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情報部門內。


    劉和正坐在一張椅子上,品著桌上的茶水,吃著點心,搖頭晃腦的哼著不知名的小曲。


    嶽飛邁入府邸之時,兩名守衛立刻恭敬的行禮道:“參見嶽將軍!”


    “都說過幾次了,你們平時不用如此多禮。”嶽飛含笑向兩名守衛點了點頭,語氣之中充滿了無奈。


    情報部門中,大部分工作人員皆是當年劉辯養在史子眇道觀中的死士,他們跟隨劉辯來到幽州後,一部分人進入到軍營之中,成為嶽飛、衛青、霍去病帳下的親衛。


    還有一部分不願入伍,但是因為他們皆是忠心耿耿的死士出身,當年對劉辯也有護送之恩,故而讓他們進入到了情報部門工作。


    隨著劉辯在幽州大力扶持情報部門,可以盡快了解天下各州郡發生的大事,以及挖掘各類人才的消息。


    情報部門也一再擴招,除了當初那些死士外,又在幽州本地招募了不少人才。


    這兩名守衛除了有些武藝外,並沒有其他的本事,劉辯也曾經在死士中,開展了掃盲培養,他們是其中學習能力最差的,至今識字還沒有過百。


    所以隻能擔當一些守衛、護送等工作,即使如此,也算進入了幽州的編製,令普通的百姓羨慕不已。


    他們都是當初經曆過嶽飛等人訓練的,加上這幾年嶽飛為幽州收複上穀郡、遼西郡立下汗馬功勞,他們對嶽飛的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自從收複遼西郡,返迴薊縣後,嶽飛除了操練士卒外,休息之餘,時常來情報部門查閱大漢王朝各地發生的大事,他們也見怪不怪了。


    “鵬舉,你又來了,都說了不用天天來,天下哪有如此多的大事發生。


    就算發生了,我們也不可能馬上得到這些消息。


    收集消息,傳遞迴來都需要時間的,你每隔數日來一次就差不多啦。”劉和坐在椅子上,老神在在的說道。


    “哈哈,我不是訓練完將士們,閑得沒什麽事嗎?就想過來看看。


    畢竟現在是多事之秋,天下間發生的任何大事都足以影響到我們幽州未來的戰略規劃。”嶽飛爽朗一笑後,鄭重的說道。


    “鵬舉還是一如既往的盡職盡責啊,幽州有你這樣的人才在,真是大漢之幸。


    不過,話說迴來,今日確實收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雖然與我們沒有多少關係,但是也不容忽視。”劉和突然正襟危坐,收起了嘻嘻哈哈的神情,肅然的說道。


    “劉和兄所言到底是何事?你就別賣關子了。”嶽飛走到劉和身前,興致勃勃的說道。


    “上郡發生了一些事情,西鮮卑與牢姐羌開戰了。開戰前,西鮮卑的首領被牢姐羌一族派人暗中刺殺後,早有準備的他們立刻進攻群龍無首的西鮮卑。


    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一邊倒的戰況,剛開始也確實如預料一般順利。


    牢姐羌麵對西鮮卑組織起的反撲,連戰連捷,幾乎已經兵臨西鮮卑的大本營高奴縣了。


    沒想到卻發生了神奇的大轉折,兩名西鮮卑的青年帶領五千人的隊伍,直搗黃龍。


    不但利用走馬河水淹牢姐羌後方的軍隊,還攻破了對方主帥的大營,生擒了牢姐羌的族長,最終迫使對方撤兵。


    那兩名青年似乎姓拓跋…………”劉和早已經對這個消息倒背如流,即使如此,現在說出來,仍然嘖嘖稱奇。


    “鮮卑?拓跋?劉和兄所說的兩名青年莫非是拓跋珪和拓跋燾亦或是拓跋宏?”嶽飛心裏微微一動,連忙出聲問道。


    “咦?嶽老弟如何知道的?這個消息今天才到,並沒有幾個人知道啊?”劉和驚訝的問道,差點將剛喝下的茶水嗆了出來。


    “劉和兄把這個消息以及西鮮卑與牢姐羌之戰的戰報讓我看看,若真是我心中所想,恐怕大半個河套平原要變天了。”嶽飛擺了擺手,並沒有迴答劉和的疑問,而是向對方討要信息。


    “有這麽嚴重嗎?”


    劉和無奈的站起身,在身後堆放消息的櫃子裏找了出來。


    將一張白裏透黃,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許多文字的紙張遞給了嶽飛並說道:“此乃我們的斥候從上郡飛鴿傳迴的消息,還是原版,尚未來得及抄寫備份。”


    飛鴿傳書在紙張可以批量生產後,就開始廣泛應用了。


    當時的人們利用鴿子善於辨別方向與戀家歸巢的原理,將需要的消息記錄在薄薄的紙張上,然後綁在鴿子上,就能將消息傳遞出去。


    漢武帝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因為同行的副使卷入到了匈奴的內亂中,受到牽連,被匈奴扣留。


    當時漢朝不斷討伐匈奴,致使兩族之間結下了很難化解的仇恨。


    匈奴將蘇武囚禁後,不斷威逼利誘對方投降,蘇武誓死不從。


    匈奴單於不得已之下,隻能對外宣稱對方已經死亡,並將蘇武遷至北海(貝加爾湖)牧羊。


    直到十九年後,漢昭帝時期。


    漢朝使者再次出使匈奴,在北海見到了牧羊的蘇武,使者將消息寫在紙上並綁在一隻訓練有素的大雁上,將消息傳迴了漢朝。


    最終在漢王朝的施壓下,被困匈奴多年的蘇武以及與他當年一起出使匈奴的隨從,除去已經死去與投降的,皆返迴了故鄉,並得到漢昭帝的賞賜。


    蘇武被封為典屬國,三品,秩中二千石,並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


    隨從歸漢的常惠、徐聖、趙終根都官拜中郎,賜絲綢各二百匹。


    剩下六人因為年齡太大,已經超過漢朝官員的退休年齡,沒有封官,賜錢十萬,終身免徭役。


    蘇武的歸漢因此衍生出了鴻雁傳書的典故。


    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一樣,都是利用鳥類的自身特點為人類傳遞消息。


    紙張到了東漢末年已經得到迅捷的發展,這個時代人們主要的記錄工具是縑帛、竹簡、紙張三者並用。


    而劉辯到了幽州後,開始大力推廣紙張的使用,甚至還派人去邀請過這個時代的學者、書法家、造紙術的改進者左伯。


    不過,對方因為得到吳起的禮遇,並沒有選擇離開家鄉東萊北上,而是選擇留在了青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並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