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苗州之戰,序章 突襲
穿越古代,經商失敗的我隻好造反 作者:和國寶奪筍失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遠古時代起,人類先民們就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武器,用於日常狩獵,捕獵野生動物糊口,以及和同類相鬥,爭奪生存資源,正是這些原始武器幫助人類登上了食物鏈之端。
在原始人使用的所有武器當中,投矛算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武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投矛的發明和弓箭的發明同樣重要。
隻要投射出去的標槍打擊的足夠準,也能一發就帶走這些危險動物的生命,這勢必就大大降低了狩獵的危險性,提高了狩獵成功率,因此許多學者稱投矛器的發明標誌著人類開始淩駕於一切動物之上。
..............................................
現在說到投矛,人們可能最先想起的是跟他類似的兵器——標槍。
要說到玩標槍六的大夥印象中的可能就是古羅馬的標槍加大盾。
後世人們最為熟悉的羅馬重標槍最早是由羅馬名將馬塞拉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從敵人那裏學來的,經過多次改造後才最後成型。
羅馬最有代表性的重標槍長約兩米,由堅硬的槍尖、軟金屬製成的金屬杆,以及木杆組成。標槍的重心在其前端處,射程在27米左右,18米範圍內有殺傷力。
因為金屬杆是由軟金屬(熟鐵)製成的,所以擊中目標後非常容易彎曲,這使得敵人很難撿起標槍反擊迴來。
而且不得不說羅馬的標槍確實優秀。
槍頭:約5厘米長,四方錐形,以較堅硬的鐵鍛造,錐麵之間猶如刀刃,相當鋒利。
鐵杆:約70厘米長,直徑約0.75厘米,底部鍛造成狹長鐵片以插入木杆。
連接部:約15厘米長,與木杆屬於整體,在近身格鬥時還可以保護士兵的手,木杆頂部雕成四方錐形,開縫用於夾緊鐵杆,再用兩三顆鐵鉚固定,連接部頂端還加裝金屬環箍,以保護木杆與鐵杆連接處。
木杆:約120厘米長,以整塊芩木或橡木製成,圓柱形,直徑約3厘米。
杆套:在木杆底部裝上圓錐形鐵套,可防止標槍豎在地上時木杆遭受磨損和腐蝕。
各項玩意兒加起來就導致這個標槍雖然破甲力強,而且就連敵人撿他想扔迴來這條路子也給切斷了。
但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這玩意兒根本扔不遠,還有和普通的標槍投矛相比非常的吃後勤。
畢竟這個標槍屬於是用一迴修一迴的玩意。(金屬杆的彎折)
..............................................
大正軍苗兵們使用的投矛跟所謂的古羅馬中標槍形製完全是兩迴事。
與所謂的羅馬軍團中標槍兩米的長度相比,大正軍苗兵們使用的投矛長度隻有一米四。而且重量也隻有羅馬重標槍的一半。
當然了以前在土司老爺們手下當幹活的土司兵們哪有錢每次使用完都專門做金屬杆修理,這就導致他們用的都是那種結實耐操的貨色。
直接就是槍頭和連接部分外加一根木杆尾部放兩片羽毛構成。
(看到羽毛就應該知道這玩意兒是可以搭配投矛器使用的,有效射程可以超過二十五米。)
嚴格來說,土司兵標槍們這東西完全就是長槍的縮小板,與之相對的就是木杆更細更短,槍頭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直角的四方錐形。
槍頭錐麵的鋒利度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尖端的破甲殺傷依然不減。
連接布是很簡單的四顆鉚釘加了一個鐵環,可以牢牢的把牆頭固定在木杆上。
但是因為大部分苗兵都比較窮,所以沒有所謂的套杆套在木杆上防鏽,隻能平時自己多注意。
............................................
大正軍苗兵使用這些投矛的重量都差不多,而且非常沉重,投擲起來速度快,威力大,殺傷力強。
一般的人如果第一次使用根本就拿不穩。
而且這個投矛一旦被刺中,直接就要倒下去,被砸傷了還有生命危險。
而且在大正軍苗兵他們的操縱之下,這些投矛的準頭相當不錯,不論是正麵還是側麵,基本上都能命中目標。
“咻!”
“嗖!”
“咻!”
“嗖!”
“呃!”
“啊啊!!”
大正軍苗兵的投矛一下子投入到戰鬥之中,頓時把太平軍打懵逼了。
這些投矛就像是長了眼睛似得,每次都會精確無比的落在太平軍的陣型之中。
這些投矛就是李可用專門人苗兵針對太平軍騎兵來使用的。
還好太平軍騎兵的戰馬都是有著極高訓練度和組織度,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沒有因為受到驚嚇而慌張失措。
不過就算戰馬不慌張也很難躲避的過去投矛的進攻。
於是乎,戰鬥的節奏被拉慢了許多。
不過,這對於李可用來說卻是個好消息。
因為這樣在戰鬥之中,李克用一方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咻!”
“嗖!”
“嗖!”
“噗嗤!”
“啊啊啊!”
一個個太平軍騎兵中矛而落馬,鮮血四濺,而且這種傷勢不是一般的重。
“殺啊!”
李可用的士兵們也都發瘋了似的投擲投矛。
這種投矛的威力非常強大,不僅速度快,而且威力也不錯。
這一刻,李可用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
其實在戰鬥打響之前,李可用也糾結了一下,除了投矛之外用不用再讓大家夥把投石索也帶上。
畢竟苗兵以前還當土司兵的時候大部分家裏窮的連根兒投矛都置辦不起。
嗯,家裏沒有鐵料也沒有錢去置辦一根投矛,你還想去打獵補貼家用,怎麽辦?
視角還得到迴原始人時期,那個時候的人們遠程攻擊除了投矛之外還有另外一項武器,投石索。
在土司官寨裏麵,土司兵們之間對於一項物資比其他百姓更為看重,就是繩子。
一般來講你要是幹活的時候土司老爺能賞你一根繩子,那也是莫大的恩賜(該說不說的,這剝削的挺狠的),因為這根繩子在土司兵他們手裏都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投石索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較遠的距離,通常100-200米。結構也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繩子中間係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
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
使用的投石經過加工,磨光滑,蓋圓的石塊飛行路線可以更筆直穩定。
但是李可用仔細思考一番之後,就放棄了讓大夥攜帶這個武器,並且表示誰也不準帶這玩意兒占地方。
雖然看紙麵數據來說,投石索的射程吊打標槍,甚至你可能拿個投矛器也比不過他。
但是這玩意兒隻能打一下五甲的目標(投石索打出去的石頭,一下能把顱骨打碎),但是太平均士卒基本上人人都有盔甲,而且質量好像都還挺好。
而且你如果是自己打獵錢,你拿個投石索確實是比投矛省錢還方便。
但是打起仗來就不一樣了,上百人排個隊列,你要是不站的遠一點,投石索第一個傷害的就是你旁邊的隊友。
同等的空間下使用投矛,確實是比投石索要合算的多。
..............................................
簡單思索一下,李可用重新把目光投向戰場。
經曆了大正軍苗兵的兩輪投矛,麵前的太平軍基本上是人人帶傷。
哪怕憑著甲胄精良硬扛下來,也會被。投矛所帶的動能打出一個骨折。
“殺!”
李可用大喝一聲,拿起手中的長槍帶著自己的士卒率先殺了過去。
你要是說他們居然都已經拿下偷襲優勢了,幹嘛不直接用投矛放風箏把對麵放死反而要打肉搏戰呢?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說太平均騎兵呢,因為騎著馬沒辦法走森林野路,隻能走在那條狹窄的關道上。
這就給了可以在林地間穿梭的大正軍苗兵們,一個從側翼突襲他們可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機會。
但是前麵兩輪投矛的士兵,沒有時間可空間撤迴來,畢竟太平軍騎兵也不是廢物,你要是當著人家的麵往後撤,人家不抓住機會追上來咬你一塊肉才怪。
在前麵兩撥人撤不迴來的情況下,你要是再往前麵發第三輪投矛,不知道你是想殺敵還是想殺隊友。
而且李可用畢竟以前是沒有親自到一線太平軍作戰過,這次就是他和太平軍的第一次交手,所以他根本想象不到太平軍的戰力有多誇張。
.............................................
先是經曆了敵人投矛偷襲,再加上害怕戰馬受損,所以太平軍騎兵一直注重穩住陣型沒有冒進反擊。
這下敵人反而自己貼上來就開始肉搏可給他們樂壞了。
大部分太平軍騎兵直接下馬,準備和敵人展開布戰,畢竟這地方太顛簸,根本沒有空間把馬跑起來施展機動力,硬騎著馬打仗隻能是白白損耗戰馬。
大部分太平軍士兵之間下馬列陣,也對著敵人懟過去。
除了少數幾個太平軍騎兵沒有下馬,十分自覺的看著無人騎乘的係統戰馬。
“砰!”
“鐺!”
“哢嚓!”
“......”
一連串撞擊和砍劈的聲音響起。
雙方互相衝撞,互相撞擊。
一方是用長槍加上鏜鈀對著敵人一陣猛刺,另外一方則是長槍,鋼刀,鏈錘什麽都有。
幾個大正軍苗兵互相配合,其中一人用手中的鏜鈀直接扣在太平軍士兵的長槍上,企圖鎖住他的槍,讓邊上的隊友趁機攻擊他。
太平軍士兵也不會坐以待斃,直接一抖手中的長槍,將對麵的鏜鈀抖下去,在順勢上挑,一槍挑開對麵刺來的槍頭。
“啪嚓!!”
一個太平軍士兵直接把對方苗兵的槍頭磕飛,然後手中長槍橫掃,直接一槍杆打在對麵大正軍的頭上。
“哢嚓!”
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大正軍苗兵的脖子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弧度,明顯是折了。
不過苗兵也不是完全處於劣勢,這邊有一個苗兵一個下劈槍被對麵的太平軍士兵躲過之後,順勢兩手一交叉,用著槍杆後頭的大鐵環,對著對麵的太平軍士兵的腦袋砸過去。
“彭!”
隨著一聲聲響這一線,竟然將太平軍士兵的頭盔上打出一個凹痕,這個太平軍士兵也是直接倒下了。
這個槍杆尾處的鐵環對於苗兵來講是有大用的,不僅是能在杆路的時候用這個鉤住其他東西借力,而且這個鐵環的重量也不輕少說也有個二三兩。
一定要時刻把槍倒過來,直接將長槍變成大棒子來使用是沒有問題。
一杆長槍變成了一個棍子的模樣,而這個苗兵就是在太平軍士兵頭盔被打開的時候,趁機上去補刀。
“噗嗤!!”
直接在對麵的咽喉處紮上一槍,保證這是神仙也救不了,接著再拔出槍頭,謹慎的看著四方是否有敵人打算趁著這個事兒打算給自己來一下。
............................................
李琦:“你的意思就是說,剛剛有一群土司兵估計頂多也就一千多人不僅沒有跑,還襲擊了咱們的先頭部隊?”
“是。前線部隊行進途中因為路徒顛簸,所以隻能沿著那條關路行進。”
“被敵人抓住機會從側翼襲擊打開一個口子,前麵一部分人被他們包圍住了。”
看著眼前這個還在等自己迴話的士兵,李琦心裏不禁有些無語。
不是我說,這李宏信怎麽想的我說不知道。不過這夥土司兵是挺飄,就這麽點人,還敢跟自己打第一拳?
在原始人使用的所有武器當中,投矛算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武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投矛的發明和弓箭的發明同樣重要。
隻要投射出去的標槍打擊的足夠準,也能一發就帶走這些危險動物的生命,這勢必就大大降低了狩獵的危險性,提高了狩獵成功率,因此許多學者稱投矛器的發明標誌著人類開始淩駕於一切動物之上。
..............................................
現在說到投矛,人們可能最先想起的是跟他類似的兵器——標槍。
要說到玩標槍六的大夥印象中的可能就是古羅馬的標槍加大盾。
後世人們最為熟悉的羅馬重標槍最早是由羅馬名將馬塞拉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從敵人那裏學來的,經過多次改造後才最後成型。
羅馬最有代表性的重標槍長約兩米,由堅硬的槍尖、軟金屬製成的金屬杆,以及木杆組成。標槍的重心在其前端處,射程在27米左右,18米範圍內有殺傷力。
因為金屬杆是由軟金屬(熟鐵)製成的,所以擊中目標後非常容易彎曲,這使得敵人很難撿起標槍反擊迴來。
而且不得不說羅馬的標槍確實優秀。
槍頭:約5厘米長,四方錐形,以較堅硬的鐵鍛造,錐麵之間猶如刀刃,相當鋒利。
鐵杆:約70厘米長,直徑約0.75厘米,底部鍛造成狹長鐵片以插入木杆。
連接部:約15厘米長,與木杆屬於整體,在近身格鬥時還可以保護士兵的手,木杆頂部雕成四方錐形,開縫用於夾緊鐵杆,再用兩三顆鐵鉚固定,連接部頂端還加裝金屬環箍,以保護木杆與鐵杆連接處。
木杆:約120厘米長,以整塊芩木或橡木製成,圓柱形,直徑約3厘米。
杆套:在木杆底部裝上圓錐形鐵套,可防止標槍豎在地上時木杆遭受磨損和腐蝕。
各項玩意兒加起來就導致這個標槍雖然破甲力強,而且就連敵人撿他想扔迴來這條路子也給切斷了。
但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這玩意兒根本扔不遠,還有和普通的標槍投矛相比非常的吃後勤。
畢竟這個標槍屬於是用一迴修一迴的玩意。(金屬杆的彎折)
..............................................
大正軍苗兵們使用的投矛跟所謂的古羅馬中標槍形製完全是兩迴事。
與所謂的羅馬軍團中標槍兩米的長度相比,大正軍苗兵們使用的投矛長度隻有一米四。而且重量也隻有羅馬重標槍的一半。
當然了以前在土司老爺們手下當幹活的土司兵們哪有錢每次使用完都專門做金屬杆修理,這就導致他們用的都是那種結實耐操的貨色。
直接就是槍頭和連接部分外加一根木杆尾部放兩片羽毛構成。
(看到羽毛就應該知道這玩意兒是可以搭配投矛器使用的,有效射程可以超過二十五米。)
嚴格來說,土司兵標槍們這東西完全就是長槍的縮小板,與之相對的就是木杆更細更短,槍頭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直角的四方錐形。
槍頭錐麵的鋒利度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尖端的破甲殺傷依然不減。
連接布是很簡單的四顆鉚釘加了一個鐵環,可以牢牢的把牆頭固定在木杆上。
但是因為大部分苗兵都比較窮,所以沒有所謂的套杆套在木杆上防鏽,隻能平時自己多注意。
............................................
大正軍苗兵使用這些投矛的重量都差不多,而且非常沉重,投擲起來速度快,威力大,殺傷力強。
一般的人如果第一次使用根本就拿不穩。
而且這個投矛一旦被刺中,直接就要倒下去,被砸傷了還有生命危險。
而且在大正軍苗兵他們的操縱之下,這些投矛的準頭相當不錯,不論是正麵還是側麵,基本上都能命中目標。
“咻!”
“嗖!”
“咻!”
“嗖!”
“呃!”
“啊啊!!”
大正軍苗兵的投矛一下子投入到戰鬥之中,頓時把太平軍打懵逼了。
這些投矛就像是長了眼睛似得,每次都會精確無比的落在太平軍的陣型之中。
這些投矛就是李可用專門人苗兵針對太平軍騎兵來使用的。
還好太平軍騎兵的戰馬都是有著極高訓練度和組織度,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沒有因為受到驚嚇而慌張失措。
不過就算戰馬不慌張也很難躲避的過去投矛的進攻。
於是乎,戰鬥的節奏被拉慢了許多。
不過,這對於李可用來說卻是個好消息。
因為這樣在戰鬥之中,李克用一方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咻!”
“嗖!”
“嗖!”
“噗嗤!”
“啊啊啊!”
一個個太平軍騎兵中矛而落馬,鮮血四濺,而且這種傷勢不是一般的重。
“殺啊!”
李可用的士兵們也都發瘋了似的投擲投矛。
這種投矛的威力非常強大,不僅速度快,而且威力也不錯。
這一刻,李可用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
其實在戰鬥打響之前,李可用也糾結了一下,除了投矛之外用不用再讓大家夥把投石索也帶上。
畢竟苗兵以前還當土司兵的時候大部分家裏窮的連根兒投矛都置辦不起。
嗯,家裏沒有鐵料也沒有錢去置辦一根投矛,你還想去打獵補貼家用,怎麽辦?
視角還得到迴原始人時期,那個時候的人們遠程攻擊除了投矛之外還有另外一項武器,投石索。
在土司官寨裏麵,土司兵們之間對於一項物資比其他百姓更為看重,就是繩子。
一般來講你要是幹活的時候土司老爺能賞你一根繩子,那也是莫大的恩賜(該說不說的,這剝削的挺狠的),因為這根繩子在土司兵他們手裏都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投石索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較遠的距離,通常100-200米。結構也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繩子中間係一皮囊,囊中放置投石。
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
使用的投石經過加工,磨光滑,蓋圓的石塊飛行路線可以更筆直穩定。
但是李可用仔細思考一番之後,就放棄了讓大夥攜帶這個武器,並且表示誰也不準帶這玩意兒占地方。
雖然看紙麵數據來說,投石索的射程吊打標槍,甚至你可能拿個投矛器也比不過他。
但是這玩意兒隻能打一下五甲的目標(投石索打出去的石頭,一下能把顱骨打碎),但是太平均士卒基本上人人都有盔甲,而且質量好像都還挺好。
而且你如果是自己打獵錢,你拿個投石索確實是比投矛省錢還方便。
但是打起仗來就不一樣了,上百人排個隊列,你要是不站的遠一點,投石索第一個傷害的就是你旁邊的隊友。
同等的空間下使用投矛,確實是比投石索要合算的多。
..............................................
簡單思索一下,李可用重新把目光投向戰場。
經曆了大正軍苗兵的兩輪投矛,麵前的太平軍基本上是人人帶傷。
哪怕憑著甲胄精良硬扛下來,也會被。投矛所帶的動能打出一個骨折。
“殺!”
李可用大喝一聲,拿起手中的長槍帶著自己的士卒率先殺了過去。
你要是說他們居然都已經拿下偷襲優勢了,幹嘛不直接用投矛放風箏把對麵放死反而要打肉搏戰呢?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說太平均騎兵呢,因為騎著馬沒辦法走森林野路,隻能走在那條狹窄的關道上。
這就給了可以在林地間穿梭的大正軍苗兵們,一個從側翼突襲他們可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機會。
但是前麵兩輪投矛的士兵,沒有時間可空間撤迴來,畢竟太平軍騎兵也不是廢物,你要是當著人家的麵往後撤,人家不抓住機會追上來咬你一塊肉才怪。
在前麵兩撥人撤不迴來的情況下,你要是再往前麵發第三輪投矛,不知道你是想殺敵還是想殺隊友。
而且李可用畢竟以前是沒有親自到一線太平軍作戰過,這次就是他和太平軍的第一次交手,所以他根本想象不到太平軍的戰力有多誇張。
.............................................
先是經曆了敵人投矛偷襲,再加上害怕戰馬受損,所以太平軍騎兵一直注重穩住陣型沒有冒進反擊。
這下敵人反而自己貼上來就開始肉搏可給他們樂壞了。
大部分太平軍騎兵直接下馬,準備和敵人展開布戰,畢竟這地方太顛簸,根本沒有空間把馬跑起來施展機動力,硬騎著馬打仗隻能是白白損耗戰馬。
大部分太平軍士兵之間下馬列陣,也對著敵人懟過去。
除了少數幾個太平軍騎兵沒有下馬,十分自覺的看著無人騎乘的係統戰馬。
“砰!”
“鐺!”
“哢嚓!”
“......”
一連串撞擊和砍劈的聲音響起。
雙方互相衝撞,互相撞擊。
一方是用長槍加上鏜鈀對著敵人一陣猛刺,另外一方則是長槍,鋼刀,鏈錘什麽都有。
幾個大正軍苗兵互相配合,其中一人用手中的鏜鈀直接扣在太平軍士兵的長槍上,企圖鎖住他的槍,讓邊上的隊友趁機攻擊他。
太平軍士兵也不會坐以待斃,直接一抖手中的長槍,將對麵的鏜鈀抖下去,在順勢上挑,一槍挑開對麵刺來的槍頭。
“啪嚓!!”
一個太平軍士兵直接把對方苗兵的槍頭磕飛,然後手中長槍橫掃,直接一槍杆打在對麵大正軍的頭上。
“哢嚓!”
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大正軍苗兵的脖子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弧度,明顯是折了。
不過苗兵也不是完全處於劣勢,這邊有一個苗兵一個下劈槍被對麵的太平軍士兵躲過之後,順勢兩手一交叉,用著槍杆後頭的大鐵環,對著對麵的太平軍士兵的腦袋砸過去。
“彭!”
隨著一聲聲響這一線,竟然將太平軍士兵的頭盔上打出一個凹痕,這個太平軍士兵也是直接倒下了。
這個槍杆尾處的鐵環對於苗兵來講是有大用的,不僅是能在杆路的時候用這個鉤住其他東西借力,而且這個鐵環的重量也不輕少說也有個二三兩。
一定要時刻把槍倒過來,直接將長槍變成大棒子來使用是沒有問題。
一杆長槍變成了一個棍子的模樣,而這個苗兵就是在太平軍士兵頭盔被打開的時候,趁機上去補刀。
“噗嗤!!”
直接在對麵的咽喉處紮上一槍,保證這是神仙也救不了,接著再拔出槍頭,謹慎的看著四方是否有敵人打算趁著這個事兒打算給自己來一下。
............................................
李琦:“你的意思就是說,剛剛有一群土司兵估計頂多也就一千多人不僅沒有跑,還襲擊了咱們的先頭部隊?”
“是。前線部隊行進途中因為路徒顛簸,所以隻能沿著那條關路行進。”
“被敵人抓住機會從側翼襲擊打開一個口子,前麵一部分人被他們包圍住了。”
看著眼前這個還在等自己迴話的士兵,李琦心裏不禁有些無語。
不是我說,這李宏信怎麽想的我說不知道。不過這夥土司兵是挺飄,就這麽點人,還敢跟自己打第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