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昔年的西楚霸王還有嫡係後人?”劉協小臉一緊的問道。
作為劉氏皇族,雖然時隔數百年,但是從太史公留下的《史記》以及他們劉氏皇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隻有皇帝才能看到的私密典籍來看,當年的西楚霸王比起史書中的記載,猶有過之。
如果傳言中那位自稱西楚霸王後人的江東反賊,真有不遜於其先祖的能力,對於如今剛剛才有所緩和的大漢王朝來說,實在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
負責編修國史的著作郎魯旭上前說道:“啟稟陛下,據微臣所知,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應該沒有嫡係後人。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司馬遷,曾經為寫《史記》,不但遊遍天下,還拜訪了許多漢初功臣集團的後人。
司馬遷對當年西楚霸王可謂是推崇備至,如果對方有後人尚存世間,一定會記錄在《史記》之中。”
太史在夏朝末年已經有此官職,專門負責天文地理,算術曆法等。
春秋時期,許多小國開始逐漸興起,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工作。
商鞅在秦國變法後,設立太史令一職,主要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漢承秦製,同樣沿用了當初的秦國製度,太史令仍然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東漢開始,太史令不再負責編寫國史,專掌天時、星曆,歲終奏新年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祥瑞、災異則記之。
而編寫國史的職位變動到了東漢初年新設置官職蘭台令史。
班固在撰寫《漢書》時,其職位就是蘭台令史。
靈帝末年開始,重新分配編寫史書的官職,廢棄了蘭台令史,重新設立新的官職,是為著作郎。
魯旭出身扶風魯氏,乃司徒魯恭之孫、隴西太守魯謙之子。
其人因為處事公正,又精通各朝曆史,所以擔任了著作郎一職,專門為大漢編修曆史。
“就是因為當年的司馬遷對項羽推崇備至,才沒有將其子嗣後裔的下落寫進史書裏,這是在變相的保護項羽的後裔!司馬遷當年編寫的國史,就有許多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造謠誹謗武帝。”太仆王允陰陽怪氣的說道。
原本曆史中的王允就非常不喜歡司馬遷,當初推翻董卓統治後,準備治董卓舊臣蔡邕的罪,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替蔡邕說情道:“蔡邕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別是對大漢王朝的故事了解頗多,應當給他機會贖罪,讓他繼續完成本朝曆史的編撰,成為像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一樣流傳萬世。
何況蔡邕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眾望,不服人心啊!”
然而王允根本不采納太尉馬日磾的建議,反而大怒的說道:“就是因為漢武帝沒有殺了司馬遷,才讓他寫下了誹謗皇帝的史書,流傳後世。如果我們現在不殺蔡邕,將來他一定會寫下令我們與陛下都難堪的曆史。”
素來尊敬司馬遷的諫議大夫朱儁頗為不滿的說道:“王太仆此言過了。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遭遇極刑而沒有放棄人生,才寫下來名垂後世的鴻篇巨著。我們不能因為他記載了一些那個時代的事實,就認為他在誹謗皇帝。
如果太史公記載的事情真是誹謗,武帝早就讓人毀了這本國史,而讓人重新編撰了。
然而武帝並沒有因為此事而毀禁這部宏偉著作,反而流傳了下來。
《史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下為公,這也是我們這些後輩們尊敬太史公的原因。”
朱儁原本與李廣等人各領禁軍鎮守洛陽的四塞,但是袁術與董卓的軍隊分別撤出潁川郡後,閔貢從廣成關出兵占領了此地。
之後皇甫嵩統領的北軍南下,接管了潁川郡後,轘轅就沒有必要繼續駐軍了。
因為轘轅關立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是洛陽前往潁川北部的捷徑要衝。
一旦潁川郡掌控在朝廷手中,轘轅關就完全成為了旅遊景點。
隻需派遣極少量的軍隊在這裏維持治安即可。
鎮守轘轅關的朱儁也隨後帶領禁軍返迴了京城。
他與王允並沒有私怨,之所以不滿的反駁王允,還是因為朱儁出身寒門,自幼飽讀詩書,對那些百折不撓、奮發圖強的先輩們尤為尊敬。
就像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寫的那般:“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這些先賢都是朱儁發自內心敬仰之人,而司馬遷後來也做到知行合一,在受了宮刑後,仍然堅持不懈的寫下了足以名傳千古的史家之絕唱,《史記》。
比起其他先賢,司馬遷在朱儁心中的地位甚至排到了第一。
“哈哈,朱大夫不必動怒,我們討論的是西楚霸王的後人,如何扯到了太史公司馬遷的身上,還是言歸正傳吧!”司空楊彪立刻站出來打圓場道。
王允也有些無語,他與朱儁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居然因為自己批判了司馬遷,就立刻怒氣衝衝的反駁自己。
“自霸王自刎烏江後,無論是我們漢王朝史官編撰的國史,還是民間出現的野史,幾乎沒有對霸王後人的記載。
以我所見,這位自稱霸王後人的反賊,不是冒名頂替的,就是當初投降高祖的那群項氏族人的後裔。”司徒黃琬眼中精光一閃的說道。
“微臣也讚同黃司徒的觀點。當年項羽敗亡後,項氏家族中,諸如項伯、項它、項襄等人皆投降高祖。
高祖當初起兵之後,畢竟受過項梁的大恩,鴻門宴上也承了項伯的恩情。
一統天下後,為顯示自己的寬仁之心,不但赦免了項氏家族,還為對方賜姓劉,以示恩寵。
所以這位在江東掀起風雨的反賊,極大可能是這些投降的項氏家族的後人。”光祿勳荀琨亦讚同的說道。
作為劉氏皇族,雖然時隔數百年,但是從太史公留下的《史記》以及他們劉氏皇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隻有皇帝才能看到的私密典籍來看,當年的西楚霸王比起史書中的記載,猶有過之。
如果傳言中那位自稱西楚霸王後人的江東反賊,真有不遜於其先祖的能力,對於如今剛剛才有所緩和的大漢王朝來說,實在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
負責編修國史的著作郎魯旭上前說道:“啟稟陛下,據微臣所知,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應該沒有嫡係後人。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司馬遷,曾經為寫《史記》,不但遊遍天下,還拜訪了許多漢初功臣集團的後人。
司馬遷對當年西楚霸王可謂是推崇備至,如果對方有後人尚存世間,一定會記錄在《史記》之中。”
太史在夏朝末年已經有此官職,專門負責天文地理,算術曆法等。
春秋時期,許多小國開始逐漸興起,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工作。
商鞅在秦國變法後,設立太史令一職,主要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漢承秦製,同樣沿用了當初的秦國製度,太史令仍然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東漢開始,太史令不再負責編寫國史,專掌天時、星曆,歲終奏新年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祥瑞、災異則記之。
而編寫國史的職位變動到了東漢初年新設置官職蘭台令史。
班固在撰寫《漢書》時,其職位就是蘭台令史。
靈帝末年開始,重新分配編寫史書的官職,廢棄了蘭台令史,重新設立新的官職,是為著作郎。
魯旭出身扶風魯氏,乃司徒魯恭之孫、隴西太守魯謙之子。
其人因為處事公正,又精通各朝曆史,所以擔任了著作郎一職,專門為大漢編修曆史。
“就是因為當年的司馬遷對項羽推崇備至,才沒有將其子嗣後裔的下落寫進史書裏,這是在變相的保護項羽的後裔!司馬遷當年編寫的國史,就有許多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造謠誹謗武帝。”太仆王允陰陽怪氣的說道。
原本曆史中的王允就非常不喜歡司馬遷,當初推翻董卓統治後,準備治董卓舊臣蔡邕的罪,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替蔡邕說情道:“蔡邕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別是對大漢王朝的故事了解頗多,應當給他機會贖罪,讓他繼續完成本朝曆史的編撰,成為像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一樣流傳萬世。
何況蔡邕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眾望,不服人心啊!”
然而王允根本不采納太尉馬日磾的建議,反而大怒的說道:“就是因為漢武帝沒有殺了司馬遷,才讓他寫下了誹謗皇帝的史書,流傳後世。如果我們現在不殺蔡邕,將來他一定會寫下令我們與陛下都難堪的曆史。”
素來尊敬司馬遷的諫議大夫朱儁頗為不滿的說道:“王太仆此言過了。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遭遇極刑而沒有放棄人生,才寫下來名垂後世的鴻篇巨著。我們不能因為他記載了一些那個時代的事實,就認為他在誹謗皇帝。
如果太史公記載的事情真是誹謗,武帝早就讓人毀了這本國史,而讓人重新編撰了。
然而武帝並沒有因為此事而毀禁這部宏偉著作,反而流傳了下來。
《史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下為公,這也是我們這些後輩們尊敬太史公的原因。”
朱儁原本與李廣等人各領禁軍鎮守洛陽的四塞,但是袁術與董卓的軍隊分別撤出潁川郡後,閔貢從廣成關出兵占領了此地。
之後皇甫嵩統領的北軍南下,接管了潁川郡後,轘轅就沒有必要繼續駐軍了。
因為轘轅關立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是洛陽前往潁川北部的捷徑要衝。
一旦潁川郡掌控在朝廷手中,轘轅關就完全成為了旅遊景點。
隻需派遣極少量的軍隊在這裏維持治安即可。
鎮守轘轅關的朱儁也隨後帶領禁軍返迴了京城。
他與王允並沒有私怨,之所以不滿的反駁王允,還是因為朱儁出身寒門,自幼飽讀詩書,對那些百折不撓、奮發圖強的先輩們尤為尊敬。
就像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寫的那般:“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這些先賢都是朱儁發自內心敬仰之人,而司馬遷後來也做到知行合一,在受了宮刑後,仍然堅持不懈的寫下了足以名傳千古的史家之絕唱,《史記》。
比起其他先賢,司馬遷在朱儁心中的地位甚至排到了第一。
“哈哈,朱大夫不必動怒,我們討論的是西楚霸王的後人,如何扯到了太史公司馬遷的身上,還是言歸正傳吧!”司空楊彪立刻站出來打圓場道。
王允也有些無語,他與朱儁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居然因為自己批判了司馬遷,就立刻怒氣衝衝的反駁自己。
“自霸王自刎烏江後,無論是我們漢王朝史官編撰的國史,還是民間出現的野史,幾乎沒有對霸王後人的記載。
以我所見,這位自稱霸王後人的反賊,不是冒名頂替的,就是當初投降高祖的那群項氏族人的後裔。”司徒黃琬眼中精光一閃的說道。
“微臣也讚同黃司徒的觀點。當年項羽敗亡後,項氏家族中,諸如項伯、項它、項襄等人皆投降高祖。
高祖當初起兵之後,畢竟受過項梁的大恩,鴻門宴上也承了項伯的恩情。
一統天下後,為顯示自己的寬仁之心,不但赦免了項氏家族,還為對方賜姓劉,以示恩寵。
所以這位在江東掀起風雨的反賊,極大可能是這些投降的項氏家族的後人。”光祿勳荀琨亦讚同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