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爐名喚九火照天爐,被本門祭煉成了一件異寶,不比飛劍鬥法犀利,卻別有一番妙用。用來煉劍煉丹,最好不過。少陽劍派與本門仇怨芥蒂的緣由,此寶到了占了一半還多。曆代唯有主掌煉劍的長老,方能運用此寶,神妙至不可思議。有此寶在手,禦火所費心力要節省一半還多,更能溫養飛劍靈性,說之不盡。你若是得了我的衣缽,此寶便能被你收入囊中,無論煉劍困敵,妙用無窮。”
為了誘惑淩衝轉修器修,賀百川連傳衣缽之事都提出來了。衣缽者,乃佛門之說,指的是師徒之間以法衣、缽盂相傳,表明授以真法、正法之意。做師父的連自家吃飯的家夥、披的法衣都傳了,還會有甚麽藏私?
淩衝對賀百川之言充耳不聞,湊近前去,仔細打量那座九火照天爐,火井之中地火噴湧,鎏金爍輝,但在九火照天爐鎮壓之下,無窮火力被強行汲取其中,鮮紅如血的爐壁上全然不燙,反而透出一股溫潤之意。賀百川十分得意,笑道:“這座火爐十分神妙,能依據練氣士本身修為,祭煉法器,尤其火玉乃是世上最佳的吸熱導火之才,就算地火如何兇猛,也全然不必擔心。言傳已畢,該當身教了,今日就便宜了你小子,老道為你量身煉製一柄飛劍,足以將你的洞虛劍訣威力發揮至十二分。你將元神沉靜,以真氣輸入這座火爐,好生感受內中爐火變化罷!”
淩衝大喜,賀百川是一代煉器的宗師,就算隨手煉製,也已不凡,市麵上太玄劍派四長老可是一塊活招牌,所出飛劍往往有價無市。他肯為自家量身打造飛劍,自是意外之喜,至於是不是要借此拉攏他轉修煉器之道,則被他自動忽略了。
洞虛劍訣演化世界,其實有無飛劍影響不大,但若能有一柄利劍在手,自是更加威風,對劍術威力也有幾分加持,淩衝倒是十分期待究竟能煉成一柄甚麽樣的飛劍。賀百川道:“我以五金擬化五行,取火銅、赤金、鐵精、皓銀、玄錫,五種寶材,取其各性,化入五行之力,你以洞虛劍訣催動,當可將劍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伸手連點五下,殿中憑空起了一陣狂風,分為五股,將火銅、赤金、鐵精、皓銀、玄錫五種寶材,或金光耀目、或銀色灼灼、或玄幕周張,各有不同之色。淩衝卻知這五金之屬,並無稀奇,但重點在能將五種金屬提煉純淨,不留一點雜質,再以精妙手法融合五金,使其性相合,鑄成飛劍。要知五金之性各異,有的堅硬、有的相對較軟,有的成形之後極易彎折,須以適當比例將之澆築一處,有一道環節錯漏,便不能成器。
難得有這般觀摩的良機,淩衝忙澄淨心神,將真氣注入九火照天爐中,並以元神之力觀照其間變化。果然此爐甚是靈異,太玄真氣入內,絲毫不加排斥。洞虛真界中真氣噴湧,大約耗費五成之力,才將真氣遊走遍及爐身內外。令他驚異的是,此爐外如天穹,圓潤自在,內中卻仿了人身之設,竟有九孔七竅之別,分有細孔,與外界相通,隱隱約約之間,竟似生靈一般,在緩緩唿吸吐納,吸取外部天地靈氣,淬煉自身。
賀百川將手一指,五團五金礦石一發湧來,懸停與九火照天爐之上,五團五金礦石的數量各自不一,有的重逾千斤,有的不過百斤上下,賀百川將大手虛虛一抓,九火照天爐爐蓋洞開,五團礦石飛入,蓬的一聲悶響,九火照天爐又自閉合。心念激引之下,火井中分出十六道火柱,如火龍一般,搖頭擺尾,自九孔七竅鑽入。汲取了那等旺盛的火力,九火照天爐爐壁上也不過微微透紅了一絲,可見此寶之靈異。
賀百川默然不語,隻手捏法訣,就似手中持了一柄飛劍一般,五指靈動之間,如編彩線,遙控爐中火候。他的法訣變換連連,元神暗暗分出一縷神念,附著火爐之上,驚奇發覺淩衝的真氣竟是早已將火爐內外遊遍周天,一應秘密在其麵前全然無所遁形。
放開九火照天爐內部禁製是賀百川決定,也算不得甚麽。其實此寶經太玄派兩代長老祭煉,業已通靈,隻差最後一步,便可生就靈識,成就法寶,內中禁製變化無窮,威力極大,他也耗了百年苦功,才勉強將三十六層天罡禁製祭煉完畢,隻等最後鯉躍龍門,成就真識。
本擬淩衝再如何天才,也絕不可能修成如此渾厚之真氣,頂多將法力浸入如前幾層禁製罷了,誰知這小子每有出人意料之舉,竟能在金丹境界便修聚出如此渾厚之真氣,雖隻是粗粗在前十幾層禁製中流轉,卻已然驚世駭俗。劍修之輩設非所修劍訣特異,大多真氣凝練,不重渾厚,隻求鋒銳輕靈。淩衝入道十幾年,能修成這般駭人修為,必是洞虛劍訣之妙處。
想到這裏,賀百川頗有些心癢難搔。洞虛燭明,照見萬界,號稱洞虛千變,靈光一劍,但要命就在於祖師爺未曾將劍訣補全,天路斷去,不曾接續,以至於曆代無數弟子長老貪圖此劍鬥法犀利,等到登天而上,瞧見那一條橫亙於天地之天壑,隻能望洋興歎,不得已掉頭而迴。
非不會,乃不能也!祖師都未能接續的天橋天道,強行修煉,又豈會有好下場?練了也是白練,還不如盡早轉修其他劍訣,曆代弟子口口相傳之下,洞虛劍訣漸漸失去了熱度,被束之高閣,最後幾乎無人問津。郭純陽收的這個弟子,當初賀百川曾親眼見證,事後聽聞郭純陽傳了他洞虛劍訣,還頗為驚訝,再想一想,倒也釋然,那位掌教師弟向來不同尋常,落子刁鑽,算無遺策,既是關門弟子,想來自有打算。
果然淩衝這小子今次一來,給了他無窮驚喜,也令他得窺洞虛燭明劍訣真正精華之處的一角,“說不定這小子真能將這門劍訣接續起來也未可知,弄得老道也想轉修這門劍訣了。啊呸!”修為到了他這等境界,隻等天劫臨頭,再改換門庭道法,豈是等閑?幾乎等如是自毀前途,想也別想。
為了誘惑淩衝轉修器修,賀百川連傳衣缽之事都提出來了。衣缽者,乃佛門之說,指的是師徒之間以法衣、缽盂相傳,表明授以真法、正法之意。做師父的連自家吃飯的家夥、披的法衣都傳了,還會有甚麽藏私?
淩衝對賀百川之言充耳不聞,湊近前去,仔細打量那座九火照天爐,火井之中地火噴湧,鎏金爍輝,但在九火照天爐鎮壓之下,無窮火力被強行汲取其中,鮮紅如血的爐壁上全然不燙,反而透出一股溫潤之意。賀百川十分得意,笑道:“這座火爐十分神妙,能依據練氣士本身修為,祭煉法器,尤其火玉乃是世上最佳的吸熱導火之才,就算地火如何兇猛,也全然不必擔心。言傳已畢,該當身教了,今日就便宜了你小子,老道為你量身煉製一柄飛劍,足以將你的洞虛劍訣威力發揮至十二分。你將元神沉靜,以真氣輸入這座火爐,好生感受內中爐火變化罷!”
淩衝大喜,賀百川是一代煉器的宗師,就算隨手煉製,也已不凡,市麵上太玄劍派四長老可是一塊活招牌,所出飛劍往往有價無市。他肯為自家量身打造飛劍,自是意外之喜,至於是不是要借此拉攏他轉修煉器之道,則被他自動忽略了。
洞虛劍訣演化世界,其實有無飛劍影響不大,但若能有一柄利劍在手,自是更加威風,對劍術威力也有幾分加持,淩衝倒是十分期待究竟能煉成一柄甚麽樣的飛劍。賀百川道:“我以五金擬化五行,取火銅、赤金、鐵精、皓銀、玄錫,五種寶材,取其各性,化入五行之力,你以洞虛劍訣催動,當可將劍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伸手連點五下,殿中憑空起了一陣狂風,分為五股,將火銅、赤金、鐵精、皓銀、玄錫五種寶材,或金光耀目、或銀色灼灼、或玄幕周張,各有不同之色。淩衝卻知這五金之屬,並無稀奇,但重點在能將五種金屬提煉純淨,不留一點雜質,再以精妙手法融合五金,使其性相合,鑄成飛劍。要知五金之性各異,有的堅硬、有的相對較軟,有的成形之後極易彎折,須以適當比例將之澆築一處,有一道環節錯漏,便不能成器。
難得有這般觀摩的良機,淩衝忙澄淨心神,將真氣注入九火照天爐中,並以元神之力觀照其間變化。果然此爐甚是靈異,太玄真氣入內,絲毫不加排斥。洞虛真界中真氣噴湧,大約耗費五成之力,才將真氣遊走遍及爐身內外。令他驚異的是,此爐外如天穹,圓潤自在,內中卻仿了人身之設,竟有九孔七竅之別,分有細孔,與外界相通,隱隱約約之間,竟似生靈一般,在緩緩唿吸吐納,吸取外部天地靈氣,淬煉自身。
賀百川將手一指,五團五金礦石一發湧來,懸停與九火照天爐之上,五團五金礦石的數量各自不一,有的重逾千斤,有的不過百斤上下,賀百川將大手虛虛一抓,九火照天爐爐蓋洞開,五團礦石飛入,蓬的一聲悶響,九火照天爐又自閉合。心念激引之下,火井中分出十六道火柱,如火龍一般,搖頭擺尾,自九孔七竅鑽入。汲取了那等旺盛的火力,九火照天爐爐壁上也不過微微透紅了一絲,可見此寶之靈異。
賀百川默然不語,隻手捏法訣,就似手中持了一柄飛劍一般,五指靈動之間,如編彩線,遙控爐中火候。他的法訣變換連連,元神暗暗分出一縷神念,附著火爐之上,驚奇發覺淩衝的真氣竟是早已將火爐內外遊遍周天,一應秘密在其麵前全然無所遁形。
放開九火照天爐內部禁製是賀百川決定,也算不得甚麽。其實此寶經太玄派兩代長老祭煉,業已通靈,隻差最後一步,便可生就靈識,成就法寶,內中禁製變化無窮,威力極大,他也耗了百年苦功,才勉強將三十六層天罡禁製祭煉完畢,隻等最後鯉躍龍門,成就真識。
本擬淩衝再如何天才,也絕不可能修成如此渾厚之真氣,頂多將法力浸入如前幾層禁製罷了,誰知這小子每有出人意料之舉,竟能在金丹境界便修聚出如此渾厚之真氣,雖隻是粗粗在前十幾層禁製中流轉,卻已然驚世駭俗。劍修之輩設非所修劍訣特異,大多真氣凝練,不重渾厚,隻求鋒銳輕靈。淩衝入道十幾年,能修成這般駭人修為,必是洞虛劍訣之妙處。
想到這裏,賀百川頗有些心癢難搔。洞虛燭明,照見萬界,號稱洞虛千變,靈光一劍,但要命就在於祖師爺未曾將劍訣補全,天路斷去,不曾接續,以至於曆代無數弟子長老貪圖此劍鬥法犀利,等到登天而上,瞧見那一條橫亙於天地之天壑,隻能望洋興歎,不得已掉頭而迴。
非不會,乃不能也!祖師都未能接續的天橋天道,強行修煉,又豈會有好下場?練了也是白練,還不如盡早轉修其他劍訣,曆代弟子口口相傳之下,洞虛劍訣漸漸失去了熱度,被束之高閣,最後幾乎無人問津。郭純陽收的這個弟子,當初賀百川曾親眼見證,事後聽聞郭純陽傳了他洞虛劍訣,還頗為驚訝,再想一想,倒也釋然,那位掌教師弟向來不同尋常,落子刁鑽,算無遺策,既是關門弟子,想來自有打算。
果然淩衝這小子今次一來,給了他無窮驚喜,也令他得窺洞虛燭明劍訣真正精華之處的一角,“說不定這小子真能將這門劍訣接續起來也未可知,弄得老道也想轉修這門劍訣了。啊呸!”修為到了他這等境界,隻等天劫臨頭,再改換門庭道法,豈是等閑?幾乎等如是自毀前途,想也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