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七年四月,昆侖洲的攻略行動拉開帷幕。


    大夏皇帝李琦毅然下達了一紙令旨,命令大軍分成兩路展開行動。


    陸軍主力將橫穿著中洲,一步步踏向泰西洲,再從泰西洲南下進入昆侖洲。


    而另一路則是海上航行,大夏海軍艦隊壯麗地遠洋航行,穿越東南諸島,一路向前,直到抵達昆侖洲。他們沿途設立補給據點,建立航線,與陸軍展開緊密配合,以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吞並昆侖洲。


    在陸軍的行軍路線上,少數道路崎嶇峭壁,但勇士們毫不畏懼,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而在海上,大夏海軍的艦隊猶如一支巨大的鐵壁,迎著狂風巨浪勇往直前。艦隊中的水手們忙碌而有序地操縱著船隻,他們的手指靈活而熟練,船帆迎風飄揚,船身劈波斬浪,向著昆侖洲的方向破浪前行。


    在東南諸島上,補給據點的建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民兵和水兵們忙碌而有序地搬運著材料,修建著營地,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有力而靈動。補給據點的設立為艦隊的遠洋航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陸軍的行軍提供了重要的後勤支持。


    五月,大夏軍率先抵達昆侖洲的北部,迎接他們的是一片廣袤遼闊的高原地帶。昆侖洲北部地形起伏不大,大片平坦的土地延伸至遠方,仿佛一片無垠的荒原。然而,這裏的氣候卻極端幹燥,沙漠遍布,一片幹旱的景象。


    大夏軍來的時機並不是最好的,正值酷暑來臨之際。為了避免因氣候原因導致戰鬥力下降,士兵們迅速做出了調整。他們脫下了密不透風的布麵甲,代之以輕便的皮甲,以便更好地適應高溫環境。此外,每個士兵都在身上罩上一層白色的罩袍,將陽光反射迴去,以防止日曬侵襲。


    陽光炙熱地灑落在大夏軍的身上,照得地麵如同鏡子一般耀眼。士兵們臉上的汗水順著額頭滴落,立即被沙塵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層淡淡的泥漿。他們並肩而行,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沉穩而有力。盡管酷熱難耐,但他們的步伐始終堅定,毫不退縮。


    眺望遠方,視線所及之處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沙丘起伏,仿佛沉睡的巨獸,一片寂靜。遠處,隱約可見一群野馬奔騰而過,留下一串串塵土飛揚的蹄印。宛如沙漠中的生命之舞,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壯美而淒美的畫卷。


    大夏軍的將領們指揮著士兵們,將隊伍有序地分成幾個小組,組成一個個緊密的方陣。士兵們嚴肅地佩戴上頭盔,手握兵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五月的昆侖洲北部,陽光熾烈而無情地照耀著大夏軍的行進路線。盡管如此,大夏軍依然能夠堅持前進,得益於後方充足的民兵補給物資。


    他們的前鋒部隊,五千名士兵,遭遇了一個昆侖土著部落。


    昆侖土著長期生活在這片酷熱的土地上,他們的膚色已經因此而演變成一片深黑。由於文明程度較低,他們的生活方式顯得十分原始野蠻。


    大夏軍來到昆侖洲的目的是要開疆拓土,而不是來交朋友的,所以當大夏軍與土著部落相見時,戰鬥勢在必行。


    土著部落拚盡全力,調動了他們所有的四千名青壯士兵。然而,他們的武器大多隻是一杆長矛、砍刀、梭標,甚至有人手中拿著石器。護身的裝備也僅僅是少數人手中的木盾,他們身上幾乎沒有合格的防具。盡管他們在人數和裝備上都不及大夏軍,但他們依然頑強地直接衝向大夏軍的陣線。


    大夏軍的士兵們穿上了堅固的皮甲,戴上了堅實的頭盔,排列成整齊的方陣。他們靜靜地注視著敵人的主動進攻,當敵人距離一百米時,他們毫不猶豫地扣動手中的燧發槍扳機,發動一輪又一輪的致命射擊。


    大夏軍的幾輪齊射直接導致土著部落的傷亡人數超過五百人,並成功擊退了他們的衝鋒。緊接著,大夏軍的士兵們迅速展開刺刀,緊追不舍,僅用短短的一刻鍾就斬殺了超過一半的土著青壯。


    之後夏軍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抵達這個土著部落,將他們全部俘虜。


    在這個炎熱的昆侖洲北部,勝利的戰鼓聲迴蕩在大地上,伴隨著沸騰的血液和熱烈的戰鬥歡唿聲。


    ............................................................


    大夏七年,六月初。


    大夏海軍龐大的艦隊終於抵達了昆侖洲南部,他們的到來宛如一支巨大的海洋舞者,優雅地劃過蔚藍的海麵。陽光照耀下,遠處的小島如翡翠般點綴在碧藍的海水中,散發著迷人的誘惑。


    沿途的每個小島都被大象海軍視為寶貴的補給據點,為他們提供了休憩和補給的機會。島上的民兵們忙碌地經營著,為艦隊準備著豐盛的食物和清新的飲水。他們精心照料著花草樹木,使得這些小島成為了一片仙境般的海上花園。


    大夏海軍航線的順利完成彰顯了他們的高效率和出色的組織能力。


    終於,現在大夏海軍抵達了昆侖洲。昆侖洲南部地勢的特點在他們眼前展現出來,高原的輪廓顯得峻峭而壯觀,給人一種無窮的力量感。東南方向的山脈像一條巨龍蜿蜒而行,將這片土地守護得嚴密。而西北方向的低地則平緩而開闊,給人一種廣袤的感受。


    沿海的低地和沙漠讓人不禁想起熱浪滾滾的畫麵。金色的沙漠在陽光下閃耀著,風從那裏吹過,帶來一絲幹燥的氣息。這片土地仿佛是大自然的爐火,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奇跡。


    戰艦們停在了昆侖洲的港口,士兵們躍下艦船,他們的步伐堅定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腳步。他們身著鎧甲,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彰顯著他們勇敢而無畏的精神。


    大夏海軍此次遠洋艦隊浩大,但相較於陸軍動輒幾十萬之眾,海兵的總數也隻有五萬人。盡管他們在艦艇上額外攜帶了一萬名民兵和一萬名步兵,作為登陸作戰的助力,但仍然無法與陸軍人數匹敵。


    因此,大夏海軍的行動方針必須比陸軍更為保守。他們首先在昆侖洲南部登陸,細致地探查周邊地區的形勢。他們小心翼翼地前進,直到確認周圍沒有較大的土著部落來阻礙他們的行軍,才開始踏上征服之路。


    當他們登陸時,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艦隊的壯觀景象在蔚藍的天空下顯得更加壯麗。巨大的戰艦排列成整齊的隊形,遠遠望去仿佛一道巨大的鐵壁,給人以無盡的威壓感。


    艦隊駛向昆侖洲南部,周圍的海水波濤洶湧,掀起白色的浪花,與艦艇交相輝映。風吹過船帆,發出低沉的唿嘯聲,似乎在向勇敢的戰士們鼓勵和讚美。他們穩定地站在甲板上,身體隨著海浪的搖擺而起伏,展現出他們對海洋的駕馭能力。


    艦隊逐漸靠近陸地,大夏海軍的將領們緊張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他們注視著遠處的海岸線,努力尋找任何可能的障礙物。艦艇悄無聲息地靠近岸邊,水花濺起,漸漸消散在蔚藍的天空中。


    終於,艦隊安全地登陸在昆侖洲南部的沙灘上。戰士們迅速躍下船舷,腳踏在黃色的細沙上。戰士們緊握手中的武器,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的威脅。


    ............................................................


    大夏陸軍和大夏海軍齊心協力,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鏖戰於昆侖洲上的土著部落。他們的武士們身穿鋥亮的盔甲,手持火槍,勇往直前,如猛虎般威猛而迅捷。


    北方的大夏陸軍在蜿蜒的山間小道上奮勇前行,穿越險峻的山巒。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映襯出他們堅毅的麵龐。


    南方的大夏海軍則駕駛著巨大的戰艦,破開波濤,穿越洶湧的海浪。海風唿嘯而過,掀起水花,濺在水手們的臉上。他們緊握著船舵,身姿挺拔,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目標。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毅和決心,仿佛海洋中的狂風暴雨無法撼動他們的意誌。


    經過數月的廝殺,大夏陸軍和大夏海軍終於同時打穿了昆侖洲的南部和北部,進入昆侖州中心地區。


    最終,大夏陸軍和大夏海軍在昆侖州的中心地區會師。他們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趕來,匯聚在一個寬闊的草原上。


    九月中旬,大夏陸軍和大夏海軍會師於昆侖州中心地區,這一刻大夏對昆侖洲的征服計劃初步完成。


    由於大夏海軍和大夏陸軍的雙方遠征人數不同,所以對於那些征服的昆侖土著部落的處理方式也都各不一樣。


    大夏陸軍人數眾多,他們采取了一種完全監管的方式。每個昆侖土著部落都被分配了一支小股作戰部隊和一支輔助的民兵部隊。這些部隊駐紮在昆侖土著的居住區,形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軍事陣地。在這個龐大的陣地裏,大夏軍的統治力無可挑剔。他們嚴密監控著土著居民的一舉一動,任何不服從命令的人都會立即被消滅。


    與此不同,海軍的人數相對較少,他們采取了一種羈縻製度來管理昆侖土著。


    他們劃分了昆侖土著部落的不同等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代理人負責管理其他部落。這種等級製度讓海軍能夠更有效地控製土著,確保他們服從大夏的統治。不同等級的土著部落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監督的關係,一級管一級,形成了一種穩定的政治秩序。


    在這個新的秩序下,昆侖土著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的土地被占領,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被束縛。大夏軍的存在給他們帶來了壓迫和恐懼,他們被剝奪了自由選擇的權利。昆侖土著們時常懷念過去的生活,他們曾經居住在廣袤的山脈之中,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現在,他們被迫接受大夏軍的統治,過上了被限製的生活。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夏軍的到來也給昆侖土著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他們接觸到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和文化,學會了新的農業和手工藝技能。


    ............................................................


    大夏七年十月初。


    大夏皇帝李琦終於收到了關於昆侖州遠征軍海陸兩軍的報告書。再仔細看了看之後,李琦這才確認,現在昆侖洲整個地區都已經歸到大夏手中,沒有人能在軍事方麵和大夏一決高下。


    仔細想了想之後李琦給昆侖洲的大夏遠征軍們下了一道指令,決定了昆侖洲之後的發展方向。


    李琦本人對於昆侖州的黑人們沒什麽好印象,所以直接下令將其全部變為奴隸。在昆侖洲的黑人不允許私自在外散居生活,給他們設立專門的居住區飼養。


    並且也不能讓他們這麽閑著,要向外麵生產合格的黑奴。黑人居住區分的任務就是努力的多生人口,挑選合格的黑人壯丁進行閹割之後。才能作為合格的黑奴在居住區外使用。


    大夏現在人力短缺,總不能總讓自己的係統士兵們去吃苦。再說有些地方也不是吃苦能解決的,下礦洞進雨林都是要冒著塌方和瘧疾蟲病的危險。以後這些危險的工作就直接可以由黑奴補充去探路了。


    並且這還是個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李琦並未劃算往昆侖洲那個地方移民。大夏占領的土地已經足夠多了,估計未來百年都填不滿。也許等到昆侖居住區發展的人口夠多了,還可以擴大生產,可以考慮把閹割後的昆侖奴賣給大夏居民來作為奴力使用。


    此外李琦決定繼續往昆侖州增兵,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要增派足夠的人手來進行黑奴產業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經商失敗的我隻好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和國寶奪筍失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和國寶奪筍失敗並收藏穿越古代,經商失敗的我隻好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