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拍完了!”梁永豐有點驚訝。


    雖然他知道這個時代拍戲快,但是從攝製組到東莞,滿打滿算也就是來了一個多星期,這個速度也太快了點。


    梁永豐有種感覺,二十萬港幣的製作費用,一開始就虛報了。


    好在他也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十萬港幣。


    劇組臨走前,梁永豐請他們吃了頓飯,並且提出了他的要求。


    梁永豐希望片子中,能夠清晰的出現“永豐精密機械”、“廣東商業地產”等字樣。


    章辛焱很爽快,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並且表示,這也是支持祖國的改革開放事業!


    梁永豐頓時明白了,長城電影公司對他的目的一清二楚。


    章辛焱來之前,肯定收到了相關指示。


    所以從拍攝的時候,他就很配合,對於龍舟上刷的字,完全沒有提出異議。


    梁永豐給劇組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東莞本地的莞草編織的提籃,裏麵裝著茶葉、果脯等。


    鑒於長城電影公司的性質,也不好送太貴重的禮物。


    攝製組離開東莞的第三天,四輛皮卡車就運到了東莞。


    梁永豐叫來了石毅。


    石毅總計帶了五個徒弟。


    梁永豐看了一下,給這些人加持初級駕駛技能,最低的每天需要8個點的積分,最高的每天需要27個點的積分。


    梁永豐直接開除了需要積分最高的那個。


    總計四輛車,石毅可以開一輛,他們隻要額外三名司機就可以了,至多留一個備用。


    石毅帶著人到火車站接迴來四輛車。


    一起發過來的,還有大量的油料,以及改裝設備。


    這些車每輛的價格在一萬港幣出頭。


    香港沒有汽車產業,對汽車施行的是零關稅政策。


    反倒是各種稅費加一起,比買車的錢還要高出一萬港幣。


    其中僅“汽車首次登記稅”就占了一半。


    1961年,香港開始實施《汽車首次登記稅條例》,凡是新購進汽車都要征收。


    在香港,買車很便宜,但是養車貴。


    即便到2020年,香港每百人擁有的汽車數量,也還不到10輛。


    這個數字不要說跟歐美、rb相比,就算跟同時期的大陸比都不如。


    2020年前後,大陸每百人擁有的汽車數量已經達到20輛左右,比香港高了一倍。


    接迴來汽車的當天,周餘片打來電話。


    那部紀錄片已經剪好,準備上映了,他看過了樣片,表示片子非常不錯。


    “這麽快!”梁永豐再次被驚到了。


    從開始拍攝,到上映,半個月之內全部搞定!


    他對這部片子的票房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了!


    “就是剪了剪,加了配樂和旁邊,不需要太複雜!”周餘怕梁永豐不放心,又強調道,“但是效果非常不錯!”


    “公司的名字出現了嗎?”梁永豐問。


    這才是他更關心的。


    “出現了,很清楚,而且不止一次!”


    “片名叫什麽?”梁永豐問。


    “現在有三個候選片名,分別叫《龍舟的故鄉》、《龍舟之鄉》、《故鄉的龍舟》,長城電影公司想聽聽我們的意見!”周餘道。


    “叫《故鄉的龍舟》吧!”梁永豐道。


    《龍舟的故鄉》、《龍舟之鄉》突出的是東莞這個地方。


    《故鄉的龍舟》才能突出龍舟,別人也才會注意龍舟上的字。


    周餘在電影行業做了幾十年,梁永豐暫時沒有開啟電影產業的打算。


    既然周餘說好,梁永豐也沒有意見。


    隨後幾天,陸續有人從湖北趕過來。


    這些人都是第二汽車製造廠的退休工人,劉宣德他們前同事。


    短短幾天的時間,梁永豐手下又多了一個高級技能卡,七個中級技能卡。


    他開始建第三、第四、第五個帶空調的宿舍,準備把有技能卡的工人都安排進空調房。


    給公司上下設立一個標杆,激勵勵他們提高自己的技術。


    正忙著的時候,周餘從香港打來電話。


    “老板,爆了!電影票房爆了!”隔著電話,梁永豐都能想象此時周餘的興奮。


    “爆了!多少?”梁永豐問。


    “首周將近兩百萬港幣!”


    在這個時代的香港,一部片子能賣一百萬港幣,就算大賣。


    長城電影公司對《故鄉的龍舟》的期望,原本是八十萬港幣。


    這樣的話,按照收益和票房1比3的比例,他們可以小賺一筆。


    誰知這部在梁永豐看來,製作的非常草率的的紀錄片,首周就賣了將近兩百萬港幣。


    這還是在完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實現的——這個時代的電影也沒有宣傳可言。


    長城電影公司重新作出了調整,預計《故鄉的龍舟》的票房將會超過500萬港幣。


    可以大賺一筆。


    可是更驚喜的還在後麵,第二周《故鄉的龍舟》票房竟然不降反升,賣了三百多萬港幣。


    長城電影公司簡直喜瘋了。


    七十年代後期,重新拍片以來,長城電影公司連一部票房過一百萬的電影都沒有。


    而且每一部片子都是虧錢,虧到連二十萬港幣的製作費用都拿不出來。


    長城電影公司對《故鄉的龍舟》最終票房預期,提高到了一千萬港幣。


    1980年,香港票房冠軍目前是年初成龍主演的《師弟出馬》,票房超過1100萬港幣。


    打破了1976年許冠文《半斤八兩》的票房紀錄。


    《故鄉的龍舟》有望跟《師弟出馬》爭奪本年度的票房冠軍。


    參與投資的廣東商業地產公司也能大賺上百倍。


    其實原曆史上1980年8月,香港也有一部紀錄片大賣。


    安樂電影公司的江誌文——江誌強他哥,將一些二戰時候拍攝的膠片剪輯出來,配上旁白之後,命名為《慘痛的戰爭》。


    結果這部紀錄片賣了將近一千萬港幣,僅次於《師弟出馬》。


    相比於《慘痛的戰爭》,《故鄉的龍舟》至少是正經劇組拍攝的片子。


    整部片子有大場麵,有新奇的東西,沒有任何血腥的鏡頭,更適合全家觀看。


    而且這個時候,龍舟的熱度還沒有過去。


    當然還有導演章辛焱的作用,畢竟這是一個能夠留下名字的導演。


    雖然梁永豐一直想不起來,跟他有關聯的是哪部電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年代做產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是覺得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是覺得累並收藏重生80年代做產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