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重建山海關?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道史侯當日新建沿海縣城,並從其他州郡各縣城漁民那裏購買海魚就想到了今日?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還未在臨渝縣施政,卻已經得到這裏百姓的歸心。”嶽飛麵露一絲古怪之色的說道。
“史侯運籌帷幄,謀定千裏,我等不及也。”薑俊健也附和道。
“咳咳……鵬舉你和俊健就別一唱一和了。當初我也隻是為了節約糧食以及讓附近的漁民多增加點收入,才從他們那裏收購大量從海洋裏捕獲的海魚。
他們許多人為了賣出一個高價錢,會深入其他內陸縣城進行販賣,特別是在夏季,許多海魚因此發黑發臭,無法食用,浪費了許多糧食。
沒想到遠在臨渝縣的百姓居然得到了消息,將他們打來的海魚運送到天海縣等新興的沿海縣城進行售賣,這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劉辯輕咳一聲,不置可否的說道。
“我們臨渝縣百姓原本並不知道,後來出海打漁時,遇到了天海縣附近的漁民。大家距離並不遠,出海打漁時偶爾也能遇到,我們臨渝縣的百姓也是聽他們說的。
起初大家還不相信,但是有其他漁民向我們收購捕撈而來的海魚時,出價比縣城裏麵的還高,大家都欣喜的賣給了對方。
時日一久,我們也對此產生了疑惑,有漁民跟隨對方到達天海縣後才知道原來事情竟然是真的。
從那以後,我們捕撈的海魚,除了極少一部分留作自己食用外,大部分都運輸到天海縣或是京海縣售賣,日子也開始一天天好起來了。
當大家得知有軍隊前來之時,非常的擔憂,好在老朽年輕之時曾經在漁陽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主簿,知道那是大漢的旗幟。
老朽在臨渝縣有些聲望,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前來拜見統軍的主帥,沒想到竟然是史侯親臨。”黃健柏如實的說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正因為史侯平時做事皆以百姓為念,百姓自然會對史侯感恩戴德,臨渝縣這樣百姓歸心的事情必將在今後多次出現。”嶽飛不禁讚賞道。
“哦?沒想到黃老竟然曾經在我大漢漁陽郡任職,看黃老不卑不亢,對答如流,確實深諳為官之道。”劉辯驚訝之色一閃而逝的說道。
“那已經是三十餘年前的往事,黨錮之禍後,老朽棄官歸家,一直在臨渝縣生活。自此之後,再也沒有返迴過漁陽郡了。”黃健柏目露一絲追憶之色,似乎想起了昔年的往事。
“哎,又是一位深受黨錮之禍的牽連,沒有後台的普通官吏。”嶽飛輕聲低語道。
“敢問史侯,既然已經率軍來到臨渝縣,那在令支縣的烏桓王是否已經……”這涉及到軍事機密,黃健柏忐忑不安的說了一半,沒有繼續再說下去。
這種事情對於劉辯來說卻並非是什麽機密,不禁淡然的笑道:“黃老請放心,令支縣已經被我幽州軍隊占領,烏延帶領殘餘的勢力向北投靠丘力居去了。
而我們誌在收複整個遼西郡,相信不久之後,遼西郡內將不再有烏桓軍隊的身影。
有我們幽州軍為百姓們守衛邊疆,大家也可以在此安居樂業的生活了。
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幽州到時候新頒布的律法和政策也希望黃老能帶頭響應。
畢竟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令全社會的所有階層都滿意,有人從中得到了好處,自然也有人可能因此失去以往的利益。”劉辯大有深意的說道。
“史侯放心,老朽明白,大多數百姓得到了實惠,必然會讓許多豪紳貴族因此失去利益。
我們臨渝縣豪紳貴族簡直是鳳毛麟角,僅有的那幾個都和老朽的家族多有往來,交情匪淺。
如果他們真有不滿,老朽自當出麵和他們交涉,必定不會產生亂子。”黃健柏信心十足的說道。
“若真能如此,我們必定為黃老記上一功。”劉辯麵露笑意的說道。
…………
次日,天剛蒙蒙亮。
劉辯、嶽飛在薑俊健為首的護衛隊的護送下,悄然向東北方向而去。
因為臨渝縣背靠燕山,東臨渤海,並非平原地帶,無法騎馬快速馳騁。
將近午時,劉辯與嶽飛等人才來到後世的山海關所在地。
“這裏高山險峻,背靠燕山,東臨大海,如果在西邊修築長城壁壘,再此築關修城,連城一體,恐怕比起劍門關也不妨多讓。絕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嶽飛來來迴迴轉了幾圈後,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不愧是鵬舉,眼光竟然如此毒辣,僅僅觀察周遭地勢,就能得到如此評價,與大明功臣中山王徐達真乃英雄相見略同。
華夏自戰國時代開始,除了唐朝等極少數朝代外,曆朝曆代都曾經修築過長城,明朝推翻了蒙元的統治,對於長城的重視程度不在秦漢之下。
那時的明長城就曾經修築到了這裏,中山王徐達在此築城建關,與西部的長城連城一體,成為扼東北、華北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
山海關長城曆經大明六朝才修築完成,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共耗時二百多年。”劉辯解釋道。
“不隻盛唐,我大宋自太祖開國,燕雲十六州就已經丟失。太宗曾經試圖收複燕雲之地,但是在高梁河大敗。自此之後,大宋再也無力收複燕雲十六州。
長城大部分區域皆在燕雲十六州,大宋自然沒有辦法修築長城抵禦外寇。”嶽飛神色黯然的說道。
燕雲十六州自後晉石敬瑭時,將其抵押給了契丹。
契丹自得到燕雲十六州後,將遼國的勢力延伸到長城沿線。
長城自戰國時代開始修建,秦統一後,將其連成一片,它是華夏文明偉大的防禦工程。
不但能防禦遊牧騎兵的快速突進,還是農耕與遊牧兩大部類文明形態的分界線,起著護衛先進的農耕文明,使其不致在遊牧人無止境的襲擊中歸於毀滅的曆史作用。
燕雲十六州的失去,也讓後麵大宋吃盡了外族鐵蹄的苦頭。
“史侯運籌帷幄,謀定千裏,我等不及也。”薑俊健也附和道。
“咳咳……鵬舉你和俊健就別一唱一和了。當初我也隻是為了節約糧食以及讓附近的漁民多增加點收入,才從他們那裏收購大量從海洋裏捕獲的海魚。
他們許多人為了賣出一個高價錢,會深入其他內陸縣城進行販賣,特別是在夏季,許多海魚因此發黑發臭,無法食用,浪費了許多糧食。
沒想到遠在臨渝縣的百姓居然得到了消息,將他們打來的海魚運送到天海縣等新興的沿海縣城進行售賣,這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劉辯輕咳一聲,不置可否的說道。
“我們臨渝縣百姓原本並不知道,後來出海打漁時,遇到了天海縣附近的漁民。大家距離並不遠,出海打漁時偶爾也能遇到,我們臨渝縣的百姓也是聽他們說的。
起初大家還不相信,但是有其他漁民向我們收購捕撈而來的海魚時,出價比縣城裏麵的還高,大家都欣喜的賣給了對方。
時日一久,我們也對此產生了疑惑,有漁民跟隨對方到達天海縣後才知道原來事情竟然是真的。
從那以後,我們捕撈的海魚,除了極少一部分留作自己食用外,大部分都運輸到天海縣或是京海縣售賣,日子也開始一天天好起來了。
當大家得知有軍隊前來之時,非常的擔憂,好在老朽年輕之時曾經在漁陽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主簿,知道那是大漢的旗幟。
老朽在臨渝縣有些聲望,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前來拜見統軍的主帥,沒想到竟然是史侯親臨。”黃健柏如實的說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正因為史侯平時做事皆以百姓為念,百姓自然會對史侯感恩戴德,臨渝縣這樣百姓歸心的事情必將在今後多次出現。”嶽飛不禁讚賞道。
“哦?沒想到黃老竟然曾經在我大漢漁陽郡任職,看黃老不卑不亢,對答如流,確實深諳為官之道。”劉辯驚訝之色一閃而逝的說道。
“那已經是三十餘年前的往事,黨錮之禍後,老朽棄官歸家,一直在臨渝縣生活。自此之後,再也沒有返迴過漁陽郡了。”黃健柏目露一絲追憶之色,似乎想起了昔年的往事。
“哎,又是一位深受黨錮之禍的牽連,沒有後台的普通官吏。”嶽飛輕聲低語道。
“敢問史侯,既然已經率軍來到臨渝縣,那在令支縣的烏桓王是否已經……”這涉及到軍事機密,黃健柏忐忑不安的說了一半,沒有繼續再說下去。
這種事情對於劉辯來說卻並非是什麽機密,不禁淡然的笑道:“黃老請放心,令支縣已經被我幽州軍隊占領,烏延帶領殘餘的勢力向北投靠丘力居去了。
而我們誌在收複整個遼西郡,相信不久之後,遼西郡內將不再有烏桓軍隊的身影。
有我們幽州軍為百姓們守衛邊疆,大家也可以在此安居樂業的生活了。
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幽州到時候新頒布的律法和政策也希望黃老能帶頭響應。
畢竟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令全社會的所有階層都滿意,有人從中得到了好處,自然也有人可能因此失去以往的利益。”劉辯大有深意的說道。
“史侯放心,老朽明白,大多數百姓得到了實惠,必然會讓許多豪紳貴族因此失去利益。
我們臨渝縣豪紳貴族簡直是鳳毛麟角,僅有的那幾個都和老朽的家族多有往來,交情匪淺。
如果他們真有不滿,老朽自當出麵和他們交涉,必定不會產生亂子。”黃健柏信心十足的說道。
“若真能如此,我們必定為黃老記上一功。”劉辯麵露笑意的說道。
…………
次日,天剛蒙蒙亮。
劉辯、嶽飛在薑俊健為首的護衛隊的護送下,悄然向東北方向而去。
因為臨渝縣背靠燕山,東臨渤海,並非平原地帶,無法騎馬快速馳騁。
將近午時,劉辯與嶽飛等人才來到後世的山海關所在地。
“這裏高山險峻,背靠燕山,東臨大海,如果在西邊修築長城壁壘,再此築關修城,連城一體,恐怕比起劍門關也不妨多讓。絕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嶽飛來來迴迴轉了幾圈後,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不愧是鵬舉,眼光竟然如此毒辣,僅僅觀察周遭地勢,就能得到如此評價,與大明功臣中山王徐達真乃英雄相見略同。
華夏自戰國時代開始,除了唐朝等極少數朝代外,曆朝曆代都曾經修築過長城,明朝推翻了蒙元的統治,對於長城的重視程度不在秦漢之下。
那時的明長城就曾經修築到了這裏,中山王徐達在此築城建關,與西部的長城連城一體,成為扼東北、華北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
山海關長城曆經大明六朝才修築完成,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共耗時二百多年。”劉辯解釋道。
“不隻盛唐,我大宋自太祖開國,燕雲十六州就已經丟失。太宗曾經試圖收複燕雲之地,但是在高梁河大敗。自此之後,大宋再也無力收複燕雲十六州。
長城大部分區域皆在燕雲十六州,大宋自然沒有辦法修築長城抵禦外寇。”嶽飛神色黯然的說道。
燕雲十六州自後晉石敬瑭時,將其抵押給了契丹。
契丹自得到燕雲十六州後,將遼國的勢力延伸到長城沿線。
長城自戰國時代開始修建,秦統一後,將其連成一片,它是華夏文明偉大的防禦工程。
不但能防禦遊牧騎兵的快速突進,還是農耕與遊牧兩大部類文明形態的分界線,起著護衛先進的農耕文明,使其不致在遊牧人無止境的襲擊中歸於毀滅的曆史作用。
燕雲十六州的失去,也讓後麵大宋吃盡了外族鐵蹄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