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洮水跑了半宿,夜幕下,前方出現軍營的輪廓。


    雖然明知道這裏九成九就是誌願軍的軍營,但向來謹慎的王大衛還是戴上夜視儀,緩慢靠近,仔細觀察。


    二戰時,小日子的艦載機曾多次試圖降落到美軍航母上,下場都很慘。


    忽然,視野中,望樓上,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年叔。


    踏實了!王大衛收了裝備,催動阿黃飛奔過去,高聲唿喊:“年叔,年叔!我迴來了。我是王大衛啊......別放箭!自己人。冷靜!”


    距離營門四、五十步左右,地上插著火把,防備偷襲用的。王大衛停在火把旁邊,沒敢再往前走。望樓上的人影看樣子都端著弩呢!


    年叔的身影消失在望樓下,不一會兒,營門打開一道縫,一人一騎“擠”出門,朝王大衛飛馳而來。


    越來越近,確認就是年叔,王大衛下馬迎候。


    奔馬靠近,速度未減,年叔已經跳下馬來,借著慣性跑到王大衛麵前,一把將他抱住,放聲大笑,隨後鬆開手臂,一拳捶在王大衛的胸前:“哈哈!你小子還知道迴來啊!”


    這一拳挺重,王大衛卻很開心:“那當然了,我怎麽舍得了年叔您呢?”


    年叔的笑聲陡然升高:“哈哈......呸!哈哈......雖然明知道你小子說的是假話,但老子還就是樂意聽。來,跟我走。”


    說著拉過自己的戰馬,騎上去,轉頭向東。


    王大衛騎上阿黃,不解地問道:“年叔,門在這邊。你要帶我去哪兒啊?”


    年叔:“我知道。但這門你進不去。你王叔的軍營,規矩大。這大半夜的,官家來了也得等到天亮。你跟我走就得了,咱們去後營,後營你能進得去。”


    王大衛:“後營?後營不歸王叔管?”


    年叔:“都歸他管,他是都總管嘛!但是你能進後營,你是後營行軍總管。”


    王大衛驚唿:“啊?”同時,腦海中閃過一堆信息:行軍總管,始於北周,非常設,因事而置,事迄則罷。


    意思就是:這個職務平時是沒人幹的。要打仗了,把手頭能用的軍隊搜羅到一塊兒,再任命一個牛人當頭頭兒,這個牛人就是行軍總管。等仗打完,這個職務也就作廢了,原來幹啥的還迴去接著幹啥。


    如果這場仗規模很大,或者上頭很重視,那就在總管前麵加個“大”字,叫:大總管。


    行軍總管曆經北周、隋、初唐,至盛唐之後,逐漸消失。被另一個職務——節度使——取代。


    之後,節度使日漸強大,強到了——你想“置”,可以啊!想“罷”?嘿嘿!你動一下試試?


    試試就試試,這一試就試了一百多年。


    最終,還真被趙匡胤給試成了。


    節度使徹底廢了,雖然還有,但隻是一個榮譽稱號。可以多拿一份兒工資;如果上朝的話,能站得離皇帝近一點兒。


    但這個工作還在,還得有個對應的職務名稱啊!於是宋朝發明了“部署”這個詞兒。雍熙北伐中,曹彬的正式職務就叫“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


    注意:是“都”部署,不是“大”部署。


    再後來,宋英宗即位,原名趙宗實,改名趙曙。為避諱,部署這個名字得改,於是幹脆改迴去,還叫總管。但是,都部署沒改迴大總管,而是叫都總管。


    王韶用這個名稱顯然是有過考量的。


    其一,誌願軍並不是宋朝官方軍隊,但王韶依舊用宋朝官製的名稱,你可以說他是為了避免用新名字引起指揮混亂,但,他難道不是在潛移默化地為這支軍隊打上“宋軍”的烙印嗎?


    其二,都總管事迄則罷。顯然,王韶是在向汴梁和這次行動的“股東們”暗示:我就管打仗這一段。我隻要攻占青唐,完成《平戎策》的第一章。其他的事情,隻要不影響《平戎策》的第二章,我都不管。


    順便提一下,老趙家別管其他的事情幹得如何,登基即改名可是一條的的確確的善政。用的都是生僻字,就為了怕老百姓不方便。


    “部署”這個官名純屬意外。不過也沒啥大不了的,一個臨時性的職務,平時都沒人幹的。


    相比之下,辮子朝可就不一樣了。就拿那個在電視上把小姑娘們迷得不要不要的四爺來說,人家登基之後也改名了,不過他是這麽改的:


    朕打一出生就叫胤禛。讓我改,憑啥?要改那也是別人改。之前叫胤x的,以後統統改叫允x,連老十三也不能例外。誰不服?誰敢逼逼叨叨?讓他見識見識什麽叫文字獄。


    年叔可不知道王大衛腦子裏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他見王大衛吃驚到不能說話,笑道:“嘿嘿!你小子沒想到吧!你人雖然不在,官兒還給你留著呢。”


    王大衛迴過神:“怎麽能這樣呢?這不耽誤事兒嘛!”


    兩人緩緩東行,年叔道:“沒耽誤。給你找了個副手——李成。你是後營行軍總管,他是權發遣同知後營諸雜事。你不在的時候,都是他管著後營。


    還真得誇你兩句。你小子的眼光是真不錯,你說李成有蕭何的本事,他還真有。到現在,一點兒紕漏沒出過。


    你王叔常說:後營就這樣,想出彩,那是很難的。不出紕漏就是最大的本事......”


    王大衛的腦子又不夠用了。


    “同知”這個官兒在宋朝時還不流行,例如知州的副手現在叫通判,但在樞密院裏卻有同知官。


    樞密院的扛把子叫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取決於任職者的資曆,文彥博做,那就是樞密使,換王韶做,頂天了也就是個知樞密院事。雖然明麵上管得都是一樣的事情,但,其實差很多。


    當然,那就是個假設,王韶現在距離做知樞密院事還差老遠呢!甚至,就算他這次全取青唐,也還是不夠,頂多做個副手——樞密副使。


    如果扛把子是樞密使,副手就叫樞密副使。如果扛把子是知樞密院事,那副手就是同知樞密院事。


    李成的官職比這個還複雜,前麵還有“權發遣”做前綴。這也是宋朝的一大發明。


    官場上,有一種需要,就是越級提拔某人。這種需要很普遍,有些年輕人一看就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的樣子嘛!讓他按部就班地發展,那是浪費,更是犯罪。


    怎麽?你不同意?你是在質疑甲大佬教子無方?還是在質疑乙大佬的眼光?如果這個年輕人沒那麽優秀,乙大佬能把家中千金嫁給他?無知蠢材,滾一邊兒去。


    有需要,就要解決。硬上,容易遭人話柄,加個“權”字就行了。


    權在這裏當姑且、暫時講。意思是:現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他雖然差著一、兩級,讓他先幹著。


    看,是不是就很合理了?


    但是,如果差得不隻一、兩級,而是好多級呢?丙大佬的年紀不小了,著急啊!


    這有何難?再加唄!“權”字後麵加上“發遣”不就行了嘛!多大點兒事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大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大胃並收藏歡樂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