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端午
重返1973農村日常 作者:安然入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完了艾草來驅蚊,端午節也即將來臨。
對於國人來說,端午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日子。除了紀念那位愛國詩人屈原之外,還有著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內容。當然了,拜神祭祖這會兒可以省略掉。
丈母娘特意把老丈人不知道從哪裏淘換來的往年沒有的江米,以及自家收獲的小米、買迴來的糖精泡上,再把去年用過迴收洗幹淨存起來的粽子葉拿出來泡上,又取出一些不大的紅棗洗刷刷。
至於去年的粽子葉是哪裏來的,問就是前年迴收的。那前年的呢?大前年的。再問就是祖傳的。
林裏不會包粽子,但看過包粽子。後世物資充沛之後,林裏姥姥家都是用擔水的桶,五桶五桶的煮。包的時候都要請幾位幫手過來。玩兒米什麽的最喜歡了,所以接觸的比較多。
把細到能做紮帶的粽子葉相互搭配著形成一個漏鬥形的容器,江米、小米放一半後再塞一顆或兩顆紅棗進去,再加上另一半江米、小米,包裹緊之後紮牢,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按照後世林裏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一個紅棗都不放,畢竟煮熟之後黏糊糊的甜到發膩。可這會兒吃著卻是甜絲絲的特別美。
因為包的不多,所以一家人湊合一塊兒就能幹完,也不用和其他婦女相互幫襯。
“哎呀!包完了,咱們晚上就煮粽子。”
畢竟是過節,弄完了節日時候吃的東西,林裏特意出去掃了院子,又把院子裏麵的雜物歸置了一下。趁著出去擔水的時候,順便兒給院子裏麵的蔬菜澆了水。
忙活完這些,已經到了下午時分。
“哎?媽,拿這麽多雞蛋幹嘛啊!”
“當然是吃了。”
哦~~林裏突然想起來了,煮粽子的時候要配上煮雞蛋才行。
當即一拍腦袋把丈母娘手中放雞蛋的盆接過來,蹲在地上細細的洗了起來。
畢竟是自家的雞在雞窩裏麵下的蛋,不像養雞場那麽規整,蛋殼外表很容易沾上雞屎。
煮粽子用的是慢火,除了開始煮沸的時候火大一點兒,剩下的就是小火慢煮,防止糊了。
把粽子壘根基似的搭配著放到鍋裏麵挨的緊緊的,一桶水下鍋後,把雞蛋在表麵撒了一片。用大柴生火煮上,除了中間的時候注意添柴控製火候,其他的幾乎不用管。
晚飯過後,丈母娘和淑芬從線堆裏麵挑選出五色線,搭配好之後在小腿上一搓,就成了一根根的花線繩。這個要在第二天太陽升起之前才戴。
心裏有著惦記的事兒,早上就醒的早。
林裏還朦朦朧朧睡著的時候,就被淑芬給踹了起來。
揉揉眼睛適應了環境,先給兩個小家夥戴花線繩。相比大人隨便一個手腕或者腳腕戴上意思意思就行,兩個小的可謂興師動眾。
丈母娘一早也從隔壁過來,三個人一起給兩個小的,四肢、腰、脖子,等能戴的地方都拴上了花線繩。林裏還突發奇想要給雀雀上也來一根,被淑芬一個大逼兜給扇到了一邊。
和臘八的時候適合用陳醋醃蒜一樣,端午節當天早上的艾草才是這一年中最為極品的艾草。
所以林裏戴好花線繩之後,就背著籮筐和鐮刀早早出了門。
路上都是每個家庭派出來的代表,而且各自都有著自己提前看準的地方。前幾天出去溜達的時候早就選好了。
林裏和幾個撲街朋友匯合之後,就急匆匆的往閻王殿那邊兒走了過去。那邊兒現在算是被他們光明正大的‘承包’了,去那裏的人應該不算多。
“林裏哥,今天不會把艾草都給收拾了吧!”
“不會,背這個籮筐,隻是想解放雙手。”
其他幾個大冤種看著手裏的口袋和鐮刀,再看看林裏後背上的籮筐,瞬間就感覺到了智商 的碾壓。雙肩背包和手裏提個包能是一種感覺嘛!幾人一使眼色,紛紛把手裏的東西丟到了林裏的籮筐裏麵。
“漲能耐了啊!小心我把它們都給丟到井裏頭去。”
“林裏哥,別別別,不就這麽點兒東西嘛!費不了多少勁兒。”
見林裏提腿就要往井的那邊兒跑,幾人急忙攔了下來。不過讓林裏背籮筐是不可能的,最後四個撲街商議了一下,各自背一段距離。至此,林裏完全脫產了。
到了閻王殿之後,幾人先是停下來稍微休息了一下,隨後挑選了一處艾草長勢最佳的地方,林裏薅一把在手裏,一鐮刀下去,就有了一把的收獲。
不過這一把艾草沒有放到籮筐裏麵,而是挑選出一條自認為最好看的插在了耳朵上夾著。取艾草的諧音,寓意——人人愛。
“哈哈哈,你都結婚了,還戴這個幹嘛啊!”
“唉!結婚了才要多點兒人愛啊!要不然天天忙活著家裏的活兒,連談情說愛的時候都沒了。來,二蛋,給你插一個,祝你多點兒愛。”
“二蛋現在都快婁了,再多就裝不下了。”
“滾!我們這叫蜜裏調油好不好。你們兩個光棍兒漢懂什麽呀!”
四腳朝天嫌棄林裏給的太少,自己也趕緊挑選著弄了一把好的出來,不光把左右耳朵都夾上了艾草,最後幹脆用艾草給自己編製了一個花環。也就艾草是灰色的,要不然這家夥可就是主動求綠了。
“不至於吧!你這是要被愛套裏頭啊!溫柔鄉是英雄塚,多少英雄好漢都逃不過去,你小子可別死裏頭了。”
“正所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多少人想都想不出來。再說了,老子樂意,你倒是想,可你也得有啊!”
“我擦!我就不信了,你這樣兒的都能結婚,我還娶不到媳婦兒?”
大褲襠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和艾草較上真了。估計是鐮刀還沒啥用處,沒來的急磨,鈍的割不斷艾草,再加上大褲襠發了狠,力氣用的大,直接把艾草連根拔起。
“趕緊的吧!太陽快出來了,一會兒割艾草 的時候晃眼。”
這借口找的真爛。不過誰還不想多被愛一點兒呢!所以沒多大一會兒,大家割下來的艾草就變成了頭上頂著的花環,還有腰上纏著的腰帶。
林裏看著他們腰上的時候若有所思,總覺的哪裏怪怪的。
當時沒有想起來,不過後來聽說成虎迴家後就被他爹和幾個哥哥摁住一頓好收拾,關鍵他娘、嫂嫂和媳婦兒都在旁邊兒拍手稱快。
直到後來傳出來說,成虎的那個艾草腰帶沒有紮好,後麵還帶著一個小尾巴,看起來和孝子喪服上麵那條用麻編織的腰帶特別的像。林裏就知道成虎的這頓揍挨的一點兒也不冤枉。
迴到家後,把艾草攤開曬上,順便挑選好一點兒的出來給家裏人戴上。這才把鍋蓋上壓著的水桶提下來,揭開燜煮 了一夜的鍋蓋。
鍋裏麵依然保持著溫熱,不過沒啥水蒸氣。一股帶著甜味兒的米香味撲麵而來,粽子葉的香味早就被煮完了。
雞蛋在表麵鋪了一片,蛋殼早已被煮成了黃黑色。有的直接被煮爆開,連帶著蛋清都變成了黃黑色,看起來與茶葉蛋的顏色大差不差。
丈母娘給每人撈了一個雞蛋,敲碎蛋殼三兩下就剝去了外殼。一口咬下去,還是雞蛋的味道,隻是稍微帶了點兒粽子的香味。
兩三口吃完了雞蛋,又各自撈了一個粽子,拆開後吃了起來。
江米煮出來的粘稠汁液把小米和紅棗緊緊的黏連在了一起。
一口下去,能拉出一條透明的絲帶。用不著怎麽咀嚼,熟透了的粽子就這麽下了肚。
煮到軟爛的紅棗早已釋放了屬於它的香味,這會兒吃到嘴裏黏糊糊的,也挺美味。即便是棗核含在嘴裏也是甜絲絲的。
“啊!多少年了啊!沒吃過這麽好吃的粽子。”
“江米不好弄,要不然天天做給你們吃。”
“粽子葉別放,直接把粽子裏麵的東西放到鍋裏煮就行了。味道一樣的好。”
最合適的應該是用電飯鍋煮,煮出來的味道除了少點兒粽子葉的味道,吃起來其實還要更加的方便。最主要的是不用沾手,用筷子夾著直接吃很方便。
比如林裏現在,吃完了之後把手指頭挨個嗦了之後,還要搓了肥皂在臉盆裏麵使勁兒搓一會兒才能洗幹淨,要不然黏糊糊的感覺特別糟糕。
“粽子葉都用了好幾年了,明年買新的吧!都丟到灶台這裏,一會兒做飯的時候燒了去。”
難得丈母娘發了話,大家也很配合。
端午節也就算是這麽開始了。因為是北方的緣故,沒有什麽房東賽龍舟的娛樂項目。有的是關係相近的人家互相帶著三五個粽子走動走動。
林裏這兩天就吃了好幾戶人家的粽子,還真合了他的心意。別說紅棗了,就是江米都沒有,吃的就是一個糖精煮熟的小米。弄的 林裏都有些想夾點兒鹹菜伴著吃了。
北方的傳統節日明顯不如南方那般隆重。林裏雖然沒有親身體驗過南方的過法,但網絡是個好東西。
所以這天,閑著沒事兒幹的幾人終於帶著鐵鍬等工具來到了閻王殿,開始開墾屬於他們幾個的自留地。
幹農活兒不是什麽的好的體驗,但林裏也半個熟手了。所以幹起來也算張弛有度。
等黃瓜、西紅柿的秧子種下去之後,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時分。為了保證存活率,林裏他們特意去井裏挑了水澆地。
“哎呀!累死個人了。現在要是有片冰西瓜吃就好了。”
“你可真敢想。我嗓子眼兒都冒煙了都沒有這麽想過。多灌兩口井水啥都有了。”
“那可是多年沒有用過的老井,誰知道裏麵的水死了多少年了。”
“傻叉,那是活水,清冽可口著呢。誰家的井是死水啊!沒聽說過。”
“哎?西瓜!”
“哪裏哪裏!”
一聽大褲襠喊叫,幾人立馬就彈了起來四處找尋著。
“哎呀你們是不是傻啊!這個季節怎麽會有西瓜。”
“那你小子叫喚個 der啊!擾人清夢。”
“你看看你們那個傻乎乎的樣子,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在這裏種植西瓜啊!等到收獲的時候,直接泡到井裏麵冰著,撈起來用 菜刀劃一個口子,嘎巴一聲脆響西瓜就爆開了。
裏麵滿是紅色的沙瓤,咬到嘴裏麵汁水四濺冰冰涼涼。等吃完了西瓜,還可以把西瓜皮處理出來用鹽醋那麽簡單的一調和就是一道涼菜,吃起來爽口清冽,呲溜~~說的我都流口水了。”
“這個想法可以哎!不過這西瓜的種子哪裏去找啊!咱們這地界兒也沒有人種西瓜啊!”
“咳咳~~說起這個來,我倒是能幫忙。”
大口袋悻悻的舉起了爪子,大家看的火熱。
“趕緊說啊!哪裏有種子。”
“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家裏留著過節的瓜從地窖取出來的時候都婁了,切開後就是一肚子壞水兒。沒吃成西瓜,還鬧了一肚子的氣,不過裏麵的西瓜種子被我給掏出來留下了。現在就在我家窗台上麵的一個小罐子裏麵放著呢!”
“那還在這裏躺著幹嘛!趕緊迴家拿去啊!”
“現在?可是咱們刨出來的地都已經種上別的蔬菜了啊!難道再拔一部分出來騰地方?”
“拔什麽拔,你去找種子去,咱們幾個再辛苦一下,用不了半個小時,種西瓜的地方就有了啊!”
其他幾人聞言紛紛點頭。大口袋見事情已經定了下來,站起來拔腿就跑。要不是房門開著,準能表演一番什麽叫奪門而逃。
林裏他們別看剛才點頭點的好,但幹起活兒來,要拉胯的多。
因為沒啥種西瓜的技術,就按照南瓜的種植方法來。開墾土地的時候也隻是清理出來一個個的小圓點兒,夠西瓜根部長的就行。所以大口袋迴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出來四十多個小坑。
“會不會太敷衍了啊!這西瓜籽兒雖然是小了點兒,但是炒一炒,味道還是不錯的。”
“拿來吧你。”
西瓜籽個頭兒不算大,但殼兒硬。幾人見四腳朝天帶過來一把,自然也不會和他節省。一個坑裏麵埋上兩粒保證上苗率,剩下的幹脆各自磕了。
對於國人來說,端午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日子。除了紀念那位愛國詩人屈原之外,還有著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內容。當然了,拜神祭祖這會兒可以省略掉。
丈母娘特意把老丈人不知道從哪裏淘換來的往年沒有的江米,以及自家收獲的小米、買迴來的糖精泡上,再把去年用過迴收洗幹淨存起來的粽子葉拿出來泡上,又取出一些不大的紅棗洗刷刷。
至於去年的粽子葉是哪裏來的,問就是前年迴收的。那前年的呢?大前年的。再問就是祖傳的。
林裏不會包粽子,但看過包粽子。後世物資充沛之後,林裏姥姥家都是用擔水的桶,五桶五桶的煮。包的時候都要請幾位幫手過來。玩兒米什麽的最喜歡了,所以接觸的比較多。
把細到能做紮帶的粽子葉相互搭配著形成一個漏鬥形的容器,江米、小米放一半後再塞一顆或兩顆紅棗進去,再加上另一半江米、小米,包裹緊之後紮牢,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按照後世林裏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一個紅棗都不放,畢竟煮熟之後黏糊糊的甜到發膩。可這會兒吃著卻是甜絲絲的特別美。
因為包的不多,所以一家人湊合一塊兒就能幹完,也不用和其他婦女相互幫襯。
“哎呀!包完了,咱們晚上就煮粽子。”
畢竟是過節,弄完了節日時候吃的東西,林裏特意出去掃了院子,又把院子裏麵的雜物歸置了一下。趁著出去擔水的時候,順便兒給院子裏麵的蔬菜澆了水。
忙活完這些,已經到了下午時分。
“哎?媽,拿這麽多雞蛋幹嘛啊!”
“當然是吃了。”
哦~~林裏突然想起來了,煮粽子的時候要配上煮雞蛋才行。
當即一拍腦袋把丈母娘手中放雞蛋的盆接過來,蹲在地上細細的洗了起來。
畢竟是自家的雞在雞窩裏麵下的蛋,不像養雞場那麽規整,蛋殼外表很容易沾上雞屎。
煮粽子用的是慢火,除了開始煮沸的時候火大一點兒,剩下的就是小火慢煮,防止糊了。
把粽子壘根基似的搭配著放到鍋裏麵挨的緊緊的,一桶水下鍋後,把雞蛋在表麵撒了一片。用大柴生火煮上,除了中間的時候注意添柴控製火候,其他的幾乎不用管。
晚飯過後,丈母娘和淑芬從線堆裏麵挑選出五色線,搭配好之後在小腿上一搓,就成了一根根的花線繩。這個要在第二天太陽升起之前才戴。
心裏有著惦記的事兒,早上就醒的早。
林裏還朦朦朧朧睡著的時候,就被淑芬給踹了起來。
揉揉眼睛適應了環境,先給兩個小家夥戴花線繩。相比大人隨便一個手腕或者腳腕戴上意思意思就行,兩個小的可謂興師動眾。
丈母娘一早也從隔壁過來,三個人一起給兩個小的,四肢、腰、脖子,等能戴的地方都拴上了花線繩。林裏還突發奇想要給雀雀上也來一根,被淑芬一個大逼兜給扇到了一邊。
和臘八的時候適合用陳醋醃蒜一樣,端午節當天早上的艾草才是這一年中最為極品的艾草。
所以林裏戴好花線繩之後,就背著籮筐和鐮刀早早出了門。
路上都是每個家庭派出來的代表,而且各自都有著自己提前看準的地方。前幾天出去溜達的時候早就選好了。
林裏和幾個撲街朋友匯合之後,就急匆匆的往閻王殿那邊兒走了過去。那邊兒現在算是被他們光明正大的‘承包’了,去那裏的人應該不算多。
“林裏哥,今天不會把艾草都給收拾了吧!”
“不會,背這個籮筐,隻是想解放雙手。”
其他幾個大冤種看著手裏的口袋和鐮刀,再看看林裏後背上的籮筐,瞬間就感覺到了智商 的碾壓。雙肩背包和手裏提個包能是一種感覺嘛!幾人一使眼色,紛紛把手裏的東西丟到了林裏的籮筐裏麵。
“漲能耐了啊!小心我把它們都給丟到井裏頭去。”
“林裏哥,別別別,不就這麽點兒東西嘛!費不了多少勁兒。”
見林裏提腿就要往井的那邊兒跑,幾人急忙攔了下來。不過讓林裏背籮筐是不可能的,最後四個撲街商議了一下,各自背一段距離。至此,林裏完全脫產了。
到了閻王殿之後,幾人先是停下來稍微休息了一下,隨後挑選了一處艾草長勢最佳的地方,林裏薅一把在手裏,一鐮刀下去,就有了一把的收獲。
不過這一把艾草沒有放到籮筐裏麵,而是挑選出一條自認為最好看的插在了耳朵上夾著。取艾草的諧音,寓意——人人愛。
“哈哈哈,你都結婚了,還戴這個幹嘛啊!”
“唉!結婚了才要多點兒人愛啊!要不然天天忙活著家裏的活兒,連談情說愛的時候都沒了。來,二蛋,給你插一個,祝你多點兒愛。”
“二蛋現在都快婁了,再多就裝不下了。”
“滾!我們這叫蜜裏調油好不好。你們兩個光棍兒漢懂什麽呀!”
四腳朝天嫌棄林裏給的太少,自己也趕緊挑選著弄了一把好的出來,不光把左右耳朵都夾上了艾草,最後幹脆用艾草給自己編製了一個花環。也就艾草是灰色的,要不然這家夥可就是主動求綠了。
“不至於吧!你這是要被愛套裏頭啊!溫柔鄉是英雄塚,多少英雄好漢都逃不過去,你小子可別死裏頭了。”
“正所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多少人想都想不出來。再說了,老子樂意,你倒是想,可你也得有啊!”
“我擦!我就不信了,你這樣兒的都能結婚,我還娶不到媳婦兒?”
大褲襠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和艾草較上真了。估計是鐮刀還沒啥用處,沒來的急磨,鈍的割不斷艾草,再加上大褲襠發了狠,力氣用的大,直接把艾草連根拔起。
“趕緊的吧!太陽快出來了,一會兒割艾草 的時候晃眼。”
這借口找的真爛。不過誰還不想多被愛一點兒呢!所以沒多大一會兒,大家割下來的艾草就變成了頭上頂著的花環,還有腰上纏著的腰帶。
林裏看著他們腰上的時候若有所思,總覺的哪裏怪怪的。
當時沒有想起來,不過後來聽說成虎迴家後就被他爹和幾個哥哥摁住一頓好收拾,關鍵他娘、嫂嫂和媳婦兒都在旁邊兒拍手稱快。
直到後來傳出來說,成虎的那個艾草腰帶沒有紮好,後麵還帶著一個小尾巴,看起來和孝子喪服上麵那條用麻編織的腰帶特別的像。林裏就知道成虎的這頓揍挨的一點兒也不冤枉。
迴到家後,把艾草攤開曬上,順便挑選好一點兒的出來給家裏人戴上。這才把鍋蓋上壓著的水桶提下來,揭開燜煮 了一夜的鍋蓋。
鍋裏麵依然保持著溫熱,不過沒啥水蒸氣。一股帶著甜味兒的米香味撲麵而來,粽子葉的香味早就被煮完了。
雞蛋在表麵鋪了一片,蛋殼早已被煮成了黃黑色。有的直接被煮爆開,連帶著蛋清都變成了黃黑色,看起來與茶葉蛋的顏色大差不差。
丈母娘給每人撈了一個雞蛋,敲碎蛋殼三兩下就剝去了外殼。一口咬下去,還是雞蛋的味道,隻是稍微帶了點兒粽子的香味。
兩三口吃完了雞蛋,又各自撈了一個粽子,拆開後吃了起來。
江米煮出來的粘稠汁液把小米和紅棗緊緊的黏連在了一起。
一口下去,能拉出一條透明的絲帶。用不著怎麽咀嚼,熟透了的粽子就這麽下了肚。
煮到軟爛的紅棗早已釋放了屬於它的香味,這會兒吃到嘴裏黏糊糊的,也挺美味。即便是棗核含在嘴裏也是甜絲絲的。
“啊!多少年了啊!沒吃過這麽好吃的粽子。”
“江米不好弄,要不然天天做給你們吃。”
“粽子葉別放,直接把粽子裏麵的東西放到鍋裏煮就行了。味道一樣的好。”
最合適的應該是用電飯鍋煮,煮出來的味道除了少點兒粽子葉的味道,吃起來其實還要更加的方便。最主要的是不用沾手,用筷子夾著直接吃很方便。
比如林裏現在,吃完了之後把手指頭挨個嗦了之後,還要搓了肥皂在臉盆裏麵使勁兒搓一會兒才能洗幹淨,要不然黏糊糊的感覺特別糟糕。
“粽子葉都用了好幾年了,明年買新的吧!都丟到灶台這裏,一會兒做飯的時候燒了去。”
難得丈母娘發了話,大家也很配合。
端午節也就算是這麽開始了。因為是北方的緣故,沒有什麽房東賽龍舟的娛樂項目。有的是關係相近的人家互相帶著三五個粽子走動走動。
林裏這兩天就吃了好幾戶人家的粽子,還真合了他的心意。別說紅棗了,就是江米都沒有,吃的就是一個糖精煮熟的小米。弄的 林裏都有些想夾點兒鹹菜伴著吃了。
北方的傳統節日明顯不如南方那般隆重。林裏雖然沒有親身體驗過南方的過法,但網絡是個好東西。
所以這天,閑著沒事兒幹的幾人終於帶著鐵鍬等工具來到了閻王殿,開始開墾屬於他們幾個的自留地。
幹農活兒不是什麽的好的體驗,但林裏也半個熟手了。所以幹起來也算張弛有度。
等黃瓜、西紅柿的秧子種下去之後,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時分。為了保證存活率,林裏他們特意去井裏挑了水澆地。
“哎呀!累死個人了。現在要是有片冰西瓜吃就好了。”
“你可真敢想。我嗓子眼兒都冒煙了都沒有這麽想過。多灌兩口井水啥都有了。”
“那可是多年沒有用過的老井,誰知道裏麵的水死了多少年了。”
“傻叉,那是活水,清冽可口著呢。誰家的井是死水啊!沒聽說過。”
“哎?西瓜!”
“哪裏哪裏!”
一聽大褲襠喊叫,幾人立馬就彈了起來四處找尋著。
“哎呀你們是不是傻啊!這個季節怎麽會有西瓜。”
“那你小子叫喚個 der啊!擾人清夢。”
“你看看你們那個傻乎乎的樣子,我的意思是,咱們可以在這裏種植西瓜啊!等到收獲的時候,直接泡到井裏麵冰著,撈起來用 菜刀劃一個口子,嘎巴一聲脆響西瓜就爆開了。
裏麵滿是紅色的沙瓤,咬到嘴裏麵汁水四濺冰冰涼涼。等吃完了西瓜,還可以把西瓜皮處理出來用鹽醋那麽簡單的一調和就是一道涼菜,吃起來爽口清冽,呲溜~~說的我都流口水了。”
“這個想法可以哎!不過這西瓜的種子哪裏去找啊!咱們這地界兒也沒有人種西瓜啊!”
“咳咳~~說起這個來,我倒是能幫忙。”
大口袋悻悻的舉起了爪子,大家看的火熱。
“趕緊說啊!哪裏有種子。”
“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家裏留著過節的瓜從地窖取出來的時候都婁了,切開後就是一肚子壞水兒。沒吃成西瓜,還鬧了一肚子的氣,不過裏麵的西瓜種子被我給掏出來留下了。現在就在我家窗台上麵的一個小罐子裏麵放著呢!”
“那還在這裏躺著幹嘛!趕緊迴家拿去啊!”
“現在?可是咱們刨出來的地都已經種上別的蔬菜了啊!難道再拔一部分出來騰地方?”
“拔什麽拔,你去找種子去,咱們幾個再辛苦一下,用不了半個小時,種西瓜的地方就有了啊!”
其他幾人聞言紛紛點頭。大口袋見事情已經定了下來,站起來拔腿就跑。要不是房門開著,準能表演一番什麽叫奪門而逃。
林裏他們別看剛才點頭點的好,但幹起活兒來,要拉胯的多。
因為沒啥種西瓜的技術,就按照南瓜的種植方法來。開墾土地的時候也隻是清理出來一個個的小圓點兒,夠西瓜根部長的就行。所以大口袋迴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出來四十多個小坑。
“會不會太敷衍了啊!這西瓜籽兒雖然是小了點兒,但是炒一炒,味道還是不錯的。”
“拿來吧你。”
西瓜籽個頭兒不算大,但殼兒硬。幾人見四腳朝天帶過來一把,自然也不會和他節省。一個坑裏麵埋上兩粒保證上苗率,剩下的幹脆各自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