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春夏秋冬景連天,光陰荏苒年又年。
當思緒從往事的迴憶中抽轉迴來時,細細算來,雲孟在“宜廬”居住已九年多了,此時雲孟已經完全長大,已經由一個青澀少年變成了一位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公子。這九年多的時光,雲孟真的學了很多,懂了很多,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心境真的能做到很靜,許多問題都已不是問題,許多事情也似乎能夠放下,當然這樣的放下是為了今後擔負的更多……
這日,雲孟帶著青遙,準備為恩師采摘些自己親手種植的忍冬,此時青遙也已二十歲了,長的是眉清目秀,身材高高瘦瘦的,日久經年,二人雖名為主仆,但事實上早已成為親密朋友,更似兄弟。雲孟一邊挑選著樹上的忍冬,一邊給青遙講到:“這忍冬每年三月開花,五月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又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還有鴛鴦藤之稱。其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今年宜廬中的忍冬長得格外好,挑些好的,晾幹後,待於翁再來時便可給恩師帶迴去,用之沏茶,可清熱祛火。”
青遙道:“算來,於翁也該來宜廬了,不過老人家年事已高,每次奔波甚是辛苦啊!”
“哈哈,還是小青遙掛念老頭子啊!”正是於翁來了。
雲孟忙將手中忍冬交給青遙,對於翁拱手道:“老人家一路辛苦了,快快進房中休息。”
於翁道謝,眾人進入房中,雲孟請於翁先坐,然後自己坐定,青遙又端上香茶。雲孟這才開口問道:“老管家,恩師可好?”
於翁撫了撫胡須,笑道:“公子不必掛念,主人一切皆好。不知公子新進學問成就如何?”
雲孟答道:“慚愧慚愧,雲孟愚鈍至今未有建樹。”
“公子切不可過分謙虛,老管家又不是外人。”這時青遙插話道,“公子這些年,每日苦讀,廢寢忘食,一刻都未曾荒廢。剛才,是公子正為主人選摘忍冬,準備讓您老為主人帶迴去。”青遙又道。
“那就甚好。隻不過這片孝心還是讓公子自己送去更好。”於翁又笑道。
雲孟一聽此言,忙問道:“難道,雲孟可以去拜見恩師了嗎?恩師迴靜齋了嗎?恩師還有什麽吩咐嗎?”
“哎呦,公子一連問老朽這麽多問題,我都不知道先答哪個了。公子是可以與主人相見了,這次就是主人派老朽來接公子的,隻不過主人並未在靜齋,而是在建康。”
雲孟聽後大喜,青遙也高興得不得了,畢竟待在這深山之中都快十年了,終於有機會到外麵的世界看看去了。雲孟命青遙收拾一應物品自不在話下。
三日後,一切收拾停當,又將宜廬安頓好後,主仆老少三人動身出山,到了山外早已有於翁安排好的馬車等候,於是眾人乘車朝建康方向駛去。一路上三人上穿州過府,馬不停蹄,沿途風土人情雲孟也顧不上細細品味,一心隻想盡快趕到建康。
這一日三人一車終於來到建康城外,建康乃是朝廷南遷後的都城,在孫吳王城基礎上擴建而來,現今更加氣勢恢宏,建康城範圍東西南北各四十裏,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鍾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遊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建康無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北郊長江邊築白石壘,東北有鍾山,東有東府城,東南兩麵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柵,設籬門,成為外圍防線。都城南麵正門即宣陽門,再往南五裏為朱雀門,門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橋朱雀航。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裏禦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裏巷也主要分布在禦道兩側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長幹裏就是著名的居住裏巷,北岸的烏衣巷則是東晉王、謝名門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貴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東青溪附近風景優美的地帶。建康南遷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戶數超過二十萬,遂不得不在城東沿青溪外側開辟新的居住區。建康有長江和諸水網航運之便,舟船經秦淮河可以東西兩方麵抵達建康諸市,沿河及水網遂出現一些聚落。這麽一座大都城,繁華程度可想而知,無論是雲孟還是青遙都未曾見到過的,此時雲孟卻與其他人有著不同的複雜心情。雲孟深知想要在建康有所建樹是何其之難,壯誌能舒又是難上加難。
原本雲孟以為他們會直接進城,然而於翁卻讓馬車繞過城門向西走了三十多裏,在一處不大的在院前停了下來,院落沒有什麽特別,與平常民居無二,雲孟等人下車,由於翁領著進了宅子,整座宅子空無一人。雲孟問道:“老管家,恩師不在此處嗎?”
於翁道:“迴公子,主人交待暫將公子安頓於此處,過幾日再與公子見麵。這一路趕來,公子也累了,早些休息吧,所用一應器物老夫都已安排好了,沒事倒是可以四處逛逛。老夫還要向主人複命,便先行告退。”說罷於翁便走了。
“這倒是好生奇怪,主人既然讓我們來建康,卻又不見麵。”青遙在一旁小聲嘀咕道。
“青遙不可如此,恩師如此安排定是有原因的,你我耐心等待即可。”
青遙又道:“其實青遙自進入公孫府以來,二十年了卻從未見過主人真正的模樣。就呆在這宅子裏還不把人悶死。”
雲孟其實也有同樣的疑問,雲孟對青遙笑道:“你也是個大人了,為何還盡是些孩子脾氣,今日暫且休息,明日你我出門到處逛逛,也看看這建康風光。”青遙聽了也很開心。
第二日,主仆二人早早吃罷早飯,便出了門。畢竟二人誰也沒到過建康,也不知道去向哪裏。於是雲孟便讓青遙向當地人打聽,青遙迴報道:“建康城各行各業林立,最熱鬧的當屬秦淮河畔,當然風景最好又屬城東青溪,不過公子並不喜歡熱鬧,我等去青溪如何?而且聽說這幾日名門謝家正在舉辦談玄論道,有好些當今名士都來參加,我猜公子是定會想去看看的。”雲孟聽聞青遙此言,也很是想去看看這些名士風采,便與青遙前往城東青溪。
青溪乃是建康又一條水係,發源於鍾山,匯合於前湖,南流入建康後,北接潮溝,南入秦淮河。青溪開鑿於孫吳時期,原名“東渠”。青溪闊五丈、深八尺,波流浩渺,連綿十裏,風景十分秀麗,此時又恰逢六月,更是鳥語花香,美不勝收,青溪河畔興建了許多建築,多是王公貴胄,名士望門居住之地,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王、謝兩大家族。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族人,從北方南遷會稽、金陵,因王謝兩家之王同、謝函權傾朝野、文采風流、功業顯著,其他世家無法企及。兩大家族門客眾多,天下奇人異士雲集,當時文人崇尚清談,經常會有各類的論壇舉行,這幾日也正好趕上謝家設論壇廣邀天下名士談玄論道。論壇幾乎不設門檻,隻要是讀書人都可入內聽道。雲孟和青遙一身書生打扮自然也不會有人阻攔。
今日是論道的第三日,謝府專門為論壇搭了半人多高的台子,上有棚頂,台子上分東西兩各擺放著三的蒲團,正中也擺放著一個蒲團,中央焚著香,台下四個方向各有一座彩棚都設有蒲團,專供旁聽者使用。
雲孟主仆二人進場時論道還未開始,但四周彩棚卻已坐滿了人,恰好東邊棚中還有兩個空位,二人便坐了下來。旁邊有人小聲交談,一人說道:“不知今日是何論題?也不知是哪些名士參加論道?”
另一人答道:“是啊,不過看前兩日的情形,今日場麵必不一般。”正說著,就聽得場上金鼓之聲鳴起,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隻見一位身著華服,長相俊朗的中年男子走上論台,對四下大聲道:“多謝諸位捧場今年的談玄論道,今日舉行的是第三場論道,論題是“王道變與不變”。鄙人謝明誌受我家家主之托,擔任本場論壇之判官,上垂手乃是我謝家請來的三位清談家,下垂手則是王家請來的三位清談高手,有請六位先生登場。”
但見從台子左右各昂首慢步走上三位,每一位雖相貌各異,但各個氣質不俗。當然,這幾位雲孟一個也不認識,於是小聲向旁坐的一位打聽道:“兄台,小弟打擾了。在下青州人士初來建康,久仰這談玄論道之名。隻是粗陋寡聞,不認的台上各位,可請兄台指點一二否?”
那人上下打量一番雲孟,見他麵目清秀、英俊,又禮數有加,便還禮道:“這位公子多禮了,看公子也是讀書之人,這是初次出來遊曆吧?也難怪不認的台上這幾位,在下可以為公子簡單介紹介紹。”
雲孟答謝道:“那就有勞了。”
這人指著台上說道:“這台上六位可都是當今了新湧現出來的清談新秀,先說王氏家族請來的這三位,個子不高,高額圓臉這位年輕人名叫劉琰,字正長,別看他年紀輕輕,卻很才識,為人高冷孤傲,特別對老莊見地頗深,深得當今王氏家主欣賞,聽說皇帝也要賜婚,將廬陵公主下嫁與他呢。另外兩位應該是與劉正長一道的一位叫王濛,一位叫孫勝都是名家之後,謝家這邊第一位名叫殷淵,字浩遠,更是位奇人,聽說此人酷愛《老子》,曾隱居十年專門研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幾次征召殷淵為官,他都推辭不就任……”正說著,就聽台上梆聲響起,論道開始了,二人也就暫且不再交談,都向台上看去。
春夏秋冬景連天,光陰荏苒年又年。
當思緒從往事的迴憶中抽轉迴來時,細細算來,雲孟在“宜廬”居住已九年多了,此時雲孟已經完全長大,已經由一個青澀少年變成了一位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公子。這九年多的時光,雲孟真的學了很多,懂了很多,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心境真的能做到很靜,許多問題都已不是問題,許多事情也似乎能夠放下,當然這樣的放下是為了今後擔負的更多……
這日,雲孟帶著青遙,準備為恩師采摘些自己親手種植的忍冬,此時青遙也已二十歲了,長的是眉清目秀,身材高高瘦瘦的,日久經年,二人雖名為主仆,但事實上早已成為親密朋友,更似兄弟。雲孟一邊挑選著樹上的忍冬,一邊給青遙講到:“這忍冬每年三月開花,五月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又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還有鴛鴦藤之稱。其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今年宜廬中的忍冬長得格外好,挑些好的,晾幹後,待於翁再來時便可給恩師帶迴去,用之沏茶,可清熱祛火。”
青遙道:“算來,於翁也該來宜廬了,不過老人家年事已高,每次奔波甚是辛苦啊!”
“哈哈,還是小青遙掛念老頭子啊!”正是於翁來了。
雲孟忙將手中忍冬交給青遙,對於翁拱手道:“老人家一路辛苦了,快快進房中休息。”
於翁道謝,眾人進入房中,雲孟請於翁先坐,然後自己坐定,青遙又端上香茶。雲孟這才開口問道:“老管家,恩師可好?”
於翁撫了撫胡須,笑道:“公子不必掛念,主人一切皆好。不知公子新進學問成就如何?”
雲孟答道:“慚愧慚愧,雲孟愚鈍至今未有建樹。”
“公子切不可過分謙虛,老管家又不是外人。”這時青遙插話道,“公子這些年,每日苦讀,廢寢忘食,一刻都未曾荒廢。剛才,是公子正為主人選摘忍冬,準備讓您老為主人帶迴去。”青遙又道。
“那就甚好。隻不過這片孝心還是讓公子自己送去更好。”於翁又笑道。
雲孟一聽此言,忙問道:“難道,雲孟可以去拜見恩師了嗎?恩師迴靜齋了嗎?恩師還有什麽吩咐嗎?”
“哎呦,公子一連問老朽這麽多問題,我都不知道先答哪個了。公子是可以與主人相見了,這次就是主人派老朽來接公子的,隻不過主人並未在靜齋,而是在建康。”
雲孟聽後大喜,青遙也高興得不得了,畢竟待在這深山之中都快十年了,終於有機會到外麵的世界看看去了。雲孟命青遙收拾一應物品自不在話下。
三日後,一切收拾停當,又將宜廬安頓好後,主仆老少三人動身出山,到了山外早已有於翁安排好的馬車等候,於是眾人乘車朝建康方向駛去。一路上三人上穿州過府,馬不停蹄,沿途風土人情雲孟也顧不上細細品味,一心隻想盡快趕到建康。
這一日三人一車終於來到建康城外,建康乃是朝廷南遷後的都城,在孫吳王城基礎上擴建而來,現今更加氣勢恢宏,建康城範圍東西南北各四十裏,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鍾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遊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建康無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北郊長江邊築白石壘,東北有鍾山,東有東府城,東南兩麵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柵,設籬門,成為外圍防線。都城南麵正門即宣陽門,再往南五裏為朱雀門,門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橋朱雀航。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裏禦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裏巷也主要分布在禦道兩側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長幹裏就是著名的居住裏巷,北岸的烏衣巷則是東晉王、謝名門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貴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東青溪附近風景優美的地帶。建康南遷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戶數超過二十萬,遂不得不在城東沿青溪外側開辟新的居住區。建康有長江和諸水網航運之便,舟船經秦淮河可以東西兩方麵抵達建康諸市,沿河及水網遂出現一些聚落。這麽一座大都城,繁華程度可想而知,無論是雲孟還是青遙都未曾見到過的,此時雲孟卻與其他人有著不同的複雜心情。雲孟深知想要在建康有所建樹是何其之難,壯誌能舒又是難上加難。
原本雲孟以為他們會直接進城,然而於翁卻讓馬車繞過城門向西走了三十多裏,在一處不大的在院前停了下來,院落沒有什麽特別,與平常民居無二,雲孟等人下車,由於翁領著進了宅子,整座宅子空無一人。雲孟問道:“老管家,恩師不在此處嗎?”
於翁道:“迴公子,主人交待暫將公子安頓於此處,過幾日再與公子見麵。這一路趕來,公子也累了,早些休息吧,所用一應器物老夫都已安排好了,沒事倒是可以四處逛逛。老夫還要向主人複命,便先行告退。”說罷於翁便走了。
“這倒是好生奇怪,主人既然讓我們來建康,卻又不見麵。”青遙在一旁小聲嘀咕道。
“青遙不可如此,恩師如此安排定是有原因的,你我耐心等待即可。”
青遙又道:“其實青遙自進入公孫府以來,二十年了卻從未見過主人真正的模樣。就呆在這宅子裏還不把人悶死。”
雲孟其實也有同樣的疑問,雲孟對青遙笑道:“你也是個大人了,為何還盡是些孩子脾氣,今日暫且休息,明日你我出門到處逛逛,也看看這建康風光。”青遙聽了也很開心。
第二日,主仆二人早早吃罷早飯,便出了門。畢竟二人誰也沒到過建康,也不知道去向哪裏。於是雲孟便讓青遙向當地人打聽,青遙迴報道:“建康城各行各業林立,最熱鬧的當屬秦淮河畔,當然風景最好又屬城東青溪,不過公子並不喜歡熱鬧,我等去青溪如何?而且聽說這幾日名門謝家正在舉辦談玄論道,有好些當今名士都來參加,我猜公子是定會想去看看的。”雲孟聽聞青遙此言,也很是想去看看這些名士風采,便與青遙前往城東青溪。
青溪乃是建康又一條水係,發源於鍾山,匯合於前湖,南流入建康後,北接潮溝,南入秦淮河。青溪開鑿於孫吳時期,原名“東渠”。青溪闊五丈、深八尺,波流浩渺,連綿十裏,風景十分秀麗,此時又恰逢六月,更是鳥語花香,美不勝收,青溪河畔興建了許多建築,多是王公貴胄,名士望門居住之地,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王、謝兩大家族。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族人,從北方南遷會稽、金陵,因王謝兩家之王同、謝函權傾朝野、文采風流、功業顯著,其他世家無法企及。兩大家族門客眾多,天下奇人異士雲集,當時文人崇尚清談,經常會有各類的論壇舉行,這幾日也正好趕上謝家設論壇廣邀天下名士談玄論道。論壇幾乎不設門檻,隻要是讀書人都可入內聽道。雲孟和青遙一身書生打扮自然也不會有人阻攔。
今日是論道的第三日,謝府專門為論壇搭了半人多高的台子,上有棚頂,台子上分東西兩各擺放著三的蒲團,正中也擺放著一個蒲團,中央焚著香,台下四個方向各有一座彩棚都設有蒲團,專供旁聽者使用。
雲孟主仆二人進場時論道還未開始,但四周彩棚卻已坐滿了人,恰好東邊棚中還有兩個空位,二人便坐了下來。旁邊有人小聲交談,一人說道:“不知今日是何論題?也不知是哪些名士參加論道?”
另一人答道:“是啊,不過看前兩日的情形,今日場麵必不一般。”正說著,就聽得場上金鼓之聲鳴起,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隻見一位身著華服,長相俊朗的中年男子走上論台,對四下大聲道:“多謝諸位捧場今年的談玄論道,今日舉行的是第三場論道,論題是“王道變與不變”。鄙人謝明誌受我家家主之托,擔任本場論壇之判官,上垂手乃是我謝家請來的三位清談家,下垂手則是王家請來的三位清談高手,有請六位先生登場。”
但見從台子左右各昂首慢步走上三位,每一位雖相貌各異,但各個氣質不俗。當然,這幾位雲孟一個也不認識,於是小聲向旁坐的一位打聽道:“兄台,小弟打擾了。在下青州人士初來建康,久仰這談玄論道之名。隻是粗陋寡聞,不認的台上各位,可請兄台指點一二否?”
那人上下打量一番雲孟,見他麵目清秀、英俊,又禮數有加,便還禮道:“這位公子多禮了,看公子也是讀書之人,這是初次出來遊曆吧?也難怪不認的台上這幾位,在下可以為公子簡單介紹介紹。”
雲孟答謝道:“那就有勞了。”
這人指著台上說道:“這台上六位可都是當今了新湧現出來的清談新秀,先說王氏家族請來的這三位,個子不高,高額圓臉這位年輕人名叫劉琰,字正長,別看他年紀輕輕,卻很才識,為人高冷孤傲,特別對老莊見地頗深,深得當今王氏家主欣賞,聽說皇帝也要賜婚,將廬陵公主下嫁與他呢。另外兩位應該是與劉正長一道的一位叫王濛,一位叫孫勝都是名家之後,謝家這邊第一位名叫殷淵,字浩遠,更是位奇人,聽說此人酷愛《老子》,曾隱居十年專門研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幾次征召殷淵為官,他都推辭不就任……”正說著,就聽台上梆聲響起,論道開始了,二人也就暫且不再交談,都向台上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