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尋人
重返1973農村日常 作者:安然入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三人出了院子,林裏就看到一個梳著兩條小辮子的小女孩兒小心翼翼的將雞圈的柵欄門兒打開一個小小的縫隙,隨後鑽了出來。
大概是手裏捧著雞蛋的緣故,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有些笨拙。
二娃沒說話,而是走過去頂住柵欄門兒,將小女孩兒抱了出來。
隨後走進雞圈,沒有太費力就提著兩隻不下蛋母雞的翅膀走了出來。
大概是已經傍晚的緣故,現在的雞看起來有點兒蔫兒。在二娃手裏也不怎麽掙紮。
林裏打開準備好的口袋,兩人配合著將雞塞進了口袋。
“這雞挺沉啊!兩隻怎麽得也有五斤啊!”
林裏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口袋嗎,語帶誇讚,隨後將口袋橫在了自行車的大梁上。
“那是,二娃家的閨女經常出去給雞抓蟲子吃。是個懂事兒的小姑娘。”
“哦?”
林裏這才看向了捧著雞蛋站在院子裏盯著林裏和口袋看的小姑娘。
看著那大大的一眨一眨的黑眼睛,小臉上寫滿了不舍的姑娘。
林裏有些心軟,孩子,還是小時候可愛,尤其是乖巧聽話的時候。
從口袋裏摸出兩塊水果糖塞到小姑娘手裏,小姑娘害羞的看看二娃。
那老大爺笑嗬嗬很開心,水果糖可不便宜。
“讓你破費了,估計是小丫頭舍不得這兩隻雞,都養出感情來了。”
“哈哈哈,小丫頭這麽顧家,將來長大了一定是個好姑娘,能找個好人家。那啥,大爺、二娃哥,天兒不早了,我就先走了。”
“好好好,我們就不留你吃飯了。趕路要緊。”
在兩人的幫助下,將三張狗皮綁定在自行車後架上,林裏推車出門,迴頭和幾人打了個招唿,就騎車揚長而去。
等迴到林家莊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
村裏不像以前那麽寧靜,有些鬧哄哄的,人來人往的行人臉上都帶著嚴肅,手裏還都拿著火把。
林裏趕緊騎車往家裏趕,要說村裏誰知道的事情最多,那肯定是林支書啊!在這裏問人,豈不是舍近求遠?而且自行車上都是剛剛買迴來的狗皮和活雞,都得放迴家裏去,要是讓人知道了,怎麽著也是弊大於利。
“媽,村裏發生什麽事情了?怎麽人來人往的,還都在準備火把?”
“說是趙二家的三個兒子白天進山了,現在還沒有迴來。剛剛他們生產隊裏來人,請你爸去主持了。”
“這樣啊!”
“你這又弄什麽東西迴來了?”
“嘿嘿,三張狗皮、兩隻活雞。”
丈母娘一邊幫林裏卸東西,一邊埋怨道。
“買這些東西做什麽。咱家裏有雞,到了冬天炕又燒的熱,這不是亂花錢嘛!”
“嘿嘿,也不貴,你女婿我買的起。我就是想著咱們吃用的好一些,孝敬孝敬爸媽。對了媽,我一會兒也和爸他們進山吧!說不定能幫上點兒忙呢!”
丈母娘提著裝有活雞的袋子到了雞圈旁邊,解開袋子正往出掏雞,聽林裏這麽說,迴答道。
“去吧!村裏的壯勞力差不多都去,你不去不合適,不過跟著去了記得機靈點兒,晚上山裏黑,別出事兒了。”
“知道了媽,我把狗皮放到你屋裏就去,晚飯迴來吃吧!對了媽,咱家的火把放在哪裏?我多拿兩個。”
“不用不用,都在公社那裏放著呢!去了統一領取,不過大家都會多帶,你一會兒碰見人分一把也行。”
“知道了媽。”
林裏進屋將狗皮放到了櫃子上,和淑芬打了個招唿,就匆匆出門。
等快走到公社的時候,迎麵就走來一群人,領頭的赫然是林支書。
鐵鍬、繩索帶了個齊全,林裏甚至還看到了門板。
看到林裏也來幫忙,村裏人都很開心。這個上門女婿雖然來了快一年了,可大多數人都沒有打過交道。農名的情感是樸素的,當即人群中就有人調笑林支書找了個細皮嫩肉的知青做上門兒女婿,好福氣。
林支書笑的合不攏嘴,倒是把林裏弄的有些無語。一群大老爺們兒也這麽八卦。
“爸,我和你們一起進山。”
“好,跟著大家走就行,別亂跑。順便領一支火把。”
“好嘞!”
林裏說完就融入了人群,一隻火把塞進了林裏的手裏。林裏迴頭,看到一個麵色稚嫩的小夥子朝他笑。
“謝謝。”
“不客氣,都是一個村的。你們城裏人就是有禮貌。”
“嗬嗬,還好吧!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張成虎,我爸張二小。是第二生產隊的隊長,找孩子的郭二是我們隊裏的隊員。”
“哦?原來是成虎兄弟,這郭二家的孩子什麽情況?”
“嗨。不是這兩天下雨了嘛。大家都進山挖野菜、采蘑菇什麽的。郭二家的三個大小子這兩天都進山去了。前兩天都是黃昏的時候就迴來,今天太陽落山了都沒見人影兒,這不著急了嘛!”
“哦!那是得找找。三個孩子多大了?”
“13歲、11歲、9歲。除了9歲的那個小點兒,其他兩個都不小了。”
林裏一琢磨,還真是五年抱三個啊!這效率,杠杠的。
說話間,林裏他們一隊人就走到了山口處。林支書現場分配了一下搜索的方向,眾人也不耽擱,就朝著各自既定的方向趕去。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視野變的模糊起來。
眾人紛紛點燃手中的火把,一邊趕路,一邊大聲唿喊著三個孩子的名字。
林裏站在半山腰看了看周圍,隻見林家莊遠處的三個方向也都是燈火點點,看來今天是全村出動,四麵出擊。
“成虎哥,不是確定孩子是朝這邊走的了嗎?怎麽那邊也有人啊!”
林裏在趕路的時候,已經得知成虎居然比自己大一歲,所以就毫無壓力的叫起了哥。嘴甜的讓張成虎一個勁兒的傻笑。
“孩子嘛!好動,說是這邊進山,誰知道轉悠著就去哪裏了。咱們這邊是搜尋的主力,那邊人數雖然少,但也是個方向。”
“哦!原來如此。”
林裏一邊小心的翼翼的踩著前麵人走過的路,深一腳淺一腳的趕路,一邊小心的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雖然已經來這個世界快一年了,已經適應了夜晚的黑暗。但這還是第一次晚上進山。隻見以前走過的山路變的模糊不定,四周都是一片漆黑,完全認不出位置。要不是周圍有人有火把,林裏估計自己會被這樣的環境嚇壞。
他去年冬天為了打獵,自己就獨自進過山。想起那種蒼涼,萬籟俱寂,荒無人煙,心中升起的不是豪情萬丈,天為被地為床的萬千豪情,而是淡淡的恐懼。
整理了一下思緒,繞過一個凸起的石頭,大聲喊了幾句三個孩子的名字,隨後和張成虎繼續前行。
“林裏兄弟,你從城裏過來還適應嗎?”
大概是路上太無聊,又加上出來的人多,張成虎開始和林裏聊了起來。
“剛開始來有些不適應,從前在城裏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來到這裏看到的都是黃土和大山。不過住了一段時間就適應了,這裏畢竟成了我的家嘛!”
“哈哈,是啊是啊!都娶媳婦兒了。”
“成虎哥結婚了吧!幾個孩子了?”
“我前年結的婚,去年生了個兒子,現在都會叫爸爸了。對了,淑芬姐也快了吧!”
嘖嘖~~淑芬的歲數竟然比成虎還大,怎麽就沒有讓成虎叫自己姐夫呢!林裏大叫失策。
“快了,估計立秋前後吧!”
“哈哈,那你這是徹底安定下來了。”
“是啊!安定下來沒什麽不好。這日子過的可比城裏好多了。”
“哈?吹牛呢吧!咱這裏還能比城裏好?”
“唉!城裏是物質生活好些,但是咱們這裏精神生活更好。最重要的是我在這裏有家啊!”
張成虎想了想林裏的說法,似乎很有道理。再結合之前聽到的傳言,和吃喜酒時看到五花大綁的新郎官林裏,更加肯定了林裏的說法。想起那個傳言,這個話題也就不好再說下去了。
聽林裏說去年冬天打野雞和斑鳩的往事,張成虎主動接過了話題,開始傳授林裏一些打獵的小技巧,兩人聊的十分火熱,林裏這個宅男性子的家夥,不知不覺間又交了個朋友。
時間過的飛快,天色更加黑暗。比起後世的燈火通明,讓天空中的星辰都黯然失色。與之相比,這個時候的天空很亮,林裏抬頭,群星閃耀,按照書本上的方法,艱難的找到了北鬥七星和啟明星。
不過找到了也沒什麽用,哪裏比得上在這裏土生土長的人。
“歇一會兒吧!看看前麵他們怎麽商量吧!”
林裏看了看四周都停下來的火把,學著張成虎的樣子往土堆上一坐,休息了起來。
朝著三個倒黴孩子進山的方向走了已經快兩個小時了,依然沒有音信。
再加上大多數人晚上沒來得及吃飯,隊伍的氣氛有些低落。
等前麵的林支書和村裏幾位老人商量過後,又確定了新的尋找方向。
眾人起身,繼續朝前走去。
大概是手裏捧著雞蛋的緣故,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有些笨拙。
二娃沒說話,而是走過去頂住柵欄門兒,將小女孩兒抱了出來。
隨後走進雞圈,沒有太費力就提著兩隻不下蛋母雞的翅膀走了出來。
大概是已經傍晚的緣故,現在的雞看起來有點兒蔫兒。在二娃手裏也不怎麽掙紮。
林裏打開準備好的口袋,兩人配合著將雞塞進了口袋。
“這雞挺沉啊!兩隻怎麽得也有五斤啊!”
林裏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口袋嗎,語帶誇讚,隨後將口袋橫在了自行車的大梁上。
“那是,二娃家的閨女經常出去給雞抓蟲子吃。是個懂事兒的小姑娘。”
“哦?”
林裏這才看向了捧著雞蛋站在院子裏盯著林裏和口袋看的小姑娘。
看著那大大的一眨一眨的黑眼睛,小臉上寫滿了不舍的姑娘。
林裏有些心軟,孩子,還是小時候可愛,尤其是乖巧聽話的時候。
從口袋裏摸出兩塊水果糖塞到小姑娘手裏,小姑娘害羞的看看二娃。
那老大爺笑嗬嗬很開心,水果糖可不便宜。
“讓你破費了,估計是小丫頭舍不得這兩隻雞,都養出感情來了。”
“哈哈哈,小丫頭這麽顧家,將來長大了一定是個好姑娘,能找個好人家。那啥,大爺、二娃哥,天兒不早了,我就先走了。”
“好好好,我們就不留你吃飯了。趕路要緊。”
在兩人的幫助下,將三張狗皮綁定在自行車後架上,林裏推車出門,迴頭和幾人打了個招唿,就騎車揚長而去。
等迴到林家莊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
村裏不像以前那麽寧靜,有些鬧哄哄的,人來人往的行人臉上都帶著嚴肅,手裏還都拿著火把。
林裏趕緊騎車往家裏趕,要說村裏誰知道的事情最多,那肯定是林支書啊!在這裏問人,豈不是舍近求遠?而且自行車上都是剛剛買迴來的狗皮和活雞,都得放迴家裏去,要是讓人知道了,怎麽著也是弊大於利。
“媽,村裏發生什麽事情了?怎麽人來人往的,還都在準備火把?”
“說是趙二家的三個兒子白天進山了,現在還沒有迴來。剛剛他們生產隊裏來人,請你爸去主持了。”
“這樣啊!”
“你這又弄什麽東西迴來了?”
“嘿嘿,三張狗皮、兩隻活雞。”
丈母娘一邊幫林裏卸東西,一邊埋怨道。
“買這些東西做什麽。咱家裏有雞,到了冬天炕又燒的熱,這不是亂花錢嘛!”
“嘿嘿,也不貴,你女婿我買的起。我就是想著咱們吃用的好一些,孝敬孝敬爸媽。對了媽,我一會兒也和爸他們進山吧!說不定能幫上點兒忙呢!”
丈母娘提著裝有活雞的袋子到了雞圈旁邊,解開袋子正往出掏雞,聽林裏這麽說,迴答道。
“去吧!村裏的壯勞力差不多都去,你不去不合適,不過跟著去了記得機靈點兒,晚上山裏黑,別出事兒了。”
“知道了媽,我把狗皮放到你屋裏就去,晚飯迴來吃吧!對了媽,咱家的火把放在哪裏?我多拿兩個。”
“不用不用,都在公社那裏放著呢!去了統一領取,不過大家都會多帶,你一會兒碰見人分一把也行。”
“知道了媽。”
林裏進屋將狗皮放到了櫃子上,和淑芬打了個招唿,就匆匆出門。
等快走到公社的時候,迎麵就走來一群人,領頭的赫然是林支書。
鐵鍬、繩索帶了個齊全,林裏甚至還看到了門板。
看到林裏也來幫忙,村裏人都很開心。這個上門女婿雖然來了快一年了,可大多數人都沒有打過交道。農名的情感是樸素的,當即人群中就有人調笑林支書找了個細皮嫩肉的知青做上門兒女婿,好福氣。
林支書笑的合不攏嘴,倒是把林裏弄的有些無語。一群大老爺們兒也這麽八卦。
“爸,我和你們一起進山。”
“好,跟著大家走就行,別亂跑。順便領一支火把。”
“好嘞!”
林裏說完就融入了人群,一隻火把塞進了林裏的手裏。林裏迴頭,看到一個麵色稚嫩的小夥子朝他笑。
“謝謝。”
“不客氣,都是一個村的。你們城裏人就是有禮貌。”
“嗬嗬,還好吧!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張成虎,我爸張二小。是第二生產隊的隊長,找孩子的郭二是我們隊裏的隊員。”
“哦?原來是成虎兄弟,這郭二家的孩子什麽情況?”
“嗨。不是這兩天下雨了嘛。大家都進山挖野菜、采蘑菇什麽的。郭二家的三個大小子這兩天都進山去了。前兩天都是黃昏的時候就迴來,今天太陽落山了都沒見人影兒,這不著急了嘛!”
“哦!那是得找找。三個孩子多大了?”
“13歲、11歲、9歲。除了9歲的那個小點兒,其他兩個都不小了。”
林裏一琢磨,還真是五年抱三個啊!這效率,杠杠的。
說話間,林裏他們一隊人就走到了山口處。林支書現場分配了一下搜索的方向,眾人也不耽擱,就朝著各自既定的方向趕去。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視野變的模糊起來。
眾人紛紛點燃手中的火把,一邊趕路,一邊大聲唿喊著三個孩子的名字。
林裏站在半山腰看了看周圍,隻見林家莊遠處的三個方向也都是燈火點點,看來今天是全村出動,四麵出擊。
“成虎哥,不是確定孩子是朝這邊走的了嗎?怎麽那邊也有人啊!”
林裏在趕路的時候,已經得知成虎居然比自己大一歲,所以就毫無壓力的叫起了哥。嘴甜的讓張成虎一個勁兒的傻笑。
“孩子嘛!好動,說是這邊進山,誰知道轉悠著就去哪裏了。咱們這邊是搜尋的主力,那邊人數雖然少,但也是個方向。”
“哦!原來如此。”
林裏一邊小心的翼翼的踩著前麵人走過的路,深一腳淺一腳的趕路,一邊小心的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雖然已經來這個世界快一年了,已經適應了夜晚的黑暗。但這還是第一次晚上進山。隻見以前走過的山路變的模糊不定,四周都是一片漆黑,完全認不出位置。要不是周圍有人有火把,林裏估計自己會被這樣的環境嚇壞。
他去年冬天為了打獵,自己就獨自進過山。想起那種蒼涼,萬籟俱寂,荒無人煙,心中升起的不是豪情萬丈,天為被地為床的萬千豪情,而是淡淡的恐懼。
整理了一下思緒,繞過一個凸起的石頭,大聲喊了幾句三個孩子的名字,隨後和張成虎繼續前行。
“林裏兄弟,你從城裏過來還適應嗎?”
大概是路上太無聊,又加上出來的人多,張成虎開始和林裏聊了起來。
“剛開始來有些不適應,從前在城裏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來到這裏看到的都是黃土和大山。不過住了一段時間就適應了,這裏畢竟成了我的家嘛!”
“哈哈,是啊是啊!都娶媳婦兒了。”
“成虎哥結婚了吧!幾個孩子了?”
“我前年結的婚,去年生了個兒子,現在都會叫爸爸了。對了,淑芬姐也快了吧!”
嘖嘖~~淑芬的歲數竟然比成虎還大,怎麽就沒有讓成虎叫自己姐夫呢!林裏大叫失策。
“快了,估計立秋前後吧!”
“哈哈,那你這是徹底安定下來了。”
“是啊!安定下來沒什麽不好。這日子過的可比城裏好多了。”
“哈?吹牛呢吧!咱這裏還能比城裏好?”
“唉!城裏是物質生活好些,但是咱們這裏精神生活更好。最重要的是我在這裏有家啊!”
張成虎想了想林裏的說法,似乎很有道理。再結合之前聽到的傳言,和吃喜酒時看到五花大綁的新郎官林裏,更加肯定了林裏的說法。想起那個傳言,這個話題也就不好再說下去了。
聽林裏說去年冬天打野雞和斑鳩的往事,張成虎主動接過了話題,開始傳授林裏一些打獵的小技巧,兩人聊的十分火熱,林裏這個宅男性子的家夥,不知不覺間又交了個朋友。
時間過的飛快,天色更加黑暗。比起後世的燈火通明,讓天空中的星辰都黯然失色。與之相比,這個時候的天空很亮,林裏抬頭,群星閃耀,按照書本上的方法,艱難的找到了北鬥七星和啟明星。
不過找到了也沒什麽用,哪裏比得上在這裏土生土長的人。
“歇一會兒吧!看看前麵他們怎麽商量吧!”
林裏看了看四周都停下來的火把,學著張成虎的樣子往土堆上一坐,休息了起來。
朝著三個倒黴孩子進山的方向走了已經快兩個小時了,依然沒有音信。
再加上大多數人晚上沒來得及吃飯,隊伍的氣氛有些低落。
等前麵的林支書和村裏幾位老人商量過後,又確定了新的尋找方向。
眾人起身,繼續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