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胡同美食
轉正失敗後,我擁有了簽到係統 作者:樸樸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好像來到了一個好玩的胡同,蘇甜就哪裏有路、可以走,就走,死胡同就掉頭走另一邊,有一種迷宮的感覺。
胡同裏還保存著民國時期的建築,特別像諜戰劇裏的場景。
蘇甜打開相機,找好角度,記錄自己偶然發現的好地方,仿佛曾經坐在這個地方喝茶交流的時代偉人離我們並不遙遠。
胡同裏的小攤也很美味。
現做的驢打滾,口感綿軟、豆香濃鬱、糯性十足、香甜可口。
前邊還有炸灌腸的小店。
她第一迴聽到‘炸灌腸’以為是過節灌的香腸,把肉絞碎調好味,灌進腸衣裏。下鍋油炸,後來視頻裏的,薄薄的,特想炸的很薄的年糕片。
蘇甜走進去,點了一份嚐嚐。
速度很快,一盤炸灌腸上桌了,色澤微微發黃,油炸的。
切成一片一片下鍋炸,片切的一邊厚一邊薄,薄的一邊口感脆脆的,厚的一邊口感鬆軟,一片炸灌腸兩種口感。
灌腸本身沒什麽味道,得蘸著蒜汁吃,加重它的味道。
蘇甜嚐著,這就是澱粉做的,用豬油炸的帶點香。
炸的麵粉坨子,炸的酥酥脆脆的,油控的幹幹的,在蒜水裏蘸一下,不算油膩,沒想象中好吃,但是嚐嚐還可以。
其實在北京真的有裏麵灌肉的炸灌腸,叫它‘大灌腸’。
據說,是清朝光緒年間,一個姓‘普’的老板,開了家灌腸鋪子叫‘福興居’,他家就是用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和香料,先煮再煎。
外焦裏嫩,澆上鹽水跟蒜汁。
還聽說,慈禧太後去火神廟進香的時候,曾經品嚐過,大加讚賞,後來福興居定期向宮裏上貢品。
不過現在,這家店是沒了。
現在流行的就是‘小灌腸’,純用澱粉,有的加些別的麵粉,蒸好了,下鍋炸。
“您是外地來的吧。”旁邊的顧客是個看起來六七十歲,穿著灰色薄外套的大爺。
“對,您這麽知道的。”蘇甜覺的自己穿的跟胡同裏的人差不多吧,素麵朝天,也沒化妝。
大爺慢悠悠的用竹簽,紮起一塊灌腸,“咱們吃灌腸,不用筷子,用竹簽紮著吃。”說完,把簽上的灌腸放嘴裏,慢慢嚼著很享受的樣子,吃完還來一口小酒。
她都沒注意,大爺還自帶了一瓶二鍋頭。
於是,蘇甜也學著拿出牙簽,紮著,蘸蒜汁吃,確實味還那個味,感覺有點不一樣,可能這就是老北京風味。
明明不餓,聞著胡同裏的食物飄出來的香味,蘇甜還是忍不住的想去買來嚐嚐,尤其是她沒吃過的。
沒走兩步,抬頭又是一家傳統小吃店。
蘇甜走進去,準備嚐嚐,裏麵算是個北京傳統甜品的集合店。
她點了幾樣沒吃過的。
店裏的東西大多數是現點現有,價格也不貴。
綠豆糕,是很傳統的那種,拿東西把分全都壓實了,以前蘇甜吃過,一個小錫紙包的,算是個零食。
她用手掰了一小塊,綠豆糕做的很紮實,不是一掰就碎的。
入口很甜,瞬間把嘴裏的水分吸走了,很幹,噎得慌,得配著茶,慢慢品。
坐在亭子裏,一下午,一盤綠豆糕,一壺茶,時間就過去了。
再嚐嚐艾窩窩,糯米皮上麵撒著麵粉,色雪白,周圍一圈滾了芝麻,上麵一粒山楂糕做點綴。
是明朝流傳的宮廷美食。
一口咬下去,外麵是蒸熟的糯米粉,裏邊是芝麻和核桃仁、白糖。
質地粘軟、口味香甜,好吃。
蘇甜連吃了兩塊。
糖火燒,是滿族的傳統小吃,看上去色澤淺黃,用手掰開,外皮酥脆,裏麵的層次分明,紅糖給的非常多。
她嚐著是有點勁道,香甜可口。
最後一道是麵茶,上邊是芝麻醬,撒著芝麻鹽,下麵是煮的糊糊的棒子麵粥。
‘吸溜’一口,芝麻醬跟著麵茶一起在嘴裏。
口感順滑,滑而不膩,滿口的芝麻香,鹹甜交織。
一碗下肚,蘇甜感覺不用吃晚飯了,吃比需得吃肉,吃鹹的。
蘇甜在小吃店裏稍坐了一會兒,把沒吃完的糕點打包帶走,背上包,接著逛。
胡同裏的小店,裝修的很有意思,從一個胡同串到另一個胡同,蘇甜拍了不少照片,跟視頻,101也沒少給她拍。
穿梭在胡同裏的,除了蘇甜,也有不少‘不走尋常路’的遊客。
有幾個結伴出來遊玩的年輕女生,在蘇甜正拍著胡同上的天空的時候,你推我我退你的,走到她的身後。
101檢測她們沒有危險性,就沒提醒蘇甜。
“你好,可不可以,幫我們拍張合照?”其中一個在朋友的期盼中,鼓起勇氣,有些害羞的開口道。
蘇甜轉過身,目光從她們的臉上掃過,她們的眼神裏滿是期待,很爽快的同意了。
她點頭同意的那一刻,她們特別開心,笑容特別具有感染力,笑著對蘇甜連連說謝謝。
接過她們遞來的相機,看了一下相機的參數。
“我可以調一下參數嗎?那樣拍出來會更好看一點”蘇甜詢問道。
她們覺得蘇甜很好相處,說話沒有之前那麽緊張,“請問你是攝影師嗎?”
“勉強算半個吧!”
“哦哦,可以調參數的,我們一直用的是全自動模式。”
“好的。”得到允許的蘇甜,調到合適的參數。
趁蘇甜調參數的功夫,幾位女生在一邊小聲商量著拍照姿勢,想法挺多,聊得很興奮。
“可以了!”
幾位女生擺好姿勢,拍了好幾張。
她們把蘇甜圍在中間,看著拍好的照片,顧及她在場,她們用眼神交流。
“太好看了,大片啊!”
“謝謝,謝謝。”
“沒錯,大片既視感。”
“真的太感謝你了。”
拍完照片,離開的時候,其中一個女生看看照片,又轉頭看看蘇甜的背影。
“遇上大佬了,而且她長的好好看啊!”
“你沒看到,她笑的時候有梨渦,超甜的”
“她皮膚也超好,剛說話離得超近,身上香香的”
“而且她把我們拍的好好看,學校裏的約拍要是有這技術,早就賺翻了好吧。”
幾個女生湊在一起,聊天看照片,聲音很激動,很開心。一點沒有剛才害羞不好意思,跟蘇甜說話忸怩的樣子。
蘇甜看看時間,覺得今天逛的逛的差不多了,準備從前麵的拐角出去,沒想到,那句古詩怎麽說來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但是仔細一想意境,還有點不太對。
胡同裏還保存著民國時期的建築,特別像諜戰劇裏的場景。
蘇甜打開相機,找好角度,記錄自己偶然發現的好地方,仿佛曾經坐在這個地方喝茶交流的時代偉人離我們並不遙遠。
胡同裏的小攤也很美味。
現做的驢打滾,口感綿軟、豆香濃鬱、糯性十足、香甜可口。
前邊還有炸灌腸的小店。
她第一迴聽到‘炸灌腸’以為是過節灌的香腸,把肉絞碎調好味,灌進腸衣裏。下鍋油炸,後來視頻裏的,薄薄的,特想炸的很薄的年糕片。
蘇甜走進去,點了一份嚐嚐。
速度很快,一盤炸灌腸上桌了,色澤微微發黃,油炸的。
切成一片一片下鍋炸,片切的一邊厚一邊薄,薄的一邊口感脆脆的,厚的一邊口感鬆軟,一片炸灌腸兩種口感。
灌腸本身沒什麽味道,得蘸著蒜汁吃,加重它的味道。
蘇甜嚐著,這就是澱粉做的,用豬油炸的帶點香。
炸的麵粉坨子,炸的酥酥脆脆的,油控的幹幹的,在蒜水裏蘸一下,不算油膩,沒想象中好吃,但是嚐嚐還可以。
其實在北京真的有裏麵灌肉的炸灌腸,叫它‘大灌腸’。
據說,是清朝光緒年間,一個姓‘普’的老板,開了家灌腸鋪子叫‘福興居’,他家就是用真正的豬肥腸灌上碎肉、澱粉和香料,先煮再煎。
外焦裏嫩,澆上鹽水跟蒜汁。
還聽說,慈禧太後去火神廟進香的時候,曾經品嚐過,大加讚賞,後來福興居定期向宮裏上貢品。
不過現在,這家店是沒了。
現在流行的就是‘小灌腸’,純用澱粉,有的加些別的麵粉,蒸好了,下鍋炸。
“您是外地來的吧。”旁邊的顧客是個看起來六七十歲,穿著灰色薄外套的大爺。
“對,您這麽知道的。”蘇甜覺的自己穿的跟胡同裏的人差不多吧,素麵朝天,也沒化妝。
大爺慢悠悠的用竹簽,紮起一塊灌腸,“咱們吃灌腸,不用筷子,用竹簽紮著吃。”說完,把簽上的灌腸放嘴裏,慢慢嚼著很享受的樣子,吃完還來一口小酒。
她都沒注意,大爺還自帶了一瓶二鍋頭。
於是,蘇甜也學著拿出牙簽,紮著,蘸蒜汁吃,確實味還那個味,感覺有點不一樣,可能這就是老北京風味。
明明不餓,聞著胡同裏的食物飄出來的香味,蘇甜還是忍不住的想去買來嚐嚐,尤其是她沒吃過的。
沒走兩步,抬頭又是一家傳統小吃店。
蘇甜走進去,準備嚐嚐,裏麵算是個北京傳統甜品的集合店。
她點了幾樣沒吃過的。
店裏的東西大多數是現點現有,價格也不貴。
綠豆糕,是很傳統的那種,拿東西把分全都壓實了,以前蘇甜吃過,一個小錫紙包的,算是個零食。
她用手掰了一小塊,綠豆糕做的很紮實,不是一掰就碎的。
入口很甜,瞬間把嘴裏的水分吸走了,很幹,噎得慌,得配著茶,慢慢品。
坐在亭子裏,一下午,一盤綠豆糕,一壺茶,時間就過去了。
再嚐嚐艾窩窩,糯米皮上麵撒著麵粉,色雪白,周圍一圈滾了芝麻,上麵一粒山楂糕做點綴。
是明朝流傳的宮廷美食。
一口咬下去,外麵是蒸熟的糯米粉,裏邊是芝麻和核桃仁、白糖。
質地粘軟、口味香甜,好吃。
蘇甜連吃了兩塊。
糖火燒,是滿族的傳統小吃,看上去色澤淺黃,用手掰開,外皮酥脆,裏麵的層次分明,紅糖給的非常多。
她嚐著是有點勁道,香甜可口。
最後一道是麵茶,上邊是芝麻醬,撒著芝麻鹽,下麵是煮的糊糊的棒子麵粥。
‘吸溜’一口,芝麻醬跟著麵茶一起在嘴裏。
口感順滑,滑而不膩,滿口的芝麻香,鹹甜交織。
一碗下肚,蘇甜感覺不用吃晚飯了,吃比需得吃肉,吃鹹的。
蘇甜在小吃店裏稍坐了一會兒,把沒吃完的糕點打包帶走,背上包,接著逛。
胡同裏的小店,裝修的很有意思,從一個胡同串到另一個胡同,蘇甜拍了不少照片,跟視頻,101也沒少給她拍。
穿梭在胡同裏的,除了蘇甜,也有不少‘不走尋常路’的遊客。
有幾個結伴出來遊玩的年輕女生,在蘇甜正拍著胡同上的天空的時候,你推我我退你的,走到她的身後。
101檢測她們沒有危險性,就沒提醒蘇甜。
“你好,可不可以,幫我們拍張合照?”其中一個在朋友的期盼中,鼓起勇氣,有些害羞的開口道。
蘇甜轉過身,目光從她們的臉上掃過,她們的眼神裏滿是期待,很爽快的同意了。
她點頭同意的那一刻,她們特別開心,笑容特別具有感染力,笑著對蘇甜連連說謝謝。
接過她們遞來的相機,看了一下相機的參數。
“我可以調一下參數嗎?那樣拍出來會更好看一點”蘇甜詢問道。
她們覺得蘇甜很好相處,說話沒有之前那麽緊張,“請問你是攝影師嗎?”
“勉強算半個吧!”
“哦哦,可以調參數的,我們一直用的是全自動模式。”
“好的。”得到允許的蘇甜,調到合適的參數。
趁蘇甜調參數的功夫,幾位女生在一邊小聲商量著拍照姿勢,想法挺多,聊得很興奮。
“可以了!”
幾位女生擺好姿勢,拍了好幾張。
她們把蘇甜圍在中間,看著拍好的照片,顧及她在場,她們用眼神交流。
“太好看了,大片啊!”
“謝謝,謝謝。”
“沒錯,大片既視感。”
“真的太感謝你了。”
拍完照片,離開的時候,其中一個女生看看照片,又轉頭看看蘇甜的背影。
“遇上大佬了,而且她長的好好看啊!”
“你沒看到,她笑的時候有梨渦,超甜的”
“她皮膚也超好,剛說話離得超近,身上香香的”
“而且她把我們拍的好好看,學校裏的約拍要是有這技術,早就賺翻了好吧。”
幾個女生湊在一起,聊天看照片,聲音很激動,很開心。一點沒有剛才害羞不好意思,跟蘇甜說話忸怩的樣子。
蘇甜看看時間,覺得今天逛的逛的差不多了,準備從前麵的拐角出去,沒想到,那句古詩怎麽說來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但是仔細一想意境,還有點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