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遼西竹氏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令支縣在殷商時期因盛產杜梨而出名,杜梨樹枝多生木質尖刺,對於當時的人們采摘果實和行走多有不便,當地人對梨枝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上古時代,因為先賢的知識匱乏,許多事物都還在探索之中,人們往往因為印象深刻,而對其進行命名。
令支縣附近的百姓對梨樹的稱唿也一般用梨枝來替代,久而久之,梨枝漸漸由諧音轉變為令支,這一區域也漸漸被稱作令支。
春秋時期,令支人在這裏建立了諸侯國,是為令支國。
之後漸漸被山戎族所統治,公元前664年齊桓公興兵救燕伐山戎,滅掉令支國以及其境內的山戎部落。
秦滅燕後,置令支縣,屬遼西郡。
漢承秦製,令支縣仍然作為遼西郡非常重要的縣城。
因為令支縣向北可以進入盧龍道,向東可以經遼西走廊進入傍海道,可以說拿下令支縣,就打通了入遼的入口。如果守住令支縣,則相當於扼住了入遼的關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在令支縣以東,遼西走廊的西端建造了榆關,就是為了扼住邊郡之咽喉。
明朝時,中山王徐達在古榆關東六十裏的位置重新修建了關城,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冀遼在此分界。
與萬裏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唿應,成為了京師之保障。
令支縣對於入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行軍的路上,劉辯向嶽飛請教道:“看鵬舉的行軍速度,難道不打算突襲令支縣而是準備強攻?”
嶽飛緩緩搖頭道:“過了徐無山後,前麵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我們速度再快,也會被對方的斥候發現。對麵有充足的時間堅壁清野,到時候隻會浪費我們大軍的體力而已。
強攻乃是最下乘或者最無奈的進攻手段,因為即使拿下令支縣城,也會造成不小的傷亡。”
“那鵬舉之意呢?”劉辯雙眉緊皺的問道。
劉辯的軍事能力來源於看過的史書、超越時代的一些知識,以及當年在網上和人打嘴炮的辯論,真讓他親自帶兵上場,和古之名將相比,那自然是遠遠不如。
“對於我們來說,下策是強攻令支縣,中策是調動對方的大軍出城後,通過野戰解決對方,上策是將令支縣三麵包圍,圍而不攻,留下東麵放其離開。
如果對麵短時間內仍然固守令支縣,我們就可以在東麵設置埋伏,一旦對方撤出令支縣,必定中了我軍的伏擊。
而對於令支縣的烏桓來說,他們必定認為上策是趁我軍立足未穩之時,向我軍發動突襲,爭取野戰擊潰我們。
中策是在我軍未形成合圍之勢時,立刻棄城而逃,向北投靠丘力居。
下策則是固守令支縣,尋找時機,給予我們致命一擊。”嶽飛解釋道。
“嗯,為何對於敵我雙方來說,上中下三策皆不相同?”作為此次隨軍出征的向導田疇,突然問道。
“這我倒略知一二,因為信息不對等造成的判斷誤差。這些年我們幽州軍隊除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外,幾乎其他軍隊很少和遊牧民族交手,即使當初拿下上穀郡,也必然沒有引起遼西烏桓太大的重視。
一旦他們得知領兵前來的並非白馬將軍公孫瓚,他們必然會輕視我們。
我們雖然知道自己的戰力水平,但是對方並不知道,因為對方兵力並不占優,而令支縣的西麵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非常適合騎兵縱橫馳騁,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上策就是在我們行軍途中,趁我們兵卒疲勞,立足未穩,對我們發動突襲。
而我們的上策,之所以是圍而不攻,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幽州對遼西郡最大的優勢並非是軍力上的,而是資源。
自從我們開發沿海多個縣城,在沿海設立了無數工廠後,海魚、海帶等食物陸續運送到幽州各地,加上去年棗祗的族弟棗軾來到我們幽州後,農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糧食儲備豐富,倉庫堆積如山。
反觀遼西郡烏桓,他們不擅長農業,至今仍然以放牧打獵為生,所存食物必然不多。
一旦為我們圍困太久,糧食殆盡,將士士氣低下,是無法與我們決一死戰的,戰就是必敗。
這個時候,他們隻有棄城而走,或是劫掠令支縣內的豪族百姓。
前者隻需我們在東麵埋伏一支軍隊,則可一戰而擒。
後者的話,百姓和豪族中必定無法忍受烏桓軍的所做作為,到時候必有內應為我們打開城門,喜迎王師。
我的這些分析,不知鵬舉認為如何?”劉辯在馬上侃侃而談後,又向嶽飛問道。
“哈哈,不愧是史侯,稍加點撥就能舉一反三,基本上皆是如史侯所言。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令支縣內烏桓軍隊的糧食最多隻能支持一月,這也是我敢於和對麵打消耗戰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對麵能支持半年以上,那我們也隻能另想妙策了。因為遼西郡的冬天太過寒冷,基本無法作戰。”嶽飛哈哈一笑後,豪情萬丈的說道。
…………
令支縣內。
自稱汗魯王的烏延率領五千餘烏桓騎兵屯兵於此。
“大王,如今斥候傳來消息,幽州牧劉虞派遣兩萬大軍進入了我們遼西郡,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恐怕已經穿越了徐無山!”烏延麾下的謀士竹康安稟告道。
竹康安出身遼西竹氏,竹氏是遼西郡的大姓,在殷商時期赫赫有名。
當時分封的孤竹國就是在遼西郡的令支縣附近,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都想成全對方,自己不願意當國君,於是相繼雲遊天下。
兩人到達西岐之地後,聽聞周文王賢惠,於是跟隨的周文王身側。
之後武王伐紂,兩人勸阻未果,看到殷商滅亡後,因恥於食亂臣之糧,餓死首陽山,他們的賢名與愛國情懷因此流傳於世,
伯夷、叔齊的後人為紀念先祖的忠貞,於是取國名中的竹字為姓,這就是遼西竹氏的由來。
在上古時代,因為先賢的知識匱乏,許多事物都還在探索之中,人們往往因為印象深刻,而對其進行命名。
令支縣附近的百姓對梨樹的稱唿也一般用梨枝來替代,久而久之,梨枝漸漸由諧音轉變為令支,這一區域也漸漸被稱作令支。
春秋時期,令支人在這裏建立了諸侯國,是為令支國。
之後漸漸被山戎族所統治,公元前664年齊桓公興兵救燕伐山戎,滅掉令支國以及其境內的山戎部落。
秦滅燕後,置令支縣,屬遼西郡。
漢承秦製,令支縣仍然作為遼西郡非常重要的縣城。
因為令支縣向北可以進入盧龍道,向東可以經遼西走廊進入傍海道,可以說拿下令支縣,就打通了入遼的入口。如果守住令支縣,則相當於扼住了入遼的關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在令支縣以東,遼西走廊的西端建造了榆關,就是為了扼住邊郡之咽喉。
明朝時,中山王徐達在古榆關東六十裏的位置重新修建了關城,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冀遼在此分界。
與萬裏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唿應,成為了京師之保障。
令支縣對於入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行軍的路上,劉辯向嶽飛請教道:“看鵬舉的行軍速度,難道不打算突襲令支縣而是準備強攻?”
嶽飛緩緩搖頭道:“過了徐無山後,前麵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我們速度再快,也會被對方的斥候發現。對麵有充足的時間堅壁清野,到時候隻會浪費我們大軍的體力而已。
強攻乃是最下乘或者最無奈的進攻手段,因為即使拿下令支縣城,也會造成不小的傷亡。”
“那鵬舉之意呢?”劉辯雙眉緊皺的問道。
劉辯的軍事能力來源於看過的史書、超越時代的一些知識,以及當年在網上和人打嘴炮的辯論,真讓他親自帶兵上場,和古之名將相比,那自然是遠遠不如。
“對於我們來說,下策是強攻令支縣,中策是調動對方的大軍出城後,通過野戰解決對方,上策是將令支縣三麵包圍,圍而不攻,留下東麵放其離開。
如果對麵短時間內仍然固守令支縣,我們就可以在東麵設置埋伏,一旦對方撤出令支縣,必定中了我軍的伏擊。
而對於令支縣的烏桓來說,他們必定認為上策是趁我軍立足未穩之時,向我軍發動突襲,爭取野戰擊潰我們。
中策是在我軍未形成合圍之勢時,立刻棄城而逃,向北投靠丘力居。
下策則是固守令支縣,尋找時機,給予我們致命一擊。”嶽飛解釋道。
“嗯,為何對於敵我雙方來說,上中下三策皆不相同?”作為此次隨軍出征的向導田疇,突然問道。
“這我倒略知一二,因為信息不對等造成的判斷誤差。這些年我們幽州軍隊除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外,幾乎其他軍隊很少和遊牧民族交手,即使當初拿下上穀郡,也必然沒有引起遼西烏桓太大的重視。
一旦他們得知領兵前來的並非白馬將軍公孫瓚,他們必然會輕視我們。
我們雖然知道自己的戰力水平,但是對方並不知道,因為對方兵力並不占優,而令支縣的西麵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非常適合騎兵縱橫馳騁,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上策就是在我們行軍途中,趁我們兵卒疲勞,立足未穩,對我們發動突襲。
而我們的上策,之所以是圍而不攻,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幽州對遼西郡最大的優勢並非是軍力上的,而是資源。
自從我們開發沿海多個縣城,在沿海設立了無數工廠後,海魚、海帶等食物陸續運送到幽州各地,加上去年棗祗的族弟棗軾來到我們幽州後,農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糧食儲備豐富,倉庫堆積如山。
反觀遼西郡烏桓,他們不擅長農業,至今仍然以放牧打獵為生,所存食物必然不多。
一旦為我們圍困太久,糧食殆盡,將士士氣低下,是無法與我們決一死戰的,戰就是必敗。
這個時候,他們隻有棄城而走,或是劫掠令支縣內的豪族百姓。
前者隻需我們在東麵埋伏一支軍隊,則可一戰而擒。
後者的話,百姓和豪族中必定無法忍受烏桓軍的所做作為,到時候必有內應為我們打開城門,喜迎王師。
我的這些分析,不知鵬舉認為如何?”劉辯在馬上侃侃而談後,又向嶽飛問道。
“哈哈,不愧是史侯,稍加點撥就能舉一反三,基本上皆是如史侯所言。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令支縣內烏桓軍隊的糧食最多隻能支持一月,這也是我敢於和對麵打消耗戰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對麵能支持半年以上,那我們也隻能另想妙策了。因為遼西郡的冬天太過寒冷,基本無法作戰。”嶽飛哈哈一笑後,豪情萬丈的說道。
…………
令支縣內。
自稱汗魯王的烏延率領五千餘烏桓騎兵屯兵於此。
“大王,如今斥候傳來消息,幽州牧劉虞派遣兩萬大軍進入了我們遼西郡,按照目前的行軍速度恐怕已經穿越了徐無山!”烏延麾下的謀士竹康安稟告道。
竹康安出身遼西竹氏,竹氏是遼西郡的大姓,在殷商時期赫赫有名。
當時分封的孤竹國就是在遼西郡的令支縣附近,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都想成全對方,自己不願意當國君,於是相繼雲遊天下。
兩人到達西岐之地後,聽聞周文王賢惠,於是跟隨的周文王身側。
之後武王伐紂,兩人勸阻未果,看到殷商滅亡後,因恥於食亂臣之糧,餓死首陽山,他們的賢名與愛國情懷因此流傳於世,
伯夷、叔齊的後人為紀念先祖的忠貞,於是取國名中的竹字為姓,這就是遼西竹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