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滿不在乎地說道:“知道了。我這不是著急嘛!”


    曹七噗哧一笑,見王大衛和王厚看向自己,道:“從時間上推算,快馬足夠從汴梁到秦州打一個來迴。


    所以,令尊王機宜肯定已經知道了你們的謀劃。讓我算算......應該就是你作《南鄉子》的那天,對吧?”


    王厚點頭。


    曹七:“那令尊有沒有告訴你該怎麽做?”


    王厚:“沒有。老頭子就迴了我一張白紙,一個字都沒寫。”


    曹七:“那不是正好?你安心等著就行了,什麽都不用做。嘿,我白賺一棟樓。”


    厚先看向王大衛,又轉頭看向曹七:“有沒有可能是我爹也不知道該怎麽做?畢竟他以前也沒幹過這種事兒,這次是頭一迴,手生。”


    曹七眼睛睜得老大:“還能這樣?”思考了一會兒,隨即道:“不會。因為我知道很快有一件大事要發生。


    這麽看來,王機宜應該也預料到了,隻是他不方便告訴你。”


    王厚忙問:“什麽事?”


    曹七壓低聲音:“橫山那邊要敗了。”


    王厚愣住。


    王大衛問:“在打仗?”


    曹七:“是啊!從去年八月就開打了。”


    王大衛追問:“我來汴梁也快兩個月了,這裏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我一點兒也沒感覺到啊。你怎麽知道要敗?”


    曹七傲嬌地揚起小臉:“哼,我就是知道......好吧,是我大哥說的。”


    王大衛:“既然你們預料到要敗,你家又是勳貴,那怎麽不想辦法挽救一下呢?”


    曹七:“怎麽救?”


    王大衛眨了眨眼,試探道:“上書?或者......按照你們大宋的正常流程,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唄。”


    曹七:“上書也得有人信啊!說不定還會被小人說成:反對新法,心懷詛咒。


    等真的敗了,沒準兒那幫人反倒會把失敗的原因扣到我大哥頭上。


    拗相公身邊現在都是這種人。蘇子瞻已經自請外放了,你們聽說了嗎?”


    接下來,在王大衛和王厚的追問下,曹七也做了一次說書先生,將蘇軾遭受的私運案詳細講解了一番。


    王大衛聽得津津有味,隻是心中疑惑:曹七嘴裏的拗相公跟度娘說的王安石是一個人嗎?


    既然穿越了,得找個機會跟他好好嘮嘮。


    講完蘇軾的案子,曹七意猶未盡,繼續講起正在進行的橫山戰役。


    讓王大衛沒想到的是,本次宋夏之戰居然是大宋這邊先挑的頭。


    去年八月,時任慶州知州的李複圭看到東京城裏變法搞得風風火火,猜測新官家跟以前的幾位不一樣,大概要銳意進取、做個一代雄主。


    不甘寂寞的李複圭想要拔得頭籌,於是派遣大將李信帶三千人馬出荔原堡,夜襲夏兵。


    結果李信大敗而歸。李複圭一怒之下斬了李信,想了想又不甘心,繼續派其他將領出擊。


    這次效果不錯,也可能是運氣不錯,斬首數千。


    西夏怒了,集結重兵準備報複。李複圭慫了,收縮兵力嚴防死守,同時上報求援。


    消息到了汴梁,守舊派一頓嘲諷:讓你們瞎折騰,看,折騰出事兒了吧!看你們怎麽辦。


    變法派的兩位主力:王安石和韓絳雙雙請命,趙頊最終選定韓絳宣撫陝西。


    韓絳,字子華,真定靈壽人。慶曆二年進士及第,名列第三,第四名正是王安石。


    治平四年正月,英宗病逝,趙頊即位。六月,時任三司使的韓絳上書指出差役法的弊端和危害,需要改革。


    正是這次上書吹響了變法的號角,當時的王安石還在江寧打醬油。


    趙頊流露出變法意圖後,韓絳和弟弟韓維一起舉薦了許多人才,其中就包括王安石。


    西夏集兵的消息傳到汴梁之時,王安石正在跟韓絳吵架,爭執的焦點就是韓絳最初上書提及的改革役法。


    韓絳並非完全反對王安石製定的《免役法》,而是對其中收取下戶免役錢以及免役寬剩錢有不同看法。


    當時兩人同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韓絳比王安石大九歲,既有變法首倡之功,又是王安石的舉薦人,結果他愣是吵不贏。


    兩人一同請命,其實是讓趙頊在兩人之間做個決斷。趙頊選擇了王安石,韓絳離開汴梁,去了陝西。


    聽到這裏,王大衛突然不想找王安石聊天了。


    韓絳到了陝西,知道自己不擅兵事,但也不以為意。


    身為宰相,難不成還要親自披堅執銳?雖然自己不能打,但隻要識人、用人,安排能打的人去打不就行了。


    韓絳對自己的識人之術頗為自信。


    韓絳“識”到的第一個人才叫種諤。


    種諤是名將種世衡第五子,驍勇善戰,在整個西軍體係中是出了名的能打。


    別人能打可以做到“聞戰則喜”,種諤則更進一步。


    治平四年,種諤在上級領導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率軍出擊,迫降西夏將領嵬名山,收複綏州,共繳獲酋長首領三百人、一萬五千戶、兵士一萬人。


    西夏聚集四萬人馬,想要奪迴綏州。


    種諤指揮宋軍、降軍以及綏州全體老弱婦孺協同作戰。追擊敵軍二十裏,俘獲斬殺甚多。


    韓絳非常欣賞種諤,種諤投桃報李,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西夏這次聚集兵力的目標是環慶路。


    環慶路地勢險峻,加上幾十年經營,寨、堡無數。


    西夏要想有所收獲,必定抽調各處精銳,包括西夏的龍興之地——銀州、夏州。


    屆時,環慶路主守,涇原、秦風兩路協防,而他種諤可以率領鄜延路的軍隊向北越過橫山,隻撲空虛的銀、夏二州。


    韓絳大喜,當即任命種諤為鄜延鈐轄。


    離開鄜延路,韓絳繼續西進,到了慶州。


    當初挑事兒的慶州知州李複圭已經卷鋪蓋滾蛋了。不過他是文官,死不了。


    沒準兒過幾年抱上個大腿還能複起,繼續作妖。新任慶州知州叫王廣淵。


    在慶州,韓絳又用他的“慧眼”找到第二個人才——王文諒。


    王文諒的出身可沒有種諤那麽優秀,他原本是西夏重臣沒藏訛龐的家奴,犯事兒後逃到了大宋。


    誰也不知道王文諒是怎麽就入了韓大宰相的眼。反正韓絳對王文諒言聽計從、委以重任,特命他節製蕃軍。


    如果不是王文諒出身不好,韓絳說不定會讓王文諒統管整個環慶軍。


    王文諒確實是個人才,不過他的才能不是軍事,技能點兒全都點在飛揚跋扈、欺上瞞下、坑害隊友、爭功諉過上麵了。


    可韓絳就是信任他,誰勸都沒用。甚至,韓絳還把廣銳軍的戰馬奪過來給了王文諒統管的蕃軍。


    環慶軍就在這樣的氣氛下迎來了西夏的進攻。


    戰事膠著。


    好在種諤預判準確,鄜延軍一路勢如破竹,順利穿過橫山,推進到橫山北麓,距離銀州不足六十裏。


    種諤下令:停止前進,原地築囉兀城。隨後,又在後方修築撫寧堡。


    而他本人則返迴綏州。並且,種家第三代的幾個年輕人已經來到了汴梁。


    曹七的大哥曹評由此得出結論——敗局已定。


    王大衛暗想:韓絳的“慧眼”其實也還行,隻要別用在姓王的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大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大胃並收藏歡樂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