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勸金船,須知短景歡無足(下)
這韋君誼少年得誌,極有才氣,二十歲便進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深受德宗寵信。他常與德宗以詩歌唱和,很多次,她亦在場,後因母喪離職丁憂,期滿後起複為南宮郎。不僅如此,韋君誼還與當時尚為太子的慕容誦極好;前右相穆非流放之時,又能依約下聘於其女穆隨雲,雖是續弦,但仍是難得了。
這樣一個八麵玲瓏之人,卻也還有拳拳赤子之心,極是可貴,但如今,他五日內連升幾級,由正四品尚書右丞一躍成為正三品中書侍郎,執行政令的第一人,不可謂不風頭正勁,意氣風發。但夾在二李與群臣之間,讓他想秉持中正,又想推行新政,左右為難起來。否則,也不會因著慕容錡的事,便來紫宸殿麵聖。
這種左右為難,早晚會成為他與二李之間的猜忌,而這猜忌勢必造成分裂,該及早化解才是。
才想著,李伾便到了,他一來就問:“方才見韋侍郎來過?”
陸紫芊點頭:“是皇上想起先帝六十大壽時,進獻的佛像,想著放進崇陵去,當時,先帝命韋侍郎為佛像寫了讚文,而今,宮中翻了個遍,仍不曾找到那讚文,皇上便命韋侍郎再寫一篇來。”
李伾瞥見桌案上的讚文,終是放下心來,這並非是他小心眼,而是這韋君誼才情威望都是極高的,如今已是位極人臣,撇開他與叔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一幹人等聚在一起,努力為江山社稷綢繆,幾人早已商量妥當,因李伾是侍詔翰林,會常伴皇上左右,草擬詔書等等,所以,由他與皇上以及陸紫芊溝通,再由他將旨意帶給李叔文,李叔文修正後交由韋君誼這個中書侍郎來執行。
最不願團隊中人有僭越之舉,這事關信任。
沒一會兒,慕容誦醒轉,陸紫芊便將盛有六部二十四司木牌的漆盒端了上來。
李伾便挑出屯田部的牌子說道:“把慕容錡升為鎮海節度使,但解除鹽鐵轉運使一職,如何?再將劉延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財政管理。將柳振陽提拔為禮部員外郎,掌管禮儀、享祭和貢舉。”
慕容誦點了點頭,發出“嗯”的聲音。
李伾露出驚訝的樣子:“皇上能說話了?”
慕容誦搖頭,但露出笑容,陸紫芊便說道:“舌頭還有些僵硬,但這幾日針灸,已有好轉,想來,不久之後,便可以了。”
李伾長出一口氣:“蒼天有眼!願我主早日康複。”
說完,將手中的牌子放迴了漆盒,接著說道:“今日,陽翟縣令差人送來了新紡出的棉布,以及做好的棉被。說是這棉花好種,紡成棉線,織出的棉布,雖然不能織出什麽花紋,也不華麗,但柔軟得很。最重要的是,工藝不麻煩,這棉布便很便宜,而那棉花彈好,用紗布籠住,放入被套或是夾衣中,保暖極好的,如果推廣到各州縣,將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慕容誦麵露喜色,招手示意呈上來。李伾便看向王忠言,王忠言立即說:“進來!”
便有一內侍捧著一個托盤走進來,直接走到慕容誦麵前,將托盤托高。慕容誦伸手拎起裏麵的小棉被,揉搓著,然後又搭在自己膝蓋上,片刻,連連點頭,拿起桌上的“賞”字木牌。
李伾笑著說:“這倒也不全是陽翟縣令秦準的功勞,而是左司郎中陸子諾的功勞。”
“李翰林抬愛了,哪裏全是愚弟子諾的功勞?”陸紫芊笑著說:“每一項舉措,沒有上下一心,是定然不能有好成果的。所以,這棉布和棉布是傾注了各色人等的努力,才出來的。我聽說,就那織布的機器就嚐試了不下百台。”
“陸少監過謙了,如果沒有令弟的嚐試,且極具魄力地開墾出湖邊的沙地,又讓村民和流民承租,怎麽會有這樣的結果?”李伾由衷地說道。
陸紫芊淡淡地笑,卻不接話了,子諾在陽翟的政績是令人信服的,但如果沒有慕容純在朝中斡旋,那白沙湖的周邊的四個臨縣怎麽可能不去爭地。可她又不能直說,免得慕容誦起疑。
慕容誦對這樸實無華的棉布被子愛不釋手,李伾倒是突然想起另外一事,便說道:“虞部員外郎謝思歸說,自改良煮鹽方法之後,兩淮的鹽產量大有增加,且令鹽稅大大增加,但個別藩鎮將帥依舊將鹽價抬高,從而盤剝,讓百姓苦不堪言。他建議降低鹽價,減輕百姓負擔。”
慕容誦點頭,並示意要筆,王忠言立即磨墨,陸紫芊則是說道:“陛下可是覺得要降低鹽價,首先要降鹽稅?”
慕容誦停了筆,眼中有絲笑意,李伾不由讚歎道:“您還真是了解皇上的想法啊。”
陸紫芊掃了眼慕容誦,正對上他欣賞的目光,一時有些臉紅心跳,便低了頭。
李伾笑著,走到一旁起草詔書,慕容誦便一指旁邊的棋盤,王忠言連忙端了過來。慕容誦示意紫芊坐下,兩人對弈起來。
當李伾寫好詔書,給慕容誦過目的時候,劉醫令施針的時間便到了。
陸紫芊和李伾就退到偏殿等候,李伾問道:“剛才提及令弟的政績,陸少監似乎不願……”
“子諾還太年輕,做事隻知往前衝,尚不能思慮周全,就拿陽翟圍湖翻整土地一事,如果不是廣陵郡王幫她善後,別說試種棉花,周邊幾個縣的縣令集體彈劾她,治她的罪都是有可能的。這且不說,單說她私自做主將土地租給村民和流民,就是大錯,如果嘉獎了,難道要其他州縣效仿不成?所以,我覺得還是推廣棉花種植、棉布紡織更為重要,子諾的賞賜就不要再提了,但陽翟此時的縣令,還是應該嘉獎的。”陸紫芊幽幽說道。
李伾連連點頭,陸紫芊又道:“此時,新政伊始,還是要以德服人在先,另外,參與新政的幾人亦要上下一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好。而且,欲速則不達,不要求快,應是求穩方是。”
“這些也是陛下所慮?”李伾問道。
“這隻是我的愚見,讓李翰林見笑了。我在這宮中,空閑的時候多,自然就想得多,但也未見得就對。說出來,李翰林聽聽就是。”陸紫芊淡然一笑:“這十日來,連頒數道政令,廢官市、五坊使、罷免京兆尹、減鹽稅、降鹽價,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那些人是要提防的。”
李伾皺眉不語,心中有些認同,但一想到正是順風順水的李叔文,他此時並不見得能接受反對意見,不由得一歎。
這韋君誼少年得誌,極有才氣,二十歲便進入翰林院,擔任翰林學士,深受德宗寵信。他常與德宗以詩歌唱和,很多次,她亦在場,後因母喪離職丁憂,期滿後起複為南宮郎。不僅如此,韋君誼還與當時尚為太子的慕容誦極好;前右相穆非流放之時,又能依約下聘於其女穆隨雲,雖是續弦,但仍是難得了。
這樣一個八麵玲瓏之人,卻也還有拳拳赤子之心,極是可貴,但如今,他五日內連升幾級,由正四品尚書右丞一躍成為正三品中書侍郎,執行政令的第一人,不可謂不風頭正勁,意氣風發。但夾在二李與群臣之間,讓他想秉持中正,又想推行新政,左右為難起來。否則,也不會因著慕容錡的事,便來紫宸殿麵聖。
這種左右為難,早晚會成為他與二李之間的猜忌,而這猜忌勢必造成分裂,該及早化解才是。
才想著,李伾便到了,他一來就問:“方才見韋侍郎來過?”
陸紫芊點頭:“是皇上想起先帝六十大壽時,進獻的佛像,想著放進崇陵去,當時,先帝命韋侍郎為佛像寫了讚文,而今,宮中翻了個遍,仍不曾找到那讚文,皇上便命韋侍郎再寫一篇來。”
李伾瞥見桌案上的讚文,終是放下心來,這並非是他小心眼,而是這韋君誼才情威望都是極高的,如今已是位極人臣,撇開他與叔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一幹人等聚在一起,努力為江山社稷綢繆,幾人早已商量妥當,因李伾是侍詔翰林,會常伴皇上左右,草擬詔書等等,所以,由他與皇上以及陸紫芊溝通,再由他將旨意帶給李叔文,李叔文修正後交由韋君誼這個中書侍郎來執行。
最不願團隊中人有僭越之舉,這事關信任。
沒一會兒,慕容誦醒轉,陸紫芊便將盛有六部二十四司木牌的漆盒端了上來。
李伾便挑出屯田部的牌子說道:“把慕容錡升為鎮海節度使,但解除鹽鐵轉運使一職,如何?再將劉延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財政管理。將柳振陽提拔為禮部員外郎,掌管禮儀、享祭和貢舉。”
慕容誦點了點頭,發出“嗯”的聲音。
李伾露出驚訝的樣子:“皇上能說話了?”
慕容誦搖頭,但露出笑容,陸紫芊便說道:“舌頭還有些僵硬,但這幾日針灸,已有好轉,想來,不久之後,便可以了。”
李伾長出一口氣:“蒼天有眼!願我主早日康複。”
說完,將手中的牌子放迴了漆盒,接著說道:“今日,陽翟縣令差人送來了新紡出的棉布,以及做好的棉被。說是這棉花好種,紡成棉線,織出的棉布,雖然不能織出什麽花紋,也不華麗,但柔軟得很。最重要的是,工藝不麻煩,這棉布便很便宜,而那棉花彈好,用紗布籠住,放入被套或是夾衣中,保暖極好的,如果推廣到各州縣,將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慕容誦麵露喜色,招手示意呈上來。李伾便看向王忠言,王忠言立即說:“進來!”
便有一內侍捧著一個托盤走進來,直接走到慕容誦麵前,將托盤托高。慕容誦伸手拎起裏麵的小棉被,揉搓著,然後又搭在自己膝蓋上,片刻,連連點頭,拿起桌上的“賞”字木牌。
李伾笑著說:“這倒也不全是陽翟縣令秦準的功勞,而是左司郎中陸子諾的功勞。”
“李翰林抬愛了,哪裏全是愚弟子諾的功勞?”陸紫芊笑著說:“每一項舉措,沒有上下一心,是定然不能有好成果的。所以,這棉布和棉布是傾注了各色人等的努力,才出來的。我聽說,就那織布的機器就嚐試了不下百台。”
“陸少監過謙了,如果沒有令弟的嚐試,且極具魄力地開墾出湖邊的沙地,又讓村民和流民承租,怎麽會有這樣的結果?”李伾由衷地說道。
陸紫芊淡淡地笑,卻不接話了,子諾在陽翟的政績是令人信服的,但如果沒有慕容純在朝中斡旋,那白沙湖的周邊的四個臨縣怎麽可能不去爭地。可她又不能直說,免得慕容誦起疑。
慕容誦對這樸實無華的棉布被子愛不釋手,李伾倒是突然想起另外一事,便說道:“虞部員外郎謝思歸說,自改良煮鹽方法之後,兩淮的鹽產量大有增加,且令鹽稅大大增加,但個別藩鎮將帥依舊將鹽價抬高,從而盤剝,讓百姓苦不堪言。他建議降低鹽價,減輕百姓負擔。”
慕容誦點頭,並示意要筆,王忠言立即磨墨,陸紫芊則是說道:“陛下可是覺得要降低鹽價,首先要降鹽稅?”
慕容誦停了筆,眼中有絲笑意,李伾不由讚歎道:“您還真是了解皇上的想法啊。”
陸紫芊掃了眼慕容誦,正對上他欣賞的目光,一時有些臉紅心跳,便低了頭。
李伾笑著,走到一旁起草詔書,慕容誦便一指旁邊的棋盤,王忠言連忙端了過來。慕容誦示意紫芊坐下,兩人對弈起來。
當李伾寫好詔書,給慕容誦過目的時候,劉醫令施針的時間便到了。
陸紫芊和李伾就退到偏殿等候,李伾問道:“剛才提及令弟的政績,陸少監似乎不願……”
“子諾還太年輕,做事隻知往前衝,尚不能思慮周全,就拿陽翟圍湖翻整土地一事,如果不是廣陵郡王幫她善後,別說試種棉花,周邊幾個縣的縣令集體彈劾她,治她的罪都是有可能的。這且不說,單說她私自做主將土地租給村民和流民,就是大錯,如果嘉獎了,難道要其他州縣效仿不成?所以,我覺得還是推廣棉花種植、棉布紡織更為重要,子諾的賞賜就不要再提了,但陽翟此時的縣令,還是應該嘉獎的。”陸紫芊幽幽說道。
李伾連連點頭,陸紫芊又道:“此時,新政伊始,還是要以德服人在先,另外,參與新政的幾人亦要上下一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好。而且,欲速則不達,不要求快,應是求穩方是。”
“這些也是陛下所慮?”李伾問道。
“這隻是我的愚見,讓李翰林見笑了。我在這宮中,空閑的時候多,自然就想得多,但也未見得就對。說出來,李翰林聽聽就是。”陸紫芊淡然一笑:“這十日來,連頒數道政令,廢官市、五坊使、罷免京兆尹、減鹽稅、降鹽價,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那些人是要提防的。”
李伾皺眉不語,心中有些認同,但一想到正是順風順水的李叔文,他此時並不見得能接受反對意見,不由得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