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想傳播你們的武術嗎,還有什麽能比拍電影更便捷的手段?”梁永豐道。


    “可是……”黃衛既興奮又緊張,“我行嗎?”


    “怎麽不行?”


    黃衛的長相跟帥差的有點遠,但是勝在麵相敦厚,看起來正派。


    這也是梁永豐為什麽沒選石毅的原因之一。


    石毅那長相隻能演大反派,而且還是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那種。


    至於演技,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少林寺》是一部動作片,不需要太好的演技。


    李連傑拍《少林寺》之前,也沒有任何演戲經曆。


    論長相,論演技,黃衛完全不比李連傑差!


    這個時代,港台那些明星很多就是馬路上拉過來的,直接到劇組就開始演了。


    就連無線那個藝員訓練班,也不過是個草台班子。


    總計就半年的學期,而且還是頭3個月學習基本知識,後3個月進行實習——其實就是廉價勞力。


    如果黃衛能行的話,梁永豐就把他身上的經驗推廣開來。


    反正港台這些明星,就沒有幾個是梁永豐喜歡的。


    不如用自己人取代他們。


    “可是我去拍電影,以後誰跟著您?”黃衛問。


    “唉!”梁永豐歎了口氣,“那就隻能再找一個了!”


    其實梁永豐一直想讓石毅給他當保鏢。


    現在黃衛去拍電影,石毅接黃衛的班,一舉兩得。


    梁永豐忽然發現黃衛的忠心度又上升了不少。


    ……


    梁永豐自己低估了章辛焱缺錢的程度。


    吃過早飯,他正準備去工地上看看,就見周餘領著章辛焱找來了。


    章辛焱帶來了兩個消息。


    “我們廖董事長同意你們占《少林寺》一半的投資份額。”章辛焱道。


    “好啊!”梁永豐一笑,“劇本帶來了嗎,我可以看看嗎?”


    “當然可以!”章辛焱打開了隨身的公文包,掏出了劇本。


    梁永豐粗略翻看了一遍,跟前世的電影情節大差不差。


    “說說具體合作條件吧!”梁永豐道。


    “具體合約在這裏!”章辛焱一陣猶豫之後,才遞過來一份文件。


    隻看了第一頁,梁永豐就知道章辛焱為什麽猶豫了。


    這份文件顯示,《少林寺》的製片成本是400萬港幣。


    長城同意梁永豐占一半的份額,就是200萬港幣。


    但是他記得周餘之前說過,章辛焱本來為《少林寺》申請了300萬港幣的製作費,長城隻批了150萬。


    也就是說,梁永豐如果掏了這200萬,不但把《少林寺》的製作費用全包下來了,還讓長城沒開工,就憑空賺了50萬。


    用200萬港幣的投資,占《少林寺》一半的收益,梁永豐還是能大賺一筆,但是他不能做這個冤大頭。


    這比賺錢更重要!


    梁永豐放下文件,冷冷的看著章辛焱。


    章辛焱額頭的汗登時流了下來,他補充道,“主要是劇本折算了進去!”


    “一個本子就要折算200萬?你們的本子還真值錢,不如直接拿去拍賣好了!”梁永豐直接把文件扔出了出去,“章導,如果長城這麽沒有誠意的話,我看我們沒有合作的必要!”


    章辛焱抹了一把臉,還要在說什麽。


    周餘上前一步,拉住了章辛焱,搖了搖頭。


    兩人出去後,梁永豐朝外麵看了看。


    有了《故鄉的龍舟》打底,長城已經沒有火燒屁股的危機了,也就有時間耍心眼了。


    這隻是第一迴合的交鋒,講究的是一個漫天要價。


    半上午時候,龔少傑也趕了過來。


    皮卡車把他從火車站,接到莞城鎮。


    隨他一起過來的,還有十幾個人,這裏麵有技術工人,也有搞機械設計的。


    梁永豐讓梁鎮去把人領走,安置好,新裝了空調的宿舍已經準備好了。


    “這些人有些是上海、南京的,有些是武漢、成都的,費了不少的口舌,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離開現在的廠子!不過我們如果能到他們那裏開設分成,他們倒是願意過去工作!”龔少傑拿出一張紙,“這是名單!”


    “還是故土難離!”梁永豐把名單看了一遍。


    然後又打開係統,係統上登時多了一批中、高級技能卡!


    “赴歐洲考察水泥設備的隊伍,準備的怎麽樣了?”梁永豐問。


    “人員倒是不難找,但是他們要協調時間,申請簽證,還要費一些功夫!”龔少傑道。


    一支考察團需要十幾個人,想讓這些人在同一段時間去國外,確實麻煩一些。


    龔少傑繼續道,“這次我跑了不少地方,得到了一些消息,我覺得其中一些消息對我們很管用。”


    “什麽消息?”梁永豐抬起頭。


    “現在國內對家電的需要極大,各個地方都準備上馬家電生產,已有的家電廠也準備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龔少傑道。


    “具體說說!”梁永豐登時大感興趣。


    家電是模具產業的重要客戶。


    尤其是今後二三十年,正是國內家電產業爆發性增長的時期。


    這絕對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單子!


    “我在上海的時候,接觸了幾個無線電專業畢業的老同學,他們目前分別在上海無線電四廠、十八廠、三十二廠工作,據他們說,他們廠都準備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涉及的項目有飛躍牌電視機、凱歌牌電視機等多個品牌,包括9寸、14寸、16寸、17寸、19寸多條生產線,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將電視機的外殼,由木殼換成塑料殼!”龔少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後世電視機、洗衣機的外殼,都是塑料的。


    但是六七十年代,由於國內化工產業不發達,缺乏塑料,收音機、電視機普遍采用的是木殼。


    木殼不耐腐蝕,而且製作工序繁瑣,難以大規模量產。


    要擴大收音機、電視機產能,首先就得把木殼換成為塑料殼。


    要製作塑料殼,就得需要塑料模具。


    龔少傑繼續道,“他們先詢問了rb方麵,但是rb人不願意隻做一個機殼模具,要做就得做一整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年代做產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是覺得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是覺得累並收藏重生80年代做產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