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複雜多變的一生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西郡的治所陽樂縣距離徒河縣並不遠,隻需向南到達小淩河後,順流向東,即可抵達徒河縣。
霍去病自告奮勇的申請此次突襲昌黎縣之戰。
此戰最關鍵的是行軍速度,趁昌黎縣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襲對方。
因為遼東屬國的徒河縣是遼西進入遼東的路口,在徒河縣沒有被攻破之前,昌黎縣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而論騎兵的速度,霍去病麾下的騎兵團則是在整個幽州首屈一指,即使嶽飛麾下的騎兵團都要稍遜一籌。
嶽飛也沒有爭功,而是大義凜然的說道:“突襲昌黎縣,霍二哥是當仁不讓的主帥人選。”
當日午時,霍去病率本部一萬騎兵向徒河縣行進。
到達徒河縣後,烏延和竹康安大開城門,並親自出城投降。
霍去病留下副將鮮於輔統軍三千暫時鎮守徒河縣後,帶領剩下七千騎兵向北而去,突襲了毫無防備的昌黎縣。
沒有任何的懸念,當在自己府上暢飲的峭王蘇仆延得知幽州軍已經進入昌黎縣城後,大驚失色,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丟下酒杯與身邊的美人,失魂落魄的走出自己的府邸,帶領身邊的親衛來到霍去病的軍前投降。
霍去病並沒有為難對方,準其投降,派人將對方送到遼西郡的陽樂縣,聽候史侯的發落,自己則開始整頓昌黎縣。
此時尚在陽樂縣的劉辯、嶽飛等人卻得到了京城政變的消息。
陽樂縣,縣長府內。
劉和忙於整頓投降後的陽樂縣事宜,此時隻有劉辯與嶽飛二人。
“真是讓人大感意外啊,沒想到曆史上一直飽受權臣欺辱的漢獻帝,居然能反戈一擊,推翻了權臣董卓的暴政,讓我始料未及!”嶽飛看著手中從中原傳來的緊急情報,眉開眼笑的說道。
董卓這樣的殘暴分子失去執政中央的機會,無論對於大漢還是天下蒼生都是絕對的大好事,除了董卓麾下的集團,幾乎所有的人都拍手稱快。
“協弟自幼聰穎無雙,年少繼位,曆經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權臣把持朝政,仍然為了光複大漢在努力。
世人往往喜歡以成敗論英雄,漢獻帝作為大漢最後一位皇帝,最終隻能妥協禪位,成為亡國之君,在許多後人眼中是無能昏庸之君的代表。
然而當你走進漢獻帝的一生,才會發現,其他他是一位睿智的皇帝,能在董卓、李榷、郭汜這樣殘暴的掌權者把持朝政之下安然無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表現。
能在曹孟德這位整個三國時期,可以說綜合能力第一的梟雄挾持下,數次的反抗,仍然把他搞得焦頭爛額,難道不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大漢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很多。
其一,廢刺史立州牧,導致地方勢力大興,中央失去控製。
其二,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失去大量土地,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無法生存下去後,走上了一條反抗的不歸路。
其三,外族入侵,耗光了朝廷的中央軍,導致朝廷沒有足夠武裝能力鎮壓不聽命令的地方勢力。
其四,外戚宦官專權,導致政治腐敗,黨錮之禍的連續發生,導致世家大族們開始不在信任漢朝的統治者。
官僚係統是一個國家能否正常運行的根基,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能讓國家這台機器正常運行起來。
而官僚係統的組成基本以士族為主,當士族不在信任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時,那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其五,在李傕郭汜掌權的那幾年,他們二人數次帶領麾下的軍隊在皇城下混戰,許多忠於大漢的名臣因此喪生。
素有漢末三傑之稱的皇甫嵩、朱儁、盧植也是在這幾年相繼去世。
大漢不但失去了最忠心且最有能力改變局勢的三位無雙忠義之士,而且他們代表的是,大漢的將門世家,大漢的寒門子弟以及大漢的世家大族。
如果他們還在,可以聚攏這三個階級的大多數力量,而當他們不在之時,這三股力量群龍無首,開始各自選擇自己的效力對象。
大漢積弊多年,在協弟上位前已經積重難返,如果沒有權臣把持朝廷,依靠明君名臣的組合,還有可能慢慢扭轉乾坤,然而上天並沒有給協弟這個機會。
從他少年繼位之初,直到最後被迫禪位,沒有哪一天是自己主政的。”劉辯侃侃而談,似乎要扭轉嶽飛對於漢獻帝的看法。
“縱觀這次朝廷的政變設局,調走董卓的關西軍、白起訓練的白波軍以及並州軍,如此環環相扣的設計,非張良、陳平之類的謀士不能完成。
我記得現在大漢朝堂之上並沒有這樣類似張子房、陳平這樣的奇謀之士,飛將軍李廣、廣平侯吳漢皆是作風勇猛的將軍,賈複以勇武見稱,晚年研究儒學,亦非奇謀之士。
不知是何人為當今陛下出謀劃策的。”嶽飛興致勃勃的說道。
“鵬舉怎麽忘了那位,被陳壽評為算無遺策,將他與張良、陳平相提並論,《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雖然後人們往往喜歡將他與亂武、毒士聯係在一起,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卻是一位心係天下蒼生,匡時濟世的奇謀之士。”劉辯不禁淡然的笑道。
嶽飛沉吟片刻,不禁眉頭緊皺的說道:“史侯所說的可是賈文和?他不是在董卓麾下任職,並且因為其出身涼州武威郡的緣故,頗受董卓的賞識,怎麽可能參與扳倒董卓的謀劃中來?”
“賈文和的一生,以自保為第一,其次在自己能力足夠之時,才會心係天下蒼生。
這也是為什麽董卓死後,王允發布殺盡涼州人的命令後,他要勸說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城。
也是為什麽李傕、郭汜、樊稠共同執政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欲圖起兵爭鬥,賈詡會不遺餘力的勸說對方,以大體責之,讓他們三人不敢擅動刀兵,免去了許多的災難。
但是自古以來,暴政者都沒有好下場,賈詡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後來他離開了李傕等勢力,投靠了段煨,後來離開段煨又投靠了張繡。
而現在董卓就是這樣的情況,離毀滅不遠了,所以賈詡為求自保,必定暗中投靠皇黨,以求謀得一條生路。”劉辯似乎早已經看穿了一切,向嶽飛娓娓道來。
霍去病自告奮勇的申請此次突襲昌黎縣之戰。
此戰最關鍵的是行軍速度,趁昌黎縣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襲對方。
因為遼東屬國的徒河縣是遼西進入遼東的路口,在徒河縣沒有被攻破之前,昌黎縣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而論騎兵的速度,霍去病麾下的騎兵團則是在整個幽州首屈一指,即使嶽飛麾下的騎兵團都要稍遜一籌。
嶽飛也沒有爭功,而是大義凜然的說道:“突襲昌黎縣,霍二哥是當仁不讓的主帥人選。”
當日午時,霍去病率本部一萬騎兵向徒河縣行進。
到達徒河縣後,烏延和竹康安大開城門,並親自出城投降。
霍去病留下副將鮮於輔統軍三千暫時鎮守徒河縣後,帶領剩下七千騎兵向北而去,突襲了毫無防備的昌黎縣。
沒有任何的懸念,當在自己府上暢飲的峭王蘇仆延得知幽州軍已經進入昌黎縣城後,大驚失色,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丟下酒杯與身邊的美人,失魂落魄的走出自己的府邸,帶領身邊的親衛來到霍去病的軍前投降。
霍去病並沒有為難對方,準其投降,派人將對方送到遼西郡的陽樂縣,聽候史侯的發落,自己則開始整頓昌黎縣。
此時尚在陽樂縣的劉辯、嶽飛等人卻得到了京城政變的消息。
陽樂縣,縣長府內。
劉和忙於整頓投降後的陽樂縣事宜,此時隻有劉辯與嶽飛二人。
“真是讓人大感意外啊,沒想到曆史上一直飽受權臣欺辱的漢獻帝,居然能反戈一擊,推翻了權臣董卓的暴政,讓我始料未及!”嶽飛看著手中從中原傳來的緊急情報,眉開眼笑的說道。
董卓這樣的殘暴分子失去執政中央的機會,無論對於大漢還是天下蒼生都是絕對的大好事,除了董卓麾下的集團,幾乎所有的人都拍手稱快。
“協弟自幼聰穎無雙,年少繼位,曆經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權臣把持朝政,仍然為了光複大漢在努力。
世人往往喜歡以成敗論英雄,漢獻帝作為大漢最後一位皇帝,最終隻能妥協禪位,成為亡國之君,在許多後人眼中是無能昏庸之君的代表。
然而當你走進漢獻帝的一生,才會發現,其他他是一位睿智的皇帝,能在董卓、李榷、郭汜這樣殘暴的掌權者把持朝政之下安然無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表現。
能在曹孟德這位整個三國時期,可以說綜合能力第一的梟雄挾持下,數次的反抗,仍然把他搞得焦頭爛額,難道不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大漢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很多。
其一,廢刺史立州牧,導致地方勢力大興,中央失去控製。
其二,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失去大量土地,階級矛盾日益嚴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無法生存下去後,走上了一條反抗的不歸路。
其三,外族入侵,耗光了朝廷的中央軍,導致朝廷沒有足夠武裝能力鎮壓不聽命令的地方勢力。
其四,外戚宦官專權,導致政治腐敗,黨錮之禍的連續發生,導致世家大族們開始不在信任漢朝的統治者。
官僚係統是一個國家能否正常運行的根基,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能讓國家這台機器正常運行起來。
而官僚係統的組成基本以士族為主,當士族不在信任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時,那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其五,在李傕郭汜掌權的那幾年,他們二人數次帶領麾下的軍隊在皇城下混戰,許多忠於大漢的名臣因此喪生。
素有漢末三傑之稱的皇甫嵩、朱儁、盧植也是在這幾年相繼去世。
大漢不但失去了最忠心且最有能力改變局勢的三位無雙忠義之士,而且他們代表的是,大漢的將門世家,大漢的寒門子弟以及大漢的世家大族。
如果他們還在,可以聚攏這三個階級的大多數力量,而當他們不在之時,這三股力量群龍無首,開始各自選擇自己的效力對象。
大漢積弊多年,在協弟上位前已經積重難返,如果沒有權臣把持朝廷,依靠明君名臣的組合,還有可能慢慢扭轉乾坤,然而上天並沒有給協弟這個機會。
從他少年繼位之初,直到最後被迫禪位,沒有哪一天是自己主政的。”劉辯侃侃而談,似乎要扭轉嶽飛對於漢獻帝的看法。
“縱觀這次朝廷的政變設局,調走董卓的關西軍、白起訓練的白波軍以及並州軍,如此環環相扣的設計,非張良、陳平之類的謀士不能完成。
我記得現在大漢朝堂之上並沒有這樣類似張子房、陳平這樣的奇謀之士,飛將軍李廣、廣平侯吳漢皆是作風勇猛的將軍,賈複以勇武見稱,晚年研究儒學,亦非奇謀之士。
不知是何人為當今陛下出謀劃策的。”嶽飛興致勃勃的說道。
“鵬舉怎麽忘了那位,被陳壽評為算無遺策,將他與張良、陳平相提並論,《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雖然後人們往往喜歡將他與亂武、毒士聯係在一起,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卻是一位心係天下蒼生,匡時濟世的奇謀之士。”劉辯不禁淡然的笑道。
嶽飛沉吟片刻,不禁眉頭緊皺的說道:“史侯所說的可是賈文和?他不是在董卓麾下任職,並且因為其出身涼州武威郡的緣故,頗受董卓的賞識,怎麽可能參與扳倒董卓的謀劃中來?”
“賈文和的一生,以自保為第一,其次在自己能力足夠之時,才會心係天下蒼生。
這也是為什麽董卓死後,王允發布殺盡涼州人的命令後,他要勸說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城。
也是為什麽李傕、郭汜、樊稠共同執政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欲圖起兵爭鬥,賈詡會不遺餘力的勸說對方,以大體責之,讓他們三人不敢擅動刀兵,免去了許多的災難。
但是自古以來,暴政者都沒有好下場,賈詡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後來他離開了李傕等勢力,投靠了段煨,後來離開段煨又投靠了張繡。
而現在董卓就是這樣的情況,離毀滅不遠了,所以賈詡為求自保,必定暗中投靠皇黨,以求謀得一條生路。”劉辯似乎早已經看穿了一切,向嶽飛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