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是可以上癮的,這是那晚以後,我總結出來的經驗,
當然,不僅僅是接吻……
我努力想做出像電影裏演的那種很老練的樣子,雖然我們都不太會,但我想經驗是要靠實踐慢慢磨練出來的吧。
我想跟你多練練,總有一天會老練的。”
寫到這裏,吳覺把筆停了下來,愣愣神,腦子裏似乎一個人影閃了一下,腦袋有些暈乎乎的,他深吸一口氣,晃了晃頭。
他覺得自己寫的這段話有些不合適,尤其最後一句話有點兒多餘,或者說有點兒搞笑了,對於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有些變味兒,本來想寫的煽情些,充滿了對第一次接吻的懷念什麽的,卻好像有點兒下流了。
吳覺拿了磨擦石想把這句話給擦掉,卻怎麽擦也擦不掉,使大些力氣也絲毫不起作用,本子上連一點兒擦痕都沒有留下。
這個本子是尚離離留下的唯一物品,看著很普通的本子,沒想到這麽結實。
雖然有些奇怪,但吳覺也沒什麽辦法,總不能因為這一句話就把這頁紙撕掉吧,他這樣想著,用手試著扯動了下那頁紙,看起來很結實,也不是那麽輕易就能撕掉的,其實真要撕的話,他也是不舍得的。
這個本子可是尚離離留下的唯一物品,撕壞了怎麽能行。
尚離離是自己的老婆,吳覺一直這麽覺得,他曾經嚐試著告訴朋友們尚離離是真的存在過,朋友們都不相信他的話,說他寫書寫魔症了,因為尚離離根本就是個不存在的人。
但吳覺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這種感覺一直在他心裏真實的存在著。
輕輕的觸摸著寫到本子上的字,沒什麽手感,像是印刷到紙上去的,天生就在那裏一樣。
第一次往這個本子上寫東西就寫的有些辭不達意,這讓吳覺的心裏多少有些不安,他覺得以後再往這上麵寫東西時,一定要想好了再寫,他往前翻了一頁,扉頁上寫著一段話:
“如果一切從來都沒有開始過,那該多好,
如果開始的從來都不會結束,那該多好,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而麵對選擇,又怎是說逃就逃得過?
如果學會了選擇,還會有無奈嗎?
如果沒有了選擇,還會有如果嗎?
但如果這個詞本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如果真的會有如果,
那麽生活裏,還會有什麽?
也許這些都有了,才是真的生活……”
雖然沒有落款,但吳覺知道,這段話是尚離離寫在本子上的,他確認是尚離離的筆跡,這也是吳覺說服自己尚離離真實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吳覺不知讀過了多少遍,早已經會背了,雖明白這段話是什麽意思,但有一點他不明白,那就是尚離離為什麽會有如此感慨才寫下這段話,她又曾經曆了些什麽樣的事情?
這些話跟她的憑空消失又有什麽關係?
吳覺歎口氣,合上本子,起身走向了陽台。
自己剛剛在本子上寫的那幾句話,反正就是寫給尚離離看的,既擦不掉,就留著,權當是愛人間那些必不可少的調情話吧。
而且,尚離離現在也不知道在哪兒。
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沒見到過尚離離,所以沒有人相信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吳覺也已經習慣了不在別人麵前談起尚離離的事情。
除了肖河。
拉開窗簾,吳覺在陽台邊往窗外看著,嫩葉初開,晨風撫麵,吳覺深吸一口氣,抬起胳膊看了看表,今天約好了肖河來家裏見麵,還不到時間。
肖河是吳覺的朋友,相城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唯一願意跟吳覺談論這些匪夷所思事情的人。
準確的說,肖河並不算是吳覺要好的朋友,他隻是吳覺的傾聽者而已。
朋友覺得吳覺這些不著邊際的幻想是一種病,可能是心理或精神出了問題,所以介紹他們兩人認識,試圖讓肖河幫吳覺判斷下這種病到底是什麽情況造成的,又該怎麽解決。
雖然不認為自己這種情況是病,但吳覺並不排斥朋友的好意,本想是敷衍著見一麵,沒想到跟肖河見過後,兩人居然頗能談得來,甚至說一見如故也不為過。
吳覺不知道肖河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所說的話,但起碼肖河是在有耐心的聽,認真的和自己討論,而這就足夠了。
吳覺知道,自己把這些說出來,而且有人聽,就能幫自己舒緩一些壓力,肖河無疑在這方麵給了自己莫大的幫助。
今天約了肖河來,就是最近總發生些奇怪的事情無法解釋,他覺得自己跟以前越來越不同,又不知是哪裏有什麽不同,不知是自己在變還是周圍的人在變,又或者是自己真的出了什麽問題,吳覺想讓肖河幫忙分析分析,因為肖河總是能給自己些中肯的意見。
窗外傳來一陣吱吱呀呀的小提琴聲打斷了吳覺的思緒。
吳覺皺了皺眉頭,伸手把窗戶關上了。
拉小提琴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叫小憂,隔壁的鄰居,剛上高中。
能聽出來小提琴拉的比以前有了進步,但仍然算是噪音,初學樂器的人大都要經過這個階段。
吳覺跟小憂家並不太熟,他一直覺得十五六歲才學小提琴,有點兒晚,而且聽上去,學的進度並不快,也不是天賦很強的樣子,如果僅是當做興趣愛好的話,也未嚐不可。
小憂的爸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平時遇見也並不說話,隻是互相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唿,小憂的媽媽也是個不太講話的人,這一家人看起來都很內向,但最近很少見到小憂的媽媽,應該沒有住在一起,也不知是離婚了還是怎樣,吳覺不太喜歡打聽別人的家事。
吳覺看看手表,有點兒奇怪今天仍然沒有聽到子如練習薩克斯的聲音。
子如是另一個鄰居家的男孩兒,也是個高中生,練習薩克斯已經有幾年時間了,剛開始也是嗚裏哇啦的難聽噪音,現在也算是吹的有模有樣,起碼並不難聽。
這兩個孩子每天早晚都會練習一會兒,通常都是子如的薩克斯先吹了一會兒後,才是小憂的小提琴,但最近幾天都沒聽到子如練習薩克斯的聲音,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平時也沒有太注意過子如家的情況,但現在想想,好像這幾天都沒有見到子如,包括子如的家人好像這幾天也都沒有看見過,不知是搬家了還是出遠門了。
吳覺搖搖頭,不再想這些事,他覺得跟自己沒有什麽關係,雖然是鄰居,但生活中並無交集,關注他們也沒什麽意義。
吳覺不知道自己最近怎麽了,他覺得自己越來越注意到一些平時會忽略的細節,對周圍的人和事也變得越來越敏感,生活中一些細枝末節的事,像是被放大了般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但明明都是些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
恬噪的小提琴聲戛然而止,從小憂家裏隱約傳來一陣哭泣聲。
吳覺怔了怔神,打開窗戶,看見肖河正從遠處走來。
當然,不僅僅是接吻……
我努力想做出像電影裏演的那種很老練的樣子,雖然我們都不太會,但我想經驗是要靠實踐慢慢磨練出來的吧。
我想跟你多練練,總有一天會老練的。”
寫到這裏,吳覺把筆停了下來,愣愣神,腦子裏似乎一個人影閃了一下,腦袋有些暈乎乎的,他深吸一口氣,晃了晃頭。
他覺得自己寫的這段話有些不合適,尤其最後一句話有點兒多餘,或者說有點兒搞笑了,對於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有些變味兒,本來想寫的煽情些,充滿了對第一次接吻的懷念什麽的,卻好像有點兒下流了。
吳覺拿了磨擦石想把這句話給擦掉,卻怎麽擦也擦不掉,使大些力氣也絲毫不起作用,本子上連一點兒擦痕都沒有留下。
這個本子是尚離離留下的唯一物品,看著很普通的本子,沒想到這麽結實。
雖然有些奇怪,但吳覺也沒什麽辦法,總不能因為這一句話就把這頁紙撕掉吧,他這樣想著,用手試著扯動了下那頁紙,看起來很結實,也不是那麽輕易就能撕掉的,其實真要撕的話,他也是不舍得的。
這個本子可是尚離離留下的唯一物品,撕壞了怎麽能行。
尚離離是自己的老婆,吳覺一直這麽覺得,他曾經嚐試著告訴朋友們尚離離是真的存在過,朋友們都不相信他的話,說他寫書寫魔症了,因為尚離離根本就是個不存在的人。
但吳覺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這種感覺一直在他心裏真實的存在著。
輕輕的觸摸著寫到本子上的字,沒什麽手感,像是印刷到紙上去的,天生就在那裏一樣。
第一次往這個本子上寫東西就寫的有些辭不達意,這讓吳覺的心裏多少有些不安,他覺得以後再往這上麵寫東西時,一定要想好了再寫,他往前翻了一頁,扉頁上寫著一段話:
“如果一切從來都沒有開始過,那該多好,
如果開始的從來都不會結束,那該多好,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而麵對選擇,又怎是說逃就逃得過?
如果學會了選擇,還會有無奈嗎?
如果沒有了選擇,還會有如果嗎?
但如果這個詞本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如果真的會有如果,
那麽生活裏,還會有什麽?
也許這些都有了,才是真的生活……”
雖然沒有落款,但吳覺知道,這段話是尚離離寫在本子上的,他確認是尚離離的筆跡,這也是吳覺說服自己尚離離真實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吳覺不知讀過了多少遍,早已經會背了,雖明白這段話是什麽意思,但有一點他不明白,那就是尚離離為什麽會有如此感慨才寫下這段話,她又曾經曆了些什麽樣的事情?
這些話跟她的憑空消失又有什麽關係?
吳覺歎口氣,合上本子,起身走向了陽台。
自己剛剛在本子上寫的那幾句話,反正就是寫給尚離離看的,既擦不掉,就留著,權當是愛人間那些必不可少的調情話吧。
而且,尚離離現在也不知道在哪兒。
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沒見到過尚離離,所以沒有人相信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吳覺也已經習慣了不在別人麵前談起尚離離的事情。
除了肖河。
拉開窗簾,吳覺在陽台邊往窗外看著,嫩葉初開,晨風撫麵,吳覺深吸一口氣,抬起胳膊看了看表,今天約好了肖河來家裏見麵,還不到時間。
肖河是吳覺的朋友,相城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唯一願意跟吳覺談論這些匪夷所思事情的人。
準確的說,肖河並不算是吳覺要好的朋友,他隻是吳覺的傾聽者而已。
朋友覺得吳覺這些不著邊際的幻想是一種病,可能是心理或精神出了問題,所以介紹他們兩人認識,試圖讓肖河幫吳覺判斷下這種病到底是什麽情況造成的,又該怎麽解決。
雖然不認為自己這種情況是病,但吳覺並不排斥朋友的好意,本想是敷衍著見一麵,沒想到跟肖河見過後,兩人居然頗能談得來,甚至說一見如故也不為過。
吳覺不知道肖河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所說的話,但起碼肖河是在有耐心的聽,認真的和自己討論,而這就足夠了。
吳覺知道,自己把這些說出來,而且有人聽,就能幫自己舒緩一些壓力,肖河無疑在這方麵給了自己莫大的幫助。
今天約了肖河來,就是最近總發生些奇怪的事情無法解釋,他覺得自己跟以前越來越不同,又不知是哪裏有什麽不同,不知是自己在變還是周圍的人在變,又或者是自己真的出了什麽問題,吳覺想讓肖河幫忙分析分析,因為肖河總是能給自己些中肯的意見。
窗外傳來一陣吱吱呀呀的小提琴聲打斷了吳覺的思緒。
吳覺皺了皺眉頭,伸手把窗戶關上了。
拉小提琴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叫小憂,隔壁的鄰居,剛上高中。
能聽出來小提琴拉的比以前有了進步,但仍然算是噪音,初學樂器的人大都要經過這個階段。
吳覺跟小憂家並不太熟,他一直覺得十五六歲才學小提琴,有點兒晚,而且聽上去,學的進度並不快,也不是天賦很強的樣子,如果僅是當做興趣愛好的話,也未嚐不可。
小憂的爸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平時遇見也並不說話,隻是互相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唿,小憂的媽媽也是個不太講話的人,這一家人看起來都很內向,但最近很少見到小憂的媽媽,應該沒有住在一起,也不知是離婚了還是怎樣,吳覺不太喜歡打聽別人的家事。
吳覺看看手表,有點兒奇怪今天仍然沒有聽到子如練習薩克斯的聲音。
子如是另一個鄰居家的男孩兒,也是個高中生,練習薩克斯已經有幾年時間了,剛開始也是嗚裏哇啦的難聽噪音,現在也算是吹的有模有樣,起碼並不難聽。
這兩個孩子每天早晚都會練習一會兒,通常都是子如的薩克斯先吹了一會兒後,才是小憂的小提琴,但最近幾天都沒聽到子如練習薩克斯的聲音,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平時也沒有太注意過子如家的情況,但現在想想,好像這幾天都沒有見到子如,包括子如的家人好像這幾天也都沒有看見過,不知是搬家了還是出遠門了。
吳覺搖搖頭,不再想這些事,他覺得跟自己沒有什麽關係,雖然是鄰居,但生活中並無交集,關注他們也沒什麽意義。
吳覺不知道自己最近怎麽了,他覺得自己越來越注意到一些平時會忽略的細節,對周圍的人和事也變得越來越敏感,生活中一些細枝末節的事,像是被放大了般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但明明都是些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
恬噪的小提琴聲戛然而止,從小憂家裏隱約傳來一陣哭泣聲。
吳覺怔了怔神,打開窗戶,看見肖河正從遠處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