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帝已然選擇完畢,禮部開始擬旨。
瑄王和瑞王也都得到了消息。
看著這名單,蘇槐瀟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狀元喬思源他多次拉攏但都被拒絕,這人他查過,沒有背景,性子還倔,在書院裏都沒多少朋友。
就是那種對官場朝堂有著不切實際幻想的,自詡清高的才子,這樣的人不足為懼,經過幾年毒打就知道該如何做人了,反正他大哥也沒有拉攏成功,那便無所謂了。
真的讓他頭疼的是,這榜眼乃是薑家人,與他大哥是一夥的。
而這探花郎寧重光與瑞王側妃沾親帶故,自然也是瑞王一派。
前三甲中一個中立,剩下兩個都是瑞王一派,這讓蘇槐瀟如何不氣。
與此同時晟親王府中,李卿棠和蘇槐沐已經迴來,這消息自然也傳了過來,蘇槐沐看了一眼便放下,估計他父皇很快就會宣他進宮。
果然沒錯,沒過多久宮中就派人來請蘇槐沐進宮。
“你今日不用等我。”蘇槐沐走之前對李卿棠道:“早點休息。”
“嗯,你身子不好,可千萬別太操勞了。”李卿棠叮囑。
“你放心,我心裏有數。”
蘇槐沐進宮後,建興帝看到蘇槐沐比之前稍微有了些肉,麵色也紅潤了些:“看來這段時間在山莊上養的不錯。”
“這都多虧了父皇。”蘇槐沐道:“若不是父皇派了那麽多金甲衛給兒臣,幫兒臣操持監察院的大小事宜,那兒臣也不能在那山莊安心休養。”
“別提那群沒用的,竟能讓刺客進入山莊。”建興帝臉上有了幾分怒意,不知是真是假。
但蘇槐沐得認為是真的:“不怪他們,那黑衣人估計是從暗道進來的,我們都不知道那山莊還有一條那麽長的暗道,看那黑衣人的模樣,好像也不是來刺殺的,而是來找什麽東西,隻是不知道這鄭家一個不常用的山莊裏能有什麽東西值得那黑衣人明知道金甲衛在的情況下,還敢冒這麽大的風險過來。”
建興帝也覺得奇怪,所以在知道這件事後立馬就派人調查了。
“這件事父皇已經命大理寺和刑部一起調查了。”建興帝道:“父皇會給你個交代的。”
“作為總督察使這本應是兒臣的職責,還得勞煩父皇為兒臣操心,兒臣真是羞愧。”蘇槐沐低下頭:“本應是我為父皇解憂的。”
“這哪能怪你,監察院剛剛成立,你也沒有幾個能用的人,你這身子剛有些起色,若是操勞過度再病倒了,你母妃定不會放過朕的。”
“兒臣現在有王妃盯著,每日三餐都是藥膳,除了要喝禦醫開的藥,每日還得泡藥浴,還有固定的鍛煉時間,到了時間就得休息...”蘇槐沐笑著歎氣:“我就是多看一會卷宗都得被她念叨好久,不過也托了王妃的福,如今兒臣身子倒是恢複了些,不會夜夜被咳醒了。”
建興帝聞言點了點頭:“那孩子也是費心了。”
“聽說南方水患嚴重不少人都開始北上逃荒,如果不是怕遇到流民,兒臣也沒打算這麽早就迴來。”
南方水患的事建興帝也看到折子了,隻是折子上並沒提到流民的事:“你這事是從哪聽說的?”
“那山莊離沁陽縣很近,山莊的食材都是就近采買的,下人聽到了來送貨的村民議論,便告訴了兒臣,兒臣便派人去打探了一下,聽說確有其事,兒臣便決定早點迴來,而且兒臣身為監察院的督察使,既不上早朝也不管監察院的事物,實在羞愧。”
蘇槐沐道:“之前可以推脫身子不好,但兒臣如今身子已經好了不少,若一直偷閑,怕惹來外人對父皇的非議,這就違背了兒臣的初心。”
“誰敢非議!在朕的心中,你的身子比什麽都重要!”建興帝怒道。
“有父皇這句話,兒臣便是此刻死去,也是滿足的。”蘇槐沐一臉濡慕地看著建興帝:“對了,父皇,您今日召兒臣入宮是為何事?”
“哦,前些時日你不是說想要些人幫你處理監察院的事麽,但如今科舉結束了,這有一批新科進士,你看好哪些盡可以挑走。”建興帝說到正題。
“那這是太感謝父皇了。”蘇槐沐雖然早就想到了,但還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建興帝讓富平把前十甲的名單、兩篇策論和背景資料都放到了蘇槐沐麵前:“這些你看好的盡可以挑走。”
蘇槐沐粗略看了一遍:“我瞧著都是些好的,如今監察院百廢待興,需要不少人,若父皇舍得不如都交給兒臣吧。”
“你再仔細瞧瞧。”建興帝道:“監察院這個位置十分重要,必須得家世清白,為人公正才好。”
蘇槐沐又看了一遍,尤其是看了看他們的背景:“這位狀元郎十分不錯,沒有牽掛便也沒有把柄正適合在監察院。”
“這位榜眼是薑家人,薑淑妃的母家,那也算是皇親國戚,大哥為人憨厚親和,對父皇敬愛有加,想來這位榜眼的品行也不會差,還是自家人,肯定會一心為父皇做事。”
“這位士子是原鄭國公夫人嫡親妹妹的孫子,那也算是皇後娘娘的侄子了,那也是自家人,用起來肯定放心。”
……
蘇槐沐一頓列舉後,對這些人都十分滿意,但建興帝的臉色卻越來越不好。
十個人中,一大半都是他那兩個兒子的人,他還沒死呢,他們就這麽著急開始布置了麽!
“兒臣覺得父皇給兒臣選的這十個人都極好,兒臣能都要走麽?”蘇槐沐一副好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的模樣,單純問道。
“這可是今科前十,都是難得的人才,若是都給了你,其他衙門定會覺得朕太過偏袒你,這樣你選一半吧。”建興帝道。
“那狀元郎兒臣是肯定要的,若把三甲都搶走,翰林院肯定不會讓,那就把榜眼留給他們,兒臣要一個狀元、一個探花郎,再取後這8.9.10三位的學子,想來不算過分吧?”
瑄王和瑞王也都得到了消息。
看著這名單,蘇槐瀟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狀元喬思源他多次拉攏但都被拒絕,這人他查過,沒有背景,性子還倔,在書院裏都沒多少朋友。
就是那種對官場朝堂有著不切實際幻想的,自詡清高的才子,這樣的人不足為懼,經過幾年毒打就知道該如何做人了,反正他大哥也沒有拉攏成功,那便無所謂了。
真的讓他頭疼的是,這榜眼乃是薑家人,與他大哥是一夥的。
而這探花郎寧重光與瑞王側妃沾親帶故,自然也是瑞王一派。
前三甲中一個中立,剩下兩個都是瑞王一派,這讓蘇槐瀟如何不氣。
與此同時晟親王府中,李卿棠和蘇槐沐已經迴來,這消息自然也傳了過來,蘇槐沐看了一眼便放下,估計他父皇很快就會宣他進宮。
果然沒錯,沒過多久宮中就派人來請蘇槐沐進宮。
“你今日不用等我。”蘇槐沐走之前對李卿棠道:“早點休息。”
“嗯,你身子不好,可千萬別太操勞了。”李卿棠叮囑。
“你放心,我心裏有數。”
蘇槐沐進宮後,建興帝看到蘇槐沐比之前稍微有了些肉,麵色也紅潤了些:“看來這段時間在山莊上養的不錯。”
“這都多虧了父皇。”蘇槐沐道:“若不是父皇派了那麽多金甲衛給兒臣,幫兒臣操持監察院的大小事宜,那兒臣也不能在那山莊安心休養。”
“別提那群沒用的,竟能讓刺客進入山莊。”建興帝臉上有了幾分怒意,不知是真是假。
但蘇槐沐得認為是真的:“不怪他們,那黑衣人估計是從暗道進來的,我們都不知道那山莊還有一條那麽長的暗道,看那黑衣人的模樣,好像也不是來刺殺的,而是來找什麽東西,隻是不知道這鄭家一個不常用的山莊裏能有什麽東西值得那黑衣人明知道金甲衛在的情況下,還敢冒這麽大的風險過來。”
建興帝也覺得奇怪,所以在知道這件事後立馬就派人調查了。
“這件事父皇已經命大理寺和刑部一起調查了。”建興帝道:“父皇會給你個交代的。”
“作為總督察使這本應是兒臣的職責,還得勞煩父皇為兒臣操心,兒臣真是羞愧。”蘇槐沐低下頭:“本應是我為父皇解憂的。”
“這哪能怪你,監察院剛剛成立,你也沒有幾個能用的人,你這身子剛有些起色,若是操勞過度再病倒了,你母妃定不會放過朕的。”
“兒臣現在有王妃盯著,每日三餐都是藥膳,除了要喝禦醫開的藥,每日還得泡藥浴,還有固定的鍛煉時間,到了時間就得休息...”蘇槐沐笑著歎氣:“我就是多看一會卷宗都得被她念叨好久,不過也托了王妃的福,如今兒臣身子倒是恢複了些,不會夜夜被咳醒了。”
建興帝聞言點了點頭:“那孩子也是費心了。”
“聽說南方水患嚴重不少人都開始北上逃荒,如果不是怕遇到流民,兒臣也沒打算這麽早就迴來。”
南方水患的事建興帝也看到折子了,隻是折子上並沒提到流民的事:“你這事是從哪聽說的?”
“那山莊離沁陽縣很近,山莊的食材都是就近采買的,下人聽到了來送貨的村民議論,便告訴了兒臣,兒臣便派人去打探了一下,聽說確有其事,兒臣便決定早點迴來,而且兒臣身為監察院的督察使,既不上早朝也不管監察院的事物,實在羞愧。”
蘇槐沐道:“之前可以推脫身子不好,但兒臣如今身子已經好了不少,若一直偷閑,怕惹來外人對父皇的非議,這就違背了兒臣的初心。”
“誰敢非議!在朕的心中,你的身子比什麽都重要!”建興帝怒道。
“有父皇這句話,兒臣便是此刻死去,也是滿足的。”蘇槐沐一臉濡慕地看著建興帝:“對了,父皇,您今日召兒臣入宮是為何事?”
“哦,前些時日你不是說想要些人幫你處理監察院的事麽,但如今科舉結束了,這有一批新科進士,你看好哪些盡可以挑走。”建興帝說到正題。
“那這是太感謝父皇了。”蘇槐沐雖然早就想到了,但還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建興帝讓富平把前十甲的名單、兩篇策論和背景資料都放到了蘇槐沐麵前:“這些你看好的盡可以挑走。”
蘇槐沐粗略看了一遍:“我瞧著都是些好的,如今監察院百廢待興,需要不少人,若父皇舍得不如都交給兒臣吧。”
“你再仔細瞧瞧。”建興帝道:“監察院這個位置十分重要,必須得家世清白,為人公正才好。”
蘇槐沐又看了一遍,尤其是看了看他們的背景:“這位狀元郎十分不錯,沒有牽掛便也沒有把柄正適合在監察院。”
“這位榜眼是薑家人,薑淑妃的母家,那也算是皇親國戚,大哥為人憨厚親和,對父皇敬愛有加,想來這位榜眼的品行也不會差,還是自家人,肯定會一心為父皇做事。”
“這位士子是原鄭國公夫人嫡親妹妹的孫子,那也算是皇後娘娘的侄子了,那也是自家人,用起來肯定放心。”
……
蘇槐沐一頓列舉後,對這些人都十分滿意,但建興帝的臉色卻越來越不好。
十個人中,一大半都是他那兩個兒子的人,他還沒死呢,他們就這麽著急開始布置了麽!
“兒臣覺得父皇給兒臣選的這十個人都極好,兒臣能都要走麽?”蘇槐沐一副好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的模樣,單純問道。
“這可是今科前十,都是難得的人才,若是都給了你,其他衙門定會覺得朕太過偏袒你,這樣你選一半吧。”建興帝道。
“那狀元郎兒臣是肯定要的,若把三甲都搶走,翰林院肯定不會讓,那就把榜眼留給他們,兒臣要一個狀元、一個探花郎,再取後這8.9.10三位的學子,想來不算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