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愣住了。
敵人三路大軍來犯,如此緊張的局麵,稍稍不注意就是滅亡之局,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劉毅竟然不讓他去守逍遙津擋住孫策!
他可是隻要五萬兵而已,五萬兵擋住孫策一路二十萬大軍,劉備真不知道除了劉毅還有誰能夠辦到。
隻用五萬兵,擋住二十萬,難道不劃算?
不這樣安排,那劉毅要怎麽應對袁紹,曹操,孫策這三路大軍圍攻?
來之前劉備那是已經把到了逍遙津之後要怎麽奪兵權,怎麽建立自己的地盤都給想好了,結果劉毅竟然如此果決的拒絕,一切化為泡影,而且完全沒有道理。
劉備心裏苦,劉備說不出。
他也不知道劉毅哪來那麽大的戒心,好像知道他劉備借兵出去是要自立門戶一樣,拒絕得這麽沒有商量的餘地。
事已至此,再堅持強求,就有點過分,可能會被看出目的,劉備也沒有辦法,隻能退迴去坐著。
大廳中氣氛一下變得沉默起來。
眾人表情各異,文武百官多有等著看笑話的意思,而劉毅這一係的官員將校,則是皺眉不語,感到壓力很大。
畢竟袁紹、曹操、孫策,三路大軍同時來犯,別說曹操和孫策,僅僅隻是袁紹一路大軍,隻怕也足以讓眾人全力應對,更何況一下來三,怎麽打?
眾人不說話,氣氛就愈發的沉重,好像空氣都逃逸了,給人一種唿吸困難的感覺。
而此時,劉毅也沒說話,也在思索如何應對這三路大軍。
正如荀彧所言,袁紹的確不足為慮,看起來強大,像頭老虎,他座下派係太多,眾人爭權奪利,相互掣肘,而袁紹這個人通俗的來說,眼大肚皮小,想要做大事,而又瞻前顧後沒有魄力。當初本是袁紹想要控製朝廷,又怕人說三道四,便請董卓進京,結果董卓不給麵子,進京之後不把袁紹放在眼裏,反倒是讓袁紹的算盤落空,讓董卓坐大,就是例子。
而劉毅作為穿越者,更是對袁紹左右搖擺,多謀卻又少斷,在謀士中間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的個性深為了解。
甚至劉毅都覺得,如果兩軍僵持,這個袁紹不用去打,他都能自己把自己給搞死。
但,想是這麽想,可你得首先把戰爭拖進僵持階段,否則人家一鼓作氣一路平推下來,連逆風內訌的機會都沒有,那就不可能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想了一會兒,劉毅心中多少已經有了些決斷。
無論如何,拚一把,大不了徐州不要,兗州東部不要,也要把袁紹先給弄死再說。
正所謂集中力量各個擊破,那些丟掉的地盤,等袁紹滅了之後自然可以再拿迴來。
心裏孤注一擲,不過劉毅還是先看向荀彧,笑著問道:“文若剛才說袁紹不足為慮,但除了袁紹,現在還有曹操和孫策兩路人馬,我分兵乏力,難以應對,不知道文若有什麽良策?”
荀彧行了一禮,看了一眼四周,卻不直接迴答,隻是笑道:“主公不用擔心,我已經為主公退掉三路大軍,然而,還有一路需要人去鎮守。”
“哦?”劉毅眼睛一亮。
他自己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麽好辦法,準備孤注一擲拚命,結果荀彧就這麽一會兒,把三路大軍都給退了?
強人始終是強人,實際上劉毅也明白,自己要不是有後世理念和研究,絕對不可能和這些頂級謀士相提並論。
可敵人不就隻有三路大軍麽,哪來的第四路?
“文若所說的第四路人馬是……”劉毅好奇的問道。
他這麽一問,不少人也都豎起耳朵。
卻見荀彧笑著說道:“袁紹、曹操、孫策三路人馬,我已經有辦法讓他們退兵,這三路人馬不足為慮,不過眼下,除了這三路人馬,實際上還有益州劉璋,荊州劉表這兩路諸侯實力非同小可。不過劉璋坐守益州,不思進取,又有漢中張魯攔路,這一路可以當做沒有。隻是劉表此人雖說年事已高,但卻不得不防。主公需要派一得力之人前往荊州說服劉表,隻有安撫住劉表,其他三路大軍才能不足為慮。”
這話一出,說得是頭頭是道,好像真是那麽迴事,一瞬間,滿堂皆驚,無數人瞪大眼睛盯著荀彧,腦瓜子嗡嗡的。
畢竟剛才荀彧第一次說起的時候,很多人是不信的,但是現在荀彧又說,許多人不得不相信起來。
幾乎所有人的眼神都在問,究竟是什麽辦法如此牛叉?
就連劉毅也萬分好奇,三路讓他焦頭爛額的大軍,荀彧竟然真能彈指而退?
不過荀彧不說,劉毅也不主動問,畢竟他也知道有的事情需要保密,現在這麽多人,還不是問這些事情的時候。
見到眾人一個個瞪大眼睛,萬分渴望的眼神,劉毅笑著問道:“既然如此,誰能去說服劉表?”
一時間,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都閉口不言。
畢竟劉表當初去荊州,還是董卓的安排,說起來劉表應該和劉毅有點感情才對,這個差事,理當劉毅一脈的人去做,畢竟文武百官不拖後腿已經是給麵子,誰還肯出力不成?
劉毅眉頭微皺,也沒指望那些文武百官,隻能看向荀彧問道:“文若先生覺得誰去出使劉表比較好?”
荀彧想了想,突然看向孔融,笑道:“不如孔文舉去?”
孔融一愣,有些驚訝,隨後連連搖手:“我怕是不行,不過我有一個朋友名為禰衡,字正平,他的才能十倍於我,但此人心傲,需要用天子詔命派遣才行。”
劉毅現在心思都在對付三路大軍身上,對於劉表倒是並不怎麽上心。
畢竟看過劇本,劉表現在已經老了,守成有餘,進攻不足,構不成危害。
見到孔融這麽說,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煩勞孔文舉向天子舉薦此人出使荊州。”
“諾!”孔融趕緊答應下來,準備迴去就寫表推薦禰衡。
劉毅見後勤內政的事情已經安排得差不多,便讓百官退去,隻留下心腹將校等人在議政廳。
眾人心中雖說好奇,可還是隻能紛紛起身告辭。
不多時,議政廳中就隻剩下劉毅這一脈的心腹將校等人。
“諸位請坐!”
一抬手,眾人重新按列坐下。
劉毅這才迫不及待的看向荀彧,問道:“文若,現在都是自己人,你可以說說你的退敵之策了。”
敵人三路大軍來犯,如此緊張的局麵,稍稍不注意就是滅亡之局,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劉毅竟然不讓他去守逍遙津擋住孫策!
他可是隻要五萬兵而已,五萬兵擋住孫策一路二十萬大軍,劉備真不知道除了劉毅還有誰能夠辦到。
隻用五萬兵,擋住二十萬,難道不劃算?
不這樣安排,那劉毅要怎麽應對袁紹,曹操,孫策這三路大軍圍攻?
來之前劉備那是已經把到了逍遙津之後要怎麽奪兵權,怎麽建立自己的地盤都給想好了,結果劉毅竟然如此果決的拒絕,一切化為泡影,而且完全沒有道理。
劉備心裏苦,劉備說不出。
他也不知道劉毅哪來那麽大的戒心,好像知道他劉備借兵出去是要自立門戶一樣,拒絕得這麽沒有商量的餘地。
事已至此,再堅持強求,就有點過分,可能會被看出目的,劉備也沒有辦法,隻能退迴去坐著。
大廳中氣氛一下變得沉默起來。
眾人表情各異,文武百官多有等著看笑話的意思,而劉毅這一係的官員將校,則是皺眉不語,感到壓力很大。
畢竟袁紹、曹操、孫策,三路大軍同時來犯,別說曹操和孫策,僅僅隻是袁紹一路大軍,隻怕也足以讓眾人全力應對,更何況一下來三,怎麽打?
眾人不說話,氣氛就愈發的沉重,好像空氣都逃逸了,給人一種唿吸困難的感覺。
而此時,劉毅也沒說話,也在思索如何應對這三路大軍。
正如荀彧所言,袁紹的確不足為慮,看起來強大,像頭老虎,他座下派係太多,眾人爭權奪利,相互掣肘,而袁紹這個人通俗的來說,眼大肚皮小,想要做大事,而又瞻前顧後沒有魄力。當初本是袁紹想要控製朝廷,又怕人說三道四,便請董卓進京,結果董卓不給麵子,進京之後不把袁紹放在眼裏,反倒是讓袁紹的算盤落空,讓董卓坐大,就是例子。
而劉毅作為穿越者,更是對袁紹左右搖擺,多謀卻又少斷,在謀士中間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的個性深為了解。
甚至劉毅都覺得,如果兩軍僵持,這個袁紹不用去打,他都能自己把自己給搞死。
但,想是這麽想,可你得首先把戰爭拖進僵持階段,否則人家一鼓作氣一路平推下來,連逆風內訌的機會都沒有,那就不可能自己把自己搞死了。
想了一會兒,劉毅心中多少已經有了些決斷。
無論如何,拚一把,大不了徐州不要,兗州東部不要,也要把袁紹先給弄死再說。
正所謂集中力量各個擊破,那些丟掉的地盤,等袁紹滅了之後自然可以再拿迴來。
心裏孤注一擲,不過劉毅還是先看向荀彧,笑著問道:“文若剛才說袁紹不足為慮,但除了袁紹,現在還有曹操和孫策兩路人馬,我分兵乏力,難以應對,不知道文若有什麽良策?”
荀彧行了一禮,看了一眼四周,卻不直接迴答,隻是笑道:“主公不用擔心,我已經為主公退掉三路大軍,然而,還有一路需要人去鎮守。”
“哦?”劉毅眼睛一亮。
他自己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麽好辦法,準備孤注一擲拚命,結果荀彧就這麽一會兒,把三路大軍都給退了?
強人始終是強人,實際上劉毅也明白,自己要不是有後世理念和研究,絕對不可能和這些頂級謀士相提並論。
可敵人不就隻有三路大軍麽,哪來的第四路?
“文若所說的第四路人馬是……”劉毅好奇的問道。
他這麽一問,不少人也都豎起耳朵。
卻見荀彧笑著說道:“袁紹、曹操、孫策三路人馬,我已經有辦法讓他們退兵,這三路人馬不足為慮,不過眼下,除了這三路人馬,實際上還有益州劉璋,荊州劉表這兩路諸侯實力非同小可。不過劉璋坐守益州,不思進取,又有漢中張魯攔路,這一路可以當做沒有。隻是劉表此人雖說年事已高,但卻不得不防。主公需要派一得力之人前往荊州說服劉表,隻有安撫住劉表,其他三路大軍才能不足為慮。”
這話一出,說得是頭頭是道,好像真是那麽迴事,一瞬間,滿堂皆驚,無數人瞪大眼睛盯著荀彧,腦瓜子嗡嗡的。
畢竟剛才荀彧第一次說起的時候,很多人是不信的,但是現在荀彧又說,許多人不得不相信起來。
幾乎所有人的眼神都在問,究竟是什麽辦法如此牛叉?
就連劉毅也萬分好奇,三路讓他焦頭爛額的大軍,荀彧竟然真能彈指而退?
不過荀彧不說,劉毅也不主動問,畢竟他也知道有的事情需要保密,現在這麽多人,還不是問這些事情的時候。
見到眾人一個個瞪大眼睛,萬分渴望的眼神,劉毅笑著問道:“既然如此,誰能去說服劉表?”
一時間,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都閉口不言。
畢竟劉表當初去荊州,還是董卓的安排,說起來劉表應該和劉毅有點感情才對,這個差事,理當劉毅一脈的人去做,畢竟文武百官不拖後腿已經是給麵子,誰還肯出力不成?
劉毅眉頭微皺,也沒指望那些文武百官,隻能看向荀彧問道:“文若先生覺得誰去出使劉表比較好?”
荀彧想了想,突然看向孔融,笑道:“不如孔文舉去?”
孔融一愣,有些驚訝,隨後連連搖手:“我怕是不行,不過我有一個朋友名為禰衡,字正平,他的才能十倍於我,但此人心傲,需要用天子詔命派遣才行。”
劉毅現在心思都在對付三路大軍身上,對於劉表倒是並不怎麽上心。
畢竟看過劇本,劉表現在已經老了,守成有餘,進攻不足,構不成危害。
見到孔融這麽說,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煩勞孔文舉向天子舉薦此人出使荊州。”
“諾!”孔融趕緊答應下來,準備迴去就寫表推薦禰衡。
劉毅見後勤內政的事情已經安排得差不多,便讓百官退去,隻留下心腹將校等人在議政廳。
眾人心中雖說好奇,可還是隻能紛紛起身告辭。
不多時,議政廳中就隻剩下劉毅這一脈的心腹將校等人。
“諸位請坐!”
一抬手,眾人重新按列坐下。
劉毅這才迫不及待的看向荀彧,問道:“文若,現在都是自己人,你可以說說你的退敵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