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讓箭矢在天空中多飛一會兒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急,現在正是南疆各郡最警戒的時候,我們不要輕舉妄動。先讓箭矢在天空中多飛一會兒,等到交趾的軍隊與夜郎國的部隊交鋒後,我們在從零陵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占鬱林郡,受到的損失可以降至最低。
即使交趾方麵得到消息,也會因為無暇分兵,隻能任憑我們占領鬱林郡。”孫臏低聲說道。
…………
而此時的交趾刺史府,卻因為選何人為帥南下援助九真郡出現了爭論。
大漢王朝這幾十年來,南疆因為遠在天南,又在士氏家族的治理下,非常的平穩,很少發生戰亂。
這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因為很少發生戰亂,沒有鍛煉出來一批優秀的將領。
這些年南下避難的飽學之士不少,除了出身陳郡袁氏的袁徽外,還有原本曆史中,吳國比較出名的兩位重臣,曾經擔任吳國太子太傅的名儒程秉與擔任吳國尚書仆射兼太子少傅的薛綜。
或許受後世那本名著的影響,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們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背景板,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最典型的案例。
然而曆史中的他們,卻是非常有能力的。
程秉是人傑地靈的汝南人,年少時,師從這個時代的著名大儒、經學家鄭玄。
青年時期,正逢天下大亂,董卓進京擅權,中原各地烽火不斷,四方盜賊如螞蟻般聚集在一起。
程秉為躲避戰亂,南下交趾。
在這期間,與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劉熙一起考究五經大義,被交趾太守士燮引為上賓,擔任交趾郡長史一職。
而薛綜的出身更是了不得,他的祖上是戰國時代鼎鼎大名的齊國孟嚐君田文。
孟嚐君受封於薛地後,因田甲叛亂而被齊王猜忌,孟嚐君交權辭官,隱居薛邑,頤養天年。
秦滅六國後,孟嚐君失去祭祀,子孫分散各地。
漢高祖平定天下,非常仰慕當年信陵君等戰國四公子這般養士的風範,路過齊地後,尋訪孟嚐君的後裔。
尋到了孟嚐君的孫子田陵、田國二人,想恢複其封地。
但是當時正是劉邦大殺異姓王的時候,田陵、田國心驚膽戰之下,互相推讓,皆不敢接受。
數年後,劉邦去世,此事也不了了之。
田陵、田國二人怕孟嚐君孫子的身份受到牽連,於是來到竹邑,並定居於此,以孟嚐君當年封地薛為姓。
自此之後數百年的時間,竹邑薛氏世代擔任本郡掌管典籍的官職,成為沛郡的世家大族。
薛綜年少時通曉經學,擅長撰寫文章,有優異之才。
中原大亂後,薛綜跟隨族人南下到交趾避難,士燮得知對方之才,聘請為本郡的從事。
此時的交趾刺史府內,包括袁徽、程秉、薛綜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來到這裏。
而他們正在爭論的是讓誰領兵南下援助九真郡。
…………
“嶺南這些年趨於平定,諸郡內很少出現戰火,所以並沒有湧現出優秀的將領。各郡將領率領數千人去平定山賊盜匪還行,與夜郎國的大軍相抗衡,恐怕力不從心。
夜郎國雖然沒有鼎盛時期的十萬精兵,但是數萬的兵力還是有的。
我本想親自率領交趾的大軍前去支援,但是被袁老弟製止,並認為我必須坐鎮交趾,否則一旦前方戰事不順,交趾必定出現人心惶惶的局麵,需要我來主持大局,不知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或是有誰自願意告奮勇的去解九真郡之難?”士燮語氣中充滿了無奈。
“這……我等讀書人學習的都是儒家的經學,講究的是如何治理國家、貫通天人以及教化百姓,行軍打仗的兵家那一套,卻不是我們擅長的。”程秉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逝的說道。
他這些年躲避戰亂,南下交趾,受到了士燮的大力優待,如今交趾出現了困局,他卻無能為力,感到十分的慚愧。
薛綜看了看周圍無人出聲,本想挺身而出,率軍前去救援九真郡,但是想了想自己雖然讀過兵書,卻並沒有上過戰場。
如果冒然率軍前去,失敗事小,造成整個大漢邊疆淪落於夜郎國人之手,那就是千古大罪了。
原本曆史中,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戰後的孫吳政權,影響力迅速上漲,極大的震撼了身處南疆的士燮。
在孫權的招攬之下,薛綜跟隨士燮一起歸附孫權,被封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址二郡太守。
當時的交州地區剛剛被大漢王朝開發,許多小型勢力並不服從漢王朝的管理,以珠崖洲(後世海南島)的本地土著駱越人為首,他們極為反感被漢王朝的官吏管理。
因為幾乎每一任駐守珠崖洲的官吏都會貪汙受賄,搜求珍寶,民不堪役,所以引起的反抗鬥爭連年不斷。
薛綜作為向導,跟隨時任交州刺史的呂岱一同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渡海遠征,一直打到了九真郡,才徹底平定叛亂。
薛綜也因為此次平叛有功,返迴後兼任謁者仆射。
之後薛綜又參與了數次平叛,都取得不錯的效果。
不過,那都是他四十歲後的經曆了,現在的他不過是一位剛剛到達弱冠之年的儒生而已。
士燮見到薛綜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禁出聲問道:“敬文(薛綜)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不瞞刺史大人,我雖然沒有率領過大軍,兵書卻讀過不少,如果刺史大人麾下有人願意領軍前去,敬文願意擔任參軍一職,協助對方共同破敵。
至於讓我獨領一軍,敬文自問還沒有這樣的能力。”薛綜輕歎一聲的說道。
“既然沒人願意擔此重任,父親不妨讓孩兒一試。孩兒這些年在交趾大多數時候都在軍營中曆練,自問在整個嶺南地區,沒有人能在軍事上超越我。”
士燮連忙望過去,發現說話之人正是自己的長子士徽。
“這……”麵對自己長子的自告奮勇,士燮顯得非常猶豫。
即使交趾方麵得到消息,也會因為無暇分兵,隻能任憑我們占領鬱林郡。”孫臏低聲說道。
…………
而此時的交趾刺史府,卻因為選何人為帥南下援助九真郡出現了爭論。
大漢王朝這幾十年來,南疆因為遠在天南,又在士氏家族的治理下,非常的平穩,很少發生戰亂。
這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因為很少發生戰亂,沒有鍛煉出來一批優秀的將領。
這些年南下避難的飽學之士不少,除了出身陳郡袁氏的袁徽外,還有原本曆史中,吳國比較出名的兩位重臣,曾經擔任吳國太子太傅的名儒程秉與擔任吳國尚書仆射兼太子少傅的薛綜。
或許受後世那本名著的影響,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們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背景板,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最典型的案例。
然而曆史中的他們,卻是非常有能力的。
程秉是人傑地靈的汝南人,年少時,師從這個時代的著名大儒、經學家鄭玄。
青年時期,正逢天下大亂,董卓進京擅權,中原各地烽火不斷,四方盜賊如螞蟻般聚集在一起。
程秉為躲避戰亂,南下交趾。
在這期間,與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劉熙一起考究五經大義,被交趾太守士燮引為上賓,擔任交趾郡長史一職。
而薛綜的出身更是了不得,他的祖上是戰國時代鼎鼎大名的齊國孟嚐君田文。
孟嚐君受封於薛地後,因田甲叛亂而被齊王猜忌,孟嚐君交權辭官,隱居薛邑,頤養天年。
秦滅六國後,孟嚐君失去祭祀,子孫分散各地。
漢高祖平定天下,非常仰慕當年信陵君等戰國四公子這般養士的風範,路過齊地後,尋訪孟嚐君的後裔。
尋到了孟嚐君的孫子田陵、田國二人,想恢複其封地。
但是當時正是劉邦大殺異姓王的時候,田陵、田國心驚膽戰之下,互相推讓,皆不敢接受。
數年後,劉邦去世,此事也不了了之。
田陵、田國二人怕孟嚐君孫子的身份受到牽連,於是來到竹邑,並定居於此,以孟嚐君當年封地薛為姓。
自此之後數百年的時間,竹邑薛氏世代擔任本郡掌管典籍的官職,成為沛郡的世家大族。
薛綜年少時通曉經學,擅長撰寫文章,有優異之才。
中原大亂後,薛綜跟隨族人南下到交趾避難,士燮得知對方之才,聘請為本郡的從事。
此時的交趾刺史府內,包括袁徽、程秉、薛綜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來到這裏。
而他們正在爭論的是讓誰領兵南下援助九真郡。
…………
“嶺南這些年趨於平定,諸郡內很少出現戰火,所以並沒有湧現出優秀的將領。各郡將領率領數千人去平定山賊盜匪還行,與夜郎國的大軍相抗衡,恐怕力不從心。
夜郎國雖然沒有鼎盛時期的十萬精兵,但是數萬的兵力還是有的。
我本想親自率領交趾的大軍前去支援,但是被袁老弟製止,並認為我必須坐鎮交趾,否則一旦前方戰事不順,交趾必定出現人心惶惶的局麵,需要我來主持大局,不知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或是有誰自願意告奮勇的去解九真郡之難?”士燮語氣中充滿了無奈。
“這……我等讀書人學習的都是儒家的經學,講究的是如何治理國家、貫通天人以及教化百姓,行軍打仗的兵家那一套,卻不是我們擅長的。”程秉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逝的說道。
他這些年躲避戰亂,南下交趾,受到了士燮的大力優待,如今交趾出現了困局,他卻無能為力,感到十分的慚愧。
薛綜看了看周圍無人出聲,本想挺身而出,率軍前去救援九真郡,但是想了想自己雖然讀過兵書,卻並沒有上過戰場。
如果冒然率軍前去,失敗事小,造成整個大漢邊疆淪落於夜郎國人之手,那就是千古大罪了。
原本曆史中,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戰後的孫吳政權,影響力迅速上漲,極大的震撼了身處南疆的士燮。
在孫權的招攬之下,薛綜跟隨士燮一起歸附孫權,被封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址二郡太守。
當時的交州地區剛剛被大漢王朝開發,許多小型勢力並不服從漢王朝的管理,以珠崖洲(後世海南島)的本地土著駱越人為首,他們極為反感被漢王朝的官吏管理。
因為幾乎每一任駐守珠崖洲的官吏都會貪汙受賄,搜求珍寶,民不堪役,所以引起的反抗鬥爭連年不斷。
薛綜作為向導,跟隨時任交州刺史的呂岱一同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渡海遠征,一直打到了九真郡,才徹底平定叛亂。
薛綜也因為此次平叛有功,返迴後兼任謁者仆射。
之後薛綜又參與了數次平叛,都取得不錯的效果。
不過,那都是他四十歲後的經曆了,現在的他不過是一位剛剛到達弱冠之年的儒生而已。
士燮見到薛綜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禁出聲問道:“敬文(薛綜)是不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不瞞刺史大人,我雖然沒有率領過大軍,兵書卻讀過不少,如果刺史大人麾下有人願意領軍前去,敬文願意擔任參軍一職,協助對方共同破敵。
至於讓我獨領一軍,敬文自問還沒有這樣的能力。”薛綜輕歎一聲的說道。
“既然沒人願意擔此重任,父親不妨讓孩兒一試。孩兒這些年在交趾大多數時候都在軍營中曆練,自問在整個嶺南地區,沒有人能在軍事上超越我。”
士燮連忙望過去,發現說話之人正是自己的長子士徽。
“這……”麵對自己長子的自告奮勇,士燮顯得非常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