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茅向前一步,朝王大衛行禮。動作幅度很大,看意思像是要跪。


    王大衛趕緊伸手扶住。大冬天的,地上都是雪,沒必要。雖然王大衛還沒對上數,但從呂茅的相貌上已經猜到了他的來曆。這是年輕版的呂宣、小號的呂孚。


    既然如此,王大衛問道:“題都做出來了?”


    呂茅麵露羞赧。剛才他想行拜師禮,結果隻做了一半兒就被攔住。難道,要先看看我的入學考試成績,然後再決定收不收我?還是大師兄好說話啊!


    “迴稟先生,弟子愚鈍,隻做出了三十九道題目。另有十道,並無把握。”


    說罷,抬眼看向王大衛,眼中都是忐忑。這成績,能行嗎?我也知道自己算不上優秀。其實我原本是打算一直做下去,做到山窮水盡,可誰知道忽然就傳來了您的死訊呢?我隻好先出來了。


    王大衛卻很驚喜。厲害啊!都快有一半兒了。你家也沒網,全靠自己想。那一百道奧數題,每一道我都銘刻在心啊!


    忙問:“帶了嗎?”


    呂茅連連點頭:“帶了。”說罷,從懷中掏出答卷,雙手舉過頭頂,送到王大衛麵前。心中暗喜:看先生的表情,這次入學考試不是通過性的,而是考核性的。先生大概是想看看我的水平,然後再因材施教。早說嘛!嚇死我了。


    王大衛接過來,展開......


    天色有點兒暗,還有風,凍手。抬頭吩咐道:“我的大帳呢?趕緊支起來。”


    於是,本次“大河傳道”事件中最大的曆史遺留問題便就此產生。這個問題是:王大衛的大帳到底有多大?


    據不完全統計,宣稱參加了此次盛會的人數超過一千三。多大的大帳能同時容納這麽多人?考慮到當時的環境和技術手段,明顯是有人在撒謊、蹭熱度。


    不過,川越門向來手段高明,萬一人家就真能弄出來呢!這誰說得準?


    已知確實參會的有:王大衛、呂茅、範良......


    範良是肯定要參加的。雖然他學的是做菜和太極拳,但他是大師兄啊!對師門的情況他必須得掌握清楚。


    將來若有人登門討教,他得知道人家問的是哪一門,歸哪位師弟或者師侄修煉。然後,他就可以胖手一揮:此等小事,且去尋訪某的某某師弟或者某某師侄吧!


    此外,王大衛的“突然死亡”也給範良帶來了極大的觸動。我這個大師兄實在太不稱職了,先生隻言片語都沒留下啊!儒生們讀的那些經典不就是孔夫子的弟子們記錄下來的嗎?


    萬幸先生又“活”了,那以後我就負責記錄吧!就從今天的數學開始。


    範良的側後方坐著的是喻守規。


    無數次,王大衛曾告誡喻守規:你這門機械學是物理當中力學的分支,而物理的基礎則是數學。你要想更上一層樓,一定要把數學學好,學紮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王大衛說完就完,沒教。


    喻守規別提有多鬧心了。您啥意思啊?讓我自學嗎?知道您忙,那您好歹先扔給我兩本兒秘籍啥的啊!不然我上哪兒學去啊?


    真不怪喻守規。在這個時空,主科隻有語文,而數學連副科都算不上,頂多算課外興趣班。學累了,割個圓,放鬆一下心情,就跟在另一個時空中寫完作業打兩把遊戲是同樣的性質。


    這門孔夫子欽定的六藝之末就這地位。因為,國考不考,誰還費那個功夫?


    可喻守規又問不出口,隻能憋著。這是規矩。學問不是你想學,想學就能學的,得等師父什麽時候願意教。等不到,那就繼續等唄!


    於是,在跟著王韶繞圈的過程中,喻守規忍不住胡思亂想。難道是先生在考驗我的人品?嗯!有可能,我爹就是這麽幹的。


    喻守規的父親喻喜常年招收學徒,但這些學徒要想學到真傳,必須得先過人品關。就連喻守規也不例外。


    當然,喻守規跟學徒肯定是有些不同的。


    普通學徒如果沒過人品關,效力三年後,教些皮毛,夠他養活自己的,放出去就完了。


    而喻守規要是沒過關,喻喜會親自教育他直到過關為止。至於教學工具嘛!木匠家還能少得了木棒?打折一根隨時都能再做一根更粗的。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讓喻守規終生難忘,所以他對自己的人品相當有信心。


    如果不是人品的問題,那就有可能是在考察根骨。


    這也是極其重要的。喻守規見過,有些人的品性真的很好,他爹也願意教,但,沒用,費多大勁都教不會。


    可,我的根骨肯定很好啊!您就提過那麽幾次,我就弄出了新式的炮車,這都不行嘛?那得啥樣才行?


    後來,喻守規就遇上了新來的十六師叔,並且知道,這位十六師叔學的就是數學。那,我能不能先從十六師叔這兒學一點兒呢?


    十六師叔很大氣,一點兒都沒藏著,拿出了一百道題目,會做的、不會的全都拿出來了。然後,喻守規就崩潰了,對自己的根骨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今天,先生要講數學了,雖然對象是十六師叔,那我旁聽總可以吧!不管能不能聽懂,先聽著,不懂我還不會背嗎?


    不隻喻守規,他的弟子全都一樣,紛紛擠進大帳。隻要祖師爺沒發話,把他們趕出去,那就一直聽著。


    除了上述人等,確認參會的還有兩人。


    一個是張全。


    張全是會議進行到中途才加入的,因為他在撤軍過程中位於中間位置,沒跟王大衛一起走,所以遲到了。


    他是範良的弟子,正宗的川越門下。對於自己的師父,張全越發地敬重,尤其是在他見識到王昇和他的大槍之後。


    張全現在堅信,隻要自己能像師父一樣,每天苦練太極,終有一日,自己也能像王昇一樣,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


    另一人此時並不是川越門下,但可以肯定她也參會了,便是,曹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大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大胃並收藏歡樂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