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決策與策略
四合院:我以醫術定乾坤 作者:寒江獨釣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陽宮內,
扶蘇身著帶有十二圖騰的玄服紅衫,戴著頂上天冠,右手按壓長劍步入殿中,隨行有治粟內史的鄭國、禦史大夫馮劫、禦史中書張蒼、少府的兒子袞及十多位掌印官和郡級統計員、計報員等緊隨身後。這行人皆在門口卸鞋並匆忙手持一大捆竹簡迅速走入宮殿內。
今日的上計活動進入終項——聽取計報(上計)。
所謂的上計,乃是大秦朝末年終績效與未來發展規劃的一種年度匯總模式。
全國上下各大郡縣,都有專職負責的統計官員,收集每季度人口、稅項、耕地麵積、貨幣收儲、犯罪數量等數據情況。這些數據匯總成冊為‘計簿'',層層上傳達至各級統計機構。接著由上記負責機構核實並審核這些資料數據,依據朝廷的要求為翌年工作做布置安排。
然後,這些計簿會由上計專員率領下層統計團隊,攜帶著相關備檢文件抵達鹹陽,通過治粟內史將這些資料送交禦史大夫進行複查和終審。
所謂的接受計報,則是陛下直接參與聽證各地上計結果,審查各郡工作表現,並提出針對性的指引命令。
原以為這應當在每年秋季的十月結束流程,但因統一六國導致帝國領土擴寬至東海邊沿,這期間上計使者在跋山涉水間的延誤確為正常之事。
但凡一切流程都已完成,接續的部分便無法以任何形式拖延下去了。要知道,商君曾強調,“日夜治理”的國家才能稱王稱霸,而“夜晚才治理”的國家則能夠穩定成長,至於那些拖延到第二天早上才處理政事的國家,隻能走向衰落。
秦始皇帝多年間一直以此為標準來執行政務,身為後代繼承者扶蘇自然也不敢怠慢。皇帝本身勤勉,臣子便自然而然地‘主動’承擔起超出本分的責任與勞動!
因此,即使根據朝廷的日程,這一天應當放沐假——即每五日休息一次,扶蘇仍然沒有等到黎明的到來,便告別了安樂之都。他迅速離開了溫泉宮,趕在了食時辰之前(大約早上七點到九點),抵達鹹陽宮。
一如從前,宴後在側殿舉行的活動中進行著一場末班車式的準備。他解下掛腰間的長劍,輕輕地將其放置在左側的劍架上,然後端正地坐著寶座,等待著如鄭國立般的關鍵人物完成最後一道核查過程。
雖說是例行的複核,但實際上他們早已對此內容進行了無數次審查。這時,他的視線落在了一些站於身側的柱下史身上,他們正在解開腰間攜帶的各種長棍——一紮一節的小竹棍。在不斷轉動著麵前的竹簡的過程中,竹棍被用來構建出各種不同的圖案或模型。
這是原始時期的算具之一,算籌嗎?扶蘇對記憶裏的知識感到濃厚的興趣,此刻被揭開的塵封記憶使他驚訝不已。原來,秦國在數學方麵的進步已經相當接近後來世間的中學水平!九九乘法表已經有了,隻是反向記憶方式而已。
不僅僅有限於經典的雞兔同籠題這類,竟然連分數運算也被應用。有諸如“合分”、“減分”表示的分數加法、減法;“乘分”和“約分”的分數乘法、除法。更令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有被稱為“課分”、“平分”的分數大小的判斷與求平均值的算法。
不難猜測,為何秦朝現在每年都能進行詳細的統計匯報...... 扶蘇心中暗暗點頭。他隨即拿起一塊草紙,動手在上麵開始進行計算操作。
這個新的階段,他要重新規劃有關教育普及的政策,以及打造一個無論從‘燒開食物水’的複雜計算,都能得心應手使用的工具,那就是籌算盤。
盡管過去多年,關於打算盤的古諺早已忘記了大部分內容,但最基本的運作方法還深深烙印在他的大腦中。
幾分鍾之後,當下方的喧嘩歸於沉靜,扶蘇小心翼翼收起手中草紙並再次迴到位置上,繼續他的官方流程。
先是負責財政的“治粟內史”向他匯報過去的財政開支。整個帝國擁約三十五萬的軍隊駐守,總計耗費了約八百萬擔的糧食,而後勤補給與轉運轉輸的費用總金額高達一百十億的錢。
這其中的三十五萬人是指在軍營的守衛,大部分輪流值班的士兵則在家中勞作務農。既然他們呆在自家,自然是依靠自己家的口糧生活。而且秦隊除了武器護甲由朝廷提供之外,其他衣物鞋帽均需自行準備。
全國文臣武將的俸祿換算後,總計為二十億,而“少府宗正”則是花費了十八億資金。前者自無需解釋,後者大部分花費用於始皇的仙法修煉以及皇宮內那些貴族的歡享。
在這個過程中,扶蘇深感重任,既要迴顧並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更要為將來的發展製定更加完善的策略和工具,讓秦國能夠在繁雜的管理之中依舊保持繁榮昌盛的狀態。
聽到鄭國的報告,扶蘇心裏各種情感交織。
在後世,皇家大部分依賴朝廷撥付財政補貼生活。現在卻提議從皇帝私人收入裏擠出一部分填補赤字這實際上是因為這個時代,鹽鐵等資源收益歸入皇帝個人賬戶。
就像漢武帝大規模對抗匈奴時,軍需開支的重要財源之一是來自鹽鐵的稅收。然而後世又發展成因‘與民間利益爭搶’和‘部門銷售價格高昂’的原因導致這種壟斷變成了一把利劍指向大眾。
更驚人的現象在後來出現了,在大萌時期:隨著國家逐漸穩固、人口增加,然而國家鹽稅竟呈現逐年下滑之勢。明帝國的人是不是口味過於清淡?
扶蘇理解‘與民間爭奪利益’,首先要看清楚所謂“民間”是哪些人。耕作於田間地頭的農民能算“民”嗎?顯然不。這表明“民”特指的是哪類人群也就顯而易見了。
當下社會環境裏,不是說皇上獲取的財富增多導致普通百姓財產減少。關鍵是不管是誰在經濟上獲取得多還是少,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都是零影響——他們的權益幾乎無所獲。
“銷售鹽鐵,鐵製工具質量低下,但私有商品優質平價”,這背後的根源不是商品自身特性,更可能源自主管機構管理不善的問題。當這類必須依賴於掌控的產品由私人操盤後,通常會帶來富商官僚財力暴漲,而部門財務吃緊的狀況。更關鍵的是,在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裏,商人官命數目增多就意味著他們有錢之後,開始兼並土地,從而在社會發展到了某個臨界點引發新的變革開始周而複始的循環。
迴想起曆史的記憶,扶蘇還是決定暫時維持這部分收入的控製權,至少他清楚應該投入在哪些領域,以避免重蹈過去的覆轍。
說完糧倉金庫的數量後,鄭國取起另一卷竹簡念了出來,這時提到的秦朝立法雖然多次變更修訂,但歸結到底仍然是商鞅變法基礎上建立的法律體係。上任時記錄的依舊是食物、金錢、人口性別老幼、官方士卒商人畜牲等具體項目。
聆聽其中,扶蘇默默地點頭,如果這些記錄都確實無誤反映著現實的話,就足以表明國家其實對民間社會還是具有一定的監管控製能力的。
鄭國報告完數字之後,馮劫這位禦史大夫就該登場了,負責向始皇帝匯報下屬官員們評估的結果。
然而對於這樣的數據匯綜報告,始皇帝已經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了。
畢竟...數據而已。
稍後,在半夢半醒間,聽見馮劫的聲音遠去的那一刻,代表著今年度的大數據審查工作接近收束了。
始皇帝依事先準備的草稿迴溫了過去這一年眾人辛勤的工作情況,在新的一年裏,他希望他們都能以不驕傲的態度持續卓越,並期待著他們的精彩表現。
不時對某些被評為“最高”的郡縣表達表揚,並希望這些郡縣能再接再厲;針對其他評價普通的郡縣,進行柔和而不失力度的指導,期待這些地區知道羞恥後能奮勇前進...
時鍾走到一個時辰之後,這場數據總結的會商正式落幕,氣氛熱絡中。
\"讓禦史中正張家留下,其他人自行離散。\"
接著,他又道:\"另外這係列報告請暫放在一處,等待歸檔和封存,從今日開始,這是我們的慣例!\"
完成指示後,始皇帝活動著僵硬許久的腿,步伐穩健朝後室移動。隻因他突然感到急不可待。
到達洗手間前,他按下馬桶的按鈕,解衣如廁。動作連貫而優雅,仿佛舞蹈般地脫衣,向前邁出一步感受清風。隨後,舒爽地打了個激靈,甩掉汙垢,穿著褲子,然後仔細清理洗手台的區域,確保一切保持整潔。
片刻後,他從內室走出來,叫停下急行的張家,命令宮人把張家剛剛所坐的位置挪近了皇椅旁。
看著眼前這個體型圓滾滾的白臉男子,帶著羊角獬帽,須發梳理一絲不亂,他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心中不禁感歎,張蒼這位曾經的荀門高徒、李斯同門師兄,在禦史中正是幹得風生水起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法律與權力的夾縫間找到了平衡點,並發揮了巨大的價值。
“您對於今天的匯報有何看法?”
扶蘇身著帶有十二圖騰的玄服紅衫,戴著頂上天冠,右手按壓長劍步入殿中,隨行有治粟內史的鄭國、禦史大夫馮劫、禦史中書張蒼、少府的兒子袞及十多位掌印官和郡級統計員、計報員等緊隨身後。這行人皆在門口卸鞋並匆忙手持一大捆竹簡迅速走入宮殿內。
今日的上計活動進入終項——聽取計報(上計)。
所謂的上計,乃是大秦朝末年終績效與未來發展規劃的一種年度匯總模式。
全國上下各大郡縣,都有專職負責的統計官員,收集每季度人口、稅項、耕地麵積、貨幣收儲、犯罪數量等數據情況。這些數據匯總成冊為‘計簿'',層層上傳達至各級統計機構。接著由上記負責機構核實並審核這些資料數據,依據朝廷的要求為翌年工作做布置安排。
然後,這些計簿會由上計專員率領下層統計團隊,攜帶著相關備檢文件抵達鹹陽,通過治粟內史將這些資料送交禦史大夫進行複查和終審。
所謂的接受計報,則是陛下直接參與聽證各地上計結果,審查各郡工作表現,並提出針對性的指引命令。
原以為這應當在每年秋季的十月結束流程,但因統一六國導致帝國領土擴寬至東海邊沿,這期間上計使者在跋山涉水間的延誤確為正常之事。
但凡一切流程都已完成,接續的部分便無法以任何形式拖延下去了。要知道,商君曾強調,“日夜治理”的國家才能稱王稱霸,而“夜晚才治理”的國家則能夠穩定成長,至於那些拖延到第二天早上才處理政事的國家,隻能走向衰落。
秦始皇帝多年間一直以此為標準來執行政務,身為後代繼承者扶蘇自然也不敢怠慢。皇帝本身勤勉,臣子便自然而然地‘主動’承擔起超出本分的責任與勞動!
因此,即使根據朝廷的日程,這一天應當放沐假——即每五日休息一次,扶蘇仍然沒有等到黎明的到來,便告別了安樂之都。他迅速離開了溫泉宮,趕在了食時辰之前(大約早上七點到九點),抵達鹹陽宮。
一如從前,宴後在側殿舉行的活動中進行著一場末班車式的準備。他解下掛腰間的長劍,輕輕地將其放置在左側的劍架上,然後端正地坐著寶座,等待著如鄭國立般的關鍵人物完成最後一道核查過程。
雖說是例行的複核,但實際上他們早已對此內容進行了無數次審查。這時,他的視線落在了一些站於身側的柱下史身上,他們正在解開腰間攜帶的各種長棍——一紮一節的小竹棍。在不斷轉動著麵前的竹簡的過程中,竹棍被用來構建出各種不同的圖案或模型。
這是原始時期的算具之一,算籌嗎?扶蘇對記憶裏的知識感到濃厚的興趣,此刻被揭開的塵封記憶使他驚訝不已。原來,秦國在數學方麵的進步已經相當接近後來世間的中學水平!九九乘法表已經有了,隻是反向記憶方式而已。
不僅僅有限於經典的雞兔同籠題這類,竟然連分數運算也被應用。有諸如“合分”、“減分”表示的分數加法、減法;“乘分”和“約分”的分數乘法、除法。更令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有被稱為“課分”、“平分”的分數大小的判斷與求平均值的算法。
不難猜測,為何秦朝現在每年都能進行詳細的統計匯報...... 扶蘇心中暗暗點頭。他隨即拿起一塊草紙,動手在上麵開始進行計算操作。
這個新的階段,他要重新規劃有關教育普及的政策,以及打造一個無論從‘燒開食物水’的複雜計算,都能得心應手使用的工具,那就是籌算盤。
盡管過去多年,關於打算盤的古諺早已忘記了大部分內容,但最基本的運作方法還深深烙印在他的大腦中。
幾分鍾之後,當下方的喧嘩歸於沉靜,扶蘇小心翼翼收起手中草紙並再次迴到位置上,繼續他的官方流程。
先是負責財政的“治粟內史”向他匯報過去的財政開支。整個帝國擁約三十五萬的軍隊駐守,總計耗費了約八百萬擔的糧食,而後勤補給與轉運轉輸的費用總金額高達一百十億的錢。
這其中的三十五萬人是指在軍營的守衛,大部分輪流值班的士兵則在家中勞作務農。既然他們呆在自家,自然是依靠自己家的口糧生活。而且秦隊除了武器護甲由朝廷提供之外,其他衣物鞋帽均需自行準備。
全國文臣武將的俸祿換算後,總計為二十億,而“少府宗正”則是花費了十八億資金。前者自無需解釋,後者大部分花費用於始皇的仙法修煉以及皇宮內那些貴族的歡享。
在這個過程中,扶蘇深感重任,既要迴顧並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更要為將來的發展製定更加完善的策略和工具,讓秦國能夠在繁雜的管理之中依舊保持繁榮昌盛的狀態。
聽到鄭國的報告,扶蘇心裏各種情感交織。
在後世,皇家大部分依賴朝廷撥付財政補貼生活。現在卻提議從皇帝私人收入裏擠出一部分填補赤字這實際上是因為這個時代,鹽鐵等資源收益歸入皇帝個人賬戶。
就像漢武帝大規模對抗匈奴時,軍需開支的重要財源之一是來自鹽鐵的稅收。然而後世又發展成因‘與民間利益爭搶’和‘部門銷售價格高昂’的原因導致這種壟斷變成了一把利劍指向大眾。
更驚人的現象在後來出現了,在大萌時期:隨著國家逐漸穩固、人口增加,然而國家鹽稅竟呈現逐年下滑之勢。明帝國的人是不是口味過於清淡?
扶蘇理解‘與民間爭奪利益’,首先要看清楚所謂“民間”是哪些人。耕作於田間地頭的農民能算“民”嗎?顯然不。這表明“民”特指的是哪類人群也就顯而易見了。
當下社會環境裏,不是說皇上獲取的財富增多導致普通百姓財產減少。關鍵是不管是誰在經濟上獲取得多還是少,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都是零影響——他們的權益幾乎無所獲。
“銷售鹽鐵,鐵製工具質量低下,但私有商品優質平價”,這背後的根源不是商品自身特性,更可能源自主管機構管理不善的問題。當這類必須依賴於掌控的產品由私人操盤後,通常會帶來富商官僚財力暴漲,而部門財務吃緊的狀況。更關鍵的是,在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裏,商人官命數目增多就意味著他們有錢之後,開始兼並土地,從而在社會發展到了某個臨界點引發新的變革開始周而複始的循環。
迴想起曆史的記憶,扶蘇還是決定暫時維持這部分收入的控製權,至少他清楚應該投入在哪些領域,以避免重蹈過去的覆轍。
說完糧倉金庫的數量後,鄭國取起另一卷竹簡念了出來,這時提到的秦朝立法雖然多次變更修訂,但歸結到底仍然是商鞅變法基礎上建立的法律體係。上任時記錄的依舊是食物、金錢、人口性別老幼、官方士卒商人畜牲等具體項目。
聆聽其中,扶蘇默默地點頭,如果這些記錄都確實無誤反映著現實的話,就足以表明國家其實對民間社會還是具有一定的監管控製能力的。
鄭國報告完數字之後,馮劫這位禦史大夫就該登場了,負責向始皇帝匯報下屬官員們評估的結果。
然而對於這樣的數據匯綜報告,始皇帝已經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了。
畢竟...數據而已。
稍後,在半夢半醒間,聽見馮劫的聲音遠去的那一刻,代表著今年度的大數據審查工作接近收束了。
始皇帝依事先準備的草稿迴溫了過去這一年眾人辛勤的工作情況,在新的一年裏,他希望他們都能以不驕傲的態度持續卓越,並期待著他們的精彩表現。
不時對某些被評為“最高”的郡縣表達表揚,並希望這些郡縣能再接再厲;針對其他評價普通的郡縣,進行柔和而不失力度的指導,期待這些地區知道羞恥後能奮勇前進...
時鍾走到一個時辰之後,這場數據總結的會商正式落幕,氣氛熱絡中。
\"讓禦史中正張家留下,其他人自行離散。\"
接著,他又道:\"另外這係列報告請暫放在一處,等待歸檔和封存,從今日開始,這是我們的慣例!\"
完成指示後,始皇帝活動著僵硬許久的腿,步伐穩健朝後室移動。隻因他突然感到急不可待。
到達洗手間前,他按下馬桶的按鈕,解衣如廁。動作連貫而優雅,仿佛舞蹈般地脫衣,向前邁出一步感受清風。隨後,舒爽地打了個激靈,甩掉汙垢,穿著褲子,然後仔細清理洗手台的區域,確保一切保持整潔。
片刻後,他從內室走出來,叫停下急行的張家,命令宮人把張家剛剛所坐的位置挪近了皇椅旁。
看著眼前這個體型圓滾滾的白臉男子,帶著羊角獬帽,須發梳理一絲不亂,他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心中不禁感歎,張蒼這位曾經的荀門高徒、李斯同門師兄,在禦史中正是幹得風生水起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法律與權力的夾縫間找到了平衡點,並發揮了巨大的價值。
“您對於今天的匯報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