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知秋一葉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麽苟過前期 作者:水背黑鱸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來,為什麽昆侖派突然召集各大門派共商大事呢?”石天騎著黃馬,悠哉說道。
狐妖催動法力,像隻女鬼飄著跟在後麵,聽到這個問題,不禁嘴角抽搐,半晌尷尬道:
“上仙,多日之前,我等未得知千年樹妖已被您擒獲時,曾出得鬼門關,遍搜各地,找尋樹妖蹤跡。想必那時驚擾了各大門派,以為我等有什麽入侵人間的計劃。”
石天點點頭:“原來如此,合情合理,這些門派反應還挺快的。”
他並不擔心這一點蝴蝶效應會影響到知秋一葉的行動軌跡,從他這個寧采臣歸位時,蝴蝶效應就已經開始了,按著原劇情去找尋知秋的下落未免有些刻舟求劍。
幾個月前,遍布金華的克隆人和變形金剛們已經完成對該地區的摸底,現在更是出了金華,往南北延伸,江南一帶也差不多該摸清了。
果然,半日之後,石天就收到消息:知秋一葉得知師門傳訊,將前往北直隸清理一處鬧鬼的亂葬崗。
世道混亂,亂葬崗的數量陡然劇增,往常隨處可見的荒地野嶺,過不了多久就成了墳地。
各大門派的弟子在外行走時,大多會關照路過的荒郊野墳,避免滋生冤魂厲鬼。
知秋一葉本不想來,但傳訊符籙上有他師傅的印記,這東西別人模仿不了,隻有老頭子會描,措辭還挺嚴肅,裝沒看見都不行。
“唉,世道人心,說亂就亂了。”
知秋背著斬妖劍,身穿護甲,騎在千裏追上,手裏拿著羅盤,一邊掐訣,一邊感知周邊的妖氣或鬼氣。
“兄台言之有理,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心亦是如此。”
轉角處,沿著大道走出一位騎馬的書生,腰間挎著一把造型略帶怪異的紅白色長劍。
知秋一葉立即凝神聚氣,對眼前突然出現的書生感知一番,發現是個活人,這才放鬆下來,拱手打了個招唿。
“這位秀才老爺,在下還需趕路,有緣再見。”
說著,便要催動馬匹離開。
“誒,慢來。”石天連忙阻止道,“可是知秋道友當麵?”
“嗯?你認識我?”知秋放鬆韁繩,好奇道。
“不錯,我在蜀中遇見行歌道友,從她那裏聽說了知秋道友的名號。她說我若有緣遇著你,記得提醒你要還她的二百兩銀子,加上積年餘利,合計二百六十六兩三錢。”
石天這話也沒說謊,行歌姑娘深知自己短時間離不開蜀中,還需將醫館好好經營,便托石天給知秋帶話。
給不給錢是知秋的事,行歌要的是日後見了麵,能言語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就握緊老拳,給他一個痛快。
知秋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我就知道,她早晚會反應過來,不行不行,我得趕緊跑路。”
雙腿一夾,胯下千裏追起步便跑。
跑不多時,他又驅馬迴來,小心翼翼道:“道友,不知你是在何處遇見我師姐的?”
石天好笑地看著他,說道:“那可遠了,我去蜀中遊玩時,見到她新開了家醫館,甚是忙碌,便隨緣攀談了幾句。”
知秋大大鬆了口氣,數千裏之遙,料想行歌那蠻女是追不過來的。
有了此事為引子,二人兩馬且行且談,倒也慢慢說得暢快起來。
話題不免迴到剛見麵時的感歎。
“寧兄弟的話是聖人之言,我聽過。不過我沒鑽研過聖人言語,聽不太懂。我隻知道剛下山時,不說路不拾遺,也少有像現在這般,一言不合就在道旁廝殺的情形。”
知秋指著道邊一間驛亭,破舊的亭子裏麵坐了兩撥人,沒說幾句話就相互動起手來。
“此等情形,隻在區區數年之間,這可不是說亂就亂了麽。”
“的確,形勢若此,一亂俱亂。”石天點頭道,“不過在我看來,世道為果人為因,有因才有果。不是世道亂了人心才散漫,而是人心倒了世道才顯現出亂象。”
知秋若有所思道:“我下山時,師傅曾讓我想想如何解決天下妖邪,若按你說,不是先有妖邪才禍亂人間,而是人間不寧才有妖邪橫出?”
“或許如此。我觀世道,可從一人身上管中窺豹。”
“誰啊?”
“諸葛臥龍。”
知秋忽然興奮起來,“是那位當世大儒,諸葛臥龍先生嗎?”
“不錯。”石天點頭道,“據我所知,諸葛臥龍自小以學識博名,可他成名後,先寫遊記,被人抨擊泄露朝廷機密;寫曆史,說他借古諷今;注解兵法,更是被參煽動謀反;無奈隻能作些神話故事,卻被以宣傳淫神邪祀打擊;最後落得替人寫傳記,結果傳記主人被判亂黨,諸葛臥龍同其一起下獄。
“你瞧,人心豈是一下子倒下的,諸葛臥龍至少有五次機會起複,為民請命,為國效力。
“如此比照朝堂諸公,又有幾人幾次機會將世道撥亂反正呢。”
“竟是如此。有道理,那現在作亂的由頭是誰呢?”
“這誰能猜得著,或許是國師吧?總不能是當今聖上嘛。”
“哈哈哈……”
二人一路深談,又都是遊曆豐富之人,談著談著頗有相見恨晚的知己感。
狐妖催動法力,像隻女鬼飄著跟在後麵,聽到這個問題,不禁嘴角抽搐,半晌尷尬道:
“上仙,多日之前,我等未得知千年樹妖已被您擒獲時,曾出得鬼門關,遍搜各地,找尋樹妖蹤跡。想必那時驚擾了各大門派,以為我等有什麽入侵人間的計劃。”
石天點點頭:“原來如此,合情合理,這些門派反應還挺快的。”
他並不擔心這一點蝴蝶效應會影響到知秋一葉的行動軌跡,從他這個寧采臣歸位時,蝴蝶效應就已經開始了,按著原劇情去找尋知秋的下落未免有些刻舟求劍。
幾個月前,遍布金華的克隆人和變形金剛們已經完成對該地區的摸底,現在更是出了金華,往南北延伸,江南一帶也差不多該摸清了。
果然,半日之後,石天就收到消息:知秋一葉得知師門傳訊,將前往北直隸清理一處鬧鬼的亂葬崗。
世道混亂,亂葬崗的數量陡然劇增,往常隨處可見的荒地野嶺,過不了多久就成了墳地。
各大門派的弟子在外行走時,大多會關照路過的荒郊野墳,避免滋生冤魂厲鬼。
知秋一葉本不想來,但傳訊符籙上有他師傅的印記,這東西別人模仿不了,隻有老頭子會描,措辭還挺嚴肅,裝沒看見都不行。
“唉,世道人心,說亂就亂了。”
知秋背著斬妖劍,身穿護甲,騎在千裏追上,手裏拿著羅盤,一邊掐訣,一邊感知周邊的妖氣或鬼氣。
“兄台言之有理,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心亦是如此。”
轉角處,沿著大道走出一位騎馬的書生,腰間挎著一把造型略帶怪異的紅白色長劍。
知秋一葉立即凝神聚氣,對眼前突然出現的書生感知一番,發現是個活人,這才放鬆下來,拱手打了個招唿。
“這位秀才老爺,在下還需趕路,有緣再見。”
說著,便要催動馬匹離開。
“誒,慢來。”石天連忙阻止道,“可是知秋道友當麵?”
“嗯?你認識我?”知秋放鬆韁繩,好奇道。
“不錯,我在蜀中遇見行歌道友,從她那裏聽說了知秋道友的名號。她說我若有緣遇著你,記得提醒你要還她的二百兩銀子,加上積年餘利,合計二百六十六兩三錢。”
石天這話也沒說謊,行歌姑娘深知自己短時間離不開蜀中,還需將醫館好好經營,便托石天給知秋帶話。
給不給錢是知秋的事,行歌要的是日後見了麵,能言語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就握緊老拳,給他一個痛快。
知秋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我就知道,她早晚會反應過來,不行不行,我得趕緊跑路。”
雙腿一夾,胯下千裏追起步便跑。
跑不多時,他又驅馬迴來,小心翼翼道:“道友,不知你是在何處遇見我師姐的?”
石天好笑地看著他,說道:“那可遠了,我去蜀中遊玩時,見到她新開了家醫館,甚是忙碌,便隨緣攀談了幾句。”
知秋大大鬆了口氣,數千裏之遙,料想行歌那蠻女是追不過來的。
有了此事為引子,二人兩馬且行且談,倒也慢慢說得暢快起來。
話題不免迴到剛見麵時的感歎。
“寧兄弟的話是聖人之言,我聽過。不過我沒鑽研過聖人言語,聽不太懂。我隻知道剛下山時,不說路不拾遺,也少有像現在這般,一言不合就在道旁廝殺的情形。”
知秋指著道邊一間驛亭,破舊的亭子裏麵坐了兩撥人,沒說幾句話就相互動起手來。
“此等情形,隻在區區數年之間,這可不是說亂就亂了麽。”
“的確,形勢若此,一亂俱亂。”石天點頭道,“不過在我看來,世道為果人為因,有因才有果。不是世道亂了人心才散漫,而是人心倒了世道才顯現出亂象。”
知秋若有所思道:“我下山時,師傅曾讓我想想如何解決天下妖邪,若按你說,不是先有妖邪才禍亂人間,而是人間不寧才有妖邪橫出?”
“或許如此。我觀世道,可從一人身上管中窺豹。”
“誰啊?”
“諸葛臥龍。”
知秋忽然興奮起來,“是那位當世大儒,諸葛臥龍先生嗎?”
“不錯。”石天點頭道,“據我所知,諸葛臥龍自小以學識博名,可他成名後,先寫遊記,被人抨擊泄露朝廷機密;寫曆史,說他借古諷今;注解兵法,更是被參煽動謀反;無奈隻能作些神話故事,卻被以宣傳淫神邪祀打擊;最後落得替人寫傳記,結果傳記主人被判亂黨,諸葛臥龍同其一起下獄。
“你瞧,人心豈是一下子倒下的,諸葛臥龍至少有五次機會起複,為民請命,為國效力。
“如此比照朝堂諸公,又有幾人幾次機會將世道撥亂反正呢。”
“竟是如此。有道理,那現在作亂的由頭是誰呢?”
“這誰能猜得著,或許是國師吧?總不能是當今聖上嘛。”
“哈哈哈……”
二人一路深談,又都是遊曆豐富之人,談著談著頗有相見恨晚的知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