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我還是擔的起祖宗的江山社稷的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軍對於這件事情爭論不休,但事實上別說漢軍了,就連太平道國和大乾朝堂都是如此。
隻是相比較漢軍的這些小年輕們,太平道國和大乾朝堂之上的那些老狐狸們,他們卻是在事情發生之後立即就猜出來。
太平道國,朝堂之外,很多的大臣,他們涇渭分明。
一邊是白蓮教原來的老人,身居高位,各個都是將軍,傲氣凜然。
他們效忠於李天王,崇拜楊石達,以其為首是軍功集團。
一邊是白蓮教拿下這些地方之後選拔出來的‘德高望重’之人。
這些人原來是大乾人,現在是太平人,可謂是風往哪裏吹,他們就往哪裏倒。
所以他們雖然沒有太大的權利,但勝在清貴不是。
同時,他們在政治上更為成熟,也善於利用規則構建一個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向上不斷攀爬的大網。
這一點最為代表的便是蔣奉化。
是的,蔣奉化現如今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是他們這個利益集體的代言人了,東征大軍之中有大量的軍官都是這些人的家人、朋友、學生,這也是蔣奉化能夠牢牢掌握東征大軍的原因。
可以說,隻要蔣奉化跟這些人沒有衝突,這個隱形的利益集團就會一直聽從蔣奉化的命令,對其忠心耿耿,為其赴死效力。
所以這些人,是以蔣奉化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是清流。
此時,這兩個集團縱然是看不慣,或者說軍功集團基本上是壓著文官集團打,此時也逐漸了聯合了起來。
不是別的原因,而是這一次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李天王雖然一言九鼎,但繞過了他們這些道國的中流砥柱,實屬不應該。
當然也可以這樣說,這些人感受到了危機,所以迫不得已聯合了起來。
“方護法,您可知陛下到底是選擇誰當做使者同偽乾議和的?”
方護法搖了搖頭,“袁大人,您應該很清楚,至少我們是不會選擇同偽乾進行議和的。”
兩個人,實際上已經算是兩個集團暫時推出的代言人了,他們簡單的通氣,就是想要確定一件事情。
而現在,基本上已經確定了,那就是李天王手中有一支遊離在外的勢力,這個勢力隻聽命李天王的。
一時間,眾人都感到背後直冒冷汗,這實在是太過危險。
有文官臉色難看,如此重要之事,李天王不與眾臣商議,私下議和,這完全就是亂政,還未曾改變山大王的作風。
這種作風,說好聽的是提高效率,說難聽一點便是不相信朝臣。
這也就意味著朝堂形如擺設,那麽這一切都會在政策之中體現,那就是推行不下去,還會造成諸多衝突,同時也證明了李天王疑心病重。
這其中無論是哪一點,都是對國家體製的巨大破壞。
再說了,太平道國是新建立的國家,政體剛剛確定你就敢這般破壞,那麽豈不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所以眾朝臣已經在暗中琢磨,李天王會不會承認此事。
但無論承不承認,隻要這件事情不是在場朝臣所知所辦,那麽接下來就不要怪大家加劇鬥爭,暗中擴充實力了。
這一點,李天王並不知曉,隻是看著親衛帶來的好消息哈哈大笑。
他還在為自己慶幸,幸好自己果斷,不然西征大軍也就栽了。
這下好了,議和以後,西征大軍的精華保住了,東征大軍的精華也保住了,雖然有些損失,但問題不大,很快就能補充迴來。
而另一邊,大乾朝廷也是如此,一眾朝臣皆是神情鄭重的立在朝堂之上。
良久,便有人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請問,同太平逆賊議和一事!”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將目光看向此人,看看到底是誰這麽大膽。
一看,竟然是呂輕侯。
哦!
眾人恍然大悟,呂輕侯是兵部左侍郎,再進一步那便是兵部尚書了,他又此問顯而易見也有兵部尚書的意思。
不僅如此,呂輕侯實際意義上還擔負起了針對太平道國東征大軍的一路戰線,雖然人不在前線,但他擔的責任可不小。
畢竟現在的東線,雖然太平道國東征大軍有一半的軍隊都渡過了大江,但這並不意味著朝廷戰敗了。
要知道,東征大軍現如今已經無力渡江,那麽這些渡過大江的士兵那便是東線防禦軍隊口中的一塊肥肉。
如此大的軍功一下子沒了,換誰都要爆炸啊!
就在這時,宗室之中也有人走了出來,語氣直接質問。
“陛下,太後,臣請問,是何人在議和?”
這個人代表了以伊弈為首的宗族勢力,畢竟川州戰役消耗那麽大,已經接近了尾聲,眼看就要取得勝利的時候,突然之間議和將楊石達給放跑了。
這在宗族的人眼中看來,這妥妥就是滋敵,是要斷伊家的根啊!
如此之人,他們必須要將其除掉。
畢竟皇帝太後對有些事情不是太懂,估計是小人作祟,所以語氣頗衝,同樣也是想要替皇帝爭奪權利。
還不曾輪到皇帝開口,就聽太後頗為不悅說道:
“此事是受哀家之命,眾位愛卿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還要哀家一介女子出麵,方才得一息喘息之機。”
“現在,在你們看來,哀家這是在危害祖宗江山社稷了!”
“哼,你們也不想想,若是沒有哀家的話,這祖宗的江山早就丟了!”
太後這話說得,隻能說讓眾人沒話話。
不僅如此,宗族勢力在見到皇帝也不說話,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所以一咬牙,“太後,我們並無此意,隻是這事情事關重大,且我天兵在戰場之上節節勝利,臣不懂您為何要這樣做?”
太後冷哼一聲,“節節勝利?可是哀家怎麽看到的是節節敗退?”
“太平道國東征大軍超過一半渡過了大江,川州伊弈設立的五道防線短短數個月被太平道國連破五道。”
“這就是你們給哀家說的節節勝利?”
“諸位,若是哀家不快點議和,就憑借你們,如何能夠成勢?怕不是等你們商量出對策之後,太平道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
“所以,你們這是欺負哀家不懂軍事嗎?”
“以往你們說什麽哀家就信什麽,可是哀家發現,情況對社稷卻是越來越不利了。”
“現在哀家明白了,若是聽了你們的話,這江山社稷早晚會丟。”
說到這裏,太後站起身,語氣更加的霸氣。
“不怕告訴你們,哀家雖身為一介女流之輩,但還是擔的起祖宗的江山社稷的!”
眾朝臣:“..................”
你就不能提前聰明點?
隻是相比較漢軍的這些小年輕們,太平道國和大乾朝堂之上的那些老狐狸們,他們卻是在事情發生之後立即就猜出來。
太平道國,朝堂之外,很多的大臣,他們涇渭分明。
一邊是白蓮教原來的老人,身居高位,各個都是將軍,傲氣凜然。
他們效忠於李天王,崇拜楊石達,以其為首是軍功集團。
一邊是白蓮教拿下這些地方之後選拔出來的‘德高望重’之人。
這些人原來是大乾人,現在是太平人,可謂是風往哪裏吹,他們就往哪裏倒。
所以他們雖然沒有太大的權利,但勝在清貴不是。
同時,他們在政治上更為成熟,也善於利用規則構建一個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向上不斷攀爬的大網。
這一點最為代表的便是蔣奉化。
是的,蔣奉化現如今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是他們這個利益集體的代言人了,東征大軍之中有大量的軍官都是這些人的家人、朋友、學生,這也是蔣奉化能夠牢牢掌握東征大軍的原因。
可以說,隻要蔣奉化跟這些人沒有衝突,這個隱形的利益集團就會一直聽從蔣奉化的命令,對其忠心耿耿,為其赴死效力。
所以這些人,是以蔣奉化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是清流。
此時,這兩個集團縱然是看不慣,或者說軍功集團基本上是壓著文官集團打,此時也逐漸了聯合了起來。
不是別的原因,而是這一次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李天王雖然一言九鼎,但繞過了他們這些道國的中流砥柱,實屬不應該。
當然也可以這樣說,這些人感受到了危機,所以迫不得已聯合了起來。
“方護法,您可知陛下到底是選擇誰當做使者同偽乾議和的?”
方護法搖了搖頭,“袁大人,您應該很清楚,至少我們是不會選擇同偽乾進行議和的。”
兩個人,實際上已經算是兩個集團暫時推出的代言人了,他們簡單的通氣,就是想要確定一件事情。
而現在,基本上已經確定了,那就是李天王手中有一支遊離在外的勢力,這個勢力隻聽命李天王的。
一時間,眾人都感到背後直冒冷汗,這實在是太過危險。
有文官臉色難看,如此重要之事,李天王不與眾臣商議,私下議和,這完全就是亂政,還未曾改變山大王的作風。
這種作風,說好聽的是提高效率,說難聽一點便是不相信朝臣。
這也就意味著朝堂形如擺設,那麽這一切都會在政策之中體現,那就是推行不下去,還會造成諸多衝突,同時也證明了李天王疑心病重。
這其中無論是哪一點,都是對國家體製的巨大破壞。
再說了,太平道國是新建立的國家,政體剛剛確定你就敢這般破壞,那麽豈不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所以眾朝臣已經在暗中琢磨,李天王會不會承認此事。
但無論承不承認,隻要這件事情不是在場朝臣所知所辦,那麽接下來就不要怪大家加劇鬥爭,暗中擴充實力了。
這一點,李天王並不知曉,隻是看著親衛帶來的好消息哈哈大笑。
他還在為自己慶幸,幸好自己果斷,不然西征大軍也就栽了。
這下好了,議和以後,西征大軍的精華保住了,東征大軍的精華也保住了,雖然有些損失,但問題不大,很快就能補充迴來。
而另一邊,大乾朝廷也是如此,一眾朝臣皆是神情鄭重的立在朝堂之上。
良久,便有人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請問,同太平逆賊議和一事!”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將目光看向此人,看看到底是誰這麽大膽。
一看,竟然是呂輕侯。
哦!
眾人恍然大悟,呂輕侯是兵部左侍郎,再進一步那便是兵部尚書了,他又此問顯而易見也有兵部尚書的意思。
不僅如此,呂輕侯實際意義上還擔負起了針對太平道國東征大軍的一路戰線,雖然人不在前線,但他擔的責任可不小。
畢竟現在的東線,雖然太平道國東征大軍有一半的軍隊都渡過了大江,但這並不意味著朝廷戰敗了。
要知道,東征大軍現如今已經無力渡江,那麽這些渡過大江的士兵那便是東線防禦軍隊口中的一塊肥肉。
如此大的軍功一下子沒了,換誰都要爆炸啊!
就在這時,宗室之中也有人走了出來,語氣直接質問。
“陛下,太後,臣請問,是何人在議和?”
這個人代表了以伊弈為首的宗族勢力,畢竟川州戰役消耗那麽大,已經接近了尾聲,眼看就要取得勝利的時候,突然之間議和將楊石達給放跑了。
這在宗族的人眼中看來,這妥妥就是滋敵,是要斷伊家的根啊!
如此之人,他們必須要將其除掉。
畢竟皇帝太後對有些事情不是太懂,估計是小人作祟,所以語氣頗衝,同樣也是想要替皇帝爭奪權利。
還不曾輪到皇帝開口,就聽太後頗為不悅說道:
“此事是受哀家之命,眾位愛卿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還要哀家一介女子出麵,方才得一息喘息之機。”
“現在,在你們看來,哀家這是在危害祖宗江山社稷了!”
“哼,你們也不想想,若是沒有哀家的話,這祖宗的江山早就丟了!”
太後這話說得,隻能說讓眾人沒話話。
不僅如此,宗族勢力在見到皇帝也不說話,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所以一咬牙,“太後,我們並無此意,隻是這事情事關重大,且我天兵在戰場之上節節勝利,臣不懂您為何要這樣做?”
太後冷哼一聲,“節節勝利?可是哀家怎麽看到的是節節敗退?”
“太平道國東征大軍超過一半渡過了大江,川州伊弈設立的五道防線短短數個月被太平道國連破五道。”
“這就是你們給哀家說的節節勝利?”
“諸位,若是哀家不快點議和,就憑借你們,如何能夠成勢?怕不是等你們商量出對策之後,太平道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
“所以,你們這是欺負哀家不懂軍事嗎?”
“以往你們說什麽哀家就信什麽,可是哀家發現,情況對社稷卻是越來越不利了。”
“現在哀家明白了,若是聽了你們的話,這江山社稷早晚會丟。”
說到這裏,太後站起身,語氣更加的霸氣。
“不怕告訴你們,哀家雖身為一介女流之輩,但還是擔的起祖宗的江山社稷的!”
眾朝臣:“..................”
你就不能提前聰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