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漢軍的廟算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平道國和大乾的戰鬥受到了全天下的關注,那麽他的一舉一動自然也會被人們細細觀察,而楊石達和路溫綸之間的戰鬥更是如此。
可以說,最開始太平道國和大乾戰鬥關注點在李天王和江北大營,後來的目光又被轉移到蔣奉化和江北大營,最後轉移到了楊石達的西征大軍和大乾的南征大營之間的交鋒。
這不是說大家喜新厭舊,也不是前兩個地方已經停戰,而是說太平道國前兩個戰役其實已經算是失敗。
隻能說,論開眼,還得是太平道國。
李天王坐擁所謂的聖京,領全國之力,攜二三十萬大軍,卻死死的被大江所阻隔,寸步不能進,讓人不由的感歎,大江天險果然不已。
蔣奉化領兵十萬,稱東征大軍,勢如破竹,一半的兵力都渡過的大江,就在世人以為他會去的輝煌的勝利的時候,突然之間跟漢軍的齷齪爆發,隨後便是一係列慘敗,於是世人無不感歎,所謂的盟友就是一個屁話。
當然,更多的感歎則是太平道國真的就是一個廢物,又或者大江果真是天塹。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場戰役要結束的時候,太平道國的西征大軍異軍突起,一連攻破南征大營的兩道防線,大軍直逼建平關。
這個時候,天下人精神皆是不由的一震,畢竟太平道國的西征大軍是其有名的老將楊石達所指揮,如此一來川州危矣。
然而事實再次讓世人大跌眼鏡,反轉來得猝不及防,西征大軍竟然在建平下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世人方才明白,為何都說川州易守難攻了。
這種情況下,隻要在建平關對麵選擇一地駐一城與其對峙,出川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僅這一下,天下人都覺得太平道國完了,他的國祚定然不長。
長沙城,漢軍軍部一直在模擬推演此次戰鬥,同時還要模擬推演未來漢軍所要麵對的諸多情況時,劉武步履匆匆走了進來。
“大祭酒!”漢軍眾將齊齊立正行禮。
劉武迴禮,笑嗬嗬道:“別這麽嚴肅,我聽說你們推演出了不得了的事情,我特地前來看看!”
或許是劉武的和氣,眾人也不緊張,所以麵對劉武的問題,為首的參將當即向劉武做了解釋。
“大祭酒,我們的廟算是這樣的!”
所謂廟算,其實就是軍事推演的另一種稱唿,也可稱之為兵略,分為四路五動、五事七計和四詭八權。
四路五動是一個立體模型,即前後左右路,前後左右動以及靜默不動,能夠全麵的把握方向,準確的判斷可能性。
五事七計則是五種構成戰鬥力的基礎要素,可以用來分析敵方的戰鬥力,然後依靠這些判斷敵人的優勢以及出招方向。
四詭八權則是通過‘示形’,誘導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圖行動,同時要因敵而變。
這一切,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組建起來了,漢軍也是這些年花費了巨大的力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建立起了廟算。
可以說,這世間之廟算,漢軍已經走在其他勢力之前。
畢竟太平道國從白蓮教開始,就在原地打轉,現在所認為的廟算也就是所謂打與不打,了不起的跟軍中將領商議一下,由李天王下達最後的決定。
這種方法不能說不好吧,隻能說太吃名將和主公了,差一個條件都夠嗆。
而大乾,建國兩百餘年,廟算也是由簡到繁再到現如今完全變樣子。
現在的大乾,所謂的廟算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也就是一群大臣商討打不打,勝算幾何,如何挑選將領,最後皇帝或者太後來一句,“朕(哀家)不允”。
然後根據喜好,按照所謂的朝臣建議,選派將軍。
於是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跪地求饒,割地賠款。
至於羅刹蠻,他的廟算隻能說極其原始,還在遠古水平,即打仗的時候,先要問問神明,然後以神明的名義發動戰爭。
當然,羅刹蠻的這種廟算不是一般人才能進行的,必須是所謂的大帝才有資格,然後下麵的貴族負責實施,其作戰靠的就是那一腔血勇或者神明賦予的勇氣。
就像是韃靼伯爵東征大乾,廟算的結果便是東邊是神明應許之地,這才有了數十年的戰鬥。
而之後的所有戰術謀略,都是依靠這個所謂的‘神明應許之地’而展開的。
所以相比較天下其他勢力,反而是漢軍這裏完全複盤,改進了廟算的方法。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廟算的的支持下,劉武才能一直壓著眾將士蠢蠢欲動的心。
這一次的廟算結果,很顯然已經開始向漢軍轉移,所以劉武可不是順路。
隻聽參將道:“大祭酒,我們的廟算結果是楊石達的西征大軍必然失敗,甚至最開始打下的四道防線也守不住,大乾的南征大營的兵鋒將會直接威逼其聖京。”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太平道國應該會向大乾求和,以求撤迴東征大軍,然後化江而治。”
“同時參考進入羅刹蠻這個變量,這個可能性將會放到最大,然後太平道國、大乾和羅刹蠻將會聯合對我們出兵。”
“主力主要是太平道國針對我們中央,羅刹蠻針對北疆戰區,大乾則是兩邊出兵。”
“我們的判斷是,這個時間將會在兩年內。”
劉武皺著眉頭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廟算文件,裏麵的過程數據也是仔細的看著,然後詳細的詢問。
最後他道:“你們說,有沒有可能打斷他們這次聯合?”
參將搖了搖頭,“這一次聯合,符合他們各方所有的利益,估計不可能打破。”
“也就是說三方聯合進攻我們是已經注定了的,是吧?”
“結果是這樣的!”
“可是這對太平道國有利,對羅刹蠻有利我都看的見,消滅我們對大乾來說,利益在哪裏?”
“平叛功勞,金陵府,以及緩解自身內部的壓力。”
隨著劉武和一眾參將們的一問一答,很快就將這些事情了解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就想辦法拖延他們結盟的時間,你們算一下,這場戰鬥兩年之後發生,對我們來說會怎麽樣?”
說著,劉武給出了一組組數據變量,而一眾參將也開始忙碌起來,直到第二天淩晨,所有人都疲憊不堪時,參將匯報道:
“大祭酒,結果大好,理論上可以消滅太平道國,威懾羅刹蠻和大乾。若是不計後果,可以徹底將其全部打敗消滅。”
劉武此時也是疲憊不堪,但是強忍著頭痛,他仔細的看著廟算的結果,看著地圖,看著這些記錄的過程。
最終,他擺了擺手,“都休息一下吧,我們需要一場更大的會議進行研究。”
“給你們一個任務,三個月,這三個月內仔細的推演,我會讓教育部、格物部、軍部、政務部、大同社、情報部、商業部等部門,不斷的給你們提供數據。”
“這場大會,將會以你們的推演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絕對不能出差錯,知道了嗎?”
“是!”
可以說,最開始太平道國和大乾戰鬥關注點在李天王和江北大營,後來的目光又被轉移到蔣奉化和江北大營,最後轉移到了楊石達的西征大軍和大乾的南征大營之間的交鋒。
這不是說大家喜新厭舊,也不是前兩個地方已經停戰,而是說太平道國前兩個戰役其實已經算是失敗。
隻能說,論開眼,還得是太平道國。
李天王坐擁所謂的聖京,領全國之力,攜二三十萬大軍,卻死死的被大江所阻隔,寸步不能進,讓人不由的感歎,大江天險果然不已。
蔣奉化領兵十萬,稱東征大軍,勢如破竹,一半的兵力都渡過的大江,就在世人以為他會去的輝煌的勝利的時候,突然之間跟漢軍的齷齪爆發,隨後便是一係列慘敗,於是世人無不感歎,所謂的盟友就是一個屁話。
當然,更多的感歎則是太平道國真的就是一個廢物,又或者大江果真是天塹。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場戰役要結束的時候,太平道國的西征大軍異軍突起,一連攻破南征大營的兩道防線,大軍直逼建平關。
這個時候,天下人精神皆是不由的一震,畢竟太平道國的西征大軍是其有名的老將楊石達所指揮,如此一來川州危矣。
然而事實再次讓世人大跌眼鏡,反轉來得猝不及防,西征大軍竟然在建平下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世人方才明白,為何都說川州易守難攻了。
這種情況下,隻要在建平關對麵選擇一地駐一城與其對峙,出川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僅這一下,天下人都覺得太平道國完了,他的國祚定然不長。
長沙城,漢軍軍部一直在模擬推演此次戰鬥,同時還要模擬推演未來漢軍所要麵對的諸多情況時,劉武步履匆匆走了進來。
“大祭酒!”漢軍眾將齊齊立正行禮。
劉武迴禮,笑嗬嗬道:“別這麽嚴肅,我聽說你們推演出了不得了的事情,我特地前來看看!”
或許是劉武的和氣,眾人也不緊張,所以麵對劉武的問題,為首的參將當即向劉武做了解釋。
“大祭酒,我們的廟算是這樣的!”
所謂廟算,其實就是軍事推演的另一種稱唿,也可稱之為兵略,分為四路五動、五事七計和四詭八權。
四路五動是一個立體模型,即前後左右路,前後左右動以及靜默不動,能夠全麵的把握方向,準確的判斷可能性。
五事七計則是五種構成戰鬥力的基礎要素,可以用來分析敵方的戰鬥力,然後依靠這些判斷敵人的優勢以及出招方向。
四詭八權則是通過‘示形’,誘導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圖行動,同時要因敵而變。
這一切,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組建起來了,漢軍也是這些年花費了巨大的力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建立起了廟算。
可以說,這世間之廟算,漢軍已經走在其他勢力之前。
畢竟太平道國從白蓮教開始,就在原地打轉,現在所認為的廟算也就是所謂打與不打,了不起的跟軍中將領商議一下,由李天王下達最後的決定。
這種方法不能說不好吧,隻能說太吃名將和主公了,差一個條件都夠嗆。
而大乾,建國兩百餘年,廟算也是由簡到繁再到現如今完全變樣子。
現在的大乾,所謂的廟算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也就是一群大臣商討打不打,勝算幾何,如何挑選將領,最後皇帝或者太後來一句,“朕(哀家)不允”。
然後根據喜好,按照所謂的朝臣建議,選派將軍。
於是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跪地求饒,割地賠款。
至於羅刹蠻,他的廟算隻能說極其原始,還在遠古水平,即打仗的時候,先要問問神明,然後以神明的名義發動戰爭。
當然,羅刹蠻的這種廟算不是一般人才能進行的,必須是所謂的大帝才有資格,然後下麵的貴族負責實施,其作戰靠的就是那一腔血勇或者神明賦予的勇氣。
就像是韃靼伯爵東征大乾,廟算的結果便是東邊是神明應許之地,這才有了數十年的戰鬥。
而之後的所有戰術謀略,都是依靠這個所謂的‘神明應許之地’而展開的。
所以相比較天下其他勢力,反而是漢軍這裏完全複盤,改進了廟算的方法。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廟算的的支持下,劉武才能一直壓著眾將士蠢蠢欲動的心。
這一次的廟算結果,很顯然已經開始向漢軍轉移,所以劉武可不是順路。
隻聽參將道:“大祭酒,我們的廟算結果是楊石達的西征大軍必然失敗,甚至最開始打下的四道防線也守不住,大乾的南征大營的兵鋒將會直接威逼其聖京。”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太平道國應該會向大乾求和,以求撤迴東征大軍,然後化江而治。”
“同時參考進入羅刹蠻這個變量,這個可能性將會放到最大,然後太平道國、大乾和羅刹蠻將會聯合對我們出兵。”
“主力主要是太平道國針對我們中央,羅刹蠻針對北疆戰區,大乾則是兩邊出兵。”
“我們的判斷是,這個時間將會在兩年內。”
劉武皺著眉頭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廟算文件,裏麵的過程數據也是仔細的看著,然後詳細的詢問。
最後他道:“你們說,有沒有可能打斷他們這次聯合?”
參將搖了搖頭,“這一次聯合,符合他們各方所有的利益,估計不可能打破。”
“也就是說三方聯合進攻我們是已經注定了的,是吧?”
“結果是這樣的!”
“可是這對太平道國有利,對羅刹蠻有利我都看的見,消滅我們對大乾來說,利益在哪裏?”
“平叛功勞,金陵府,以及緩解自身內部的壓力。”
隨著劉武和一眾參將們的一問一答,很快就將這些事情了解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就想辦法拖延他們結盟的時間,你們算一下,這場戰鬥兩年之後發生,對我們來說會怎麽樣?”
說著,劉武給出了一組組數據變量,而一眾參將也開始忙碌起來,直到第二天淩晨,所有人都疲憊不堪時,參將匯報道:
“大祭酒,結果大好,理論上可以消滅太平道國,威懾羅刹蠻和大乾。若是不計後果,可以徹底將其全部打敗消滅。”
劉武此時也是疲憊不堪,但是強忍著頭痛,他仔細的看著廟算的結果,看著地圖,看著這些記錄的過程。
最終,他擺了擺手,“都休息一下吧,我們需要一場更大的會議進行研究。”
“給你們一個任務,三個月,這三個月內仔細的推演,我會讓教育部、格物部、軍部、政務部、大同社、情報部、商業部等部門,不斷的給你們提供數據。”
“這場大會,將會以你們的推演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絕對不能出差錯,知道了嗎?”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