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怒氣爆表的霍去病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吳起帶領麾下五千魏武卒即將向北進發,擔任魏武卒主簿重任的趙昱也早早來到了軍中。
當王修得知陶謙僅僅派出五千軍隊救援北海國的時候,大驚失色的說道:“吳先生你們派出僅僅五千人,無異於送羊入虎口,還請三思而後行啊!”
吳起淡然的笑道:“王叔治不必憂慮,你隻管留在軍中,看我如何破敵。趙遠達,王叔治就交由你負責接待。”
“諾!”
吳起隨後手上令旗一揮,五千氣勢雄渾的魏武卒立刻步伐齊整的向北方行去。
…………
漁陽郡,治所漁陽縣。
霍去病已經帶領軍隊從上穀郡返迴,正在日複一複的積極操練士卒。
“去病,我準備去泉州縣,如果你有急事,可直接找郡丞處理。”漁陽郡太守荀攸來到軍營向霍去病囑咐道。
“什麽事,還需公達親自去一趟,直接讓郡丞前去不就行了?”霍去病隨意的說道。
“還不是因為白馬將軍公孫瓚在泉州縣欺壓百姓的事情,據說公孫瓚準備從冀州返迴右北平郡,趙風縣長怕自己無法處理,所以讓我這個郡守前去幫忙。”荀攸長歎一聲的說道。
“公孫瓚欺壓我們漁陽郡的百姓?”霍去病聽到此言後,胸中的怒氣值立刻緩緩增長起來。
“也難怪去病不知道此事,當時你已經帶領漁陽的軍隊攻入上穀郡…………”荀攸將當初在泉水縣發生的事情,幾乎一字不差的向霍去病詳細說明。
“哼,豈有此理,我原本還對公孫瓚這些年在邊境抗擊外族刮目相看,沒想到竟然對部下如此放縱,欺壓良民也配稱為白馬義從?”霍去病勃然大怒的說道。
“公孫瓚這些年在邊境接連擊潰烏桓軍隊,屢立大功後,漸漸變得驕傲專橫,傲慢無禮,唯我獨尊。對待百姓變得苛責,對待下屬隻記得別人的過錯,不記得別人的功勞,一旦有人得罪他,定會睚眥必報。”荀攸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我記得泉州縣並沒有多少人馬,公達獨自前去未必會被公孫瓚重視,不如我帶領漁陽一萬精銳護送公達前去如何?”霍去病眼中精光一閃的說道。
“漁陽郡一共也才兩萬人馬,去病如果帶走一半的軍力,對於漁陽的防守是否會有影響?”荀攸狐疑的問道。
“如果上穀郡沒有拿下之前,確實會有影響,現在上穀郡是我們自己的地盤,漁陽郡西麵有上穀郡作為屏障已經不需要防守。北麵乃是連綿起伏的密雲天門山脈,北方異族如果想從北麵進攻漁陽郡,必須沿著密雲天門山下的鮑丘河而下,而傂奚縣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傂奚縣已經有鮮於銀將軍帶領兩千人鎮守。雖然士卒不多,但是這裏異常險峻,比起居庸關的險惡程度也不妨多讓。而且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善於攻堅戰,二千人足以擋住對方十萬大軍。”霍去病精妙絕倫的分析道。
“既然去病確認並無大礙,那我們一起去泉州縣也未嚐不可。”荀攸點頭說道。
霍去病大喜,隨後喚來副將鮮於輔,交代他自己離開後的後續事宜。立刻挑選一萬大軍,與漁陽郡太守荀攸一起向泉州縣進發。
…………
彭城國,留縣。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大封功臣宿將。
論功行賞時,劉邦讓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但是張良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以及鳥盡弓藏的道理,自己和劉邦那幫沛縣起家的將領們並無深交,又見到同是文臣的蕭何在論功之時,亦被同是沛縣的將領們不認可。
他們認為自己在前線賣命征戰,蕭何隻是在後方籌備糧草,逞口舌之力,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功勞。
而張良自己這一生的願望基本達成,向強秦報韓國滅亡之仇恨,向霸王報韓王被殺之仇恨,以及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小目標也達成。
於是向劉邦辭讓,並請求封自己與劉邦初遇的留地作為封邑。
諸將們見到張良索求的封地隻有劉邦給予封地的三成不到,紛紛閉口不言。
劉邦見到諸將們沒有異議,就將張良封為留侯。
張良死後十一年,其長子張不疑因為參與對楚國舊貴族的謀殺事件,被判處有罪,削奪留侯爵位,從此留地國除為縣。
張良帶領陳到來到自己當年的墓穴前,向著自己的墓地叩拜。
既是祭拜自己當年的恩師黃石公,亦是對自己重生的感激。
陳到也非常敬仰當年的留侯張良,跟著張良叩拜後,低聲說道:“我們也在這裏打聽過,當年留侯的後人早已經不在這裏居住,隻是每過幾年還是有其後人前來這裏祭拜和掃墓。”
張良點頭道:“相見不如不見,他們應該是先祖長子張不疑一脈,而我是先祖次子張辟強一脈的後人。”
“子房先生,如今您的先祖已經祭拜完,我們是準備返迴雁門郡嗎?”陳到見張良沒有想見其先祖另一脈後人的意願,又問道。
“不急,我聽說淮陰侯後人出世,如今就在九江郡我準備前去一見。”張良麵露微笑的說道。
“呃……子房先生的先祖和淮陰侯同是高祖欽點的漢初三傑,難道你們隔了這麽多代,還有聯係不成?”陳到目瞪口呆的問道。
“曾經有過一麵之緣而已。”張良高深莫測的說道。
“史書上不是記載淮陰侯因為謀反,被誅滅三族,沒想到還有後人存世?”陳到不敢置信的說道。
張良輕拍陳到的肩膀,隨意的說道:“總有漏網之魚,當年正好淮陰侯的幼子在外遊曆,逃過一劫,並且找到在深山之中修行的先祖。
先祖因為當年和淮陰侯一同整理兵書多年,有些交情,又對韓信一族的境遇感到悲涼,故而將韓信的幼子藏匿起來,並讓他隱姓埋名。”
“原來如此,沒想到子房先生的先祖和淮陰侯還有這樣一段淵源,我亦不信淮陰侯這樣的大才,在有兵有權的時候不反,反而等到沒兵沒權的時候謀反。”陳到感慨道。
當王修得知陶謙僅僅派出五千軍隊救援北海國的時候,大驚失色的說道:“吳先生你們派出僅僅五千人,無異於送羊入虎口,還請三思而後行啊!”
吳起淡然的笑道:“王叔治不必憂慮,你隻管留在軍中,看我如何破敵。趙遠達,王叔治就交由你負責接待。”
“諾!”
吳起隨後手上令旗一揮,五千氣勢雄渾的魏武卒立刻步伐齊整的向北方行去。
…………
漁陽郡,治所漁陽縣。
霍去病已經帶領軍隊從上穀郡返迴,正在日複一複的積極操練士卒。
“去病,我準備去泉州縣,如果你有急事,可直接找郡丞處理。”漁陽郡太守荀攸來到軍營向霍去病囑咐道。
“什麽事,還需公達親自去一趟,直接讓郡丞前去不就行了?”霍去病隨意的說道。
“還不是因為白馬將軍公孫瓚在泉州縣欺壓百姓的事情,據說公孫瓚準備從冀州返迴右北平郡,趙風縣長怕自己無法處理,所以讓我這個郡守前去幫忙。”荀攸長歎一聲的說道。
“公孫瓚欺壓我們漁陽郡的百姓?”霍去病聽到此言後,胸中的怒氣值立刻緩緩增長起來。
“也難怪去病不知道此事,當時你已經帶領漁陽的軍隊攻入上穀郡…………”荀攸將當初在泉水縣發生的事情,幾乎一字不差的向霍去病詳細說明。
“哼,豈有此理,我原本還對公孫瓚這些年在邊境抗擊外族刮目相看,沒想到竟然對部下如此放縱,欺壓良民也配稱為白馬義從?”霍去病勃然大怒的說道。
“公孫瓚這些年在邊境接連擊潰烏桓軍隊,屢立大功後,漸漸變得驕傲專橫,傲慢無禮,唯我獨尊。對待百姓變得苛責,對待下屬隻記得別人的過錯,不記得別人的功勞,一旦有人得罪他,定會睚眥必報。”荀攸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我記得泉州縣並沒有多少人馬,公達獨自前去未必會被公孫瓚重視,不如我帶領漁陽一萬精銳護送公達前去如何?”霍去病眼中精光一閃的說道。
“漁陽郡一共也才兩萬人馬,去病如果帶走一半的軍力,對於漁陽的防守是否會有影響?”荀攸狐疑的問道。
“如果上穀郡沒有拿下之前,確實會有影響,現在上穀郡是我們自己的地盤,漁陽郡西麵有上穀郡作為屏障已經不需要防守。北麵乃是連綿起伏的密雲天門山脈,北方異族如果想從北麵進攻漁陽郡,必須沿著密雲天門山下的鮑丘河而下,而傂奚縣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傂奚縣已經有鮮於銀將軍帶領兩千人鎮守。雖然士卒不多,但是這裏異常險峻,比起居庸關的險惡程度也不妨多讓。而且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善於攻堅戰,二千人足以擋住對方十萬大軍。”霍去病精妙絕倫的分析道。
“既然去病確認並無大礙,那我們一起去泉州縣也未嚐不可。”荀攸點頭說道。
霍去病大喜,隨後喚來副將鮮於輔,交代他自己離開後的後續事宜。立刻挑選一萬大軍,與漁陽郡太守荀攸一起向泉州縣進發。
…………
彭城國,留縣。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大封功臣宿將。
論功行賞時,劉邦讓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但是張良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以及鳥盡弓藏的道理,自己和劉邦那幫沛縣起家的將領們並無深交,又見到同是文臣的蕭何在論功之時,亦被同是沛縣的將領們不認可。
他們認為自己在前線賣命征戰,蕭何隻是在後方籌備糧草,逞口舌之力,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功勞。
而張良自己這一生的願望基本達成,向強秦報韓國滅亡之仇恨,向霸王報韓王被殺之仇恨,以及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小目標也達成。
於是向劉邦辭讓,並請求封自己與劉邦初遇的留地作為封邑。
諸將們見到張良索求的封地隻有劉邦給予封地的三成不到,紛紛閉口不言。
劉邦見到諸將們沒有異議,就將張良封為留侯。
張良死後十一年,其長子張不疑因為參與對楚國舊貴族的謀殺事件,被判處有罪,削奪留侯爵位,從此留地國除為縣。
張良帶領陳到來到自己當年的墓穴前,向著自己的墓地叩拜。
既是祭拜自己當年的恩師黃石公,亦是對自己重生的感激。
陳到也非常敬仰當年的留侯張良,跟著張良叩拜後,低聲說道:“我們也在這裏打聽過,當年留侯的後人早已經不在這裏居住,隻是每過幾年還是有其後人前來這裏祭拜和掃墓。”
張良點頭道:“相見不如不見,他們應該是先祖長子張不疑一脈,而我是先祖次子張辟強一脈的後人。”
“子房先生,如今您的先祖已經祭拜完,我們是準備返迴雁門郡嗎?”陳到見張良沒有想見其先祖另一脈後人的意願,又問道。
“不急,我聽說淮陰侯後人出世,如今就在九江郡我準備前去一見。”張良麵露微笑的說道。
“呃……子房先生的先祖和淮陰侯同是高祖欽點的漢初三傑,難道你們隔了這麽多代,還有聯係不成?”陳到目瞪口呆的問道。
“曾經有過一麵之緣而已。”張良高深莫測的說道。
“史書上不是記載淮陰侯因為謀反,被誅滅三族,沒想到還有後人存世?”陳到不敢置信的說道。
張良輕拍陳到的肩膀,隨意的說道:“總有漏網之魚,當年正好淮陰侯的幼子在外遊曆,逃過一劫,並且找到在深山之中修行的先祖。
先祖因為當年和淮陰侯一同整理兵書多年,有些交情,又對韓信一族的境遇感到悲涼,故而將韓信的幼子藏匿起來,並讓他隱姓埋名。”
“原來如此,沒想到子房先生的先祖和淮陰侯還有這樣一段淵源,我亦不信淮陰侯這樣的大才,在有兵有權的時候不反,反而等到沒兵沒權的時候謀反。”陳到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