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實現了吃瓜自由,倭國和棒子國卻還在為西瓜皮付費。】


    【別說按斤賣,正常家庭買盒切片西瓜,就要開始心疼錢包。】


    【歐洲300g連皮帶肉的切好的西瓜塊,售價2歐元,折合人民幣也要25塊一斤。】


    此時,彈幕彈出。


    “昨天到瓜農那,地裏長相不好看的瓜,六十塊買了兩大筐,幾毛錢一斤。”


    “不是隻有麒麟瓜才貴一點嗎?”


    “我們這地攤上一塊多一斤。”


    “倭國的西瓜都是按片賣的。”


    “在棒子國,送人西瓜就是大禮了。”


    “可別說了,在國外都吃不起西瓜。每年暑假迴國都是狂炫西瓜。”


    ......


    嬴政有些詫異。


    別的國家的西瓜價格比華夏的西瓜價格,也高太多了。


    不過,嬴政想想也是。


    華夏後世西瓜產量那麽高了,賣的便宜是理所當然。


    所以,唯有華夏百姓,能真正的“吃瓜自由”,不受價格所困。


    ......


    【時間線倒迴上個世紀,西瓜在我國還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


    【那時的年產量不到現在的1/10,每人每年人均隻有一個瓜。】


    【而當時在魔都買瓜,你必須發燒到38.5°,拿著病例卡才有資格購買。】


    ......


    各朝古人頓時好奇起來。


    原來華夏真正實現“吃瓜自由”的時間也不長。


    在短短幾十年間,華夏竟然能將西瓜產量翻了好幾倍!


    而且,華夏並不是西瓜的原產地,卻在種植技藝上超越了諸多國家。


    這背後又是何原因?


    帶著疑惑,他們繼續看向天幕。


    ......


    【那麽,是誰讓咱們實現了吃瓜自由,想吃就吃呢?】


    【這得感謝袁老的一位校友,我願視其為我們的民族英雄:吳女士。】


    ......


    各朝古人聽到袁老的名字,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袁老,可是以一己之力解決了華夏甚至是世界糧食問題的人物。


    真正的國士無雙!


    而吳女士既然被後人稱為“民族英雄”,那一定是一位極其厲害的人物。


    於是,各朝古人的視線緊盯著天幕,等待著後人講述吳女士的事跡。


    ......


    【1930年,吳女士出生於鄂省武漢的一個高知家庭。】


    【1953年,她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也就是後來的西南農業大學。】


    【畢業後,吳女士拒絕了中央農村工作部的工作機會,軟磨硬泡把自己弄到疆省去了。】


    【於是,她去有“火州”之稱,超過40°c是常態的吐魯番鄯善縣去種瓜,而且一種就是幾十年。】


    ......


    各朝古人看到吳女士的決定,頓時心生佩服之意。


    吳女士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又是名牌大學畢業,本可輕鬆在首都或是繁華的大城市,輕鬆得到一份安逸且體麵的工作。


    然而,她卻拒絕了中央的工作,主動前往西域不毛之地。


    在那個年代,疆省條件艱苦,挑戰重重。


    而吳女士仍然選擇在那裏潛心種瓜。


    這如何不讓人敬佩!


    ......


    【那時,我國的西瓜種子還依賴進口,即便是常見的西瓜品種,其種子的本土化培育也麵臨重重困難。】


    【剛大學畢業,細皮嫩肉的吳女士,頂著風沙和烈日,一塊地一塊地的跑。】


    【整整用了三年時間,普查了300多個生產隊,整理出了44個瓜類品種,並建立檔案進行改良和培育。】


    【即使她在懷孕的時候,吃什麽吐什麽,瘦的隻剩下六七十斤,還騎著毛驢穿越戈壁。】


    【她穿越戈壁可不是為了尋找愛情,而是為了尋找優質的瓜種和培育方法。】


    ......


    洪武年間。


    對農事很是熟悉的朱元璋,此時正若有所思。


    大明建立之初,百廢待興,尤以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為當務之急。


    他做了很多措施來推廣農事。


    移民屯田,開墾荒地。


    興修水利,減免稅收。


    設置老人擊鼓勸農製度,解放奴隸。


    同時,他還規定有五畝地者,必須拿出半畝地種植經濟作物。


    若是田地多,則需按照一定比例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麵積。


    他深知糧食作物能夠保證百姓不餓肚子,而經濟作物卻是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從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三年,大明的耕地麵積增長了近七十倍,稅糧收入也增長了數倍。


    他還是比較滿意這個結果。


    但他還是覺得不夠!


    農業乃國家之根本,他對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追求永無止境。


    此刻,他又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改良作物品種!


    袁老的雜交水稻法,說到底也是改良品種。


    朱元璋的思緒漸漸飄遠。


    待下次殿試時,他要問問那些飽讀詩書的貢士們,關於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


    例如,田裏該如何插秧,才能讓秧長勢更好??


    他還想讓貢士們去京城的田地去學習、去實踐一年,?也要讓他們多提提關於改良品種的要求。


    畢竟,大明未來的人才,可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要多多關注實踐,關注國計民生才是。


    他還念念不忘此前天幕中出現過的袁老的雜交水稻的幾種稻穗,也不知有沒有人尋到。


    若是沒有尋到,他可以先讓各地統計品種,登記造冊,來試試改良和培育。


    想到這裏,朱元璋一臉興奮,拉著朱標開始商議起來。


    ......


    【為華夏西瓜做出巨大犧牲的,還有吳女士的丈夫和她的兒女。】


    【吳女士的丈夫是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生,也放棄了北京的工作來到疆省,成為她的助手。】


    【1986年,吳女士的丈夫因為長期的艱苦條件患了胃癌,生命垂危。】


    【吳女士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申請了長假,陪伴在丈夫身邊。】


    【臨終前,她哭著問丈夫,你為了我來疆省,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後悔嗎?】


    【丈夫平靜地笑笑說,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我甘願做你的鋪路石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