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又一日早朝,苻江與百官議政,其間禦史大夫齊理奏道:“陛下,如今燕地盡數歸入大秦,疆土擴充超過一倍有餘,州府郡縣官員新增三百人之多,盡管朝廷已向各地派出巡視禦史,然彈劾官吏的奏章仍是不斷,據微臣所知,並非是各地官吏有違綱紀,而是新歸入各州府與京中衙門缺乏聯係,消息不暢致使誤會頻生,另外各地官員調配輪轉之事按例也應著手進行了,隻是……?”
“隻是什麽?這些事情既然早有慣例,那便依例而行,難道還需要由朕親自過問嗎?”苻江不悅的問道。
齊理又拱手說道:“如陛下所言,這些日常諸事過去都是由丞相主持,各衙門參與配合,如今丞相抱恙多日,各部之間難免會有分歧摩擦,致使局麵較為混亂。”
“居然有這等事?”苻江略帶驚訝的問道。又朝殿下群臣中看了看,似乎是在找雲孟。
接著李威又出班躬身奏道:“陛下,不光是齊禦史所說的那些,如今內政自陛下推行新政以來吏治風氣已大為好轉,已極少出現貪腐、濫權之類的事件發生。百姓也能安居樂業,接連幾年風調雨順,國庫也日漸豐盈。隻是盡管伐燕大計已然全勝,但如今外患仍存,而且是舊患未除,新患又生啊!”
“大燕已定,如今我大秦疆土遼闊,已完全可與大晉抗衡,為何亞父還說外患仍存之言?”苻江又疑惑的問道。
李威抬起頭看了看苻江,心想“好糊塗的皇帝,眼下這些難題都是你一手造成的,你卻不知。本來若是有景略在這些什麽內外諸事都一定會安排的井然有序,如今景略受了那麽大的刺激,你迴京數日卻隻字不問,難道非要到局麵不可收拾之日,才會幡然醒悟嗎?”李威頓了頓繼續說道:“陛下,並非老臣危言聳聽,我朝除了與燕、晉對峙外,周邊還散落著一些小國勢力,盡管這些國家國力不比大秦,但其犯我之心卻從未改變。其中仇池與涼原本早已對我朝稱臣納供,然其居然趁大秦伐燕之機公然與我朝斷絕交往,而且派出重兵駐屯邊境,虎視眈眈,隻待時機以行乘虛而入之事啊!此等事態還需陛下謹慎對待。”
聽完李威陳述後,苻江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陛下,不光是齊大人與李公所言的那些,老臣也剛剛得到一些消息需要向陛下稟報。”特進,光祿大夫強汪也出列說道,
苻江一聽,心想“怎麽還有事情啊?”一語未發的看向強汪,強汪又拱手說道:“臣奉陛下旨意兼管五兵衙門,近日梁州刺史楊安上報,稱大晉梁州刺史楊廣正在調集兵馬,似乎是欲兵犯我境,楊安請旨詢問其該如何應對。”
“什麽,難道大晉也欲興兵來犯不成?”苻江臉上此時已露出一些擔憂之色。
李威見狀又說道:“依臣之見,並非是大晉要犯我。臣聽說最近桓原剛亡,晉廷急於重建朝綱,清洗桓原黨羽,根本無力出兵。梁、益二州又是桓原勢力,此時楊廣這麽做估計隻是其在向晉廷表示衷心而已,也應該隻是虛晃一槍,不會真的用兵,這一點陛下倒是不必擔憂。”
“哦!若是如此,那就好,那就好。”苻江長出了一口氣說道,
“不過,梁、益二州地處險要,又極為富庶,尤其是益州最為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之地,此時晉廷空虛,何不乘此機會奪了梁、益二州以為長安西南屏障也。”李威接著又說道,
苻江聽後點了點頭,又說道:“亞父之策甚好,隻是如方才諸卿所言,如今既有內政不順,又有外敵滋擾,此時若是再興兵,朕擔心會力不從心啊!”
“可是陛下可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之理?陛下感到事務繁雜,力不從心,難道就未曾發覺陛下身邊缺了點什麽嗎?”李威更進一步,又說道。
苻江不傻李威往此處一引他便想到了雲孟,隻是先前發生諸多的事情,苻江不知道該如何麵對,於是便說道:“哦!亞父是在說丞相吧,不過丞相如今抱恙在家,朕總不能讓他帶病替朕處理政務吧?”
“陛下,微臣有話想說。”苻江扭頭看去,說話之人原來是慕容霸,
便略帶不悅的問道:“慕容卿家又有何事啊?”苻江話裏有話,是在提醒慕容霸不要再出來生事了。
慕容霸一拱手說道:“丞相之位位居中樞,協領各州,統帥駐軍,上要對陛下盡忠,下又要對百姓負責,可以說極為重要,如今雲丞相有恙在身,陛下仁德自是不會勉強丞相。然也不能讓丞相之位長期空缺吧?依臣之見,陛下眼下首要之事是應該盡快選一位辦事沉穩、年富力強又才學過人,關鍵還要能夠體會陛下之心這樣一位大臣來代為主持丞相之職,如此方才諸位大人說所之困都會迎刃而解的。”
苻江聽著慕容霸的述說,不住的點頭,然後說道:“慕容卿家心思縝密,果然言之有理。不錯,丞相之位絕不可空,隻不過滿朝之中何人可以勝任此職呢?”
苻江這麽一問,殿中一片寂靜,無人應聲。苻江又朝左右看了看,向眾臣問道:“哪位愛卿可為朕分憂啊?”仍是鴉雀無聲,“哎”苻江歎了一口氣,滿臉無奈的將雙眼一閉。
“陛下,臣不才,願毛遂自薦以為陛下分憂。”突然大殿中一個人高聲說道,苻江忙把眼睜開應聲看去,原來說話之人還是慕容霸,慕容霸說出此言的同時也引起了在場之人的一片嘩然,苻江用疑惑的眼神看這慕容霸問道:“慕容卿家你不是在說笑吧?”
“臣能為陛下分憂乃是臣之本分,而且此事重大,臣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又怎敢輕易妄言,慕容霸自視還有些才學,若是朝中無人可以擔當,臣願一試。”(未完待續。)
又一日早朝,苻江與百官議政,其間禦史大夫齊理奏道:“陛下,如今燕地盡數歸入大秦,疆土擴充超過一倍有餘,州府郡縣官員新增三百人之多,盡管朝廷已向各地派出巡視禦史,然彈劾官吏的奏章仍是不斷,據微臣所知,並非是各地官吏有違綱紀,而是新歸入各州府與京中衙門缺乏聯係,消息不暢致使誤會頻生,另外各地官員調配輪轉之事按例也應著手進行了,隻是……?”
“隻是什麽?這些事情既然早有慣例,那便依例而行,難道還需要由朕親自過問嗎?”苻江不悅的問道。
齊理又拱手說道:“如陛下所言,這些日常諸事過去都是由丞相主持,各衙門參與配合,如今丞相抱恙多日,各部之間難免會有分歧摩擦,致使局麵較為混亂。”
“居然有這等事?”苻江略帶驚訝的問道。又朝殿下群臣中看了看,似乎是在找雲孟。
接著李威又出班躬身奏道:“陛下,不光是齊禦史所說的那些,如今內政自陛下推行新政以來吏治風氣已大為好轉,已極少出現貪腐、濫權之類的事件發生。百姓也能安居樂業,接連幾年風調雨順,國庫也日漸豐盈。隻是盡管伐燕大計已然全勝,但如今外患仍存,而且是舊患未除,新患又生啊!”
“大燕已定,如今我大秦疆土遼闊,已完全可與大晉抗衡,為何亞父還說外患仍存之言?”苻江又疑惑的問道。
李威抬起頭看了看苻江,心想“好糊塗的皇帝,眼下這些難題都是你一手造成的,你卻不知。本來若是有景略在這些什麽內外諸事都一定會安排的井然有序,如今景略受了那麽大的刺激,你迴京數日卻隻字不問,難道非要到局麵不可收拾之日,才會幡然醒悟嗎?”李威頓了頓繼續說道:“陛下,並非老臣危言聳聽,我朝除了與燕、晉對峙外,周邊還散落著一些小國勢力,盡管這些國家國力不比大秦,但其犯我之心卻從未改變。其中仇池與涼原本早已對我朝稱臣納供,然其居然趁大秦伐燕之機公然與我朝斷絕交往,而且派出重兵駐屯邊境,虎視眈眈,隻待時機以行乘虛而入之事啊!此等事態還需陛下謹慎對待。”
聽完李威陳述後,苻江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陛下,不光是齊大人與李公所言的那些,老臣也剛剛得到一些消息需要向陛下稟報。”特進,光祿大夫強汪也出列說道,
苻江一聽,心想“怎麽還有事情啊?”一語未發的看向強汪,強汪又拱手說道:“臣奉陛下旨意兼管五兵衙門,近日梁州刺史楊安上報,稱大晉梁州刺史楊廣正在調集兵馬,似乎是欲兵犯我境,楊安請旨詢問其該如何應對。”
“什麽,難道大晉也欲興兵來犯不成?”苻江臉上此時已露出一些擔憂之色。
李威見狀又說道:“依臣之見,並非是大晉要犯我。臣聽說最近桓原剛亡,晉廷急於重建朝綱,清洗桓原黨羽,根本無力出兵。梁、益二州又是桓原勢力,此時楊廣這麽做估計隻是其在向晉廷表示衷心而已,也應該隻是虛晃一槍,不會真的用兵,這一點陛下倒是不必擔憂。”
“哦!若是如此,那就好,那就好。”苻江長出了一口氣說道,
“不過,梁、益二州地處險要,又極為富庶,尤其是益州最為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漢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之地,此時晉廷空虛,何不乘此機會奪了梁、益二州以為長安西南屏障也。”李威接著又說道,
苻江聽後點了點頭,又說道:“亞父之策甚好,隻是如方才諸卿所言,如今既有內政不順,又有外敵滋擾,此時若是再興兵,朕擔心會力不從心啊!”
“可是陛下可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之理?陛下感到事務繁雜,力不從心,難道就未曾發覺陛下身邊缺了點什麽嗎?”李威更進一步,又說道。
苻江不傻李威往此處一引他便想到了雲孟,隻是先前發生諸多的事情,苻江不知道該如何麵對,於是便說道:“哦!亞父是在說丞相吧,不過丞相如今抱恙在家,朕總不能讓他帶病替朕處理政務吧?”
“陛下,微臣有話想說。”苻江扭頭看去,說話之人原來是慕容霸,
便略帶不悅的問道:“慕容卿家又有何事啊?”苻江話裏有話,是在提醒慕容霸不要再出來生事了。
慕容霸一拱手說道:“丞相之位位居中樞,協領各州,統帥駐軍,上要對陛下盡忠,下又要對百姓負責,可以說極為重要,如今雲丞相有恙在身,陛下仁德自是不會勉強丞相。然也不能讓丞相之位長期空缺吧?依臣之見,陛下眼下首要之事是應該盡快選一位辦事沉穩、年富力強又才學過人,關鍵還要能夠體會陛下之心這樣一位大臣來代為主持丞相之職,如此方才諸位大人說所之困都會迎刃而解的。”
苻江聽著慕容霸的述說,不住的點頭,然後說道:“慕容卿家心思縝密,果然言之有理。不錯,丞相之位絕不可空,隻不過滿朝之中何人可以勝任此職呢?”
苻江這麽一問,殿中一片寂靜,無人應聲。苻江又朝左右看了看,向眾臣問道:“哪位愛卿可為朕分憂啊?”仍是鴉雀無聲,“哎”苻江歎了一口氣,滿臉無奈的將雙眼一閉。
“陛下,臣不才,願毛遂自薦以為陛下分憂。”突然大殿中一個人高聲說道,苻江忙把眼睜開應聲看去,原來說話之人還是慕容霸,慕容霸說出此言的同時也引起了在場之人的一片嘩然,苻江用疑惑的眼神看這慕容霸問道:“慕容卿家你不是在說笑吧?”
“臣能為陛下分憂乃是臣之本分,而且此事重大,臣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又怎敢輕易妄言,慕容霸自視還有些才學,若是朝中無人可以擔當,臣願一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