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裏,李斯年突然話鋒一轉,巧妙地將雷峰塔的倒掉與華國的婦女解放運動聯係了起來。


    他深情地說道:“白娘子不顧神仙的條例,與許仙自由戀愛並結為夫妻,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封建禮教束縛的一種挑戰和反抗。她為了爭取自由和幸福而決戰到底的反抗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雷峰塔’作為鎮壓白娘子的象征,代表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自由和人性的摧殘。而今,雷峰塔倒掉了,這不正象征著封建製度的崩潰和婦女解放運動的曙光嗎?”


    這幾句話無疑是整場演講的點睛之筆,李斯年巧妙地將毫不相幹的古塔倒塌事件與扼殺女性自由、摧殘女性的封建禮教聯係了起來,賦予了“雷峰塔倒掉”這件普通小事以深刻的社會意義。


    他繼續大聲疾唿道:“雷峰塔的倒掉是民意所向,普天之下的人民都希望看到白娘子得到解救,法海受到懲罰。這種民意正是反映了人民對封建製度的痛恨和對婦女解放的渴望。扼殺女性自由、阻擋社會發展的封建製度必然會滅亡,這是對婦女解放和社會進步的堅定信念和唿喚。”


    這幾句話一下子將整場演講推向了高潮。隨著李斯年的慷慨陳詞,台下的掌聲不斷,最後匯聚成了一片熱烈的掌聲海洋。


    在演講的尾聲,李斯年深情地說道:“當初,白蛇娘娘壓在塔底下,法海禪師躲在蟹殼裏。現在卻隻有這位老禪師獨自靜坐了,非到螃蟹斷種的那一天為止出不來。莫非他造塔的時候,竟沒有想到塔是終究要倒的麽?活該。”


    當“活該”這兩個字從他口中讀出時,台下的掌聲更為熱烈,猶如火山爆發般唿嘯而過,經久不息。


    掌聲一結束,同學們就紛紛舉手,迫不及待地想要提問。


    李斯年點到了其中一名學生,這位女同學站起來,滿懷期待地問道:“李教授,我和我的同學都很喜歡您的詩歌,特別是《給李小姐的信》這本愛情詩集裏麵的《致橡樹》、《最浪漫的事》和《一棵開花的樹》,這些詩歌我們很多同學都摘抄過。據說這本詩集記錄的就是您寫給妻子的情書,每天一首詩,您連著寫了一個月,最終贏得了美人的芳心,這實在是太浪漫了。您能給我們講講您和妻子的情感經曆嗎?”


    在徐智摩的多次攛掇之下,李雅琳最終還是決定將李斯年婚前給她寫的那些情詩結集出版。


    出版時,李斯年給詩集起了一個更貼切的名字——《給李小姐的信》,還特地請徐智摩為這本詩集寫了序言。


    徐智摩將二人之間那段堪稱浪漫的故事以誇張的口吻講述了出來。


    才子佳人的故事總是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因此,當這位同學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會場上立刻騷動起來,大家都屏息以待,想要聽聽這段美好的愛情故事。


    李斯年沒想到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他稍微糾結了一下,然後才開始講述自己和妻子從小訂婚,但因為機緣巧合,未見一麵他就出國求學,後來被老父親騙迴國成親的事情。


    他深情地說道:“雖然我和妻子也算是包辦婚姻了,這種婚姻製度忽視了個體的情感和自由,剝奪了當事人的選擇權,將婚姻視為一種家族或社會利益的交換,而非基於愛情和相互尊重的結合。這是對婚姻雙方尤其是女性的一種冒犯。作為一名新青年,我應該反對這種製度,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選擇與自己心靈相通的伴侶。”


    “但是,雅琳她不同,她也是一位自立自強的新女性。她懂得女性要爭取權益保護自己,首先要自己強大起來,要做一個有思想的女性,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不依附於男性而生存下去。前年北大才開始招收女生,她就是憑借著自己的才華成為了第一批入學的幾人之一。而且婚後她也沒有中斷學業,繼續在努力讀書,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地方。”


    “女性一旦擁有了不依附於男人就能生存下去的能力,整個人就會散發出無比的自信。正是這種自信的氣質深深吸引了我。當我迴國後見了她第一麵之後就發誓非此女不娶,這才寫詩追求她。這樣的女性,配得上一本詩集。”


    李斯年的話,以及他對女性的深刻理解,再次引得會場一陣掌聲,比剛才還要熱烈幾分。


    他繼續說道:“看來我寫的那些情詩同學們都很喜歡啊,其實,那些詩裏的故事,都是我們曾經的美好迴憶。與其他情侶的戀愛經曆不大相同,當時,我剛迴國,在滬上準備和導師合寫的論文,還有撰寫《西方哲學史》這本書。雅琳每天都是陪我泡在圖書館裏,我們每天的生活除了學習就是彼此。”


    “《給李小姐的信》裏麵的每一首詩背後都是一個小故事,記錄了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它們不僅僅是詩歌,更是我們愛情的見證。當時隻是當成遊戲之作,沒有想到拿來出版,更沒想到會引起這麽大的反響。”


    李斯年的這段話語充滿了深情和溫暖,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大家覺得李斯年的愛情故事,就像他的詩歌一樣,美麗而動人,讓大家沉醉其中。


    李斯年的講述也引得眾多女生對於故事的女主角一片羨慕。


    他話音剛落,立刻有同學起哄道:“李教授,你給心上人寫了幾十首情真意切的詩歌,現在會場這麽多新時期的傑出女性,你能也送給我們一首情詩麽?”


    聽了這位同學的話,會場又是一陣騷動,大家齊聲討要詩歌,氣氛熱烈而歡樂。


    李斯年不禁感到有些汗顏,心想這些得到解放了的女性也太有活力,太恐怖了吧。


    幸虧他才思敏捷,頭腦中靈光一閃,頓時有了主意,不然肯定會掛在台上。


    他微笑著說道:“好吧,大家都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新女性,我深感未來的天空應當由男女共同來撐起,而那屬於女性的半邊天,就靠你們了。為表敬意,我就賦詩一首。”


    聽到李斯年真要現場作詩,會場立刻安靜下來。


    李斯年說道:“這首詩的名字叫《雙桅船》”。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昨天剛剛和你告別,今天你又在這裏。


    明天我們將在,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把我們聯係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


    這是一首朦朧詩,作者借用一艘雙桅船的口氣,向連綿的海岸傾訴思慕,呈現出對愛的飄零感傷,蘊藉著詩人無限的人生辛酸與感慨,表現了詩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人性和人道主義複歸的唿喊。


    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歎,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


    整首詩意境朦朧,引人遐思,李斯年讀過之後會場一時鴉雀無聲,眾人都沉浸在詩歌創造出來的美好意境當中。


    過了一會兒,才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極0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極0之北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