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衛這一次思考的時間有點兒長,王厚忍不住道:“大衛,你也來一首吧!”
還來?一首《破陣子》還不夠你臭屁的?做人能不能不要這麽貪?不過,嘿!要是不貪那你也就不是王處道了。
誒?不對,他不是這個意思。而是......
他是王韶的兒子,親生的,他寫《破陣子》難免有王婆賣瓜之嫌。如果有外人再唱和一首,那才能算得上是板上釘釘。
你狠,有一套。看來我必須得送你一首啦!主要是,我正好就想到個合適的。
王大衛:“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秦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周圍“謔”聲一片。
說來就來啊!用得著這麽快嗎?你倆能不能考慮一下聽眾們的感受?弄得我覺得自己跟個白癡似的。
不過,這上片當真不錯,簡直就是老王總管前幾年的真實寫照啊!
尤其“匹馬”二字,太傳神了。
那些年,他不就是單槍匹馬一個人在秦州苦苦支撐嗎?別跟我提什麽李師中,那根本就不能算個人。硬要算,也是負數。
《平戎策》上了,官家也讚許了。可是,資源呢?一連幾年,毛兒都沒見著一根。好不容易自己弄出個屯田法,還不準他做。
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何等的淒涼?
接著聽下片。
王大衛:“......胡未滅,鬢先秋,骨消瘦。此生誰料,心在陰山,身老湟洲。”
安靜。無人發聲,連喘氣兒都輕飄飄地。
劃重點。
陰山。“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那個陰山,同時也是《平戎策》終章裏麵的陰山。取青唐,吞西夏,複幽雲,三步曲走完,大宋的北方邊界就能一路推到那裏。
可惜,老爺子的身子骨撐不住了,剛打下湟州就垮了。
是不是比上片還要淒涼十倍、百倍?
湟州是哪兒?不用問,肯定就是現在的青唐城。青唐城肯定要改名的,青唐都沒了,還叫什麽青唐城?
這事兒已經有人提了,還從古籍中翻出好幾個選項:西平,西河,鄯州......
也有人主張:請汴梁定。讓他們有一點兒參與感,挺好的。而且,名字你們都改了,那我們的功勞還好意思不給?而老王總管也可以順勢平安落地。皆大歡喜。
現在,不用麻煩了,就湟州吧!大衛說她叫湟州,那她就該叫湟州。湟水穀地裏最大的一座城,不叫湟州還能叫什麽?
至於老王總管,也不用擔心。有這兩首詞托底,汴梁有誰敢把他怎麽樣?
退一萬步說,就算老爺子真被貶謫了,憑他那一頭白發,走到哪兒都得被萬人追捧啊!酒至酣處,大家同聲痛斥朝堂奸佞,何其快活?
老王總管這把真是賺大了,太大了。
讀書人,一般來說追求的都是青史留名。但這玩意其實挺難的。
首先,大家都是宋朝人,要留的也必然是《宋史》。可,《宋史》要定稿需要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大宋朝得玩兒完。下一個朝代才有編寫正版《宋史》的資質。
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去?你還別急,必須得等。因為,隻要大宋朝沒完,你的事情始終都不能蓋棺定論。
一朝天子一朝臣。忽爾東風,忽爾西風。你說不定得在《忠良傳》和《奸佞傳》之間反複橫跳好幾輪。尤其是現在汴梁城裏的環境,看著就知道,其中好多人都跑不掉。
其次,就算《宋史》有一天定稿出版了,你就能安心嗎?其實不見得。
咱大宋就修過兩版《唐書》和兩版《五代史》。
這還沒完呢!知道司馬君實嗎?知道他最近在幹什麽不?他在洛陽修史呢!據說要修老大一部史書,叫《資治通鑒》,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修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厲害吧!
但你注意到重點是哪個字了嗎?是“修”字啊!大衛講得透徹,那是修改的“修”。
最後,真正讀《史書》的有幾個?裏麵有你,又能怎樣?
瞧。所謂名垂青史,也就那麽迴事兒。
可另一條路就不同了。
這條路就是把自己寫到詩詞裏。流傳廣,見效快。如果詩詞的水平足夠高,還能傳承千載、曆久彌新。
別不信,都聽過“汪倫”吧!
而更為重要的是,詩詞這東西,很難修。
老王總管一下就弄到了兩首,還都是絕唱。以後有人想寫《破陣子》和《訴衷情》都得先掂量掂量。
兩首絕唱同時發力,這得什麽效果?不敢想啊!
誒?慢著,慢著。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兩首詞其實早就有了。甚至,咱們還沒出汴梁城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然後,他倆一直藏著,一直藏到今天這個時機,再同時出手,給老王總管托底。
是有那麽一點兒玄幻,但你就說這倆人幹不幹得出來這種事兒吧!最起碼,你也不敢保證就一定沒有,對不對?
那......曹七知道底細嗎?
這幫人誰也不說話,彼此用目光激烈交流。
王大衛一頭霧水。怎麽迴事兒?接下來的流程不是該問我作者是誰了嗎?今天怎麽沒人問呢?
難道,渣男遭天譴,活該不留名?那我可就不客氣啦!
轉頭看向王厚,問道:“這首行吧?”
王厚:“行啊!怎麽不行啊?太行啦!”
王大衛:“你行了,我還差點兒意思。我得再問幾個問題。”之前都是推測,還是問清楚心裏更踏實。
王厚:“好。你問吧!”
王大衛再次轉頭,看向王舜臣。這次我得挑個老實人問,還是我舜臣兄弟最靠譜,不像猴子你,一句話我就得琢磨半天。
“舜臣兄弟,你是怎麽到這邊兒來的?”
王舜臣:“啊!我。抓鬮。”
王大衛:“啥?”
王舜臣:“就是,抓鬮。我們幾個都是。”
王大衛:“呃......誰讓你們抓的?”
王舜臣:“年叔啊!老王總管病了,好幾天都見不著人,年叔領著我們抓的。誰抓到誰來,我們幾個手氣好。”
手氣?王大衛又琢磨起來了。你們幾個都是跟猴子關係不錯的。真有這麽巧?年叔這個老江湖不會是練過這門手藝吧!
嗯......就差個潘九。
潘九確實不應該來。他現在身份變了,是聲名鵲起的杏林聖手。王韶病重,他在這個時候離開還真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而且,萬一啥時候我王叔需要“立即痊愈”,有潘九在側,嘖!非常合理。
還來?一首《破陣子》還不夠你臭屁的?做人能不能不要這麽貪?不過,嘿!要是不貪那你也就不是王處道了。
誒?不對,他不是這個意思。而是......
他是王韶的兒子,親生的,他寫《破陣子》難免有王婆賣瓜之嫌。如果有外人再唱和一首,那才能算得上是板上釘釘。
你狠,有一套。看來我必須得送你一首啦!主要是,我正好就想到個合適的。
王大衛:“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秦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周圍“謔”聲一片。
說來就來啊!用得著這麽快嗎?你倆能不能考慮一下聽眾們的感受?弄得我覺得自己跟個白癡似的。
不過,這上片當真不錯,簡直就是老王總管前幾年的真實寫照啊!
尤其“匹馬”二字,太傳神了。
那些年,他不就是單槍匹馬一個人在秦州苦苦支撐嗎?別跟我提什麽李師中,那根本就不能算個人。硬要算,也是負數。
《平戎策》上了,官家也讚許了。可是,資源呢?一連幾年,毛兒都沒見著一根。好不容易自己弄出個屯田法,還不準他做。
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何等的淒涼?
接著聽下片。
王大衛:“......胡未滅,鬢先秋,骨消瘦。此生誰料,心在陰山,身老湟洲。”
安靜。無人發聲,連喘氣兒都輕飄飄地。
劃重點。
陰山。“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那個陰山,同時也是《平戎策》終章裏麵的陰山。取青唐,吞西夏,複幽雲,三步曲走完,大宋的北方邊界就能一路推到那裏。
可惜,老爺子的身子骨撐不住了,剛打下湟州就垮了。
是不是比上片還要淒涼十倍、百倍?
湟州是哪兒?不用問,肯定就是現在的青唐城。青唐城肯定要改名的,青唐都沒了,還叫什麽青唐城?
這事兒已經有人提了,還從古籍中翻出好幾個選項:西平,西河,鄯州......
也有人主張:請汴梁定。讓他們有一點兒參與感,挺好的。而且,名字你們都改了,那我們的功勞還好意思不給?而老王總管也可以順勢平安落地。皆大歡喜。
現在,不用麻煩了,就湟州吧!大衛說她叫湟州,那她就該叫湟州。湟水穀地裏最大的一座城,不叫湟州還能叫什麽?
至於老王總管,也不用擔心。有這兩首詞托底,汴梁有誰敢把他怎麽樣?
退一萬步說,就算老爺子真被貶謫了,憑他那一頭白發,走到哪兒都得被萬人追捧啊!酒至酣處,大家同聲痛斥朝堂奸佞,何其快活?
老王總管這把真是賺大了,太大了。
讀書人,一般來說追求的都是青史留名。但這玩意其實挺難的。
首先,大家都是宋朝人,要留的也必然是《宋史》。可,《宋史》要定稿需要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大宋朝得玩兒完。下一個朝代才有編寫正版《宋史》的資質。
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去?你還別急,必須得等。因為,隻要大宋朝沒完,你的事情始終都不能蓋棺定論。
一朝天子一朝臣。忽爾東風,忽爾西風。你說不定得在《忠良傳》和《奸佞傳》之間反複橫跳好幾輪。尤其是現在汴梁城裏的環境,看著就知道,其中好多人都跑不掉。
其次,就算《宋史》有一天定稿出版了,你就能安心嗎?其實不見得。
咱大宋就修過兩版《唐書》和兩版《五代史》。
這還沒完呢!知道司馬君實嗎?知道他最近在幹什麽不?他在洛陽修史呢!據說要修老大一部史書,叫《資治通鑒》,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修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厲害吧!
但你注意到重點是哪個字了嗎?是“修”字啊!大衛講得透徹,那是修改的“修”。
最後,真正讀《史書》的有幾個?裏麵有你,又能怎樣?
瞧。所謂名垂青史,也就那麽迴事兒。
可另一條路就不同了。
這條路就是把自己寫到詩詞裏。流傳廣,見效快。如果詩詞的水平足夠高,還能傳承千載、曆久彌新。
別不信,都聽過“汪倫”吧!
而更為重要的是,詩詞這東西,很難修。
老王總管一下就弄到了兩首,還都是絕唱。以後有人想寫《破陣子》和《訴衷情》都得先掂量掂量。
兩首絕唱同時發力,這得什麽效果?不敢想啊!
誒?慢著,慢著。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兩首詞其實早就有了。甚至,咱們還沒出汴梁城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然後,他倆一直藏著,一直藏到今天這個時機,再同時出手,給老王總管托底。
是有那麽一點兒玄幻,但你就說這倆人幹不幹得出來這種事兒吧!最起碼,你也不敢保證就一定沒有,對不對?
那......曹七知道底細嗎?
這幫人誰也不說話,彼此用目光激烈交流。
王大衛一頭霧水。怎麽迴事兒?接下來的流程不是該問我作者是誰了嗎?今天怎麽沒人問呢?
難道,渣男遭天譴,活該不留名?那我可就不客氣啦!
轉頭看向王厚,問道:“這首行吧?”
王厚:“行啊!怎麽不行啊?太行啦!”
王大衛:“你行了,我還差點兒意思。我得再問幾個問題。”之前都是推測,還是問清楚心裏更踏實。
王厚:“好。你問吧!”
王大衛再次轉頭,看向王舜臣。這次我得挑個老實人問,還是我舜臣兄弟最靠譜,不像猴子你,一句話我就得琢磨半天。
“舜臣兄弟,你是怎麽到這邊兒來的?”
王舜臣:“啊!我。抓鬮。”
王大衛:“啥?”
王舜臣:“就是,抓鬮。我們幾個都是。”
王大衛:“呃......誰讓你們抓的?”
王舜臣:“年叔啊!老王總管病了,好幾天都見不著人,年叔領著我們抓的。誰抓到誰來,我們幾個手氣好。”
手氣?王大衛又琢磨起來了。你們幾個都是跟猴子關係不錯的。真有這麽巧?年叔這個老江湖不會是練過這門手藝吧!
嗯......就差個潘九。
潘九確實不應該來。他現在身份變了,是聲名鵲起的杏林聖手。王韶病重,他在這個時候離開還真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而且,萬一啥時候我王叔需要“立即痊愈”,有潘九在側,嘖!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