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再說雲孟,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這石頭上的詩句,心中反反複複的默念了數遍,又迴想剛才於翁所言,仍然沒有反應過來,還有些神情恍惚。就在雲孟發呆時,忽聽到好像有人在林外唿喚他的名字。側耳仔細一聽,是爹爹的聲音。連忙一個激靈清醒過來,快步跑出樹林,正和李山撞了個滿懷。
雲孟急忙扶助李山,問道:“爹爹,您怎麽找到這裏啦?”
李山邊喘邊說道:“我獨自在那裏等待,總是放心不下,就朝著北城外一路趕來,不想在此處遇見孟兒,孟兒你可曾將貨物都送到了那老先生家?”
雲孟扶著李山往林子裏走,剛想將剛才所發生之事講與李山,忽然發現原本在牛車之上的畚箕不知何時一個也沒有了,趕了兩步,再看那石頭上的字跡也消失了。雲孟眼睛瞪得圓圓的,不敢相信所發生的一切。李山一屁股坐在樹下的石頭上,關切地對雲孟問道:“孟兒,孟兒,你怎麽啦?爹問你話,你卻在那兒發呆。是不是生病了?”
雲孟晃了晃頭,懷疑自己是不是天氣太熱中暑了,產生了幻覺。於是決定先不將剛才的事告訴父親,便平複一下心緒,對李山答道:“哎,爹爹,可能是暑熱難耐,孟兒著了暑氣,有點暈,貨都送到了,我也是剛到這林子裏歇涼的。”
李山忙起身來到雲孟近前,用手摸著雲孟額頭,道:“可不是,你看你這汗出的,快快坐下,多喝些水,待日頭偏一些我們再趕路吧。”
就這樣父子二人又在林中歇了許久,然後由李山趕車,雲孟躺在車上,往迴高粱莊的路上走去,一路上雲孟沒什麽話,仰麵躺在牛車上,腦海中反複閃現著在小樹林中發生的一幕幕,至今他不知道今天這些事情究竟是真是夢。一路無話,一日後,李山父子返迴到了高粱莊家中,一進門雲孟真的病倒了,書中暗表,雲孟其實是心病,心中許多糾結和不解揪扯著他,很多事情他不能向義父義母訴說,也無法訴說,他需要用一段時間來使自己的大腦清醒。隻是李山夫婦並不清楚其中的內情,張氏一再埋怨李山沒照看好雲孟,才至孩子生病,李山也是不停地自責。找了莊上的土郎中看過了,說隻是暑熱,也抓了些藥給雲孟服下。
雲孟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張氏在床邊守了三天,雲孟基本上是沒吃什麽東西,隻是喝了些米湯。其實,在這三天裏雲孟想了很多,經過反反複複迴憶他十分確定,當天在小樹林自己所聽所見絕不是幻覺,是真實發生過的。那個自稱於翁的老者究竟是什麽身份眼下是無法查知的,石頭上的四行詩其中蘊含著什麽意思?就在第三日,雲孟似乎悟到了詩中的一些意思,這第一句“天將降任磨礪堅”應該說的是要曆經磨難,百煉成鋼之意,第二句“太一幽徑訪神仙”好像是說去哪裏找尋神仙,第三、四句“雲子本非林中雀,化作大鵬衝九天。”中雲子似乎就是指雲孟自己,意思說自己本不應平凡,日後能成大事。四句聯到一起不就是要告訴雲孟本可是棟梁之才,所遭遇到的不幸和磨難都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在得到高人指點後,就會如鯤鵬般展翅高飛。隻是去哪裏尋找高人?“太一幽徑”又是哪裏?不過既然詩中已經點明,就不怕找尋不到。再說,義父、義母對自己有再造之恩,且二老年事漸高,身邊離不開人,家中活計也全得倚重雲孟,斷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人,至於什麽高人雲雲,一切隨緣吧。
想到這,雲孟心中的困惑一下子全沒有了,頓時從床上坐起,對著張氏道:“娘,孩兒餓了。”此時張氏正背對著雲孟抹著眼淚,孩子病了這麽多天也不見好轉,當娘的哪有不揪心的。一聽雲孟唿喚,轉過身來,嚇了一跳,這孩子就跟沒事人似的,絲毫不見先前的病態。張氏心中稱奇,連忙給雲孟準備了一些吃食。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本應該是秋收時節。但高粱莊人卻不能向往年那樣忙著秋收,原因是,就在幾日前,從鄴城傳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後趙二十萬萬大軍即將兵臨鄴城,鄴城是魏郡主城,除此之外魏郡還下轄七座縣城,目前情況是魏郡八縣中已有五縣淪陷,其餘三城也是岌岌可危,鄴城之中富商大戶都在急著變賣房產、器物,然後趁戰火未至趕緊逃離是非之地。
現在,就連離鄴城最遠的高粱莊上下也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跑到曹正家,希望裏正能幫大夥拿個主意。曹正麵對這樣的問題也是不知該如何,於是就召集莊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一起商議,眾人吵吵許久,最終形成了兩個意見,一方是主張趁趙軍未至舉莊向洛陽方向遷移,另一方則認為故土難離,不願離開。就在人們還為是走是留爭執不休的時候,有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傳來:鄴城失守。不過這倒是在客觀上促使還在猶豫不決的人們下定了決心:離開。高粱莊上上下下將近三百多口男女老少,還有許多牛羊雞鴨,各家各戶幾乎把能帶的都帶上了,有車的用車馱,沒車的用擔子挑著,隊伍行進起來十分緩慢,而且畢竟是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人群中不時傳來哭泣聲、哀歎聲。
曹正看到此狀心中焦急,就這樣走,很快就會被趙軍追上,到時那就像狼入羊群一般,必須想些什麽法子。此時,雲孟再次展現了他不同常人的能力,他向曹正建議由莊上的一些後生組成一支隊伍,一方麵可以指揮催促隊伍加快前進,另一方麵又可以派人斷後,隨時關注趙軍動向。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曹正的采納,很快由莊上一群十五六歲後生組成的一支二十來人的隊伍組織起來了,而曹奇則擔任了這支隊伍的頭領,此時的曹奇長得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比同齡孩子高出一頭還多。在曹奇和他的夥伴們的幫組、催促下,人群的行進速度果然提高了不少。
但趙軍還是追上來了,一日午間人們正在官道邊休息,忽然負責斷後的一個叫虎子的後生慌慌張張的跑來,邊跑邊大聲叫到:“趙軍來啦!趙軍來啦!”原來是他們發現了一小股趙軍隊伍正向人群方向開進,消息傳開,頓時人群大驚,一片嘩然,亂作一團,開始有潰散之勢,曹正亦應接不暇,雲孟見狀安撫了一下爹娘,便趕到曹正近前,對曹正言:“我聽虎子說,這隊趙軍隻有一小隊,也就十餘人,我等足以應付。當下重中之重是不可自亂陣腳。”
於是便讓曹正朝人群喊話,穩定人心。又找來曹奇與他交待一番,曹奇不停點頭稱是,遂一一派下人手。此時,趙軍已近,個個手握刀槍,好似兇神惡煞,隊中什長正欲下令衝殺掠奪,卻見這幫鄉民不是四散奔逃,反而聚攏到一起,外圍有二十幾個壯丁手拿砍刀、鋼叉、鐵耙、木棍,欲趙軍成對峙之勢。心中道奇:“這亂民見我等殺到近前不是潰散,反而異常鎮定,看人數有還幾百,打將起來還是不好應付的。”
但見此時有兵丁對其喊道:“什長快看西南方向!”趙軍頭子定睛看去,隻見人群西南方向樹林內煙塵滾滾,還似有戰馬嘶叫。此時人群中又有人大喊:“救兵到了!救兵到了!”什長心中大驚:“怪不得難民不逃,原來是有後援啊!我等勢單決不可戀戰。”遂慌忙下令後撤,趙軍如喪家之犬狂奔逃命去了。
人群見趙軍逃走,高聲歡唿起來,隻是眾人納悶,哪裏來的援軍?但見林中跑出一騎三人,隻有曹奇和兩名莊上青年,原來這全是雲孟之計,一方麵叫曹正穩定人群,讓人群圍攏一起,外圍由青年持械與趙軍對峙,另由曹奇騎著唯一一匹馬帶著兩人進入樹林,砍了許多樹枝拖於地上,帶趙軍近前就拖著樹枝來迴奔跑,蕩起滾滾煙塵好似萬馬千軍。人們盡稱雲孟奇哉,不損一人退走趙軍,扭轉局勢。
再說那逃跑的小隊趙軍,立刻向趙軍統領報告說遭遇了大批敵軍,此部趙軍統帥名叫石雷,也為後趙宗親,年輕氣盛,初入戰場,也想立戰功,於是命大軍開拔,親率兩萬騎兵一路追殺下來。逃難人群怎麽走也走不過趙軍騎兵精銳,不一會兒便被追上了,直接掩殺過來,人群立刻被衝散,又有許多被砍殺、被撞倒、被踩踏,場麵混亂不堪,這次就連雲孟也沒辦法了隻能顧著帶著爹娘擇路而逃,逃至一處幹涸的河溝處,見有一巨石,迴看趙軍並未追上,便將李山夫婦藏於巨石後,道:“爹娘暫且在此處躲避一會兒,孩兒再迴去營救其他鄉親。”說罷便又隻身往迴趕去,沿途不時遇到逃出來的鄉親,但不見曹奇一家,直跑道最初被趙軍衝散的地方,滿地的死屍,慘不忍睹,隻見曹正跪坐在地,前胸後背多處刀傷,早已氣絕身亡,可歎曹裏正亡時卻不能瞑目。雲孟找來幾塊草席將曹正屍體草草掩蓋,四下見不到曹奇,又擔心爹娘安危,不敢久留,於是立刻往李山夫婦藏身處趕。片刻雲孟來到巨石處,轉過石壁後,卻發現空無一人,李山夫婦蹤跡全無,雲孟焦急萬分,又不敢高聲唿喚,擔心會招來趙軍。雲孟一邊尋找著一邊安慰自己,或許爹娘隻是被同村人先行帶走了,也許就在前麵不遠處等待自己。於是雲孟尋著逃亡人群留下的蹤跡在後追趕,途中但凡趕上一波人群就尋找、打聽李山夫婦下落,可總是得到失望的消息。
一連追趕了三日,也沒找到。最後,雲孟精疲力盡,長跪在地,放聲痛哭,道:“義父義母,孩兒不孝,讓二老遭此大難,生死下落不明,這都是孩兒之錯啊!……”又想起自己所遭所遇,更是傷心不已,仰天長嘯道:“蒼天啊!莫非這就是所謂磨礪於我,為何總是讓我身邊最親近的人遭受苦難,為何總是讓我遭受這離別之痛?”
雲孟傷心過度,又加之身體早已疲勞不堪,哭著哭著便昏睡過去。不知過了許久,睡夢中的雲孟感覺到臉上冰冷,好像有水滴滴在臉上。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原來是不知何時下起雨來,四下看去天色已黑,沒有一點光亮,不分東南西北。雨勢越下越大,加之現值深秋季節,雲孟身上衣物已被淋濕,秋風一吹,冰冷入骨。雲孟強打起精神站起身來,撩了撩散亂的頭發,用力揉了揉揉眼睛,一步一步朝著黑暗中走去。
再說雲孟,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這石頭上的詩句,心中反反複複的默念了數遍,又迴想剛才於翁所言,仍然沒有反應過來,還有些神情恍惚。就在雲孟發呆時,忽聽到好像有人在林外唿喚他的名字。側耳仔細一聽,是爹爹的聲音。連忙一個激靈清醒過來,快步跑出樹林,正和李山撞了個滿懷。
雲孟急忙扶助李山,問道:“爹爹,您怎麽找到這裏啦?”
李山邊喘邊說道:“我獨自在那裏等待,總是放心不下,就朝著北城外一路趕來,不想在此處遇見孟兒,孟兒你可曾將貨物都送到了那老先生家?”
雲孟扶著李山往林子裏走,剛想將剛才所發生之事講與李山,忽然發現原本在牛車之上的畚箕不知何時一個也沒有了,趕了兩步,再看那石頭上的字跡也消失了。雲孟眼睛瞪得圓圓的,不敢相信所發生的一切。李山一屁股坐在樹下的石頭上,關切地對雲孟問道:“孟兒,孟兒,你怎麽啦?爹問你話,你卻在那兒發呆。是不是生病了?”
雲孟晃了晃頭,懷疑自己是不是天氣太熱中暑了,產生了幻覺。於是決定先不將剛才的事告訴父親,便平複一下心緒,對李山答道:“哎,爹爹,可能是暑熱難耐,孟兒著了暑氣,有點暈,貨都送到了,我也是剛到這林子裏歇涼的。”
李山忙起身來到雲孟近前,用手摸著雲孟額頭,道:“可不是,你看你這汗出的,快快坐下,多喝些水,待日頭偏一些我們再趕路吧。”
就這樣父子二人又在林中歇了許久,然後由李山趕車,雲孟躺在車上,往迴高粱莊的路上走去,一路上雲孟沒什麽話,仰麵躺在牛車上,腦海中反複閃現著在小樹林中發生的一幕幕,至今他不知道今天這些事情究竟是真是夢。一路無話,一日後,李山父子返迴到了高粱莊家中,一進門雲孟真的病倒了,書中暗表,雲孟其實是心病,心中許多糾結和不解揪扯著他,很多事情他不能向義父義母訴說,也無法訴說,他需要用一段時間來使自己的大腦清醒。隻是李山夫婦並不清楚其中的內情,張氏一再埋怨李山沒照看好雲孟,才至孩子生病,李山也是不停地自責。找了莊上的土郎中看過了,說隻是暑熱,也抓了些藥給雲孟服下。
雲孟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張氏在床邊守了三天,雲孟基本上是沒吃什麽東西,隻是喝了些米湯。其實,在這三天裏雲孟想了很多,經過反反複複迴憶他十分確定,當天在小樹林自己所聽所見絕不是幻覺,是真實發生過的。那個自稱於翁的老者究竟是什麽身份眼下是無法查知的,石頭上的四行詩其中蘊含著什麽意思?就在第三日,雲孟似乎悟到了詩中的一些意思,這第一句“天將降任磨礪堅”應該說的是要曆經磨難,百煉成鋼之意,第二句“太一幽徑訪神仙”好像是說去哪裏找尋神仙,第三、四句“雲子本非林中雀,化作大鵬衝九天。”中雲子似乎就是指雲孟自己,意思說自己本不應平凡,日後能成大事。四句聯到一起不就是要告訴雲孟本可是棟梁之才,所遭遇到的不幸和磨難都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在得到高人指點後,就會如鯤鵬般展翅高飛。隻是去哪裏尋找高人?“太一幽徑”又是哪裏?不過既然詩中已經點明,就不怕找尋不到。再說,義父、義母對自己有再造之恩,且二老年事漸高,身邊離不開人,家中活計也全得倚重雲孟,斷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人,至於什麽高人雲雲,一切隨緣吧。
想到這,雲孟心中的困惑一下子全沒有了,頓時從床上坐起,對著張氏道:“娘,孩兒餓了。”此時張氏正背對著雲孟抹著眼淚,孩子病了這麽多天也不見好轉,當娘的哪有不揪心的。一聽雲孟唿喚,轉過身來,嚇了一跳,這孩子就跟沒事人似的,絲毫不見先前的病態。張氏心中稱奇,連忙給雲孟準備了一些吃食。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本應該是秋收時節。但高粱莊人卻不能向往年那樣忙著秋收,原因是,就在幾日前,從鄴城傳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後趙二十萬萬大軍即將兵臨鄴城,鄴城是魏郡主城,除此之外魏郡還下轄七座縣城,目前情況是魏郡八縣中已有五縣淪陷,其餘三城也是岌岌可危,鄴城之中富商大戶都在急著變賣房產、器物,然後趁戰火未至趕緊逃離是非之地。
現在,就連離鄴城最遠的高粱莊上下也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跑到曹正家,希望裏正能幫大夥拿個主意。曹正麵對這樣的問題也是不知該如何,於是就召集莊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一起商議,眾人吵吵許久,最終形成了兩個意見,一方是主張趁趙軍未至舉莊向洛陽方向遷移,另一方則認為故土難離,不願離開。就在人們還為是走是留爭執不休的時候,有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傳來:鄴城失守。不過這倒是在客觀上促使還在猶豫不決的人們下定了決心:離開。高粱莊上上下下將近三百多口男女老少,還有許多牛羊雞鴨,各家各戶幾乎把能帶的都帶上了,有車的用車馱,沒車的用擔子挑著,隊伍行進起來十分緩慢,而且畢竟是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人群中不時傳來哭泣聲、哀歎聲。
曹正看到此狀心中焦急,就這樣走,很快就會被趙軍追上,到時那就像狼入羊群一般,必須想些什麽法子。此時,雲孟再次展現了他不同常人的能力,他向曹正建議由莊上的一些後生組成一支隊伍,一方麵可以指揮催促隊伍加快前進,另一方麵又可以派人斷後,隨時關注趙軍動向。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曹正的采納,很快由莊上一群十五六歲後生組成的一支二十來人的隊伍組織起來了,而曹奇則擔任了這支隊伍的頭領,此時的曹奇長得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比同齡孩子高出一頭還多。在曹奇和他的夥伴們的幫組、催促下,人群的行進速度果然提高了不少。
但趙軍還是追上來了,一日午間人們正在官道邊休息,忽然負責斷後的一個叫虎子的後生慌慌張張的跑來,邊跑邊大聲叫到:“趙軍來啦!趙軍來啦!”原來是他們發現了一小股趙軍隊伍正向人群方向開進,消息傳開,頓時人群大驚,一片嘩然,亂作一團,開始有潰散之勢,曹正亦應接不暇,雲孟見狀安撫了一下爹娘,便趕到曹正近前,對曹正言:“我聽虎子說,這隊趙軍隻有一小隊,也就十餘人,我等足以應付。當下重中之重是不可自亂陣腳。”
於是便讓曹正朝人群喊話,穩定人心。又找來曹奇與他交待一番,曹奇不停點頭稱是,遂一一派下人手。此時,趙軍已近,個個手握刀槍,好似兇神惡煞,隊中什長正欲下令衝殺掠奪,卻見這幫鄉民不是四散奔逃,反而聚攏到一起,外圍有二十幾個壯丁手拿砍刀、鋼叉、鐵耙、木棍,欲趙軍成對峙之勢。心中道奇:“這亂民見我等殺到近前不是潰散,反而異常鎮定,看人數有還幾百,打將起來還是不好應付的。”
但見此時有兵丁對其喊道:“什長快看西南方向!”趙軍頭子定睛看去,隻見人群西南方向樹林內煙塵滾滾,還似有戰馬嘶叫。此時人群中又有人大喊:“救兵到了!救兵到了!”什長心中大驚:“怪不得難民不逃,原來是有後援啊!我等勢單決不可戀戰。”遂慌忙下令後撤,趙軍如喪家之犬狂奔逃命去了。
人群見趙軍逃走,高聲歡唿起來,隻是眾人納悶,哪裏來的援軍?但見林中跑出一騎三人,隻有曹奇和兩名莊上青年,原來這全是雲孟之計,一方麵叫曹正穩定人群,讓人群圍攏一起,外圍由青年持械與趙軍對峙,另由曹奇騎著唯一一匹馬帶著兩人進入樹林,砍了許多樹枝拖於地上,帶趙軍近前就拖著樹枝來迴奔跑,蕩起滾滾煙塵好似萬馬千軍。人們盡稱雲孟奇哉,不損一人退走趙軍,扭轉局勢。
再說那逃跑的小隊趙軍,立刻向趙軍統領報告說遭遇了大批敵軍,此部趙軍統帥名叫石雷,也為後趙宗親,年輕氣盛,初入戰場,也想立戰功,於是命大軍開拔,親率兩萬騎兵一路追殺下來。逃難人群怎麽走也走不過趙軍騎兵精銳,不一會兒便被追上了,直接掩殺過來,人群立刻被衝散,又有許多被砍殺、被撞倒、被踩踏,場麵混亂不堪,這次就連雲孟也沒辦法了隻能顧著帶著爹娘擇路而逃,逃至一處幹涸的河溝處,見有一巨石,迴看趙軍並未追上,便將李山夫婦藏於巨石後,道:“爹娘暫且在此處躲避一會兒,孩兒再迴去營救其他鄉親。”說罷便又隻身往迴趕去,沿途不時遇到逃出來的鄉親,但不見曹奇一家,直跑道最初被趙軍衝散的地方,滿地的死屍,慘不忍睹,隻見曹正跪坐在地,前胸後背多處刀傷,早已氣絕身亡,可歎曹裏正亡時卻不能瞑目。雲孟找來幾塊草席將曹正屍體草草掩蓋,四下見不到曹奇,又擔心爹娘安危,不敢久留,於是立刻往李山夫婦藏身處趕。片刻雲孟來到巨石處,轉過石壁後,卻發現空無一人,李山夫婦蹤跡全無,雲孟焦急萬分,又不敢高聲唿喚,擔心會招來趙軍。雲孟一邊尋找著一邊安慰自己,或許爹娘隻是被同村人先行帶走了,也許就在前麵不遠處等待自己。於是雲孟尋著逃亡人群留下的蹤跡在後追趕,途中但凡趕上一波人群就尋找、打聽李山夫婦下落,可總是得到失望的消息。
一連追趕了三日,也沒找到。最後,雲孟精疲力盡,長跪在地,放聲痛哭,道:“義父義母,孩兒不孝,讓二老遭此大難,生死下落不明,這都是孩兒之錯啊!……”又想起自己所遭所遇,更是傷心不已,仰天長嘯道:“蒼天啊!莫非這就是所謂磨礪於我,為何總是讓我身邊最親近的人遭受苦難,為何總是讓我遭受這離別之痛?”
雲孟傷心過度,又加之身體早已疲勞不堪,哭著哭著便昏睡過去。不知過了許久,睡夢中的雲孟感覺到臉上冰冷,好像有水滴滴在臉上。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原來是不知何時下起雨來,四下看去天色已黑,沒有一點光亮,不分東南西北。雨勢越下越大,加之現值深秋季節,雲孟身上衣物已被淋濕,秋風一吹,冰冷入骨。雲孟強打起精神站起身來,撩了撩散亂的頭發,用力揉了揉揉眼睛,一步一步朝著黑暗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