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兩個月滅蕭銑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 作者:吃兩個檸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咬金的笑聲戛然而止,一臉不可置信。
“啥?”
“無聊不是無趣的意思嗎?竟然變成誇人了?”
李靖瞬間挺直了胸膛,來了精神。
看來接下來播放的內容,就是他善戰且無赫赫戰功的事例了。
......
【公元621年,50歲的李靖接到唐王命令,讓他作為李孝恭的二把手,統率水軍,剿滅傭兵40萬,號稱江南第一流氓的蕭銑。】
【這場戰役光從人數上來看,規模就非常龐大。】
【正常情況下,打個一年半載能取勝,已經是難能可貴。】
【然而,在李靖的指揮下,這場戰役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推進。】
......
李世民緩緩眯起雙眼,思緒迴到了武德年間。
那時,他剛剛擊潰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強敵,北方基本完成統一。
不久後,南方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蕭銑,竟然被李靖一舉擊潰!
這一戰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當捷報傳至長安之時,上至他爹李淵,下至朝中每一位重臣,無不深深震驚。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幾乎從未想過,李靖僅僅率領著一支偏師,竟能一舉消滅蕭銑政權。
或許他爹當時想的僅僅是,李靖能牽製住蕭銑一段時間即可。
李靖的作戰風格與秦瓊、程咬金等勇猛的將才截然不同,他並不擅長直接上陣殺敵。
也不像他,擅長防守反擊,先和敵人對峙,耗盡其補給,再尋找反擊的機會。
戰鬥風格不同,所以就算李靖為他出一些主意,也往往難以被采納。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發現了李靖的才能。
李靖,是難得的帥才。
而這場戰役,就是李靖生平指揮的第一次大戰役。
......
李靖此時也陷入了迴憶中。
他本身隋朝舊臣,少年時便精通於軍事。
高祖李淵惜才,將他分配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麾下做官。
初入秦王府,他僅僅是一名幕僚。
由於他打仗追求速戰速決,與李世民的打法不同,所以提出的意見總是不被接受。
萬幸,李世民還是逐漸認可了他的能力。
武德三年,李世民和王世充開戰後不久,南方的蕭銑便蠢蠢欲動,意圖趁亂北上,撈取好處。
為了阻止蕭銑,高祖李淵高祖李淵急需分兵南下,牽製其勢力。
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李世民向李淵舉薦了他。
想到這裏,李靖無比感激皇帝李世民。
當時的他,雖然才能已經得到了李淵和李世民的認可,但在軍中的威望和軍功尚不足以讓他統領全軍。
所以,他隻能統領一支萬餘人規模的偏軍。
但是,這個機會,對於他而言,已經足夠了。
......
【戰役一開始,天降大雨,長江水域暴漲,給唐軍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看到這種情況,其他人都認為,此時水路兇險,不宜貿然進攻。】
【而李靖卻說,正是因為這樣,這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出其不意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李靖的堅持下,唐軍通過三峽順流而下,一舉拿下了宜昌。】
......
李世民覺得蕭銑是敗給了自己的自大。
每年的九、十月,正是長江水位暴漲之時。
或許,在在蕭銑看來,無論唐軍多麽強大,都無法與洶湧的長江相抗衡。
即便唐軍有意進攻,也隻能等到來年長江水位下降之時。
更何況,暴雨時期的三峽,水流湍急,難以行軍。
所以,蕭銑必然是斷定,李靖絕不會選擇在這個時機,冒險從三峽方向進攻。
故而,蕭銑並未在沿江地區布置防線。
李世民露出一絲輕笑。
蕭銑哪裏會知道,李靖已經預判了蕭銑的預判。
哪裏會知道李靖力排眾議,率領唐軍強渡三峽。
......
【得知宜昌失守的消息後,蕭銑大驚失色,連忙調兵遣將前往下遊的宜都進行布防。】
【得知此事後,唐軍老大李孝恭提議趁著士氣高昂,直接發起總攻。】
【然而,李靖卻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認為此時不宜窮追猛打,主張暫緩進攻。】
【李孝恭聽後根本就不服氣,於是自己就帶人殺了進去,結果大敗而歸。】
【而李靖則趁機率軍發起了反擊,不僅成功奪取了宜都,更是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蕭銑的國都江陵。】
......
李孝恭老臉一紅,感覺有些尷尬。
被後人曝光他不聽指揮,貿然進攻還大敗的事情,還是有些丟人的呀!
同時,他心裏也直犯嘀咕。
這李靖,不會是故意拿話激他,才讓他去追擊的吧。
而李靖正好趁他牽製住蕭銑的機會,才發動反擊。
想到這裏,李孝恭抬頭看了一眼看似風淡雲輕,實則心中暗喜的李靖,心中蟈蟈了一句。
嘿,小老頭,壞的很。
......
【在包圍江陵之後,為了迷惑蕭銑的援軍,李靖故意將俘獲的船隻放歸長江,使其順流而下。】
【讓蕭銑的援軍誤以為江陵已經失守,從而放棄了支援。】
【李靖更是斷言,蕭銑不久之後便會主動投降。】
【果然,沒過多久,蕭銑便帶著援軍舉國投降。】
【僅僅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李靖便成功平定了江南最大的流氓頭子蕭銑。】
“啥?”
“無聊不是無趣的意思嗎?竟然變成誇人了?”
李靖瞬間挺直了胸膛,來了精神。
看來接下來播放的內容,就是他善戰且無赫赫戰功的事例了。
......
【公元621年,50歲的李靖接到唐王命令,讓他作為李孝恭的二把手,統率水軍,剿滅傭兵40萬,號稱江南第一流氓的蕭銑。】
【這場戰役光從人數上來看,規模就非常龐大。】
【正常情況下,打個一年半載能取勝,已經是難能可貴。】
【然而,在李靖的指揮下,這場戰役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推進。】
......
李世民緩緩眯起雙眼,思緒迴到了武德年間。
那時,他剛剛擊潰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強敵,北方基本完成統一。
不久後,南方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蕭銑,竟然被李靖一舉擊潰!
這一戰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當捷報傳至長安之時,上至他爹李淵,下至朝中每一位重臣,無不深深震驚。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幾乎從未想過,李靖僅僅率領著一支偏師,竟能一舉消滅蕭銑政權。
或許他爹當時想的僅僅是,李靖能牽製住蕭銑一段時間即可。
李靖的作戰風格與秦瓊、程咬金等勇猛的將才截然不同,他並不擅長直接上陣殺敵。
也不像他,擅長防守反擊,先和敵人對峙,耗盡其補給,再尋找反擊的機會。
戰鬥風格不同,所以就算李靖為他出一些主意,也往往難以被采納。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發現了李靖的才能。
李靖,是難得的帥才。
而這場戰役,就是李靖生平指揮的第一次大戰役。
......
李靖此時也陷入了迴憶中。
他本身隋朝舊臣,少年時便精通於軍事。
高祖李淵惜才,將他分配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麾下做官。
初入秦王府,他僅僅是一名幕僚。
由於他打仗追求速戰速決,與李世民的打法不同,所以提出的意見總是不被接受。
萬幸,李世民還是逐漸認可了他的能力。
武德三年,李世民和王世充開戰後不久,南方的蕭銑便蠢蠢欲動,意圖趁亂北上,撈取好處。
為了阻止蕭銑,高祖李淵高祖李淵急需分兵南下,牽製其勢力。
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李世民向李淵舉薦了他。
想到這裏,李靖無比感激皇帝李世民。
當時的他,雖然才能已經得到了李淵和李世民的認可,但在軍中的威望和軍功尚不足以讓他統領全軍。
所以,他隻能統領一支萬餘人規模的偏軍。
但是,這個機會,對於他而言,已經足夠了。
......
【戰役一開始,天降大雨,長江水域暴漲,給唐軍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看到這種情況,其他人都認為,此時水路兇險,不宜貿然進攻。】
【而李靖卻說,正是因為這樣,這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出其不意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李靖的堅持下,唐軍通過三峽順流而下,一舉拿下了宜昌。】
......
李世民覺得蕭銑是敗給了自己的自大。
每年的九、十月,正是長江水位暴漲之時。
或許,在在蕭銑看來,無論唐軍多麽強大,都無法與洶湧的長江相抗衡。
即便唐軍有意進攻,也隻能等到來年長江水位下降之時。
更何況,暴雨時期的三峽,水流湍急,難以行軍。
所以,蕭銑必然是斷定,李靖絕不會選擇在這個時機,冒險從三峽方向進攻。
故而,蕭銑並未在沿江地區布置防線。
李世民露出一絲輕笑。
蕭銑哪裏會知道,李靖已經預判了蕭銑的預判。
哪裏會知道李靖力排眾議,率領唐軍強渡三峽。
......
【得知宜昌失守的消息後,蕭銑大驚失色,連忙調兵遣將前往下遊的宜都進行布防。】
【得知此事後,唐軍老大李孝恭提議趁著士氣高昂,直接發起總攻。】
【然而,李靖卻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認為此時不宜窮追猛打,主張暫緩進攻。】
【李孝恭聽後根本就不服氣,於是自己就帶人殺了進去,結果大敗而歸。】
【而李靖則趁機率軍發起了反擊,不僅成功奪取了宜都,更是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蕭銑的國都江陵。】
......
李孝恭老臉一紅,感覺有些尷尬。
被後人曝光他不聽指揮,貿然進攻還大敗的事情,還是有些丟人的呀!
同時,他心裏也直犯嘀咕。
這李靖,不會是故意拿話激他,才讓他去追擊的吧。
而李靖正好趁他牽製住蕭銑的機會,才發動反擊。
想到這裏,李孝恭抬頭看了一眼看似風淡雲輕,實則心中暗喜的李靖,心中蟈蟈了一句。
嘿,小老頭,壞的很。
......
【在包圍江陵之後,為了迷惑蕭銑的援軍,李靖故意將俘獲的船隻放歸長江,使其順流而下。】
【讓蕭銑的援軍誤以為江陵已經失守,從而放棄了支援。】
【李靖更是斷言,蕭銑不久之後便會主動投降。】
【果然,沒過多久,蕭銑便帶著援軍舉國投降。】
【僅僅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李靖便成功平定了江南最大的流氓頭子蕭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