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集思廣益,拆台?
大明暴君,誰擋朕變法,誰就得死 作者:喜歡柚子的小胖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爹,我們這是直接挑選出來的一百份,然後讓您確定哪個排名第一哪個排名第二,然後確定出前十名,我們要放榜,昭告天下。”
“怎麽把一百份人都已經挑出來了,您還要讓咱來看?到底是誰排第一誰排第二?”
“爹,您這不是坑人嗎?這咋啥事都輪到咱來做了?”
朱標微微一愣,這老爹也太坑人了吧?
啥事也不幹,還要讓自己挑選出,給他一個意見,他先給咱一個意見,然後我才能給他一個意見不是。
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現在是什麽意見,然後直接隨意定出一個前十名,然後突然間又修修改改,還不如他直接先說出意見,挑選出十個人來,然後自己再上去提提意見。
如果覺得沒問題,那就直接不提意見了。
“標兒,這怎麽能成坑人呢?”
“爹,這叫做,嗯,對,集思廣益。”
“將你們所有人的意見都傳遞上來,然後再經過確認,之後確認下來,那到底是哪十個人?”
朱元璋老臉一紅,其實自己壓根就沒看,你們來的這麽快,自己剛看了幾張,其他的啥也沒看。
問朱標意見,其實,就是直接在詢問朱標的意見,這十個人,就直接挑選了,就不用去讓自己在看這些試卷了。
畢竟看這一份份試卷,這一百份試卷看的人頭都大了,他倒沒有那麽多心思要去看這些試卷,隻要他們那一些人能夠有真才實學就足夠了。
而且他也相信朱標的能力,朱標說好,那就一定好,朱標說不好,那就一定不好。
不管這個人是真好,還是假好,反正朱標說了好,那就是好,朱標說了不好,那就是不好。
“爹,你剛才是不是啥也沒看呀?”
“所以才讓咱來給你提個意見,其實你沒看幾張是吧?”
“咱看看,這試卷疊成這樣子,似乎你才看了三四張嘛?”
“您問咱,還不如問一下他們?”
“您看看,咱不是給你帶來人了嘛?”
“這劉伯溫和姚廣孝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您聽聽他們的意見,不就行了。”
朱標哭笑不得,看了看桌麵上的那些試卷有三五張疊在一起,也就是說,朱元璋在他們來之前最多也就看了沒幾張,剛才還說看了一下,詢問自己的意見,其實他壓根就沒看幾張。
“嘿嘿...!”
“沒錯,沒錯,咱剛才就看了幾章,不過這文章確實文采不錯,所以想來問問你們,到底你們心裏的打算是什麽樣子?”
“這一百個人經過一萬個人中挑選必定是出類拔萃,所有人,都至少有點治國的能力。”
“不過,這些人都還需要直接培養,沒有培養過,肯定是不能下放。”
“所以咱現在來問問你的意見,你覺得行,那就行,直接就安榜就行了。”
“現在咱呀,就是一個甩手掌櫃,你們確定之後,再將名單呈報給咱,不就行了嗎?”
“全看完,沒有問題就直接放榜。”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恐怕整個天下都已經等急了吧?”
“更別說,那一些國子監裏麵的考生了,恐怕比咱還著急呢!”
“所以,盡快安榜,才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嘿嘿一笑,看著麵前的朱標,在他耳邊小聲說道。
沒錯,他確實沒看過幾章,隻是想要知道一下朱標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沒有什麽問題,直接就可以放榜昭告天下。
到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皇家學院辦的是否成功。
再說了,自己現在都已經放權了,權利都已經下放到朱標手上。
朱標確認一下就行了,在報告給自己,自己看過就行了。
朱元璋對於自己兒子來說,還是非常放心的。
對於朱元璋來說,朱標和馬秀英,才是跟著自己一起苦過來的。
畢竟在打仗的時候,自己那些後來生的孩子,可都是朱標帶大的。
不僅如此,朱標還幫助自己奪得天下,出了很多力。
如果連自己兒子都信不過,那在整個天下,還有什麽人,能夠信得過?
對於朱元璋來說,自己兒子才是最信得過的存在,其餘所有人,都得靠邊站。
當然這個兒子,僅限於朱標。
對於其他的孩子,他還是有一些顧慮的,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可能會被歹人誤導。
可是朱標卻不會,朱標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帝王,哪怕自己現在立刻退休,他也能夠做好,坐穩這個皇位。
“爹,那你就先問問他們的意見嘛?”
“畢竟我看的時間沒有他們看的久,我雖然審核過這一些試卷,但是最初審核的,還是姚廣孝和劉伯溫。”
“再者,他們兩個人學識淵博,對於處理政務的其他事情,全部都非常在行。”
“他們的意見兒子覺得比較靠譜。”
“如果說,是兒子的話,肯定會在客觀原因上做出一些不公正的判斷。”
“所以還是讓他們先提提意見吧!”
“如果爹覺得沒有問題,那麽就直接放榜。”
朱標看著麵前的朱元璋,在其耳邊小聲嘀咕道。
朱標還沒有那麽目中無人,現在他至少還沒有登基稱帝,所以他現在,還是得尊重朱元璋的意見。
如果全部都是由自己來決定意見,那麽他這個皇帝,似乎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要是因為這種事情,導致父子不合,對於他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
隻要朱元璋、姚廣孝和劉伯溫三人決定名額之後,他倒是沒有什麽意見,畢竟這些人,他也都不認識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其中一人,那便是孔慈。
他想要將孔慈收為己用,到時候,也能夠進一步掌控孔家。
反正自己能夠看見忠誠度,如果不夠忠誠的,自然不會重用。
“嗯,也好,那就姑且先問問姚廣孝和劉伯溫他們兩個人,看看他們怎麽說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確實如此,還是先問問劉伯溫和姚廣孝好了,看看他們兩個人有什麽意見。
“怎麽把一百份人都已經挑出來了,您還要讓咱來看?到底是誰排第一誰排第二?”
“爹,您這不是坑人嗎?這咋啥事都輪到咱來做了?”
朱標微微一愣,這老爹也太坑人了吧?
啥事也不幹,還要讓自己挑選出,給他一個意見,他先給咱一個意見,然後我才能給他一個意見不是。
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現在是什麽意見,然後直接隨意定出一個前十名,然後突然間又修修改改,還不如他直接先說出意見,挑選出十個人來,然後自己再上去提提意見。
如果覺得沒問題,那就直接不提意見了。
“標兒,這怎麽能成坑人呢?”
“爹,這叫做,嗯,對,集思廣益。”
“將你們所有人的意見都傳遞上來,然後再經過確認,之後確認下來,那到底是哪十個人?”
朱元璋老臉一紅,其實自己壓根就沒看,你們來的這麽快,自己剛看了幾張,其他的啥也沒看。
問朱標意見,其實,就是直接在詢問朱標的意見,這十個人,就直接挑選了,就不用去讓自己在看這些試卷了。
畢竟看這一份份試卷,這一百份試卷看的人頭都大了,他倒沒有那麽多心思要去看這些試卷,隻要他們那一些人能夠有真才實學就足夠了。
而且他也相信朱標的能力,朱標說好,那就一定好,朱標說不好,那就一定不好。
不管這個人是真好,還是假好,反正朱標說了好,那就是好,朱標說了不好,那就是不好。
“爹,你剛才是不是啥也沒看呀?”
“所以才讓咱來給你提個意見,其實你沒看幾張是吧?”
“咱看看,這試卷疊成這樣子,似乎你才看了三四張嘛?”
“您問咱,還不如問一下他們?”
“您看看,咱不是給你帶來人了嘛?”
“這劉伯溫和姚廣孝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您聽聽他們的意見,不就行了。”
朱標哭笑不得,看了看桌麵上的那些試卷有三五張疊在一起,也就是說,朱元璋在他們來之前最多也就看了沒幾張,剛才還說看了一下,詢問自己的意見,其實他壓根就沒看幾張。
“嘿嘿...!”
“沒錯,沒錯,咱剛才就看了幾章,不過這文章確實文采不錯,所以想來問問你們,到底你們心裏的打算是什麽樣子?”
“這一百個人經過一萬個人中挑選必定是出類拔萃,所有人,都至少有點治國的能力。”
“不過,這些人都還需要直接培養,沒有培養過,肯定是不能下放。”
“所以咱現在來問問你的意見,你覺得行,那就行,直接就安榜就行了。”
“現在咱呀,就是一個甩手掌櫃,你們確定之後,再將名單呈報給咱,不就行了嗎?”
“全看完,沒有問題就直接放榜。”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恐怕整個天下都已經等急了吧?”
“更別說,那一些國子監裏麵的考生了,恐怕比咱還著急呢!”
“所以,盡快安榜,才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嘿嘿一笑,看著麵前的朱標,在他耳邊小聲說道。
沒錯,他確實沒看過幾章,隻是想要知道一下朱標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沒有什麽問題,直接就可以放榜昭告天下。
到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皇家學院辦的是否成功。
再說了,自己現在都已經放權了,權利都已經下放到朱標手上。
朱標確認一下就行了,在報告給自己,自己看過就行了。
朱元璋對於自己兒子來說,還是非常放心的。
對於朱元璋來說,朱標和馬秀英,才是跟著自己一起苦過來的。
畢竟在打仗的時候,自己那些後來生的孩子,可都是朱標帶大的。
不僅如此,朱標還幫助自己奪得天下,出了很多力。
如果連自己兒子都信不過,那在整個天下,還有什麽人,能夠信得過?
對於朱元璋來說,自己兒子才是最信得過的存在,其餘所有人,都得靠邊站。
當然這個兒子,僅限於朱標。
對於其他的孩子,他還是有一些顧慮的,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可能會被歹人誤導。
可是朱標卻不會,朱標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帝王,哪怕自己現在立刻退休,他也能夠做好,坐穩這個皇位。
“爹,那你就先問問他們的意見嘛?”
“畢竟我看的時間沒有他們看的久,我雖然審核過這一些試卷,但是最初審核的,還是姚廣孝和劉伯溫。”
“再者,他們兩個人學識淵博,對於處理政務的其他事情,全部都非常在行。”
“他們的意見兒子覺得比較靠譜。”
“如果說,是兒子的話,肯定會在客觀原因上做出一些不公正的判斷。”
“所以還是讓他們先提提意見吧!”
“如果爹覺得沒有問題,那麽就直接放榜。”
朱標看著麵前的朱元璋,在其耳邊小聲嘀咕道。
朱標還沒有那麽目中無人,現在他至少還沒有登基稱帝,所以他現在,還是得尊重朱元璋的意見。
如果全部都是由自己來決定意見,那麽他這個皇帝,似乎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要是因為這種事情,導致父子不合,對於他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
隻要朱元璋、姚廣孝和劉伯溫三人決定名額之後,他倒是沒有什麽意見,畢竟這些人,他也都不認識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其中一人,那便是孔慈。
他想要將孔慈收為己用,到時候,也能夠進一步掌控孔家。
反正自己能夠看見忠誠度,如果不夠忠誠的,自然不會重用。
“嗯,也好,那就姑且先問問姚廣孝和劉伯溫他們兩個人,看看他們怎麽說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確實如此,還是先問問劉伯溫和姚廣孝好了,看看他們兩個人有什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