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漢軍編製再改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軍發展一如既往的穩定,而且還加強自己一統天下的底蘊,這一點是其他人所看不到的。
隨著時間流逝,臨近秋收,第一批新兵一共十萬人完成訓練,接下來需要對他們進行安排。
隻是漢軍現如今的編製基本上已經夠了,或者說沒有足夠的將領統領更多的士兵,所以討論大會開始了。
“如今我漢軍中央主力軍隊有山地旅一支、步兵師兩支、步兵旅五支、水師一支、海軍一支,特殊軍隊若幹,合計兵力一共十一萬四千三百人。”
“如今擬定擴軍二十二萬,第一批十萬人已經完成訓練。”
“考慮到如今將領不合格,現在對這一批新兵以及未來新增的十二萬新兵的編製和去路進行商定。”
很快,討論會便開始了。
因為參會者人數都是以直屬部隊領導所參加的,所以爭取擴充自身軍隊實力,提高自己編製的倒是沒有幾個。
不是別的原因,漢軍的編製其實是很大的,一個指揮官能夠統領一個營已經是不容易,發展了五年之久,現如今能夠統領一個八千人的旅級單位指揮官都沒有多少。
現在,漢軍不算是北疆,現如今旅級指揮官一共二十四人,包括了少將旅長和祭酒。
至於能夠統領一個師的軍隊,第三、第七步兵師基本上都是勉強合格。
所以,這般再度擴軍就不合適了,或者說一個將領直接領兵兩萬五千多人已經是足夠了。
可是隨著軍隊的增多,地盤的增加,那麽眾多軍隊的管理和指揮人就是一個問題。
於是漢軍再度提及戰區這一概念,並對其進行了一部分升華。
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小於戰區又大於師級指揮的單位,‘軍’。
這個軍就像是戰區一般,沒有固定的兵力,而且軍本身便是一個臨時作戰單位。
這個例子就是按照未來北疆和現在的中央舉例,按照漢軍的情況,北疆五洲有人口大約三千萬左右,可以擴軍六十萬,而中央在不久的將來,主戰兵力將會達到三十三萬。
如此多的人數,若是設立師級單位,北疆就要設立二十四個,中央就要設立一十三個,這樣在麵對兵力更多的敵人的時候指揮便出現問題。
首先便是軍隊這般多,無論出兵多少都容易各自為戰。
另外便是出兵少了容易打不過,出兵多了又太過浪費,所以經過商定,在這種時候將會設立一個臨時指揮機構,‘軍’。
一個軍,根據情況不同,麾下將會下轄兩至五個師,總兵力從五萬人到十二點五萬人不等,以滿足作戰任務。
至於更高的,則會由戰區直接統領,發動更大的戰役,這個時候也會設立軍級指揮機構。
經過這般討論,漢軍雖然還沒解決編製問題,但作戰體係又一次有了更新。
之後便是對軍隊情況進行改變。
“現如今軍隊雖然不能滿足作戰所需,但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所以新兵我並不建議直接擴編。”
這是一名少將旅長所說,“現在我指揮一個旅已經勉強,若是擴編至一個師,我根本指揮不過來。”
“同時,麾下指揮官,能夠指揮旅級的也基本沒有,指揮營級的也不多。”
是的,這個旅長再一次重複了漢軍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指揮官不夠。
“這樣,現有軍隊既然沒辦法擴編,那就改製。”
路玉琳站起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們軍中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培養係統,就現階段來說,高級指揮官不夠,中級指揮官不多,但是下級指揮官還是足夠的。”
“所以,我們的軍隊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設立甲乙兩種兵製,取消輔兵製度。”
劉武一愣,隨即伸手,“說說!”
“是!”
接著,路玉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現如今的培養製度,有初級軍事學院,中級軍事學院,用來培養軍中初中級軍官。
級初級軍事學院培養出來的指揮官,最高不過上尉軍銜,中隊職位,領兵數十人。
而中級軍事學院則不同,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大隊指揮官和營級指揮官,最高不過上校軍銜,領兵兩千人。
另外便是軍中設立了參將製度和副指揮官製度,這同樣會有大量同一層級和更低一兩個層級的指揮官誕生,更不要說這些人都是從軍事學院出來的。
所以,這些人是否可以按照指揮水平設立軍隊人數,設立作戰地位。
就以現有編製來說,有這般指揮能力和戰鬥能力的,為甲級編製,兵力滿編。
而若是沒有這個指揮能力和戰鬥能力的,設為乙級編製,兵力隻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而甲級作戰部隊,便是軍中主力部隊,他的任務便是對外作戰。
乙級作戰部隊,平時訓練,主要是對內維護穩定治安,進行剿匪戰鬥,戰鬥時候快速擴編形成戰鬥力,用來守城或者參加大規模戰鬥。
這樣的,軍中在戰鬥的時候,就不必太過征召大量的民兵從而影響生產。
當然,乙級作戰部隊戰時補充兵員便是從民兵中補充,然後甲級作戰部隊受損嚴重,他們同樣可以補充到甲級作戰部隊,這樣甲級作戰部隊戰鬥力下滑也就沒有那麽嚴重的。
路玉琳的設想看似將輔兵和輜重兵的兩種大規模編製跟更換更為了乙級作戰便是,但實際上是將輔兵和輜重兵劃分進入甲乙作戰部隊,全部成為正經的編製,沒有了高低之分。
這樣一來,軍中各有各的任務,戰鬥力的提升也將會增加。
經過討論,這個情況其實完全可以,並且避免了軍隊受損嚴重需要補充兵力時,民兵的質量不夠等問題。
所以,接下來針對全軍情況,選拔指揮官進行擴軍。
首先便是低級軍官,最高指揮不過一個中隊五十人左右,那麽設立的副隊長完全可以調遣出去成為新的軍隊中的中隊長或者中隊祭酒。
而中級軍官,因為跨度過大,由大隊長至於營長,兵力從三百多人到兩千多人,那麽這裏就需要進行區分了。
這些人中級指揮官水平並不是太夠,所以將會編入乙級作戰部隊,也就是說乙級作戰部隊也是營級單位,但兵力不夠。
其中大隊長好說,基本上能夠從中級軍事學院畢業都能夠勝任,所以主要問題便是營長的問題。
於是,乙級作戰部隊編製便降低至三支大隊的編製,人數從一千人左右,營長級別相較於甲級作戰部隊的上校軍銜,乙級作戰部隊的營長軍銜為中校。
這樣一來,未來發展戰鬥,一個乙級作戰部隊,一名老兵帶一名民兵,便能完成擴編。
若是需要補充至甲級作戰部隊,則不需要擴編,兩支乙級作戰部隊直接調入補充,保證戰鬥力。
於是經過商討,又根據指揮官能力和人數,將會設立兩支山地旅,同時海軍和水師將會在二十二萬新兵中選拔優秀人才完成滿編,海軍陸戰營增加至四支。
一番下來,漢軍預定計劃甲級作戰兵力為十九萬,乙級作戰部隊兵力為十四萬。
看似主戰兵力增加不多,但實際上這個編製相較於去年同江南大營戰鬥所能投入的最大兵力七萬四千人,如今在發生戰鬥,甲級作戰部隊的十九萬兵力全部都可以投入戰鬥。
隨著時間流逝,臨近秋收,第一批新兵一共十萬人完成訓練,接下來需要對他們進行安排。
隻是漢軍現如今的編製基本上已經夠了,或者說沒有足夠的將領統領更多的士兵,所以討論大會開始了。
“如今我漢軍中央主力軍隊有山地旅一支、步兵師兩支、步兵旅五支、水師一支、海軍一支,特殊軍隊若幹,合計兵力一共十一萬四千三百人。”
“如今擬定擴軍二十二萬,第一批十萬人已經完成訓練。”
“考慮到如今將領不合格,現在對這一批新兵以及未來新增的十二萬新兵的編製和去路進行商定。”
很快,討論會便開始了。
因為參會者人數都是以直屬部隊領導所參加的,所以爭取擴充自身軍隊實力,提高自己編製的倒是沒有幾個。
不是別的原因,漢軍的編製其實是很大的,一個指揮官能夠統領一個營已經是不容易,發展了五年之久,現如今能夠統領一個八千人的旅級單位指揮官都沒有多少。
現在,漢軍不算是北疆,現如今旅級指揮官一共二十四人,包括了少將旅長和祭酒。
至於能夠統領一個師的軍隊,第三、第七步兵師基本上都是勉強合格。
所以,這般再度擴軍就不合適了,或者說一個將領直接領兵兩萬五千多人已經是足夠了。
可是隨著軍隊的增多,地盤的增加,那麽眾多軍隊的管理和指揮人就是一個問題。
於是漢軍再度提及戰區這一概念,並對其進行了一部分升華。
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小於戰區又大於師級指揮的單位,‘軍’。
這個軍就像是戰區一般,沒有固定的兵力,而且軍本身便是一個臨時作戰單位。
這個例子就是按照未來北疆和現在的中央舉例,按照漢軍的情況,北疆五洲有人口大約三千萬左右,可以擴軍六十萬,而中央在不久的將來,主戰兵力將會達到三十三萬。
如此多的人數,若是設立師級單位,北疆就要設立二十四個,中央就要設立一十三個,這樣在麵對兵力更多的敵人的時候指揮便出現問題。
首先便是軍隊這般多,無論出兵多少都容易各自為戰。
另外便是出兵少了容易打不過,出兵多了又太過浪費,所以經過商定,在這種時候將會設立一個臨時指揮機構,‘軍’。
一個軍,根據情況不同,麾下將會下轄兩至五個師,總兵力從五萬人到十二點五萬人不等,以滿足作戰任務。
至於更高的,則會由戰區直接統領,發動更大的戰役,這個時候也會設立軍級指揮機構。
經過這般討論,漢軍雖然還沒解決編製問題,但作戰體係又一次有了更新。
之後便是對軍隊情況進行改變。
“現如今軍隊雖然不能滿足作戰所需,但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所以新兵我並不建議直接擴編。”
這是一名少將旅長所說,“現在我指揮一個旅已經勉強,若是擴編至一個師,我根本指揮不過來。”
“同時,麾下指揮官,能夠指揮旅級的也基本沒有,指揮營級的也不多。”
是的,這個旅長再一次重複了漢軍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指揮官不夠。
“這樣,現有軍隊既然沒辦法擴編,那就改製。”
路玉琳站起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們軍中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培養係統,就現階段來說,高級指揮官不夠,中級指揮官不多,但是下級指揮官還是足夠的。”
“所以,我們的軍隊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設立甲乙兩種兵製,取消輔兵製度。”
劉武一愣,隨即伸手,“說說!”
“是!”
接著,路玉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現如今的培養製度,有初級軍事學院,中級軍事學院,用來培養軍中初中級軍官。
級初級軍事學院培養出來的指揮官,最高不過上尉軍銜,中隊職位,領兵數十人。
而中級軍事學院則不同,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大隊指揮官和營級指揮官,最高不過上校軍銜,領兵兩千人。
另外便是軍中設立了參將製度和副指揮官製度,這同樣會有大量同一層級和更低一兩個層級的指揮官誕生,更不要說這些人都是從軍事學院出來的。
所以,這些人是否可以按照指揮水平設立軍隊人數,設立作戰地位。
就以現有編製來說,有這般指揮能力和戰鬥能力的,為甲級編製,兵力滿編。
而若是沒有這個指揮能力和戰鬥能力的,設為乙級編製,兵力隻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而甲級作戰部隊,便是軍中主力部隊,他的任務便是對外作戰。
乙級作戰部隊,平時訓練,主要是對內維護穩定治安,進行剿匪戰鬥,戰鬥時候快速擴編形成戰鬥力,用來守城或者參加大規模戰鬥。
這樣的,軍中在戰鬥的時候,就不必太過征召大量的民兵從而影響生產。
當然,乙級作戰部隊戰時補充兵員便是從民兵中補充,然後甲級作戰部隊受損嚴重,他們同樣可以補充到甲級作戰部隊,這樣甲級作戰部隊戰鬥力下滑也就沒有那麽嚴重的。
路玉琳的設想看似將輔兵和輜重兵的兩種大規模編製跟更換更為了乙級作戰便是,但實際上是將輔兵和輜重兵劃分進入甲乙作戰部隊,全部成為正經的編製,沒有了高低之分。
這樣一來,軍中各有各的任務,戰鬥力的提升也將會增加。
經過討論,這個情況其實完全可以,並且避免了軍隊受損嚴重需要補充兵力時,民兵的質量不夠等問題。
所以,接下來針對全軍情況,選拔指揮官進行擴軍。
首先便是低級軍官,最高指揮不過一個中隊五十人左右,那麽設立的副隊長完全可以調遣出去成為新的軍隊中的中隊長或者中隊祭酒。
而中級軍官,因為跨度過大,由大隊長至於營長,兵力從三百多人到兩千多人,那麽這裏就需要進行區分了。
這些人中級指揮官水平並不是太夠,所以將會編入乙級作戰部隊,也就是說乙級作戰部隊也是營級單位,但兵力不夠。
其中大隊長好說,基本上能夠從中級軍事學院畢業都能夠勝任,所以主要問題便是營長的問題。
於是,乙級作戰部隊編製便降低至三支大隊的編製,人數從一千人左右,營長級別相較於甲級作戰部隊的上校軍銜,乙級作戰部隊的營長軍銜為中校。
這樣一來,未來發展戰鬥,一個乙級作戰部隊,一名老兵帶一名民兵,便能完成擴編。
若是需要補充至甲級作戰部隊,則不需要擴編,兩支乙級作戰部隊直接調入補充,保證戰鬥力。
於是經過商討,又根據指揮官能力和人數,將會設立兩支山地旅,同時海軍和水師將會在二十二萬新兵中選拔優秀人才完成滿編,海軍陸戰營增加至四支。
一番下來,漢軍預定計劃甲級作戰兵力為十九萬,乙級作戰部隊兵力為十四萬。
看似主戰兵力增加不多,但實際上這個編製相較於去年同江南大營戰鬥所能投入的最大兵力七萬四千人,如今在發生戰鬥,甲級作戰部隊的十九萬兵力全部都可以投入戰鬥。