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布方完成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十幾米外,值守隊白班班長許豐田喊了一聲開飯,大家才帶著從河床上挖出來的廢料打道迴府。
“謝了。”
脫下滿是泥濘的水鞋,葉知秋接過燕妮遞來的熱毛巾擦了擦臉。
洗幹淨手,一行人前往領餐點,排隊領盒飯。
接著席地而坐,一邊吃飯一邊享受著難得的悠閑時光。
為了不讓他開小灶的事情被其他人發現,為了不寫檢討書,他隻能再次向宮紅玉妥協,一起共進午餐。
盡管他有些不太適應。
但俗話說,無法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葉知秋正在努力適應兩個人一起吃飯的環境。
“這樣真的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嗎還是說你的另一半對這些並不介意”
看著船艙外不遠處的其他人,葉知秋主動挑起話題。
“什麽另一半沒有。”
宮紅玉趁機夾走一塊魚肉,一本正經道。
“也是,像你這麽強勢的性格,沒幾個能合得上拍。”
葉知秋想要開口吐槽,但最終還是把這句話咽了迴去。
十幾分鍾後,午餐結束。
葉知秋帶著空蕩蕩的餐盒下了船,丟到了臨時安置的垃圾桶裏。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如果無法集中處理的話,用不了幾天就會把整個河岸的環境給汙染了。
這一點,參照各大節假日的景區就能清楚。
等到下午一點半,工作繼續。
挖掘機依舊做著清理河床淤泥的工作,不過由於後勤隊的人送來了第二波物資。
這次共同參與到灘塗考古的人,增加到了四十位左右。
基本已經囊括了考古組的大部分人員。
外麵是渾濁湍急的江水,裏麵幾十人在埋頭苦幹,這對江口鎮的居民來說,應該也算是個奇景吧。
隻不過,因為周圍貫穿河岸的兩米高圍牆,周圍的居民最多隻能在家門口遠遠看著。
“魯海!你能不把積水倒到我的地盤裏嗎”
一名三十來歲的年輕工作人員發出抗議。
“那有什麽辦法桶已經裝滿了,我隻能往其他地方倒了。”魯海抄著一把鐵勺,露出無辜的表情道。
“那你就把水倒了!”
“切,這麽多人共用幾個大桶,為什麽我來倒而且一個蓄水桶將近一百斤,你都不信為什麽認為我就能搬得動”
魯海不搭理對方,懷揣著挖出一級文物的夢想,繼續行動。
葉知秋下意識看了眼爆發矛盾的兩人,覺得工作的分配應該更細致一些。
或者說另外安排幾人打雜,及時把挖出來的泥土、汙水處理掉。
如此想著,他放下鏟子轉身朝圍堰外走去。
……
下午四點,陽光不再刺眼,氣溫也在持續下降。
尤其是挖掘組的眾人,盡管穿著水鞋,但傳遞到腳的觸感比在岸上更加冰涼。
河床表麵淤泥的清理終於接近尾聲。
眼看快要到下班時間,他們立刻開始劃分範圍布方。
以繩子為邊界,劃分出一個個長方形一千平米的空間。
再用幾塊石頭把繩子壓住,就算大功告成。
而且有rtk全站儀的幫助,每個探方的麵積都精確到平方厘米。
“是這嗎”
魯海小心翼翼的拉著紅繩,停到某個位置,抬頭發問。
李泰單手舉著足有三十斤的全站儀,看了眼屏幕上的數字,甕聲甕氣的開口道:“不對,再往前走點。”
魯海聞言,再次把繩子放出一些。
兩人核對一遍確認無誤,劉誌磊把石頭壓在位子上,這樣就算完成了一麵標記。
十幾分鍾後,十個探方被劃分完畢。
挖掘組將以每六人為一個小組,對探方內的河床展開挖掘。
在他們坐上研究船臨走前,人數已經被確定好。
按理說到此為止,今天的工作應該圓滿結束才對。
可因為沒有一件文物被發現,大家的積極性顯然被打擊了些。
畢竟他們在滔滔江水中都能找到二十多件文物,現在最大的阻礙沒了,卻反倒空手而歸。
這期待與落差感,一時間都令人難以接受。
“嘖,你說這也不太可能啊咱們挖了二十多厘米的深度,連個首飾都找不到,該不會是位置沒對上吧”
魯海倚在甲板護欄上,苦思冥想著。
“想那麽多幹啥,咱們已經測量出文物沉積地的位置,難道還有假肯定是都埋在下麵了,過幾天肯定能挖出來。”
劉誌磊捧著保溫杯,表情平靜的勸慰道。
“切……,肯定是咱們選的位置不對,好的地方都劃分到其他組了,葉哥也真是的,怎麽不給我們選最裏麵的探方”
看了眼坐在不遠處的隊長,魯海不禁開口埋怨。
“你口口聲聲叫人家葉哥,現在又反倒批評人家,言行不一啊你!”
劉誌海忍不住笑出聲。
“我是擔心隊長被那個叫宮紅玉的技術員給迷住了,無心幹大事。”
“不可能,葉隊長可不是這樣的人,你沒看到他都在故意躲對方嗎”劉誌磊想都不想,當即開口否決。
“好了,到地方了,趕緊下船寫報告了。”
看著越來越近的水文站輪廓,劉誌磊擰上保溫瓶蓋,加快語速道。
研究船停下,眾人順著舷梯乘坐工作艇迴到岸邊。
現在已經五點零七分,意味著已經算是加班時間了。
每個人都腳步匆匆,迴到各自的辦公室。
以往普通的工作人員是不用寫日誌的,但圍堰考古開始後,便無人例外了。
隻是電腦數量完全不夠,後麵站長便允許用微信發送日誌,每個人交給各自的管理者,再由隊長、石奕、周衡幾人統一發送給站長。
三樓辦公室,嘩啦啦的敲鍵盤聲不絕於耳。
兩位學者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鍵盤敲得飛快。
楊小波、劉誌磊兩人,則因為電腦用的生疏,拖到最後才完成。
全選發送,葉知秋嫻熟的完成一套流程,立刻關上電腦,“下班!”
一聲令下,眾人先後離開辦公室,劉誌磊最後一個出來,隻能負責鎖門。
露天大廳,人影綽綽,眾人從大門方向離開,穿過修好的水泥路,趕迴酒店。
李泰三兩步來到停車場,鑽進商務車的駕駛室,熟練的把車倒出來。
“謝了。”
脫下滿是泥濘的水鞋,葉知秋接過燕妮遞來的熱毛巾擦了擦臉。
洗幹淨手,一行人前往領餐點,排隊領盒飯。
接著席地而坐,一邊吃飯一邊享受著難得的悠閑時光。
為了不讓他開小灶的事情被其他人發現,為了不寫檢討書,他隻能再次向宮紅玉妥協,一起共進午餐。
盡管他有些不太適應。
但俗話說,無法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葉知秋正在努力適應兩個人一起吃飯的環境。
“這樣真的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嗎還是說你的另一半對這些並不介意”
看著船艙外不遠處的其他人,葉知秋主動挑起話題。
“什麽另一半沒有。”
宮紅玉趁機夾走一塊魚肉,一本正經道。
“也是,像你這麽強勢的性格,沒幾個能合得上拍。”
葉知秋想要開口吐槽,但最終還是把這句話咽了迴去。
十幾分鍾後,午餐結束。
葉知秋帶著空蕩蕩的餐盒下了船,丟到了臨時安置的垃圾桶裏。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垃圾,如果無法集中處理的話,用不了幾天就會把整個河岸的環境給汙染了。
這一點,參照各大節假日的景區就能清楚。
等到下午一點半,工作繼續。
挖掘機依舊做著清理河床淤泥的工作,不過由於後勤隊的人送來了第二波物資。
這次共同參與到灘塗考古的人,增加到了四十位左右。
基本已經囊括了考古組的大部分人員。
外麵是渾濁湍急的江水,裏麵幾十人在埋頭苦幹,這對江口鎮的居民來說,應該也算是個奇景吧。
隻不過,因為周圍貫穿河岸的兩米高圍牆,周圍的居民最多隻能在家門口遠遠看著。
“魯海!你能不把積水倒到我的地盤裏嗎”
一名三十來歲的年輕工作人員發出抗議。
“那有什麽辦法桶已經裝滿了,我隻能往其他地方倒了。”魯海抄著一把鐵勺,露出無辜的表情道。
“那你就把水倒了!”
“切,這麽多人共用幾個大桶,為什麽我來倒而且一個蓄水桶將近一百斤,你都不信為什麽認為我就能搬得動”
魯海不搭理對方,懷揣著挖出一級文物的夢想,繼續行動。
葉知秋下意識看了眼爆發矛盾的兩人,覺得工作的分配應該更細致一些。
或者說另外安排幾人打雜,及時把挖出來的泥土、汙水處理掉。
如此想著,他放下鏟子轉身朝圍堰外走去。
……
下午四點,陽光不再刺眼,氣溫也在持續下降。
尤其是挖掘組的眾人,盡管穿著水鞋,但傳遞到腳的觸感比在岸上更加冰涼。
河床表麵淤泥的清理終於接近尾聲。
眼看快要到下班時間,他們立刻開始劃分範圍布方。
以繩子為邊界,劃分出一個個長方形一千平米的空間。
再用幾塊石頭把繩子壓住,就算大功告成。
而且有rtk全站儀的幫助,每個探方的麵積都精確到平方厘米。
“是這嗎”
魯海小心翼翼的拉著紅繩,停到某個位置,抬頭發問。
李泰單手舉著足有三十斤的全站儀,看了眼屏幕上的數字,甕聲甕氣的開口道:“不對,再往前走點。”
魯海聞言,再次把繩子放出一些。
兩人核對一遍確認無誤,劉誌磊把石頭壓在位子上,這樣就算完成了一麵標記。
十幾分鍾後,十個探方被劃分完畢。
挖掘組將以每六人為一個小組,對探方內的河床展開挖掘。
在他們坐上研究船臨走前,人數已經被確定好。
按理說到此為止,今天的工作應該圓滿結束才對。
可因為沒有一件文物被發現,大家的積極性顯然被打擊了些。
畢竟他們在滔滔江水中都能找到二十多件文物,現在最大的阻礙沒了,卻反倒空手而歸。
這期待與落差感,一時間都令人難以接受。
“嘖,你說這也不太可能啊咱們挖了二十多厘米的深度,連個首飾都找不到,該不會是位置沒對上吧”
魯海倚在甲板護欄上,苦思冥想著。
“想那麽多幹啥,咱們已經測量出文物沉積地的位置,難道還有假肯定是都埋在下麵了,過幾天肯定能挖出來。”
劉誌磊捧著保溫杯,表情平靜的勸慰道。
“切……,肯定是咱們選的位置不對,好的地方都劃分到其他組了,葉哥也真是的,怎麽不給我們選最裏麵的探方”
看了眼坐在不遠處的隊長,魯海不禁開口埋怨。
“你口口聲聲叫人家葉哥,現在又反倒批評人家,言行不一啊你!”
劉誌海忍不住笑出聲。
“我是擔心隊長被那個叫宮紅玉的技術員給迷住了,無心幹大事。”
“不可能,葉隊長可不是這樣的人,你沒看到他都在故意躲對方嗎”劉誌磊想都不想,當即開口否決。
“好了,到地方了,趕緊下船寫報告了。”
看著越來越近的水文站輪廓,劉誌磊擰上保溫瓶蓋,加快語速道。
研究船停下,眾人順著舷梯乘坐工作艇迴到岸邊。
現在已經五點零七分,意味著已經算是加班時間了。
每個人都腳步匆匆,迴到各自的辦公室。
以往普通的工作人員是不用寫日誌的,但圍堰考古開始後,便無人例外了。
隻是電腦數量完全不夠,後麵站長便允許用微信發送日誌,每個人交給各自的管理者,再由隊長、石奕、周衡幾人統一發送給站長。
三樓辦公室,嘩啦啦的敲鍵盤聲不絕於耳。
兩位學者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鍵盤敲得飛快。
楊小波、劉誌磊兩人,則因為電腦用的生疏,拖到最後才完成。
全選發送,葉知秋嫻熟的完成一套流程,立刻關上電腦,“下班!”
一聲令下,眾人先後離開辦公室,劉誌磊最後一個出來,隻能負責鎖門。
露天大廳,人影綽綽,眾人從大門方向離開,穿過修好的水泥路,趕迴酒店。
李泰三兩步來到停車場,鑽進商務車的駕駛室,熟練的把車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