了下來,當然,暹羅和日不落還在挨打。
不過日不落和暹羅也沒堅持太久,日不落本就是一盆散沙,那些軍閥在葉金來率軍攻上他們的殖民地後,與夏軍激戰數場,全都大敗,或許是心態崩了,直接選擇了投降。
而暹羅則是被李虎攻破了國都,就連皇宮都被李虎一把火給燒了。
為此李虎又被武淳狠批一頓,那燒的是暹羅皇宮嗎?那特麽燒的是朕的錢啊!
至此,大夏已經徹底平定了西方和南方,以及東海的海域,唯一的敵人隻剩下了米利帝國!
大夏還是采取和之前相同的政策,廢除這些國家的書籍,文字,毀其宗廟!
在各地劃分了州、郡、縣,原先派過去的節度使全都改為中原地區的刺史,官至正二品,掌管一州之地。
並將當地的男性原住民打入奴籍,成為大夏的奴隸,而女性原住民則是分發給移民過去的大夏百姓當老婆。
如今大夏已經擁有了178個州,684個郡,7342個縣!
雖然很多州郡人口稀少,但這一情況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另外,除了可以隨時征戰的精銳部隊之外,光是各地的駐軍,就超過了五百萬!
這五百萬駐軍武淳隻升級了一部分,比如軍中的各級將領,包括最底層的小旗。
隻要這些人能百分百忠於武淳,那這些駐軍就在武淳的掌控之中。
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掌握,每個州除了刺史之外,還加配了一名正三品的將軍,封號由各地的地名來決定,比如靈州,就叫靈州將軍。
這名將軍總掌一個州的軍務,即便是刺史也無權調動,僅聽命於武淳和兵部!
相當於各地刺史不再擁有各地軍隊的調動權,隻負責各地的政務。
除此之外,各州府下轄的郡府,其郡守也由軍中將領擔任,也皆為武淳心腹,可調動一郡之駐軍。
根據每個郡麵積,人口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等。
上郡郡守官至從三品,中郡為正四品,下郡為從四品。
至於縣府,縣令還是按照之前的製度,由文官擔任,同樣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縣縣令官至正六品,中縣縣令官至從六品,下縣則是正七品。
除此之外,縣尉也不再掌兵,而是主管城內治安,中下等縣府的駐軍由軍中正七品百戶掌管,上縣縣府駐軍則是由從正六品把總掌管!
如此一來幾乎所有地區的的軍權都掌握在武淳手中,這樣也不用擔心各地的刺史、郡守甚至縣令會擁兵自重。
最後,武淳再次擴編了錦衣衛,各州都設有錦衣衛衛所,駐錦衣衛千戶一人,軍士一千。
這一千人又分散至各州府下轄的郡縣。
這些錦衣衛的任務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監察所有的地方官!
但這場內亂大大削減了米利帝國的國力,更是有將近四十萬將士死於內亂之中。
不過所幸米利帝國財大氣粗,喬利斯祖上十幾代話事人都從未對外發動過戰爭,一直在忙於這片土地的建設。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片土地的財富足夠他們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無意義的對外戰爭隻會白白消耗國力。
米利帝國在沒建國以前,就大力發展海軍,常年有五十萬海軍駐守在沿海地區,在海上的戰鬥力很強,東倭和高麗,甚至是日不落都無法對他們構成威脅。
唯一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就隻有波斯和北遼。
然而北遼一心隻想著和大夏拚個你死我活,注意力都放在南邊的大夏身上,再加上草原的東北方向水草並不充足,所以很少有牧民會朝東北方而去,對於這個盤踞在北遼東北方的龐然大物了解甚少,也不感興趣。
至於波斯,米利帝國一直采取的是交好政策,多次與波斯聯姻,甚至一開始的幾十年還向波斯朝貢過。
所以一直以來,米利帝國包括建國以前都沒有經曆過對外的戰爭,頂多就是在大海上打一打劫掠的倭寇和海盜。
這期間喬利斯祖上的十幾代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人口和資源,同時國家各方麵都在飛速發展。
直到五十年前,他們終於有了建國的底蘊!
然而他們積攢了十幾代人的底蘊,可不僅僅是建國那麽簡單,他們想要一舉吞並全世界!
隱忍了兩百年,就是為了與全世界開戰的一天!
原本到喬利斯父親這一代,米利帝國的國力就已經足夠了,甚至還出現了火器這樣的大殺器,但不巧的是,喬利斯的父親體弱多病,擔心如果發動戰爭,兵權落到將領手中,國家會產生動蕩,於是進行了改革,將手下將領的兵權逐漸分化,交給了自己的諸多兒子。
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分到了兵權,並駐守一地。
做完這一切,老皇帝也心力交瘁,撒手人寰了,吞並世界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喬利斯的大哥身上。
然而這家夥從小和喬利斯不對付,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逼喬利斯交出兵權,甚至想弄死喬利斯。
這就導致了喬利斯造反,最終戰勝了所有的皇子,推翻了他大哥的統治,成為了米利帝國新的國王!
米利帝國有著能夠對全世界宣戰的底蘊!
別看一場內亂損耗了這麽多國力,這對於一些半大國家來說基本上就廢了,但對米利帝國來說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米利帝國有足夠的財富和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招募新的士兵,無非就是需要花點時間訓練新兵罷了。
而喬利斯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大夏!
大夏已經征服了大半個世界,隻要戰勝大夏,他們卡特家族征服世界的夙願也就完成了!
就在米利帝國緊鑼密鼓地招兵買馬,訓練新兵的時候,大夏的神機營同樣沒有急著出征。
畢竟神機營也隻是陸軍,並不擅長海戰,就連韓兵這個統帥,對海戰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神機營想要出征,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大夏和米利帝國都沒有動靜,世界似乎安靜了下來,當然,暹羅和日不落還在挨打。
不過日不落和暹羅也沒堅持太久,日不落本就是一盆散沙,那些軍閥在葉金來率軍攻上他們的殖民地後,與夏軍激戰數場,全都大敗,或許是心態崩了,直接選擇了投降。
而暹羅則是被李虎攻破了國都,就連皇宮都被李虎一把火給燒了。
為此李虎又被武淳狠批一頓,那燒的是暹羅皇宮嗎?那特麽燒的是朕的錢啊!
至此,大夏已經徹底平定了西方和南方,以及東海的海域,唯一的敵人隻剩下了米利帝國!
大夏還是采取和之前相同的政策,廢除這些國家的書籍,文字,毀其宗廟!
在各地劃分了州、郡、縣,原先派過去的節度使全都改為中原地區的刺史,官至正二品,掌管一州之地。
並將當地的男性原住民打入奴籍,成為大夏的奴隸,而女性原住民則是分發給移民過去的大夏百姓當老婆。
如今大夏已經擁有了178個州,684個郡,7342個縣!
雖然很多州郡人口稀少,但這一情況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另外,除了可以隨時征戰的精銳部隊之外,光是各地的駐軍,就超過了五百萬!
這五百萬駐軍武淳隻升級了一部分,比如軍中的各級將領,包括最底層的小旗。
隻要這些人能百分百忠於武淳,那這些駐軍就在武淳的掌控之中。
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掌握,每個州除了刺史之外,還加配了一名正三品的將軍,封號由各地的地名來決定,比如靈州,就叫靈州將軍。
這名將軍總掌一個州的軍務,即便是刺史也無權調動,僅聽命於武淳和兵部!
相當於各地刺史不再擁有各地軍隊的調動權,隻負責各地的政務。
除此之外,各州府下轄的郡府,其郡守也由軍中將領擔任,也皆為武淳心腹,可調動一郡之駐軍。
根據每個郡麵積,人口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等。
上郡郡守官至從三品,中郡為正四品,下郡為從四品。
至於縣府,縣令還是按照之前的製度,由文官擔任,同樣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縣縣令官至正六品,中縣縣令官至從六品,下縣則是正七品。
除此之外,縣尉也不再掌兵,而是主管城內治安,中下等縣府的駐軍由軍中正七品百戶掌管,上縣縣府駐軍則是由從正六品把總掌管!
如此一來幾乎所有地區的的軍權都掌握在武淳手中,這樣也不用擔心各地的刺史、郡守甚至縣令會擁兵自重。
最後,武淳再次擴編了錦衣衛,各州都設有錦衣衛衛所,駐錦衣衛千戶一人,軍士一千。
這一千人又分散至各州府下轄的郡縣。
這些錦衣衛的任務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監察所有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