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給劉和的任務中也有試探他們三位的意思。不過賈詡倒也罷了,其他兩位可是大漢的忠貞之臣,即使我自暴身份,他們也未必願意追隨於我。


    畢竟現在大漢的正統是我皇弟劉協。”劉辯坦然的說道。


    “他們三人誠然能力非凡,但是現今朝廷內既有能力又忠於大漢的不在少數。


    比如接替已故的荀爽擔任光祿勳的種拂,無論是擔任宛城縣令還是潁川太守,皆政績顯著,百姓稱頌。在原本的曆史中,董卓死後,李榷郭汜進攻長安,種拂親自上城堅守,為大漢殉國。


    還有誅殺董卓的王允、魯旭等人以及在李榷郭汜之亂中,喪生的周奐、崔烈等人,無一不是大漢的忠貞之臣,以及能在史書中留名的治郡或是治國的大才。


    為何史侯唯獨隻想招攬他們三人,卻不嚐試接觸一下其他人呢?”嶽飛麵露一絲古怪之色的說道。


    “看來鵬舉心裏已經有答案了,你所說的這些人,無一不是這個時代的頂級士族。光祿勳種拂,洛陽的頂級士族,其父種暠,大漢名臣,桓帝時,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


    魯旭乃司徒魯恭之孫、隴西太守魯謙之子,亦是扶風郡的頂級豪門。


    周奐是扶風周家這代的掌舵人,其餘人的家族皆是百年士族或是豪門,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我想結交的三人,不但能力非凡,皆非當地的士族或是豪紳。


    皇甫嵩是名將世家出身,而賈詡與朱儁皆出身寒門,鵬舉也看到了,漢末人才輩出,為什麽我主動招攬的也隻有荀文若一個士族,其他的士族基本都是文若舉薦或是主動前來投靠的。”劉辯意味深長的說道。


    “難道史侯想像當年的曹孟德一般唯才是舉?”嶽飛不禁愕然的問道。


    “自然不是,我們大漢以後選拔的官員需要德才兼備,至少現在幽州官員的選拔必須實行。有德無才會阻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有才無德之人,一旦掌握大權,則會是天下所有人的噩夢,古往今來,每一位大奸大惡的權臣無一不是有才無德之輩。


    從禍亂大秦的趙高到陷害鵬舉,遺臭萬年的大宋奸相,無一例外。”劉辯正色的說道。


    “那史侯的意思是?”嶽飛隔了不知道多少年後,在被人提起秦檜,早已經古井無波,心如止水。


    “我隻是不想大漢將來再次走上晉朝的老路,實行九品中正製。


    當年曹操之所以提出唯才是舉,因為那時大漢選拔官員的製度是察舉製,所有選拔的官員都受到了大漢的厚恩。


    這對曹操將來準備代漢自立,有著非常大的阻力,所以他要用自己選拔官員的製度取代大漢的察舉製,他要提拔一些人才來為自己或是子孫將來代漢自立做準備。


    你是四世三公,那是大漢的四世三公,曹家將來要代漢自立,哪些人反對最強烈?自然是這幫大漢的遺老,因為改朝換代後,他們的利益損失是最嚴重的。


    因為他們四世三公的名號不在,他們是前朝的餘孽,在新的朝代,不再是頂級門閥世家。


    每一個選拔官員的製度,都有其弊端。察舉製到了兩漢的末期,已經被門閥士族完全操縱和利用,他們掌握並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甚至許多人還要花重金向一些名士求得比較好的評語。


    曹操的那句評語‘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就是因此而誕生。然而即使如此,大漢各郡太守、刺史仍然有德行高尚之人,他們推舉了許多家境貧寒卻能力非凡之人,像朱儁、賈詡、賈逵這樣的人才最終還是脫穎而出。


    但是到了兩晉時代,選拔官員的體係已經成為了九品中正製,寒門或是低階士族再無翻身之日。”劉辯無奈的說道。


    所謂的九品中正製,就是將人才劃分為九個等級,由官方指定的人選擔任中正官,對當地的人才進行評級。而評級的標準根據家世和個人能力。


    曹操沒死之前,為什麽沒有稱帝,主要原因還是他提出的唯才是舉的政策極大的觸動了整個士族階級的利益,整個大漢的士族群體不答應。


    即使你平定中原,統一北方,兵鋒所指,無不臣服,是這個時代最璀璨的將星,在大漢士族的反對聲中,你依然無法代漢自立。


    曹操死後的次月,早已經取代荀彧成為整個中原士族之首的陳群,立刻向曹丕提出了九品中正製的官員選拔方案。


    曹丕知道這是整個天下士族的一次試探,如果自己不答應,也會如同父親曹操一樣,永遠無法取得這幫士族的忠心。


    赤壁之戰後,他父親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口號,已經幫他把一部分有才之人選拔出來,加上一直矗立在大漢之巔,擁戴他們曹家的那些世家大族。


    也到了該和這些既得利益階層分紅的時候了。


    當年劉邦離世前,立下的約定:“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同樣是為了保護自己子孫後代的利益,以及功臣集團的利益。


    最終曹丕同意了以陳群為首的士族階級提出的九品中正製,取得了士族的忠心,大漢也因此走到了盡頭。


    九品中正製剛開始的時候,家世確實隻是作為參考。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氏取代曹魏承接天命建立晉朝開始,基本上人才的選拔,已經不看個人的能力和品德,而是隻看重門楣家世。


    出身寒門者個人能力再強,評語再高,頂破天了,也隻能做到六品的官職。而許多個人能力低下,品德敗壞,卻出身豪門者,起步就是五品的高官。


    於是就形成了當時比較畸形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族”的局麵。


    這也導致了兩晉時期,與其他曆史階段相比,人才如此匱乏的重要原因。


    當然,九品中正製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曹魏建立之初的官員選拔製度,還是湧現出了大量的人才,也為之後的隋唐科舉製度提供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旗鼓相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旗鼓相當並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