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事情就此定了下來。雖然王大衛還沒想明白前因後果,但是看曹七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也就幹脆不再多想。
這樣也算對得起俞龍珂的熱情。暫時放下包袱,輕鬆前行。
隨後的行程裏,俞龍珂部的款待確實沒有第一天豐盛。
不過也沒人挑理,人家就這經濟條件,要求太多那就是自己不懂事了。
無論如何,總比他們做強盜那幾天過得要好得多。
食物不豐盛,可以自己打獵嘛!這裏不僅有山雞、野兔,還有野豬。
野豬皮糙肉厚,很難一擊必殺,而受傷的野豬更加狂暴,橫衝直撞,勢不可擋。
所以獵殺野豬通常得由幾人聯手,合作完成,正好複習一下做強盜時的功課。
這一路上的野豬算是倒了大黴,但凡露頭就別想走。
入夜,若是入住的寨子小,擅長歌舞的姑娘少,不夠熱鬧,這幫紈絝就自己操弄樂器,給主人來上幾段兒。
還別說,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可比做強盜的手藝高多了。這一舉動極大地加速了俞龍珂部的漢化進程。
不少蕃人由衷地表示:族長說得對。瞧瞧,漢人的日子才是人過的啊。雖說唱的是個啥一時半會兒還弄不明白,但是,聽著就舒服,就開心。
其實紈絝們的藝術造詣也是被迫修煉的,因為他們很難在其他方麵有所成就。
當官對他們而言倒是容易,也不用參加科舉,大宋自有恩蔭製度,他們再過幾年都會弄個一官半職的,級別和俸祿還不低。
但是,他們做官是有無形天花板的。
即便你想爭口氣,不靠恩蔭,參加科舉,天花板也依然存在。甚至,你越出色,你的天花板可能會越低。
同僚們會問你:我們這麽拚、這麽卷是想光宗耀祖、抬高門楣,兄台莫非也做如此想?誅心啊!
所以,還是投身藝術吧!在這個圈子裏,你怎麽折騰都沒事兒。
平心而論,這幫紈絝的演奏水平比樊樓裏的老樂師更好。最起碼,感情絕對夠飽滿。
王厚自然是要被迫填詞的。自打出了汴梁,他就沒再作過一首,如今剛統率“大軍”收獲一場勝利,怎能不作幾首詞留個紀念?
王大衛本以為他要修改“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結果王厚“作”的卻是《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平樂·茅簷低小》,《浣溪沙·花向今朝粉麵勻》。
這幾首詞震驚了紈絝們。
“快來,快來。王二改詞風了。”
“這幾首小令聽著好舒心,有種讓人卸甲歸田,迴家躺平的衝動。”
“王二作這詞是什麽意思?他不想打了?”
“那不能夠啊!他爹王機宜可還在呢,他還能扔下不管?我估計他就是累了。衛、霍不是那麽好做的。”
“說得也是,前些天最苦的就是王二了。不過,哥哥,‘稻花香裏說豐年’這一句不妥吧!我問過了,這裏隻有粟和麥,沒種稻子啊!”
“這就是你學問不到家了。王二是江南人,他老家都種稻子的。王二故意這麽寫,就是想家了。你再品品,是不是更有滋味?”
“誒!還真是。哥哥好學問。”
比紈絝們更激動的是俞龍珂。
王厚這幾首詞可以算得上是對他這些年辛苦的最大褒獎。
青唐亂世之中,他俞龍珂守護了一方淨土,治下十多萬百姓過上了雖然清苦,但卻安寧的生活。還有什麽比這樣的肯定更值得欣慰的?
更何況,有了這幾首詞,他俞龍珂就可以立起吳越錢氏效仿者的人設,以後去汴梁討生活可就輕鬆了。
吳越國末代君主錢俶是整個中國曆史當中待遇最好的亡國之君,劉禪隻能屈居第二。
老懷大慰的俞龍珂在心中感念:大侄子你這名字起得真好,太厚道了。你爹大概是把他這方麵的品行全都傳給了你,自己一點兒沒剩啊!
王大衛倒是不用填詞,也沒人請他填,畢竟他上次填完一首之後就去殺了個人。不過王大衛還是要拉二胡的,在洛陽的時候他露過一手。
某日,恰逢一場婚禮。王大衛當即獻上一首《佳人伴孤燈》。這首樂曲喜慶、歡快,非常適合用作婚禮上的曲目。
王大衛還是用的二胡,因為他隻練過這一種樂器。好在二胡是神器,隻要功夫到,七情六欲皆可盡情展現。
一曲終了,立刻被紈絝們要求循環播放,這幫藝術生操起各自擅長的樂器一起附和,很快,二胡獨奏成了民樂合奏。
在另一個時空,這首樂曲不知道為什麽就突然火了。
不過在評論區總能看到有人說從歡快的樂曲中聽出一絲悲傷,王大衛細品之後發現悲傷來自兩點。
第一,名字惹的禍。“佳人伴孤燈”在另一個時空確實有點兒淒涼感,不過在這個時空卻是婚禮的重要環節之一。
大宋人結婚,新娘子到了夫家之後,有一段時間要獨自坐在新房裏,隻有一盞孤燈相伴。
新郎官這時候得在前麵陪親朋好友。陪多久,取決於賓客的人數。要是王厚這樣的,新娘子估計得一直坐到天亮。
這個環節很有必要。大宋人可不像另一個時空那麽開放,另一個時空裏一對新人結婚的時候早就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了。
大宋的新娘子卻非常需要一段時間獨處,隻有孤燈相伴,做好心理建設。
至於心理建設的內容有哪些,估計會有焦慮和忐忑,但也未必沒有期待和憧憬。這就隻有新娘子自己才知道了,樂曲裏是沒有的。樂曲裏隻有喜慶。
第二個原因則是這首樂曲最早是古裝宮廷戲的配樂,給皇帝娶媳婦的情節用的,而入宮的女人大多下場悲慘,除非是“主角”。
這兩點在這個時空都不存在,大家演奏得不亦樂乎。
把寨子裏的人都給整懵了。大宋人這麽重視婚禮嗎?不就結個婚嗎,這一大幫小公爺、小侯爺咋這麽賣力氣呢?
這幫紈絝這麽賣力氣當然是有原因的。
這首《佳人伴孤燈》除了喜慶之外,還透著莊重和大氣。這是給皇上用的,雖說隻是在戲裏,那也不是隨便糊弄出來的。
而大宋終究是等級社會,尤其是文官掌權之後,“樂”這個玩意更是有了嚴格規定,不是你覺得好聽就能隨便用的。
有大量樂曲是皇室專屬,即便他們出身勳貴也不能用。想聽?把姑娘嫁入皇宮,或者讓兒子尚個公主吧!
太不講理了!
現在王大衛弄出這麽一首,這下好了,以後自己結婚就用它,得趕緊練練。
這樣也算對得起俞龍珂的熱情。暫時放下包袱,輕鬆前行。
隨後的行程裏,俞龍珂部的款待確實沒有第一天豐盛。
不過也沒人挑理,人家就這經濟條件,要求太多那就是自己不懂事了。
無論如何,總比他們做強盜那幾天過得要好得多。
食物不豐盛,可以自己打獵嘛!這裏不僅有山雞、野兔,還有野豬。
野豬皮糙肉厚,很難一擊必殺,而受傷的野豬更加狂暴,橫衝直撞,勢不可擋。
所以獵殺野豬通常得由幾人聯手,合作完成,正好複習一下做強盜時的功課。
這一路上的野豬算是倒了大黴,但凡露頭就別想走。
入夜,若是入住的寨子小,擅長歌舞的姑娘少,不夠熱鬧,這幫紈絝就自己操弄樂器,給主人來上幾段兒。
還別說,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可比做強盜的手藝高多了。這一舉動極大地加速了俞龍珂部的漢化進程。
不少蕃人由衷地表示:族長說得對。瞧瞧,漢人的日子才是人過的啊。雖說唱的是個啥一時半會兒還弄不明白,但是,聽著就舒服,就開心。
其實紈絝們的藝術造詣也是被迫修煉的,因為他們很難在其他方麵有所成就。
當官對他們而言倒是容易,也不用參加科舉,大宋自有恩蔭製度,他們再過幾年都會弄個一官半職的,級別和俸祿還不低。
但是,他們做官是有無形天花板的。
即便你想爭口氣,不靠恩蔭,參加科舉,天花板也依然存在。甚至,你越出色,你的天花板可能會越低。
同僚們會問你:我們這麽拚、這麽卷是想光宗耀祖、抬高門楣,兄台莫非也做如此想?誅心啊!
所以,還是投身藝術吧!在這個圈子裏,你怎麽折騰都沒事兒。
平心而論,這幫紈絝的演奏水平比樊樓裏的老樂師更好。最起碼,感情絕對夠飽滿。
王厚自然是要被迫填詞的。自打出了汴梁,他就沒再作過一首,如今剛統率“大軍”收獲一場勝利,怎能不作幾首詞留個紀念?
王大衛本以為他要修改“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結果王厚“作”的卻是《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平樂·茅簷低小》,《浣溪沙·花向今朝粉麵勻》。
這幾首詞震驚了紈絝們。
“快來,快來。王二改詞風了。”
“這幾首小令聽著好舒心,有種讓人卸甲歸田,迴家躺平的衝動。”
“王二作這詞是什麽意思?他不想打了?”
“那不能夠啊!他爹王機宜可還在呢,他還能扔下不管?我估計他就是累了。衛、霍不是那麽好做的。”
“說得也是,前些天最苦的就是王二了。不過,哥哥,‘稻花香裏說豐年’這一句不妥吧!我問過了,這裏隻有粟和麥,沒種稻子啊!”
“這就是你學問不到家了。王二是江南人,他老家都種稻子的。王二故意這麽寫,就是想家了。你再品品,是不是更有滋味?”
“誒!還真是。哥哥好學問。”
比紈絝們更激動的是俞龍珂。
王厚這幾首詞可以算得上是對他這些年辛苦的最大褒獎。
青唐亂世之中,他俞龍珂守護了一方淨土,治下十多萬百姓過上了雖然清苦,但卻安寧的生活。還有什麽比這樣的肯定更值得欣慰的?
更何況,有了這幾首詞,他俞龍珂就可以立起吳越錢氏效仿者的人設,以後去汴梁討生活可就輕鬆了。
吳越國末代君主錢俶是整個中國曆史當中待遇最好的亡國之君,劉禪隻能屈居第二。
老懷大慰的俞龍珂在心中感念:大侄子你這名字起得真好,太厚道了。你爹大概是把他這方麵的品行全都傳給了你,自己一點兒沒剩啊!
王大衛倒是不用填詞,也沒人請他填,畢竟他上次填完一首之後就去殺了個人。不過王大衛還是要拉二胡的,在洛陽的時候他露過一手。
某日,恰逢一場婚禮。王大衛當即獻上一首《佳人伴孤燈》。這首樂曲喜慶、歡快,非常適合用作婚禮上的曲目。
王大衛還是用的二胡,因為他隻練過這一種樂器。好在二胡是神器,隻要功夫到,七情六欲皆可盡情展現。
一曲終了,立刻被紈絝們要求循環播放,這幫藝術生操起各自擅長的樂器一起附和,很快,二胡獨奏成了民樂合奏。
在另一個時空,這首樂曲不知道為什麽就突然火了。
不過在評論區總能看到有人說從歡快的樂曲中聽出一絲悲傷,王大衛細品之後發現悲傷來自兩點。
第一,名字惹的禍。“佳人伴孤燈”在另一個時空確實有點兒淒涼感,不過在這個時空卻是婚禮的重要環節之一。
大宋人結婚,新娘子到了夫家之後,有一段時間要獨自坐在新房裏,隻有一盞孤燈相伴。
新郎官這時候得在前麵陪親朋好友。陪多久,取決於賓客的人數。要是王厚這樣的,新娘子估計得一直坐到天亮。
這個環節很有必要。大宋人可不像另一個時空那麽開放,另一個時空裏一對新人結婚的時候早就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了。
大宋的新娘子卻非常需要一段時間獨處,隻有孤燈相伴,做好心理建設。
至於心理建設的內容有哪些,估計會有焦慮和忐忑,但也未必沒有期待和憧憬。這就隻有新娘子自己才知道了,樂曲裏是沒有的。樂曲裏隻有喜慶。
第二個原因則是這首樂曲最早是古裝宮廷戲的配樂,給皇帝娶媳婦的情節用的,而入宮的女人大多下場悲慘,除非是“主角”。
這兩點在這個時空都不存在,大家演奏得不亦樂乎。
把寨子裏的人都給整懵了。大宋人這麽重視婚禮嗎?不就結個婚嗎,這一大幫小公爺、小侯爺咋這麽賣力氣呢?
這幫紈絝這麽賣力氣當然是有原因的。
這首《佳人伴孤燈》除了喜慶之外,還透著莊重和大氣。這是給皇上用的,雖說隻是在戲裏,那也不是隨便糊弄出來的。
而大宋終究是等級社會,尤其是文官掌權之後,“樂”這個玩意更是有了嚴格規定,不是你覺得好聽就能隨便用的。
有大量樂曲是皇室專屬,即便他們出身勳貴也不能用。想聽?把姑娘嫁入皇宮,或者讓兒子尚個公主吧!
太不講理了!
現在王大衛弄出這麽一首,這下好了,以後自己結婚就用它,得趕緊練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