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上清天尊麵色凝重,他輕捋胡須,緩緩開口解釋道:“不錯,那永安珠正是當初胡人攻打圖撒國的緣由之一!然而,此珠實乃大兇之物,據我推斷,其對於男子具有難以磨滅的危害作用。正因如此,當年我在出走之際,才力勸先皇考慮冊立女帝為尊。至於如今這永安珠究竟流落何方,尚不得而知。若是被帶往了胡地,或許反倒成了圖撒國的一樁幸事。”此時上清天尊話鋒一轉,並站起身來作勢要走,到了門前停住腳步:“女娃娃,這圖撒的天要變了,鳳棲於梧桐,遷都吧!”
女皇大驚,想向前再問,上清真人已經推開了門,並說道:“我去永安,給你爭取時間,切不可拖泥帶水!”眾人看著這老道士如蜻蜓點水般,便出了大殿,以至於殿前武士都沒反應過來,隻覺得一陣風過,就看到遠處走去一人,一陣恍然……
女皇忽感一陣目眩,癱倒在地,此時長公主進了門,看到女皇癱坐在地上,馬上把門順勢關上,二人說了幾句,便召集了幾名心腹之人商議對策。
當女皇說,永安城郊皇陵被盜,眾人皆驚。馬上便想到是不是永安王孫常安幹的,可是他一皇族自己挖自己祖宗陵墓這麽大逆不道的事,他不能,也不應該幹如此之事,那如果不是他還有誰?皇陵有守陵兵,誰又能無聲無息的幹了這麽大的的事,而讓外界不知道。這永安的王,孫常安看來是來在來都城之前,就已經派人挖皇陵了。那皇陵中除了無盡的財寶,就是那顆永安珠了。可是永安珠是胡人想要的,是用它向胡人換錢,還是換個苟且偷生的機會?
女皇一拍桌子:“下旨,緝拿永安王孫常安,即刻打入天牢。”
眾大臣也沒有好辦法,得先抓他問一問,現在去永安調查已經不切實際了,但是有這個非常大的疑點,孫常安要是想反,他為何要來未央城?永安的事始終是紙包不住火的,來都城豈不是自投羅網?眾人被籠罩在疑雲之中。
圖撒女皇又說到:“剛才國師最後說到,讓朕遷都,眾位如何應對?”
長公主孫雲珠分析道:“母親,這國師如果說的是真的,那必定是永安出了大差錯,以至於我們未央城的都城禁軍都抵擋不了。如果永安按現在明麵上的兵力來算的話,不應該會有造成我們遷都的如此惡果;還有一種情況是胡人打進我們圖撒,大軍之下,無可抵擋,但發生如此之事後,我們的邊境守軍和永安守軍都會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到時候再遷都也不遲吧。”
兵部尚書此時有些愁容滿麵的分析道:“陛下,這國師之前的記載,所有的事都應驗了,這次這麽直白的說明,那估計是很有把握吧。遷都於梧桐城,那裏本不適合作為都城所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守大門的位置,南方有周國,東邊有大漠和梁國,西北的三星地的西麵就是胡地諸國,可謂是沒有一點戰略縱深。那梧桐城當真安全否?”
丞相此時一拍大腿:“陛下,既然國師說讓您馬上遷都,臣感覺並非空穴來風,臣建議先做好遷都準備,讓禁軍不要隻防守東麵的大漠人,收縮戰線,做好南撤的前期工作。永安現在來看,根本不是什麽以後能抵禦胡人的前線城池,皇陵都被挖了,我們圖撒人任誰也不會這麽幹,中原人任誰挖了誰祖宗墳,其後世也會被他的對手挫骨揚灰。這是我們中原人的底線。能幹這事,如果是圖撒人就打譜叛國了,如果是胡人,那永安城很本守不住。”
眾人一陣沉默,女皇還是安排下去遷都事宜,但是沒有對外聲張……
現在沈尚雲的部隊與圖撒人的部隊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自己出擊,正好趕上天災而撤不下來。大漠人一直在休養生息,雖然是等待時機,但是內部一直在把圖撒國的東西往大漠拉。土山部沒來圖撒國倒是自己也沒閑著,帶著幾個小部族跑了草原去洗劫,還和銀狐盟碰了碰,銀狐盟兵力有限,及時迴撤保存實力。
永安王孫常安被在獄中刑訊逼供,對於皇陵被盜一案完全不知道,他自己一聽也十分氣憤,但是也沒有嫌疑對象。畢竟這需要動用軍隊的力量,永安的兵權在他手裏,誰能調動如此多兵馬盜掘皇陵他自己也不知道。對於永安珠他倒是有所耳聞,但是他並不知道在什麽地方。這倒也合理,除了曆任皇帝知道其中的內情,他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從審訊中發現,他對胡人也是深惡痛絕,那永安如何會像國師說的如此危險……
兩日後……
圖撒國女皇接到一封八百裏加急的密函,胡人入圖撒國邊境,永安城失守,胡人大軍正向圖撒國而來,不出五日便會兵臨城下。所來之人非官家之人,是一道士冒充的,隨後兵部尚書單獨和此人問過話。這道士毫無懸念的是國師派來的,據他說永安城被邊軍直接控製了,國師推測胡人直接奔著未央城去的,既然邊軍去了永安,那胡人自然是沒人抵抗,虎狼之勢已經形成,速遷都!
兵部尚書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相信此人,可是自己派出去的探馬全都音信全無,女皇忙的焦頭爛額,今天如果不把遷都的事安排下去,百姓可能就跑不了了,他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女皇,讓她拿主意。
幾個大臣達成一致,遷都,先往南走,沒有錯,這時候不怕一萬怕萬一,真走不了了,一次性就結束了。女皇當機立斷遷都!
整個未央城馬上因為聖旨動了起來,禁軍入城維持安定,幫助百姓南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派人通知了防守大漠人的邊軍與沈尚雲的梁國部隊,防守大漠人的邊軍馬上向南平撤,與沈尚雲的軍隊會師。
上清天尊麵色凝重,他輕捋胡須,緩緩開口解釋道:“不錯,那永安珠正是當初胡人攻打圖撒國的緣由之一!然而,此珠實乃大兇之物,據我推斷,其對於男子具有難以磨滅的危害作用。正因如此,當年我在出走之際,才力勸先皇考慮冊立女帝為尊。至於如今這永安珠究竟流落何方,尚不得而知。若是被帶往了胡地,或許反倒成了圖撒國的一樁幸事。”此時上清天尊話鋒一轉,並站起身來作勢要走,到了門前停住腳步:“女娃娃,這圖撒的天要變了,鳳棲於梧桐,遷都吧!”
女皇大驚,想向前再問,上清真人已經推開了門,並說道:“我去永安,給你爭取時間,切不可拖泥帶水!”眾人看著這老道士如蜻蜓點水般,便出了大殿,以至於殿前武士都沒反應過來,隻覺得一陣風過,就看到遠處走去一人,一陣恍然……
女皇忽感一陣目眩,癱倒在地,此時長公主進了門,看到女皇癱坐在地上,馬上把門順勢關上,二人說了幾句,便召集了幾名心腹之人商議對策。
當女皇說,永安城郊皇陵被盜,眾人皆驚。馬上便想到是不是永安王孫常安幹的,可是他一皇族自己挖自己祖宗陵墓這麽大逆不道的事,他不能,也不應該幹如此之事,那如果不是他還有誰?皇陵有守陵兵,誰又能無聲無息的幹了這麽大的的事,而讓外界不知道。這永安的王,孫常安看來是來在來都城之前,就已經派人挖皇陵了。那皇陵中除了無盡的財寶,就是那顆永安珠了。可是永安珠是胡人想要的,是用它向胡人換錢,還是換個苟且偷生的機會?
女皇一拍桌子:“下旨,緝拿永安王孫常安,即刻打入天牢。”
眾大臣也沒有好辦法,得先抓他問一問,現在去永安調查已經不切實際了,但是有這個非常大的疑點,孫常安要是想反,他為何要來未央城?永安的事始終是紙包不住火的,來都城豈不是自投羅網?眾人被籠罩在疑雲之中。
圖撒女皇又說到:“剛才國師最後說到,讓朕遷都,眾位如何應對?”
長公主孫雲珠分析道:“母親,這國師如果說的是真的,那必定是永安出了大差錯,以至於我們未央城的都城禁軍都抵擋不了。如果永安按現在明麵上的兵力來算的話,不應該會有造成我們遷都的如此惡果;還有一種情況是胡人打進我們圖撒,大軍之下,無可抵擋,但發生如此之事後,我們的邊境守軍和永安守軍都會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到時候再遷都也不遲吧。”
兵部尚書此時有些愁容滿麵的分析道:“陛下,這國師之前的記載,所有的事都應驗了,這次這麽直白的說明,那估計是很有把握吧。遷都於梧桐城,那裏本不適合作為都城所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守大門的位置,南方有周國,東邊有大漠和梁國,西北的三星地的西麵就是胡地諸國,可謂是沒有一點戰略縱深。那梧桐城當真安全否?”
丞相此時一拍大腿:“陛下,既然國師說讓您馬上遷都,臣感覺並非空穴來風,臣建議先做好遷都準備,讓禁軍不要隻防守東麵的大漠人,收縮戰線,做好南撤的前期工作。永安現在來看,根本不是什麽以後能抵禦胡人的前線城池,皇陵都被挖了,我們圖撒人任誰也不會這麽幹,中原人任誰挖了誰祖宗墳,其後世也會被他的對手挫骨揚灰。這是我們中原人的底線。能幹這事,如果是圖撒人就打譜叛國了,如果是胡人,那永安城很本守不住。”
眾人一陣沉默,女皇還是安排下去遷都事宜,但是沒有對外聲張……
現在沈尚雲的部隊與圖撒人的部隊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自己出擊,正好趕上天災而撤不下來。大漠人一直在休養生息,雖然是等待時機,但是內部一直在把圖撒國的東西往大漠拉。土山部沒來圖撒國倒是自己也沒閑著,帶著幾個小部族跑了草原去洗劫,還和銀狐盟碰了碰,銀狐盟兵力有限,及時迴撤保存實力。
永安王孫常安被在獄中刑訊逼供,對於皇陵被盜一案完全不知道,他自己一聽也十分氣憤,但是也沒有嫌疑對象。畢竟這需要動用軍隊的力量,永安的兵權在他手裏,誰能調動如此多兵馬盜掘皇陵他自己也不知道。對於永安珠他倒是有所耳聞,但是他並不知道在什麽地方。這倒也合理,除了曆任皇帝知道其中的內情,他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從審訊中發現,他對胡人也是深惡痛絕,那永安如何會像國師說的如此危險……
兩日後……
圖撒國女皇接到一封八百裏加急的密函,胡人入圖撒國邊境,永安城失守,胡人大軍正向圖撒國而來,不出五日便會兵臨城下。所來之人非官家之人,是一道士冒充的,隨後兵部尚書單獨和此人問過話。這道士毫無懸念的是國師派來的,據他說永安城被邊軍直接控製了,國師推測胡人直接奔著未央城去的,既然邊軍去了永安,那胡人自然是沒人抵抗,虎狼之勢已經形成,速遷都!
兵部尚書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相信此人,可是自己派出去的探馬全都音信全無,女皇忙的焦頭爛額,今天如果不把遷都的事安排下去,百姓可能就跑不了了,他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女皇,讓她拿主意。
幾個大臣達成一致,遷都,先往南走,沒有錯,這時候不怕一萬怕萬一,真走不了了,一次性就結束了。女皇當機立斷遷都!
整個未央城馬上因為聖旨動了起來,禁軍入城維持安定,幫助百姓南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派人通知了防守大漠人的邊軍與沈尚雲的梁國部隊,防守大漠人的邊軍馬上向南平撤,與沈尚雲的軍隊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