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曆史中,董卓被王允、黃琬、呂布等人密謀誅殺後,還想將董卓麾下的精銳涼州兵與關西兵一同解決掉。


    最終走漏風聲,在賈詡自保之計下,涼州軍與關西軍在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的率領下,殺向長安城,名將徐榮戰死、朱儁戰敗、飛將呂布不敵後逃走,長安城一片血雨腥風。


    許多忠於漢室的朝臣死於此次動亂之中,太常種拂、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戰死,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


    由太仆升任司徒的王允被殺,司徒轉任司隸校尉的黃琬被害,當初參與誅殺董卓的朝中大臣無一善終。


    這些死於李傕郭汜等人叛亂的朝中大臣,不僅是大漢最為忠心,且能力也是最為突出的一批官員。


    而且他們代表的也是這個時代與大漢緊密聯係的世家大族。


    安陸黃氏、太原王氏、洛陽種氏、扶風魯氏、扶風周氏、博陵崔氏、琅琊王氏中的核心人物皆死於這次動亂之中。


    在李傕郭汜掌權期間,他們不斷內訌,不斷攻伐,甚至一方劫掠皇帝,一方劫掠百官,在長安城下大混戰。、


    造成無數百姓、朝臣死於亂戰之中。


    自李傕郭汜相爭、獻帝東歸後,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弱者相食,兩三年間,關中再也沒有行人的足跡。


    遠在河北的盧植因為李傕郭汜當政而天下大亂,關中地區千裏無人煙而憂慮成疾,不久病逝。


    朱儁在被郭汜扣留後,性格剛烈的他,不堪受辱,當晚就暴怒發病而死。


    同年,皇甫嵩也因為李傕郭汜之亂,憂慮成疾,不久病逝。


    漢末三傑,皇甫嵩是名將世家出身,朱儁出身寒門,盧植乃是儒學士族。


    他們分別代表的是武人功臣集團,出身普通的寒門與平民階級,以及這個時代的世家大族。


    原本有機會重塑大漢的秩序,興複漢室,最終卻因為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相繼把持朝政而功虧一簣。


    曹操迎接天子到許昌後,那時大漢的保皇派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皇帝能掌控的軍隊更是早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曹操才能輕而易舉的挾天下以令諸侯。


    即使後來漢獻帝劉協與麾下群臣密謀反抗,皆被曹操一一化解。


    除了曹操本身能力過硬外,還有個重要原因,漢獻帝身邊已經沒有大才可用了。


    而如今並沒有經曆過李傕郭汜之亂,也沒有長安城下喋血孤城的悲涼。


    漢末三傑有兩位皆在朝中得到重用,忠於漢室的大臣比比皆是。


    隻要大漢不倒,劉姓皇族依舊是天下正統,永遠是士族們的歸心之處。


    所以在劉辯看來,如今的朝廷是最大的變數。


    原本曆史中,無論是董卓、李傕郭汜還是後麵的曹操。


    在其他諸侯看來,他們皆是視皇權如無物的亂臣賊子,所以他們可以隨意出兵攻打對方的領土,美其名曰:“替天行道,為國除賊。”


    而曹操等權臣同樣打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號,四處用兵,擴大自己的實力與底盤。


    現在的朝廷沒有了權臣執政,其他諸侯想要隨意出兵,就得好好想想理由或是口號了。


    …………


    “固然有李廣、賈複、吳漢三人的原因,有陳平之才的賈詡同樣不能忽視。他能毫無聲息的晉升為三品光祿大夫,就說明非常受到如今皇帝的信任。


    光祿大夫一般不是外戚擔任,就是受到皇帝寵信的大臣擔任。賈詡能從太尉掾一躍晉升為光祿大夫,可想而知他在這次政變之中,發揮了何等作用!”劉辯仿佛親身經曆了京城中的政變,點出了賈詡低調升遷的關鍵。


    京城政變結束後,參與之人論功行賞,賈詡為求自保,不願張揚,隻求低調行事,向皇帝劉協申明不要泄露他出的計策。


    還好他有揭發董卓藏寶之所在,為當時一窮二白,連北軍與禁軍軍餉都發不出的朝廷續上了關鍵一口氣。


    因為此功,皇帝劉協力排眾議,加上賈複等人的支持,賈詡得以晉升為三品的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


    “賈文和確實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智囊之一,陳壽將他與張良、陳平相提並論,《唐會要》更是因為其算無遺策,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縱觀賈文和的一生,除了為求自保,煽動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反攻長安,造成西京血雨腥風,忠於漢室的肱股之臣損失慘重外,其餘的選擇皆是對當時的百姓與自己效力的主公以及自身最有利的選擇。


    如今他成為當今陛下最信賴的謀士,對於整個大漢來說,確實是幸事,但是對於其他諸侯來說,未必如此!”對於嶽飛來說,比起戰場之上遇到的古之名將,他更擔心那些躲在背後的奇謀鬼才之士,那才是真正的讓人防不勝防。


    “鵬舉說得沒錯,有賈文和為協弟出謀劃策,夠讓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諸侯,喝上一壺烈酒!


    而想要擴充地盤的諸侯,也得絞盡腦汁的想出各種合理的借口。


    暫時對於我們幽州來說並沒有多少影響。


    一來,叔父在幽州是天下聞名的忠君報國,愛惜百姓,無論何人敢於在朝中詆毀叔父,那就是與天下百姓、士族為敵。


    原本曆史中的公孫瓚就是在謀害當時的幽州牧劉虞後,導致整個幽州的百姓、士族與他產生嫌隙,為他最終的敗亡與眾叛親離埋下伏筆。


    二來,叔父本就是幽州牧,收複整個幽州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們出兵遼東無需向朝廷申請。


    三來,目前來說,至少暫時不用擔心我們出兵遼東之時,冀州的公孫瓚與袁紹偷襲我們的後方。


    反而因為冀州的歸屬,他們兩人必定有一戰。”劉辯眉頭微微一抬,淡然的說道。


    “不過,一旦幽州統一後,南下進攻華北平原肥沃之地,倒有些麻煩了。


    有賈文和、賈複、吳漢等一幫有見識的人在,必定不會容許我們繼續做大。”嶽飛目光深遠的說道。


    “哈哈,鵬舉多慮了!統一幽州也是幾年後的事情了,那時候的河北局勢還會是現在這樣嗎?”劉辯輕笑道。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我考慮得太遠了些。亂世之中,風起雲湧,變化莫測,我們隻需步步為營即可。”嶽飛微微頷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並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