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我隻是猜測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我感覺好多了。”李泰若有所思。
“所以你特地過來,告訴我這件事情”
李泰微微一愣,“那我待會再來。”
說完他轉身準備離開。
葉知秋無奈一笑,“來都來了,我正好有件事要你幫忙……”
幾分鍾後,李泰神色變得凝重。
“你是懷疑有人給我們的飯菜裏投毒”
葉知秋抿了抿嘴,“我隻是猜測,可能是飯菜,也可能是水,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可以確認。”
“什麽”
“我們被人盯上了,不管對方用什麽方式,但結果都是一樣,要致我們於死地,或者讓我們變得瘋瘋癲癲。”
葉知秋想起了昨天晚上,田文亮給他拍的照片。
那位年輕潛水員,每天要穿十幾個小時的拘束衣,像牲畜一樣被關在禁閉室。
僅僅是在水下看到個影子,就瘋成這樣,葉知秋定然不相信的。
肯定有什麽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在推波助瀾。
“葉先生,你的猜測,好像過於大膽。”李泰消化了良久,才給予迴應。
“是啊,全國人民矚目於此,三天兩頭有記者過來采訪,高局長親自坐鎮,應該沒人敢造次才對。”葉知秋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
“但各種奇怪的事情頻發,總不能真是有鬼吧還有你這幾天的噩夢,莫非隻是不適應房間”
麵對葉先生的反問,李泰沉默了。
他不過是一名手下,卻也卷入這迷霧重重的事件中,連續有工作人員出事,總不能都是巧合吧……
“我要怎麽幫你。”
“在多份飯菜、水源中取樣,隻要是提供給工作人員的,拿到盡可能多的樣本,同時要保證自己不攝入有問題的食物。”
葉知秋食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散思維。
“周圍連個便利店都沒有,那我們平時吃什麽”李泰皺了皺眉,盡管他覺得這般推測頗有些陰謀論的感覺。
但既然是葉先生的吩咐,他自然要照做。
“放心,咱們在酒店裏吃的飯菜是安全的,你隻要調查提供給水文站的盒飯與水就行,如果整個酒店都有問題,那發瘋的不可能隻有水文站的工作人員!”
李泰心頭微震,難以想象如果葉先生的猜測是真,那背後主使究竟是誰,會有如此大的膽量。
“水文站裏應該有純淨水供應,你也去調查一下,然後在眉山市裏找個第三方檢測機構,整個過程不能被第二個人發現,避免打草驚蛇。”
“明白了,我會盡力的。”李泰臉色凝重的離開了房間。
葉知秋望著空蕩蕩的客廳,陷入了沉思。
他的分析,是建立在已有信息上的猜測,畢竟眉山城醫院的幾位病人,血液中都有相同的物質存在。
如果不是被人投毒的話,事情根本解釋不通。
能夠侵入血液中的手段,大都隻能通過口鼻,隻有部分化合物,能從皮膚滲入體內。
一番排除下來,能夠投毒的手段,也就隻有工作人員每天吃的盒飯與水了。
他低頭看了眼時間,已經到了八點十分。
葉知秋乘坐電梯來到二樓餐廳,隨便吃了點東西便匆匆離開。
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必須盡快定位沉銀地點,免得夜長夢多。
早上八點半,他步行來到水文站,站在塌陷的水泥路前。
天空灰蒙蒙一片,昨晚好像下過雨,空氣潮濕江風撲麵而來,帶來些許清涼。
走下斜坡,穿過鋼製樓梯走到水文站一樓露天空地。
這裏隻有零星幾個人在。
不遠處一位中年男人倚著欄杆神色疲倦,應該就是負責值夜班的工作人員。
葉知秋運起透視之眼,打量著對方。
卻並未在對方體內察覺到黑色不明物質。
這樣的發現,更讓他確定,出問題的是每天送來的盒飯。
隻是還有一點不太明白,如果每一份午餐都有毒的話,為什麽出問題的,隻是其中的一小撮人。
那些教授平均年齡都在65以上,卻每天能正常出席。
“葉先生,你這麽早就來了”
一名年輕些的工作人員,認出了他。
“睡不著,就過來看看。”葉知秋微笑著迴應一句,轉身來到三樓的辦公室。
這方麵的問題由李泰調查,他要做的,就是盡快定位沉銀地點,讓高局長能緩出手來,處理投毒之事。
打開電腦,登錄內網,葉知秋剛準備搜索尋找文獻,卻被首頁的一條新聞給吸引住了目光。
“福牛鎮祁家溝考古發現——明代西王賞功銅幣再現岷江!”
點進去一看,裏麵的內容正是川渝衛視記者對高老的采訪。
裏麵還附贈錢幣的正反麵高清大圖。
記者:“據了解,西王賞功是明末起義軍領袖張獻忠鑄造的功勳錢幣,華夏至今隻有九枚儲藏,它的發現是否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曆史價值”
高局長:“此類錢幣因稀有性和曆史價值而備受重視,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狀況。
“良好的保存狀況,更清晰的表明了明末清初時期鑄造技術以及地方文化特色。”
記者:“作為考古隊抵達眉山以來最大的一次考古發現,您身為管理者,有何感想”
高局長: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它們記錄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銅幣的出土證明張獻忠沉銀曆史的確存在。
“銅幣的出土,是葉知秋帶領的第六小組多日努力的成果,在此也感謝考古隊每一位為此奔波努力的學者、工作人員!”
看完整篇新聞,葉知秋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
沒想到隻是出水一枚錢幣,這些媒體都能借此大做文章。
也虧得高老久居上位,能應付的過來,要是換做他,估計早就啞口無言了……
掃了眼下麵的評論區,大多都是趕來吃瓜的年輕網民。
有些抱怨考古進度緩慢,有些則詢問這位葉知秋是何許人物。
他對這些吃瓜群眾的留言沒多大興趣,退出頁麵繼續尋找文獻。
在水文站待了好幾天,他心中的沉銀地點,範圍已經在逐步縮小。
已知的信息也在不斷擴充。
“所以你特地過來,告訴我這件事情”
李泰微微一愣,“那我待會再來。”
說完他轉身準備離開。
葉知秋無奈一笑,“來都來了,我正好有件事要你幫忙……”
幾分鍾後,李泰神色變得凝重。
“你是懷疑有人給我們的飯菜裏投毒”
葉知秋抿了抿嘴,“我隻是猜測,可能是飯菜,也可能是水,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可以確認。”
“什麽”
“我們被人盯上了,不管對方用什麽方式,但結果都是一樣,要致我們於死地,或者讓我們變得瘋瘋癲癲。”
葉知秋想起了昨天晚上,田文亮給他拍的照片。
那位年輕潛水員,每天要穿十幾個小時的拘束衣,像牲畜一樣被關在禁閉室。
僅僅是在水下看到個影子,就瘋成這樣,葉知秋定然不相信的。
肯定有什麽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在推波助瀾。
“葉先生,你的猜測,好像過於大膽。”李泰消化了良久,才給予迴應。
“是啊,全國人民矚目於此,三天兩頭有記者過來采訪,高局長親自坐鎮,應該沒人敢造次才對。”葉知秋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
“但各種奇怪的事情頻發,總不能真是有鬼吧還有你這幾天的噩夢,莫非隻是不適應房間”
麵對葉先生的反問,李泰沉默了。
他不過是一名手下,卻也卷入這迷霧重重的事件中,連續有工作人員出事,總不能都是巧合吧……
“我要怎麽幫你。”
“在多份飯菜、水源中取樣,隻要是提供給工作人員的,拿到盡可能多的樣本,同時要保證自己不攝入有問題的食物。”
葉知秋食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散思維。
“周圍連個便利店都沒有,那我們平時吃什麽”李泰皺了皺眉,盡管他覺得這般推測頗有些陰謀論的感覺。
但既然是葉先生的吩咐,他自然要照做。
“放心,咱們在酒店裏吃的飯菜是安全的,你隻要調查提供給水文站的盒飯與水就行,如果整個酒店都有問題,那發瘋的不可能隻有水文站的工作人員!”
李泰心頭微震,難以想象如果葉先生的猜測是真,那背後主使究竟是誰,會有如此大的膽量。
“水文站裏應該有純淨水供應,你也去調查一下,然後在眉山市裏找個第三方檢測機構,整個過程不能被第二個人發現,避免打草驚蛇。”
“明白了,我會盡力的。”李泰臉色凝重的離開了房間。
葉知秋望著空蕩蕩的客廳,陷入了沉思。
他的分析,是建立在已有信息上的猜測,畢竟眉山城醫院的幾位病人,血液中都有相同的物質存在。
如果不是被人投毒的話,事情根本解釋不通。
能夠侵入血液中的手段,大都隻能通過口鼻,隻有部分化合物,能從皮膚滲入體內。
一番排除下來,能夠投毒的手段,也就隻有工作人員每天吃的盒飯與水了。
他低頭看了眼時間,已經到了八點十分。
葉知秋乘坐電梯來到二樓餐廳,隨便吃了點東西便匆匆離開。
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必須盡快定位沉銀地點,免得夜長夢多。
早上八點半,他步行來到水文站,站在塌陷的水泥路前。
天空灰蒙蒙一片,昨晚好像下過雨,空氣潮濕江風撲麵而來,帶來些許清涼。
走下斜坡,穿過鋼製樓梯走到水文站一樓露天空地。
這裏隻有零星幾個人在。
不遠處一位中年男人倚著欄杆神色疲倦,應該就是負責值夜班的工作人員。
葉知秋運起透視之眼,打量著對方。
卻並未在對方體內察覺到黑色不明物質。
這樣的發現,更讓他確定,出問題的是每天送來的盒飯。
隻是還有一點不太明白,如果每一份午餐都有毒的話,為什麽出問題的,隻是其中的一小撮人。
那些教授平均年齡都在65以上,卻每天能正常出席。
“葉先生,你這麽早就來了”
一名年輕些的工作人員,認出了他。
“睡不著,就過來看看。”葉知秋微笑著迴應一句,轉身來到三樓的辦公室。
這方麵的問題由李泰調查,他要做的,就是盡快定位沉銀地點,讓高局長能緩出手來,處理投毒之事。
打開電腦,登錄內網,葉知秋剛準備搜索尋找文獻,卻被首頁的一條新聞給吸引住了目光。
“福牛鎮祁家溝考古發現——明代西王賞功銅幣再現岷江!”
點進去一看,裏麵的內容正是川渝衛視記者對高老的采訪。
裏麵還附贈錢幣的正反麵高清大圖。
記者:“據了解,西王賞功是明末起義軍領袖張獻忠鑄造的功勳錢幣,華夏至今隻有九枚儲藏,它的發現是否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曆史價值”
高局長:“此類錢幣因稀有性和曆史價值而備受重視,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狀況。
“良好的保存狀況,更清晰的表明了明末清初時期鑄造技術以及地方文化特色。”
記者:“作為考古隊抵達眉山以來最大的一次考古發現,您身為管理者,有何感想”
高局長: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它們記錄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銅幣的出土證明張獻忠沉銀曆史的確存在。
“銅幣的出土,是葉知秋帶領的第六小組多日努力的成果,在此也感謝考古隊每一位為此奔波努力的學者、工作人員!”
看完整篇新聞,葉知秋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
沒想到隻是出水一枚錢幣,這些媒體都能借此大做文章。
也虧得高老久居上位,能應付的過來,要是換做他,估計早就啞口無言了……
掃了眼下麵的評論區,大多都是趕來吃瓜的年輕網民。
有些抱怨考古進度緩慢,有些則詢問這位葉知秋是何許人物。
他對這些吃瓜群眾的留言沒多大興趣,退出頁麵繼續尋找文獻。
在水文站待了好幾天,他心中的沉銀地點,範圍已經在逐步縮小。
已知的信息也在不斷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